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 (九宫格夫妻)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九宫格夫妻
- 入库:04.13
给杜畿整的那几天尿尿都焦黄焦黄的。
但是总之吧,效果还是好的,高干和呼厨泉这仗打得都很难受,尤其是呼厨泉。
这位一向有点弱势的匈奴单于终于跟高干摔了桌子。
“刺史,这仗还怎么打啊,方圆几十里一户人家都没有,你让我们弟兄吃什么喝什么抢什么啊,付出这么大的伤亡才打出雀鼠谷,结果什么都没抢到,你让我怎么和我的族人交代?”
高干此时也是头疼不已,这个时候对匈奴更需要安抚,只得捂着脑袋道:“不是给你们提供粮草了么,又没饿着你们。”
呼厨泉从怀里掏出一块豆饼一摔:“就吃这个?和马吃的一样啊!”
高干闻言无奈的也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块豆饼道:“我吃得也是这个,河东坚壁清野,到处都没有粮食,只能从太原经雀鼠谷运过来,雀鼠谷是什么地方还用我再说么?就是不打仗,粮食也不好运啊!咱们这是近二十万人,还有那么多的马,这特么河东连草都没剩多少,我连草都得管,你还想吃什么!”
说完,高干又叹了口气,把着呼厨泉的手臂让他坐下:“你回去好好和你们的贵族说,天子就在平阳,平阳小城屯不了多少军,早晚是咱们的囊中之物,我替我舅舅做主,咱们擒下了天子之后不止是河东河内,我连河南也交给你们,任你们随便抢掠,还不行么?”
“眼光放长远一点吧我的大单于,我知道你们难,我也难啊,咱们两个就一起勉为其难吧,行么?”
“哼!”
呼厨泉气呼呼地坐在高干的身边,显然,高干的这个答案并不能让他满意。
“要不,平阳交给你们来打,你让我和我的族人去打绛邑?”
刘协在坚壁清野之后第二道防线就是绛邑,命裴茂裴潜父子领兵在此驻守,曹纯领虎豹骑在城外支应。
绛邑是浍水的防线,过了此处就是有人区了,绛邑的地理条件上相对更加开阔得多,至少西侧没山,只有一条浍水,水防线总比山防线好打得多,谁都明白河东不可能再有第三道防线了,打过去,整个河东的财富都将任他掠夺。
高干也真是头疼不已,依着以前的脾气早就一锤子削这呼厨泉的脸上了。
然而此时此刻,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给呼厨泉解释那些是个人就能看得到的道理道:“平阳扼守山路要道,他们手里又有骑兵,你去打绛邑,万一万一短时间内打不下来,我如何确保你的粮道安全?你还嫌我的后勤压力小么?再说天子现在本人就在平阳,一百个绛邑又如何抵得上一个天子的分量?”
“刺史,我也知道天子之重,可是族人们不知道啊,你们汉人谁当皇帝和我们匈奴人有什么关系?族人们抛弃家中正在贴秋膘的牲口南下是为了劫掠的,是要抢回去财货给家中的婆娘作礼物的,你说的这些我懂,可他们不懂啊。这仗要是这么打,我是真管不住了,族人们现在都嚷嚷着要回家呢。”
高干闻言,又是重重地叹息一声,一只手在桌子底下握得已经满是青筋了。
“单于的苦衷,我当然理解,你看这样好不好,不就是要劫掠么?你们要的财货,我来给。”
“你?你手里还有多少财货能给我们?”
“我命人在后方劫掠太原,抢来的财货分给你们行不行?保证你们每个勇士至少分到半匹绢布或是等值的东西行不行?”
“每人分到半匹绢?”愣了好一会儿,呼厨泉问道:“这样的话,应该能安抚他们半个月吧,如果半个月后依然打不下来阳平,那您还得给我们每个人半匹绢。”
高干咬着牙,满脸青筋地点了点头道:“好。”
而在他走了之后,高干却是怒极的一脚踹开了自己的桌子,发出了愤怒的嘶吼。
“大人,这……这么多钱货,真的要从太原刮么?”
“两害相权选其轻吧,为了赵王的大业,也为了推翻暴君,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只能暂时先苦一苦百姓了,这样,尽量先从普通百姓的家中搜刮钱财,如果不够,再去搜刮普通的豪强,士族的家产尽量不要动,即使是万不得已,至少王、郭两家不要动,统治太原,还要靠他们。”
“那……如果到时候还是不够,或者半个月后咱们没能打下平阳呢?”
“那就,放弃太原吧,把太原交给呼厨泉。”
“放弃太原?”
“上党才是咱们的根本,太原,实在不行就不要了,都是为了大局,待灭掉汉庭之后,自然有的是机会和他们秋后算账。”
说罢,高干一声叹息之后倒头就是一躺,倒头便睡起了觉,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睡着了。
………………
“天子,喝一碗姜汤吧。”
阳平城内,司马懿暂时干起了张宇的活儿,亲自端了一碗姜汤给刘协送来。
深秋,山风确实透骨的凉。
“城上风大,此处自有将士用命,您要不还是回去休息吧。”
刘协摇了摇头,道:“我不会打仗,更不通武艺,军略也是一窍不通,当此决战之时,百无一用,除了在城头上溜达以激励士气之外又能做什么呢?将士们用性命守护着我大汉的江山,枪林箭雨都不怕,难道我还怕这区区山风么?”
说完喝了一口姜汤,忍不住道:“将士们就算没有姜汤喝,有没有足够的热水呢?此前没想到阳平会这么凉,山风不比冬风,穿得再多也能透到骨头缝里,热水不能停啊。”
“这……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准备了,只是,烧火太废木料了,若是敌军攻得急,木料可能要用于守城,恐怕很难保证得了啊。”
刘协想了想,却终究只能是一声叹息,手里的姜汤都不香了。
“还是尽量的保证吧,如果将士们的热水停了,朕这姜汤,也不喝了吧。”
说完,刘协将手中喝完了的空碗还给了司马懿,站在城头远眺,却见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已经在动手垒土山、造云梯了。
深吸了一口凉凉的秋风,终究还是强忍问询的冲动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命司马懿搬来一个凳子,让他坐在城头看着而已。
他能说什么呢?
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却又有绝对权威的上位者,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嘴闭上。
至于问计什么的他也早就都问过了,就连司马懿这样的智谋之士,在事到如今也已经想不出有什么奇谋妙计了,无非是硬着头皮打罢了。
在刘协心里,司马懿作为谋士一直都是三国顶流,应该是仅比诸葛亮稍弱,甚至是强于诸葛亮也是说不定的,毕竟是最终赢家。
既然他都想不出什么妙计了,怕是除了诸葛亮以外谁也没辙了吧?
嗯……回头,还是派个人,把正在南阳隐居的诸葛亮给请出来吧,凭我大汉皇帝的身份,总不用三顾茅庐亲自去了吧?
………………
就在刘协心里至少天下第二的司马懿无计可施的时候,贾诩,带着他从关中招募的河东贼,以及刚刚投降,却被他收拾得不轻的马休所部,一路上饮风咽沙,从关中最西侧的萧关而出。
不得不说福祸相依,韩遂杨秋等人将关中劫了一个干干净净,就跟坚壁清野也差不多少了,没有十年都恢复不了,可以说整个关中之地的价值,已经基本被他们攥干了。
然而趁此良机,贾诩却是毫不费力的就重新拿下了萧关,又命杨修处理好了粮草供应,扣留了这些新降部队的全部去家眷,只带了三万骑兵和十天的粮谷,便出萧关转道向东而行,沿着长城,穿过茫茫荒漠,穿过了关外鲜卑的领地,终于在第六天粮草眼看着就要耗尽的时候,到达了位于并州北部的采凉山与洪涛山的山口之地。
这里,在后世有一座知名度比潼关还要高的重镇:大同。
“马休,你不是跟我乞一条活路么?过了此处山口,就是匈奴的老巢,呼厨泉率领十余万匈奴骑兵南下,此时,这里面现在剩下的只剩老弱妇孺,和数不清的羊马奴婢了,你的活路就在那了。”
第二百零三章 贾诩:我这人就是太仁慈
所谓并州,地处于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因此在其他朝代有时候又被称之为河东或者山西,向南联络中原地区,向东联络河北地区,向西,则联络关中,所谓纵横四出,表里山河,历来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战略要地。
都说川蜀之地是天府之国,极有雄关险隘可以自守,又有大平原可以种地养民,其实并州之地正在地势上也是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的,层层叠叠群山之中包裹了几块大型的盆地,每一块,都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自南向北,分别是主要由河内郡与河东郡为主所构成的汾河谷地,汾河谷地又被峨嵋台地分割成了南边的运城盆地和北边的临汾盆地,在汉代被划做了司隶地区。
再往北,便是东依太行,西接吕梁,北起石岭关,南至韩信领的太原盆地,也既为并州的核心区域,东汉时主要是太原、西河两郡。
而太原盆地的东边,还有一个小一号的上党盆地,相对面积虽然较小,但却是连结河北与中原的要道,且背靠太原北联异族,太平盛世时此地多商贾,战乱年代即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