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十,十传百,以后得拯救多少黎民百姓?
想到此处的众人,纷纷向韦曜一礼;李时珍说道:“本以为小老儿是仁爱之心,但和将军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只是天下能人何其多也,小老儿却是坐不得这院长之位。”
韦曜笑道:“李医师无需妄自菲薄,以你之能,说独步天下也不为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是真有比医师能力高强者,若是他肯拯救万民,医师让贤又如何?”
几人一番商议,决定在城东位置开辟三百亩土地,动土建立医院;
李时珍为院长,老仙观内道长为名誉院长,原老仙观内教授的医学弟子全部入院;
另张贴布告,聘请村医或游医经李时珍审核后,也可高薪入院,做医士。
刘伯温另又掐算说道:“老夫夜观天象,合该并州大兴,只是太原城狭小,需连同晋阳城两城并一城,为并州首府。”
韦曜后世可是知道后来并州的首府就是晋阳,也就是当年李世民父子起家的地方,号称龙城。
当下同意了刘伯温的建议,反正现在并州啥都缺,就是不缺钱,不缺民夫;
并州现在开始建立医院,韦曜甚至都想以后也想让皇甫瑞建立兽医院,还有贾思勰建立农学院;到时候太原城就真是太小了。
几人商议已定,正欲离去之时;
黄忠一脸严肃的带着黄叙走了进来。
黄叙在这几个月内,经过李时珍和道长的双壁联合,现在已经恢复了正常;
早就能窜能蹦了,现在就是把以前损失的营养慢慢补回来。
这次李时珍见他无碍了,也把他一起带来了。
黄忠进门后,先向韦曜行了一礼;然后郑重的向李时珍道谢。
黄忠抱拳道:“主公,有一要事需和主公禀明;此处乃是军师养病所在,恐在此不便。”
正好李时珍知道要建立医院,心也安定了下来;
准备平心静气的给戏忠第一次施针。
韦曜嘱托郭嘉和戏忠几句;
就带着刘伯温和贾诩等人还有黄忠两人一起告辞了。
来到州牧府韦曜的治公所在;韦曜问道:“黄将军有何要事,但讲无妨。”
黄忠拿出了一柄短刀和一柄军中制式长刀;说道:“主公请看,这柄长刀为军中常用之兵刃;这柄为一奇人所铸。”
说完之后,两手相交;
两柄武器互相碰击了几下,第一下长刀出现裂纹,第二下裂纹加深,第三下长刀应声而断。
然后黄忠反转刀柄,把短刀递给韦曜;说道:“主公若是我并州军内全部换成此刀;则天下无敌也!”
不只是韦曜震惊,同来的刘伯温和贾诩也互相对视一眼,真若如此,并州军士真的就是以一当十了。
韦曜接过那柄断刀,仔细的看了看;刀身纹理清晰,入手并不算重;
握在手里感觉形态流畅,就是特别顺手的那种感觉;
刚刚斩断长刀后,本身毫发无损。
韦曜抬头问道:“这是哪位奇人所铸?”
第151章 百花齐放 并州崛起(三)
黄忠一指黄叙,说道:“主公,这柄短刀是小儿所带来,当时属下看到后,也没多问,就匆匆带到这里了。”
黄忠说完,又回头对黄叙说道:“叙儿,快快给主公说说这柄刀的来历!”
黄叙上前一步,抱拳道:“回禀将军,此刀是在下无意间去韦家镇游玩的时候,看到铁匠铺的人在打磨此刀;
由于小时候父亲经常讲如何天下兵器的好坏,才感觉此刀不凡,所以买了下来。”
韦曜点头道:“你可识得那人名姓?只是不知此刀可否量产?”
黄叙回道:“只是知道此人姓张,不知从何处迁到韦家镇,现就在韦家镇铁匠铺里面做工。”
听到那位奇人姓张,韦曜心里暗想:恐怕此人就是张鸦九了;
还是上次系统奖励的特殊人才。此人乃是唐朝铸器高手,风靡一时的唐刀就出于此人设计;
看样子自己真要去一趟韦家镇了;
讨董回来之后就想去看爷爷,结果因为郭嘉病倒,才没能去了;
现在张鸦九出现在韦家镇,自己说不得要去请此人出山了。
一念至此的韦曜笑着把短刀递给黄叙,说道:“我听你说话声音洪亮,气色也没了病态之感;闻你现已痊愈,真是可喜可贺。”
黄忠父子躬身说道:“多亏主公相救,小儿才有今日,忠定当粉身碎骨报答主公。”
韦曜摆手说道:“汉升多礼了!我得汉升如虎添翼,以后再不许说这些话语。”
说完又看向黄叙笑道:“你以后多让你母亲给你做些好吃的,快快恢复;到时也可入伍为国杀敌!”
黄叙脸皮一红,呐呐说道:“其实李医师也曾说过,要我多加锻炼,才能恢复的更快,不如将军允许我入伍锻炼!”
“哈哈哈……既然如此,某就同意你入伍了;且先在你父身边做一亲兵,待立了功劳,再升不迟!”韦曜笑道。
黄叙高兴的说道:“多谢将军……不对,多谢主公。”
刘伯温等人见此,俱都笑了起来。
韦曜说道:“奉孝的病情也算稳定下来了,有李医师在此,不用再多关心;我欲去韦家镇一行,一来看望爷爷,二来去见见这铸器高人;看看能否为我并州所用。这几日,就劳烦各位了!”
韦曜交代好众人,回到后院和丁嫣说起要前去韦家镇看望爷爷,丁嫣也说一并同行;
还自己亲自去准备了一些礼物。
第二日一早,韦曜就和丁嫣在韦虎和韦勇的跟随下,去往韦家镇,不只是韦曜一人好久未曾回来,韦虎几人一直跟随韦曜,也是许久没到过韦家镇了。
现在韦曜的武将几乎个个都是顶尖高手,这些小兄弟除了随身保护韦曜安全之外,也没有了太多用武之地。
韦曜一直想把这些小兄弟们分散到各城各郡任一城都尉,怎奈小兄弟们个个不肯离开;
韦曜平常也舍不得让他们上阵厮杀,这几人目前还是韦曜的亲兵统领。
韦家镇又变大了;
每次都会给韦曜震撼之感,感觉现在应该叫韦家城了;
以前放眼看去就是一大片散落的民居,围绕原韦家寨的人四散开来。
现在竟然有了城门,没错,就是有了城门。那城门虽说并不高大雄威,但也大门二门的有板有眼;
此城背靠太行山而建,也就是说只有三面城门;每个城门还有一小队士兵把守;
城墙之上还有巡逻的士兵,不用说这些都是细狗腿的手笔。
韦曜看的连连点头,看样子细狗腿也是一个埋没的人才啊!
韦曜不知道的是,这韦家镇可谓是并州的一个小特区了;
不收税赋不说,这里是要啥给啥,能建立起城池来,也少不得并州的暗自帮助。
韦曜等人进了城去,当然也被门口的士兵盘查过了;
城内井井有条,由于城池不算大,里面横三条大道,竖三条大道;把里面分割成几个小区域;街道也算整洁。
韦家寨的人并没有在城中心处,依然是在靠着太行山的地方,也就是说是城池的最深处居住。
房屋甚至都没有改变,爷爷一如既往的在房前晒太阳打瞌睡;
听到韦曜的招呼,老人睁开眼道:“唔……你们来了?”
几个月时间,老人并未多大改变;
韦曜搀扶着进了屋内,和老人聊了些这几个月出征的闲话;依旧是报喜不报忧。
最后韦曜还是邀请老人搬到太原去住,毫不意外的又被爷爷拒绝了。
爷爷并无人专门侍候,都是原韦家寨的人和附近村落的人自发的来照顾他,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日子就是这个老人带给他们的,哪敢怠慢。
韦曜还是陪老人住了一晚;
第二天自己独自一人去寻黄叙所说的张姓铸造师。
这铁匠铺正好是寨子里铁匠大叔的那个;
只不过是规模扩大了许多,现在不单纯在打造农具,因为有许多商队停留,也打造一些兵器贩卖给商队的护卫。
韦曜来的时候,韦浩正和父亲说话;
韦浩见到韦曜正要行礼,却被韦曜给瞪了一眼;
瞪完韦浩,韦曜快走几步,说道:“大叔的生意愈发壮大了啊!身子骨也比以前硬朗许多。”
铁匠大叔笑道:“这都是托你的福啊!没想到咱家出得大人物!真是祖上保佑了。”
韦曜和铁匠大叔说会话,最后问道:“大叔这里可有一张姓帮工?我找他有些事情。”
大叔问道:“你可是找张鸦九,张师傅?你怎会认识此人?”
韦曜一听果然是张鸦九,打个哈哈说道:“大叔铺子里出来的兵器可了不得了,现在都传到太原去了,这里的兵器可是千金难买呐!”
铁匠大叔也知道韦曜是打趣玩笑话,也不再耽误他时间,带着韦曜去后院找张鸦九去了。
韦曜来到后院,看到有几个精壮汉子有的在打铁,有的在烧火;
大叔对着一个皱眉看着炉火的干瘦汉子说道:“张师傅!你且过来一下,有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