我的师长冯天魁 (楼下水如天)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楼下水如天
- 入库:04.13
“老常,你说周小山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像是这种打不还手的人吗?”
老常哈哈一笑。
“这还不明摆着吗?先礼后兵,至于他想用什么招,我也想知道啊。”
“先礼后兵,你说,这小子该不会去清华门口,堵着人家下课的时候,绑架学生,把人家绑到我们四川去?”
常德胜爆笑,连郑春华也被自己这种猜测吓坏了。
这小子可有前科,当初他在永州城筹建保安团,硬是抓了好几十个壮丁。
冯天魁说周小山身上的军阀作风,比他那个司令身上的味道还浓。
“嘿,还真有这种可能。照你的说法,这天下间,就没这小子不敢干的事情。”
“你说,我们两现在去问他,他能不能告诉我们?”
郑春华肩膀被常德胜拍了拍。
“沉住气,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挫折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我这点特别佩服周小山,你看他急不急?”
“他会用什么招对付这些个大学呢?你也看见了,今天我们跑了六所大学,人家把我们送的礼物都推出来了。”
“你联系到我们组织了吗?”
常德胜没有回答郑春华,反而在问他,看见他苦涩的摇头,再次叹气。
“我是真的猜不出这小子要干什么,要是联系上组织,还可以依托这里地下党帮他一把。不过,你要对他有信心,就凭借这几天他这么沉稳,这么耐心,我就敢断定,这小子演的是先礼后兵。反正明天还有中法,燕大,清华三所大学,我们拜访完了就知道了。”
郑传华想想也是,周小山这只小狐狸,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吃了亏往肚子里咽的性格。
“对了,老常,师座又来了封密电,让我盯着这小子,说楚天舒做替身都到青岛了,引而不发,很可能未来几天,会去热河,东北搞事情。”
“盯着,这时候的热河,跟个火药桶差不多,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萨拉热窝的刺杀案作为导火索的,你们师座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到时候我们一起劝他。”
常德胜也很郁闷,别说郑春华看不懂这小子,他也看不懂啊。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年轻军官。
坚定,果决,足智多谋,老练的如同在血火中拼杀多年的老将。
两人还在聊天。
突然听见外面卡车回来了,张振华立功了。
今天下午,他通过自己教授的学生,知道了热河,东北籍的大学生集聚居住的好几个圈子。
周小山还在拜访学校,他干脆把廖承兵,张震河他们派了一组去游说这批学生。
来了二十个北平各院校的学生,他们想看看川军能不能像承诺的那样。
到四川带兵三年,苦练杀敌本领,三年后,若中日之战没有全面爆发,川军没有出川抗战,六十六师支助他们返回热河,东北,拉队伍抗战。
军人,首先要有的是热血。
看着二十多双热切的眼睛,周小山赶紧让士兵帮他们呈上水果罐头,坐下来听自己解释。
“各位同学,不瞒你们,我也是在读大学生,因为家道变故,被迫参军,对于能去抗日战场,大显身手,抛头颅,洒热血,非常期待。因为现在日本人对华北垂涎三尺,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没有松动,几十万川军只能在四川按兵不动,我们不会给你们签订任何协议,有人过问起来,我们也是只能说是征兵用的小手段。”
这批学生,并没有定下来,跟川军走,哪怕廖承兵几个吹的天花乱坠。
毕竟二十九军就驻扎在北平,人家是长城抗战打出声望的队伍,参军很方便,加入川军,绕了大半个中国,两三年后还要打回来。
“那你们怎么能保证,不出尔反尔,骗我们。”
“这需要看你们的眼光了,在米国,英国,有规范的股票市场,但凡有眼光的投资者,都会把筹码下到有潜力的公司,乘着公司一飞冲天赚钱。我只能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六十六师非常重视人才,大学生参军,都是少尉起步的,我们师长,从来不克扣军饷,伙食费用。在六十六师,军令如山,我们师长兼任永州防区司令,从来不会说话出尔反尔。”
“可是报纸上写你们六十六师很荒唐啊。”
第九十章 打嘴炮
周小山出门前,专门编撰了一份资料,里面是六十六师大学生参军的时间,和现阶段职务,以及军饷复杂的薪酬体系。
交给这些个学生传阅。
“四川不同于北平,哪里物价低,生活水平低,永州就更低,一个月一个大洋,当地师范的学生,已经可以生活的很好了。”
“周长官,是穷吧。”
周小山说话很诚恳,跟当初去找他们的几个军官感觉完全不一样。
先前那几个军官口中,到了六十六师,就会被人当作宝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永州是穷,我们师长也曾经说过,把你们这种有才学的大学生,放到战场,本身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但是你们没发现,时局动荡,北平之大,已经无法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吗?”
在周小山眼里,这些大学生,更像是家里的小弟,在国难的浪潮来临时候,有些惊慌失措。
听张振华说,他们已经回不了家了,家人也中断通讯联络了,即便家人到了北平,也非常窘迫,生活没有了来源,能坚持到现在,都是很多人在接济。
周小山这句模仿一二九运动宣言的话,顿时引来一片的唏嘘。
这年代的大学生,还是非常善于思考的,这句话对他们触动很大。
“如果你们愿意继续读书,我们六十六师愿意支助你们到川大,重大去读,永州也有师范,你们也可以去读。哪怕我们士兵穿着土布的军装,走路用的是草鞋,也会保证你们衣食无忧。”
“别看我们现在穿的是布鞋,到六十六师训练的时候,大家都穿草鞋。”
郑春华补充完毕。
二十多个学生,都很动容,带头的那个叫齐俊,招呼着自己的学弟,站起来给周小山鞠了一躬,回他们的是特务营士兵整齐的军礼。
“周长官,我想明白了,以前对于战场还很恐惧,今天谢谢您的提醒,中华民族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明天,我去投二十九军。”
周小山惋惜的摇了摇头。
“我们之所以,来北平募兵,就是阻止你们去投二十九军的。”
“周长官,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在这民族危亡之际,我愿意为国家牺牲。”
“反正今晚上有时间,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再做决策好不好?”
这话说的很诚恳,齐俊也意思到心急了,一群同学都笑起来。
“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我们国家有很多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回来以后,得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占绝大多数的论调的是,中国必败,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一个工业化国家,无数武器,装备,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工厂产出,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他们国力强大。但是有一位人物不同,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毕业班毕业,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
“您说的是蒋百里先生吧?”
“蒋百里先生回国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带兵,可是他的水平,足以成为我们所有军中将领的师傅。”
“据我所之,刘湘也好,冯天魁也好,都是川军速成系的,而刘文辉,邓锡侯才是保定系的,你怎么这么推崇蒋百里先生。”
周小山差点翻了个白眼,他压根没想到,这个齐俊,跟一般的学生还不一样,他怕是早就想投军没有做决定吧。
我总不能告诉你,我同样推崇蒋百里先生的女婿钱学森和他的侄儿金庸吧。
“蒋先生说过,中日迟早必有一战,全面战争爆发,大半个中国都会沦陷,据我们分析,全面战争的爆发节点,就应该在平津沦陷时候,毕竟这里,曾今是多朝古都,在国民心中跟东三省不可同日而语,哪怕南京的委员长,也不能无动于衷。”
“有道理,我以我血荐轩辕,我更应该投奔二十九军。”
周小山足足用了一夜的事件,依照蒋百里先生的理论,在带来的一块黑板上,给这二十个同学展开了一副中日之战壮烈的画卷。
齐俊他们如饥似渴的听着,他们终于明白了,隔行如隔山。
要想打鬼子,就得苦练一身的本领。
参加二十九军,也就是抗战爆发的时候,军事部署早就落在日本人手里,所有的战斗,都会是被动挨打。
憋屈的想跟鬼子同归于尽都找不到机会。
退一步到四川带兵三年,苦练本领就不同了。
既可以跟着川军出川杀敌,一寸山河一寸血,又可以深入敌后,去带兵打击日本人的交通线,打击投敌汉奸,让日本人妄图学清廷入主中原,成为黄粱一梦。
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一万人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二十九军不缺这样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