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因此,眼下阳平关下的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差距还真的是挺大的,吕布动用了三万人,韩遂动用了五万人,总计共有八万大军,而曹纯和曹丕带来的援军则只有不到两万,其中有三千多的虎豹骑,而张鲁投降之后,汉中事物是暂时由张鲁的弟弟张卫所管理。
张鲁向来对待汉中百姓亲仁,宽厚,眼下又是春耕,张鲁从来都不在春耕时候招募兵勇打仗的,现在汉中归了朝廷,朝廷施恩都还来不及呢,总不可能对他们比张鲁还差吧?
因此这一战,朝廷自然就没从汉中进行征兵,而是让百姓安心种地,张卫的手里,有的也仅仅是一万多一点的常备护教兵而已。
或者干脆说,都是一群拿着武器,铠甲也不多的道士而已,张卫和曹纯加一块,也不过是三万多人,这三万多人,仗着阳平关天险实话实说确实也是足以防守的,但是想要进攻将敌军打退,那就有点难了,毕竟韩遂和吕布都是一代枭雄,谁也不是白给的。
曹纯的脑子里压根就没有过转守为攻的想法。
原本,曹丕脑子里也是没有的。
但是他现在有了。
无非是觉得自己年轻,无非是觉得自己没有资历么,无非是信不过自己么,居然还想着把我给撸掉。
谁还是天生就会打仗的不成?
我自小追随父亲,怎么说也算是将门世家了,连曹彰都能当江夏太守带一支兵马(实际上曹彰也就挂个名,真正带兵的人是程昱),凭什么我就不知兵呢?
如果,我真的能够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在这阳平关下打一个漂亮仗呢?
于是一连好几天,曹丕都异常的积极主动,每天都坚持在山腰下不厌其烦的巡逻,探听山下敌军的动态,努力的寻找着所谓的可乘之机。
万一呢。
按说这么长时间了,这敌军的士气确实也该有点绷不住了才对。
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这一点曹丕的判断还是没错的,吕布和韩遂都是来捡便宜的,不过是听说了张鲁投降,火急火燎的想趁机偷一波而已,也并不是真的就做好了决定要与朝廷展开一场大决战,准备的也很仓促。
更关键的是,他们不是刘璋,没跟张鲁打过交道,也都知道阳平关险要,但是这阳平关具体有多险要,他们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真打起来才知道,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这张鲁能在三国乱世中割据一方,成为一代枭雄,靠的还真不是简单的宗教忽悠和他那风骚的老娘,他也是有本事的,至少阳平关他就修建的非常这好。
关口高有数丈,一应防御的装备和工程也是应有尽有,本来就已经非常难打了,张鲁却还在阳平关北侧的大山上修建了连绵不绝的箭楼,修建了足以屯扎重兵的藏兵之所。
简单说这个地形就是两座连绵不绝的山脉的中间在最窄的地方建个关,而关前两侧的山坡上都有重兵把守,不但能有效的防止敌军通过上山绕过关隘,还可以居高临下的对敌军的大营进行射箭覆盖性打击,更可以派遣精锐小分队地敌军的营寨进行骚扰。
而从山脚下往山上打,总是很难的,而且山上的面积太大了,张鲁修的藏兵营又是又多又深又坚固,真被敌军打上来还可以在大山里与他们玩捉迷藏,山上守军有阳平关守军补充粮草,攻山军可没有。
如此打了一个多月,联军是山也上不去,关也进不去,阳平关对他们来说已经彻底成为了一块鸡肋,那是真的有点啃不动。
曹丕,所领到的任务就是山上驻扎,负责骚扰牵制敌军,反倒是曹纯和张卫则守卫在了更加安全的阳平关里面,毕竟山上这边立军功更加容易,曹丕如果真的就躲在阳平关里面不出来的话,会给人一种曹丕堂堂征东将军真的是在打酱油的感觉。
然而当曹丕心思活络起来之后,其出动的频率明显的就变得多了,以前,在联军不攻城的时候汉军三天两天的下来骚扰一次,其目的也不是为了造成多大杀伤,主要就是为了打击士气,破坏攻城器材之类的。
现在,曹丕恨不得一天下山八次!
越打,曹丕就感觉自己打的越顺,也切实的感受到了山脚下敌军的士气一天比一天低,也就愈发的确定,这些敌军应该是真的能被自己打跑的。
于是有一天晚上曹丕在又一次的亲自带兵对山下联军进行骚扰并且大获全胜之后,十分敏锐的就发现,貌似今天这敌军营寨中的锅灶不对啊!
他打的是一个小营,怎么感觉这个小营的锅灶数量明显更多啊。
要不怎么说曹丕知兵呢,一拍脑门,曹丕很快就想到:这是减灶计啊!
第三百二十六章 军事,服务于政治
兵法这玩意,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能而示之以不能,不能示之以能,所谓增减灶,就是一项很传统,却很实用的作战妙计。
意思就是说,当你要发动总攻的时候,要通过减少锅灶,让敌军误以为你要撤退,而你要徐徐撤退的时候,就要反向增加灶台,让敌人看到片片炊烟,误以为他们是要进攻。
“他们一定是要撤,是了,联军肯定是坚持不住了。”
管宁也很高兴,哈哈大笑着道:“恭喜世子,真的打退了这韩遂与诸葛亮的联军,此实乃是大功一件啊。”
“先生,你说如果趁他们回师的时候,我全军出动,衔尾追杀,是不是定然能够大获全胜呢?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能阵斩了韩遂或者吕布……这征东将军,就算是实至名归了吧。”
“这……”
管宁也是有点为难,所谓术业有专攻,打仗这种事儿,肯定不是靠读书就能读出来的,管宁自出道以来一直隐居读书,虽说在公孙度那待过几年,但也是不出仕的,况且辽东那地方纯属菜鸡互啄,也没啥可学习的。
换句话说,就是他道理懂得很多,治国理政或许是一把好手,但用兵么,可能还真就不如曹丕呢。
见他迟疑,曹丕趁热打铁道:“绝对的,绝对是他们见阳平关久攻不下,所以心浮气躁,现在想要撤退,正是咱们大获全胜的良机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此事听我的,就这么定了,传令全军,今天黄昏时分,随我下山决战!”
管宁连忙阻拦道:“世子,此事还是写信回阳平关,让太守来决断吧,就算是衔尾追击,也需要他的虎豹骑啊。”
“嗯……你说的是啊,还是得让他出关来接应我才是。”
心想着,曹纯向来懂事,这种时候,应该不会和自己争功。
结果这曹丕就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曹纯的回信,然而却是严令他如果见到敌军撤退,万万不可追击。
关键是曹纯还给不出什么正经理由,只是认为:韩遂纵横天下已有十数载,号九曲回肠,吕布天下猛虎,有力破黑山,虎步江淮之能,诸葛亮乃天子亲口夸赞,有神鬼莫测之能,与之用兵,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待春耕结束援军到来,则危机自解,切莫急切用兵,反而上了他们的当。
曹纯还劝说曹丕:世子年岁尚浅,以后带兵、立功的机会有的是,不要着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当年魏公刚开始带兵的时候也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这次咱们能守住阳平关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你不要着急么。
苦口婆心,曹纯自认为他说的都是好话。
而且曹纯辈分虽高,但实际年龄确实也不算大,自认为跟曹丕关系挺好的,曹丕平时对他也挺恭敬的,曹纯也是看出这曹丕的心气儿有点浮躁了,这才特意在信上多说了几句。
然而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以前,曹丕和曹纯的关系确实挺好。
而此时这曹丕拿到信的第一反应却不是琢磨曹纯说的对不对,而是……
曹纯他,会不会也想当这个征东将军呢?
或者说征东将军和汉中太守这两个官职,他更愿意当哪个?
是啊是啊,除了我之外,他才是这征西将军最合适的人选啊!
于是乎曹丕收到信之后,不动声色地就将信揣到了自己的袖子里,而后不动声色地下令道:“黄昏总攻。”
我才是征西将军!我才是主帅!凭什么我要听他的命令?
………………
山风猎猎,阳平关上,伴着夕阳落日的余晖,曹纯与张卫高坐小楼,在侍女的服侍下在小桌上摆上不疾不徐的炭火,将鲜嫩可口的羔羊肉块串成一串一串的放在上面慢火烤炙,撒上盐和其他香辛料,撸着吃,真的是特别的爽。
尤其是想到关下的敌军吃不好喝不好,心里就更爽了。
“来,张兄,喝。”
“曹兄,请。”
俩人认识时间不长,却已经是兄弟相称了,尤其是张卫教给了曹纯一套采阴补阳之秘术之后,曹纯激动的都快要和这个张卫拜把子了。
“张兄啊,你们兄弟俩修的这个阳平关可是真好啊,打了一辈子的仗,就没打过这么舒服的,要我说有这个阳平关在,任凭那诸葛亮也好韩遂也好,就是再有天大的本事,只要我不出去,他能拿我有个屁的办法?他还能从我头上飞过来不成么?”
张卫闻言也是洋洋自得:“我与我兄长治理汉中也已经有数年了,要说骄傲,还真就是这阳平关最得意,汉中是一块宝地啊,不管东、中、西哪个方向,都只能从这走,也正是因为这阳平关,所以我们兄弟俩才能在此地轻徭薄役,与民休养生息而不用忧心兵戈之事啊,听闻曹兄是沙场宿将,你说,如果我兄长不是主动投降的话,这阳平关要你来打,如何能打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