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卫凤看着卫宁离开的背影,一脸郁闷地说道:“当你的护卫好辛苦啊!”
“报,主公,此战战果已统计出来了。”
行军司马陈群拿着一个小本本,来到了卫宁身边。
“嗯!”
“此次共歼敌一万七千多人,降卒一万人,俘虏敌将黄祖,王霸,王粲!”
“我军骑兵战死二十四人,步兵战死一千八百人,重伤三百人,轻伤五百人。”
卫宁两眼朦胧地听着陈群的禀报,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主公,敌将黄祖、王粲愿归降!”
“主公?”
陈群满头黑线地看着,躺在座椅上呼呼大睡的卫宁,心里腹诽了一句。
“年轻人啊,要节制!”
既然卫宁对这事儿没多大兴趣,相必他也知道,自己手下的战斗力。
陈群只要越俎代庖,做了进一步安排。
“关平,卫大,你们休整后,继续去埋伏!”
“诺!”
陈群把王粲找来,问道:“仲宣老弟可愿回一趟襄阳?”
“回襄阳?”
王粲不可思议地看着陈群,不会是想要让自己回去做说客,说服城中的刘表部将投降吧。
“嗯,回去告知刘表,眼下只有投降一条路,赴欧顽抗只有死路一条,这机会只有一次。”
“属下愿往!”
王粲心里美滋滋的,这种白捡功劳的事情,他岂能放过。
城中的蔡氏一门也有投靠之意,刘表已经病入膏肓,刘琦被支走了,这事儿成功率还是非常大的。
“那你快去快回,事成我给你表功!”
“诺!”
陈群又招来黄祖,沉声问道:“黄祖,你归降我军,不会是形势所迫吧!”
“在下真心投降,绝无二心!”
“我听说你与刘琦的关系不错,可愿前往江陵,说服刘琦举城投降!”
“这……”
黄祖不由为难了起来,如果只是刘琦的话,或许好办,但江陵还有一个老奸巨猾的蒯越,一个忠贞不二的文聘。
“怎么了?不愿前往?”
“江陵守将文聘,和谋士蒯越实难对付,恐怕很难说服刘琦。”
“要是唾手可得,我随便就派个人去了。”
“下官领命!”
“我们摄政王在此,你只需要告诉他们,不接受投降,只有死路一条,摄政王的大军,只给他们一次机会。”
“摄政王?”
黄祖吓得冷汗直流,没想到卫宁竟然来到了这里,怪不得能强行渡江,这天下,恐怕也就他有这胆量。
“你快去快回吧!”
“诺!”
有了摄政王卫宁这个威胁在,想必文聘和蒯越也不会不知道好歹。
“王霸,其他将领均已投降,你为何不肯投降。”
王霸怒气冲冲地说道:“狗贼,杀我兄长,我绝不投降汝等。”
“你兄长?宜城太守王威?”
“哼!”
陈群想了想说道:“你兄长是死在两军交战之中,这是在所难免。”
“想要让我投降,妄想!”
“拖出去砍了!”
不知何时,卫宁睁开了双眼,一脸不善地看着王霸。
陈群朝着侍卫挥挥手,示意他们拖出去。
“狗贼,我做鬼都不会放过汝等!”
“那就做鬼去吧!”
卫熊抓着他的后颈,直接拖出去了。
第235章 刘表死,蔡氏举众投降
陈群冲着卫宁躬身一礼,说道:“主公,刚才趁着主公休息,我让王粲回去劝降了,请主公怪罪。”
“哦,我也正有此意,不过长文你有点多此一举了,我在城中有内应,完全可以诈开城门。”
“内应?”
陈群惊讶地看着卫宁,没想到主公竟然想的如此周到。
“主公,卫十三求见!”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卫十三走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卫宁面前。
“十三,好久不见!”
“主公,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来了襄阳!”
数月前,卫宁刚打下庐江郡的时候,便派遣了卫十三带一队人,来襄阳当卧底。
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十三,你的手下,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都在襄阳城中,等待着主公的号令!只要主公一声令下,臣万死也能挡住襄阳城的大门。”
“这倒是不用,给你个任务!”
“主公请将,属下万死不辞!”
“帮我把刘表杀了!”
“诺!”
卫十三没有问为什么,便离开了。
陈群惊骇地看着卫宁,问道:“主公,这些人您是什么时候埋伏到城中的?”
“数月前,在庐江的时候!”
“啊?”
陈群对卫宁的战略布局佩服不已,看来主公早有取荆州之意,竟然让自己的侍卫,在这里当了大半年的卧底。
“长文,你把陈生招来!”
“诺!”
卫宁吩咐陈生,让他带领着降卒开往襄阳,宜城留下卫龙,分拨了他两千人马,让他守城。
大军直接驻扎到了襄阳城下。
“嗖嗖嗖!”
正在刘表房中,极不情愿地给刘表喂药的蔡氏,她身边突然多了几个手持长剑的刺客。
“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
卫十三瞟了她一眼威胁道:“敢乱叫就杀了你!”
蔡氏慌忙点头,她也不傻,对方没说要杀自己,自己岂会多管闲事。
“你,你们……”
刘表指着几个刺客,惊骇不已。
卫十三一挥手,一名刺客直接结果了他的性命。
“啊!”
蔡氏尖叫一声,大喊道:“有刺客,杀人啦!”
不过这是在卫十三走了之后,根据卫十三的要求,这么做的。
刘表被刺身亡,很快便传遍了城中,惹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
“我们的刺史大人被刺杀了?”
“摄政王的大军就在城外!我们该怎么办?”
“摄政王真狠,竟然派人刺杀。”
“你傻了吧,明明是蔡氏一门做的。”
“怎么会,刺史夫人岂会杀自己的夫君。”
“不要忘了,刺史可是有两个儿子,刘琦被挤兑到江陵去了,现在杀了刺史,那么刘琮就成了最大受益者。”
“这只是你的猜测,我更相信是摄政王做的。”
“哼,你一定是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摄政王派人来城中劝降,大军驻扎在城外,根本就没有攻城的打算。”
襄阳城中开始议论纷纷,刘表的死,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个襄阳城什么时候能安安稳稳地生活。
蔡氏招来一众文武,一边为刘表发丧,一边征集手下的意见。
“摄政王亲临襄阳城,夫君又被刺杀,你们说该怎么办才好?”
“报,南城门校尉廖康,率众投降摄政王,南城门目前无人把守。”
“什么?”
堂中的大人都吓得冷汗直流,城门都无人把守了,那还商量个屁啊,赶紧投降吧,万一摄政王的骑兵杀进了,到时候投降的机会就没了。
“快,谁愿去寻找摄政王,迎他入城!”
现在已经没人关心刘表是怎么死的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报,东西城门的校尉,开门投降摄政王,摄政王亲临城中!”
“啊?”
蔡氏直接软倒在座椅上,惊恐地看着外面。
她感觉外面没经过一个人,就有可能是摄政王。
蔡氏慌忙说道:“快出去迎接摄政王。”
蔡氏也顾不得礼节,拉着刘琮便向外走去,生怕慢了,惹得卫宁不高兴,把她们母子俩给砍了。
“恭迎摄政王!”
“荆州刺史夫人蔡氏,见过摄政王。”
“荆州刺史次子刘琮,见过摄政王。”
“荆州……”
荆州几十个大小官员,以及刘表的家眷,纷纷跪倒在卫宁面前。
“请起吧!”
卫宁大步流星地走向了刺史府中。
“来人,按照刘氏宗亲的礼仪,给刘刺史准备葬礼。”
“诺!”
“何人愿去张允的水寨去劝降!”
“罪臣蔡瑁愿往!”
“那你就快去快回!”
“诺!”
“何人愿跟随我的大军,收降襄阳其他县城的守军。”
“下官愿往!”
……
卫宁把襄阳城中,五万守军全部缴械,令派人通知周瑜与关羽,让他们分别派人来接收降卒。
卫宁看着底下跪着的美妇蔡氏说道:“蔡夫人节哀!”
蔡氏是刘表后纳的正妻,十四岁入刺史府,现在二十四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刘表的死,对她的打击是无比的沉重。
“多谢摄政王为我夫君行宗亲之礼!”
“蔡夫人去忙景升的丧事去吧,等忙完,我再给你说刘琮的安排。”
“多谢摄政王!”
“陈群,在襄阳的管辖范围内发布告示,十年内不收荆州的赋税!”
“诺!”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征收赋税!”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