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心想,这次我玩得这么大,还杀了曹洪,曹操不晓得有多生气呢,我还没想好要怎么面对他呢,正好借这个由头,在这躲一躲他,等他消气了我再回去。
至于调太尉杨彪过来,这是刘协昨晚上想了半天才想出来的神来之笔。
这曹操在朝中诸事不顺,不就是因为有杨彪在跟他掣肘么?把杨彪调出来,他就是朝中唯一的,录尚书事的上公,荀彧的权利没他大,肯定就被他给制住了。
怎么从曹操手里夺回的权力,朕就怎么亲手给你送回去。
说完,刘协忐忑地看向了众人,生怕他们会跳出来反对。
毕竟,堂堂太尉录尚书事,四世三公的杨氏家主,天下为之重的盛名之士,放着朝政大权不让管,却给调过来种地,这看起来着实是浪费了一些。
然而众人却互相对了一下眼神,然后齐刷刷地交口盛赞:“天子圣明。”
好家伙,看来咱们昨天分析得对啊,天子对南阳这事儿远比咱们想的更重视啊,不但要自己亲自坐镇到春耕结束,而且还不惜把杨彪都给调来。
也是,朝中除了杨彪之外,确实没人镇得住南阳这些功勋之后。
刘艾甚至上前一步道:“禀天子,臣也愿意留下,辅佐太尉共创此大业。”
他的身份是宗正卿,可以说比尊贵,天底下至少名义上比他更尊贵的人是不多的,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回了许都,他也帮不上天子什么,不如干脆留下来,用宗正卿的这个身份帮着天子和太尉震慑勋贵。
刘协一看,太好了,他们居然都没有反对,这让刘协感到精神都振奋了。
至于刘艾,说实在的,刘协压根就不认识这个刘艾,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对他的印象都极为模糊。
但好像这也是个大汉纯臣。
大汉纯臣主动申请留下来种地,这是一件好事啊,当然必须要准奏了。
于是刘协很快就抛出了第二个议题:“关于这次裁军的规模,我打算一口气裁撤掉三万人,尤其是羽林军,我思前想后,觉得他们也应该分到一块田来好生耕种,你们觉得呢?”
心想,这羽林军膨胀得太快了,还是直属于我的力量,跟曹操都没什么关系,必须不能留啊,而且这羽林卫都是颍川人,我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做保镖了,得想个办法把颍川士族集团推到曹操阵营中去。
众人又互相对了一下眼神。
好家伙,天子连羽林军都要放在南阳了,这是石锤了啊,天子是想效仿光武旧事,以南阳作为自己的根基了。
莫非……天子这是为了日后迁都在做打算?
也对,许都毕竟是曹操的地盘,而且那地方本来也不适合作为国度,迁出来也好。
看来这天子的谋划,果然深远啊。
于是出乎刘协意料的,众人居然又同意了,一点意见都没有。
见状,刘协就更得意了。
继续道:“当然了,这些将士们都是有功之臣,不能苛怠,所有的将士呢,每人分田二十亩,你们觉得如何?”
好家伙,三万大军屯田,每人分二十亩,这就是六十万亩的良田了,而且每人二十亩良田,所需要消耗的就不止是农具和耕牛了,怕是还需要佃户,陛下这是打算让南阳勋贵们吐血啊。
第九十七章 还有这等好事?
商议之后,大军屯田的位置选择在了鲁阳附近,精准的说应该是滍水沿岸的广大平原地带,也就是后世的平顶山滍阳镇附近。
这地方距离司隶地区比较近,先后被董卓和袁术轮番劫掠,破败的比较严重,但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左边守着武关,右边挨着颍川和汝南,北边距离司隶也很近,加之土地肥沃,确实是非常合适于屯田。
经过天子陛下高屋建瓴的指导和众人的商议,天子的屯田之策虽然总得来说和曹操屯田一脉相承,却也有了一些显著的区别。
曹操的屯田之策在刘协这个现代人看来实在是负担太重了,不够仁德(初期民屯十税五六,后期甚至达到了十税八)事实上这样的恶果也是很明显的,比如曹魏时期淮南百姓为了躲避屯田,大量的往东吴的控制区逃窜屡禁不止,多的时候一年就能跑过去将近十万人。
刘协的屯田同样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主要是这次张飞那头收拢过来的流民和刑徒郡卒,以及因这次战争所产生的流民,刘协巴不得自己手上的军队少一点,给曹操减轻一点专权的压力,自然是不肯让他们军屯的,甚至他还表示,手底下其他的正规军队,如果不想军屯的话也可以申请成为民屯。
头三年获得土地的流民,同样是十税六,但从第四年开始就变成了十税三,十年之后,十税二。
不过民屯在农闲时候有为朝廷服徭役的义务,大军出征时他们不用上战场,但也要帮忙运输粮草,如果家里有事儿实在走不开不愿意服徭役,则允许他们以绢布替代,用这些上缴的绢布来雇人替代他们服徭役
而且经过众臣商议,他们一致认为民屯的话每户二十亩太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十亩便足够了,而刘协同样也是从善如流,而民屯的具体负责执行人,为新任的南阳太守任峻,以及刘协给他配的副手,郡丞韩嵩。
其实刘协本想用韩嵩当太守的,但他毕竟是南阳本地人,考虑到三互法,刘协终究还是不想破例,这对韩嵩来说着实是已经降职了,于是刘协又在尚书台给他挂了一个郎官的职衔。
至于军屯,刘协一口气规划了前后左右四个屯田区,四大屯田区各设一中郎将,分别为左武卫中郎将黄忠,屯南阳新降之兵;
右武卫中郎将陈到,负责吞汝南黄巾,这其实有点破格提拔的意思,作为代价,汝南陈氏半是主动,半是自愿的主动搬迁到了鲁阳附近;
前武卫中郎将张飞,负责安置裁撤下来的羽林军和其他部队。
后武卫中郎将暂缺,先把地给占上。
四大中郎将与偏将军同级,都是比两千石。
刘协的军屯很有意思,它是无税的,但每个军屯区设立十二个小屯区,各设校尉一名,全是六百石,将士们只服兵役,不服徭役,也不用给朝廷上缴税赋,但是以小屯为单位,大军出征时却要他们自带粮草。
如此大规模的屯田,在走上正轨之后必然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而朝廷此时却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只能朝本地的勋贵集团们去伸手了。
耕牛,农具,口粮,都得借。
至于什么时候还,那就不好说了。
甚至未裁撤的那些大军也需要这些本地勋贵们来提供口粮。
什么?不借?
西北豺狼韩遂可是眼瞅着就要到了。
这其实实际上已经有了隋唐时期租庸调制和府兵制的雏形了。
而一个刘协不懂,但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明白的道理是:这两者作为隋唐盛世的根基,其核心本质其实是要抑制土地兼并的。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府兵制,什么是租庸调制,但待政策拟定之后,这些参与了全部政策拟定的两千石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份新政的破坏力。
待一切商定之后,种辑不无忧心忡忡地道:“天子此法,当为万世之法,富国强兵,必不在话下,然而如此作为,是不是对勋贵豪强逼迫得太狠了?此法,虽是恩泽天下的仁政,但以兵役、徭役而定田亩,必引得天下豪强惊惧,动摇社稷之本,当要徐徐图之才是啊。”
刘协闻言很诧异,道:“既然是恩泽天下的仁政,为何会动摇社稷之本?”
“我朝自光武以来,就从不抑制土地兼并,致使豪强做大,乱世以来他们收拢流民,建了堡垒,虽是毒瘤不假,但也已经做大了,更可怕的是,现如今士族与豪强已经逐渐有了合流之势。”
“天子大仁大勇,雄才伟略,意欲开万世太平之策,然而事缓则圆,咱们一定要慢慢来,万万不可急切,否则,怕是有不忍言之事啊。”
刘协一听,眼珠子都亮了,道:“什么不忍言之事?”
“这……陛下,南阳此地特殊,咱们这一策是针对勋贵的,但若是此策操之过急,惹得世家豪强惊惧,怕是就要天下动荡了啊!温县司马氏,汝南陈氏,弘农杨氏,陛下的这些肱骨心腹,不也都是这些人?如今大司马仍旧在朝,且手握军政大权,只怕……”
“你是说,如果我操之过急,这些忠臣有可能都会转而投效曹操,天下的豪强也会一起来反对我,重新把我架空?”
“是,严重的话……恐怕会逼迫天子退位啊!”
“嗯?????”
还有这等好事?!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这里可是古代社会,老百姓算个屁啊!
对那些豪强好的人才能雄霸天下,对老百姓好的人一定会改革失败,因为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而被推翻啊!
司马懿陈到杨彪会跳槽到曹操那里去?
双喜临门啊!
如此一来,岂不是既能为天下百姓做一些实事儿,又能加快我禅让的步伐?
于是刘协狠狠的一拍桌子:“胡说八道!如今天下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每每想来,朕,犹如五内俱焚,一刻也不能耽搁,如今朕既然已经亲政,一点都不能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