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秣马南宋 (湖樵散人)


  想到此处汪德臣立刻将亲卫叫来,命其入昭通城见石斌,表示自己愿意归附。
  这个结果是石斌和王三早就料到的所以他们都不意外,只不过石斌在表示同意汪德臣归附要那亲卫离开之时,那亲卫却被王三止住。
  石斌见状当然不快,但碍于关系并未斥责王三,只是示意王三有话快说。但王三并未说出只言片语,而是将其硬拽入了内室之中。
  “王三,你这是什么意思!”石斌低声怒喝。
  “大哥,你怎么就想放那小卒离开?”王三略带不满的问道。
  “不放他离开难道还扣在这当人质,不让他告诉汪德臣我们的态度?何况他区区一个小卒能做人质吗?”
  “当然不是扣下,而是大哥多少需要让汪德臣做点什么吧?”王三仿佛看着一个不成器的徒弟很无奈的说道。
  “做些什么?”石斌听后沉吟道。这时他算是明白了王三话里的意思,原来是要汪德臣交一份‘投名状’。
  “王三,我已经允诺他不必临阵倒戈只需做个看客,难道要出尔反尔让他突袭忽必烈的大营?”石斌很不高兴的问道。
  “当然不是!大哥,你可以让他做点别的。小弟可以肯定的说,若是你不要他交一份投名状,他也会寝食难安的。”王三很认真的说道。
  不交投名状也会寝食难安?这话可是第一次听说,石斌明显不懂其中奥妙,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哥,任何人想融入集体都需要有贡献,否则就会一直是个外人,就会受到排斥,这种感觉非常不好,也容易让此人再次反叛,所以小弟以为你还是命汪德臣提一份投名状才合适。”
  原来是让汪德臣能安心,石斌暗道。既然王三言之有理石斌只能命那亲卫带给汪德臣一个命令:必须交一份的投名状,但不必临阵倒戈。
  收到命令的汪德臣虽然痛苦却也高兴,痛苦是不得不当叛臣,高兴是石斌要他交投名状说明绝对接受其投靠,不会秋后算账,而他也能放心的呆在大宋。
  要他放下武器率军投降非常简单。缴械之后让出一条路让忽必烈和石斌去交战便是,但是交什么做投名状让汪德臣踌躇不已。此时他脑中闪现了两个词“兀良哈台头颅”、‘粮草’。是取了兀良哈台的头颅做投名状还是焚了元人的粮草做投名状?
  想了许久汪德臣还是没做出决定,那送信的亲兵提议既不杀兀良哈台也不焚烧元人粮草,而是将进入粮仓的令牌和口令告诉石斌,让石斌自己去焚粮。
  这个折中的办法让汪德臣眼前一亮,立刻命令那亲兵给石斌送去了令牌和口令。
  得到汪德臣的这个投名状石斌并不是很满意,毕竟哪里有投名状是别人帮忙拿的?应该是投靠之人自己拿。不想将汪德臣逼得太紧,故而石斌也用了一个折中之法:命汪德臣率两百亲卫随自己一起去焚粮,他的任务就是诈开粮库的门。
  汪德臣明白这个命令是石斌最大的让步,所以立刻出营与石斌汇合,带石斌去了元人的粮库。
  有了汪德臣这个内应火烧粮草是毫无悬念的,一夜之间元人五十万石粮草被焚烧殆尽,顿时军心大乱。虽然忽必烈还能保证士卒不立刻溃散却也无法让他们再有战心。
  既然如此忽必烈则毫不迟疑率军撤退,并且命侦骑查探百里外有无敌情。
  这个情况是石斌万万没有想到的,没想到威名赫赫的忽必烈居然如此冷静,粮草一没可以不顾脸面的拔马就撤。其实按石斌之前的想法,忽必烈只要能稳住大营,肯定还能在大理国内征集到十五万石粮草,应该还能支持半年绝不该如此慌忙逃窜。
  会不会是忽必烈的引蛇出洞之计?石斌疑惑了。他可不想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因为轻敌冒进而丧失,于是立刻将王三、许风叫进房中商议。
  “王三,如今忽必烈仓惶撤军,你怎么看?”
  “大人,以卑职之见此乃忽必烈的引蛇出洞之计。”王三很肯定的说道。
  “我也是如此想,不过我还想听听你的分析。”
  “是,大人。忽必烈此人勇谋兼备,多次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可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次我们虽然焚了他五十万石粮草但是他应该仍能在一月之内征集十余万石粮草支持数月,所以绝不该如此仓惶撤退。而且他这次撤退后军凌乱全无章法与其传统领兵风格不符,所以卑职肯定这是他引蛇出洞之计。”
  “王三,你认为我们如何应对他这引蛇出洞之计?是中计,或者不中计?”石斌狡猾的笑道。
  “大人,这就要看你是想获得什么样的战果了。”王三也是很狡猾的笑道。
  战果?石斌当然恨不能将忽必烈这一支军队全部歼灭在大理国内,即使无法全歼,战果当然是越大越好。
  “王三,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我想获得什么样的战果?”
  “当然,卑职这有上中下三策,都可以重创元军,但效果不一样。”王三很自信的说道。
  “说说看。”石斌知道王三多智不会胡诌,立刻催道。
  “大人,卑职的下策是我们佯装中计,待忽必烈回军攻击的时候我们再来个反包围,进行内外夹击。”
  “中策呢?”
  “中策则是派一支骑兵直冲忽必烈的中军,让其乱了阵脚不得已将伏兵调出救援,待伏兵尽现之后骑兵快速撤离,咱们则派兵掩杀。”
  石斌仔细想了想下策和上策,下策稳妥但是战果肯定不大,中策危险但是战果肯定大得多。如此妙计居然只是下策和中策,想到王三说还有上策,石斌自然非常兴奋的询问起来。
  “这个策略就有些阴损,付出的代价比较大了。而且有可能会坏了大人的贤名。”王三先铺垫了一番。
  “说吧,一点虚无的贤名算什么,只要能灭了元军,无论如何阴损的招数我都接受!”石斌大声说道。
  “大人,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将元人所有撤退的道路桥梁全部损毁,坚决堵住元人北撤之路,使其成为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石斌沉吟道。断了粮草还断了撤退的路,若是普通军队必定炸营溃散,即使是忽必烈的百战雄狮也维持不了多久,只不过这样的代价的确有些大。
  “计是好计,不过忽必烈如果安排得当还是能征集到大概半年的粮草,难道我们就这样对峙?”石斌问道。
  “当然不会对峙下去,我们应该不让忽必烈有征集粮草的时间。应该是一边进攻一边阻止忽必烈北撤。”
  “那就干脆将上策和中策合为一策。”石斌说道,“命赵刚率所有骑兵直扑忽必烈中军,待伏兵一出便率一万精锐掩杀过去,我亲领一万精锐去堵住忽必烈北归之路。”
  王三正要开口劝阻,石斌很严肃的说道:“王三,这是军令,不可更改,快去执行!”
  本不想石斌置身险地,奈何他是主帅,又以军令压迫王三也只能服从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彻底击溃
  俗话说‘军令如山’,留下五千守军在昭通之后,石斌便同王三、赵刚二人分三路出城而去。
  想着王三的上策,石斌心中不仅没有感觉到丝毫阴损反而感到异常兴奋,对此他感觉疑惑不已,于是问起许风来:“许风,你和我说说为何王三认为损毁道路桥梁是很阴损的做法?”
  石斌的话让许风大吃一惊,如同看洪水猛兽一般的看着石斌。见到许风的反应,石斌明白自己的话肯定问得不好,应该是吓到了他。于是用很缓和的口气解释道:“许风不必惊慌,从军之前我只是个猎户,住在山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明白。”
  这么一通解释算是将许风忽悠了过去,虽然其中有不少漏洞但是作为下属许风不敢质疑,于是解释道:“大人,大理国国力不强、地形复杂,
  两地之间的道路经常只有一条,若是被损毁就要花很大力气才能修复。所以如果按照大人的命令将忽必烈北撤的道路和桥梁全部损毁,忽必烈确实就是瓮中捉鳖,只要大人谋划得当,他那五万人马必定被全歼。但是给大理国也造成不小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王大人说此计虽为上策却阴损的缘由。”
  许风一番话让石斌想起来现在是没有柏油路的,桥梁不是石桥就是木桥,或者是浮桥甚至干脆牵引和摆渡。被自己这么一道命令全毁的确代价很大,也够阴。石斌心中暗叹幸亏自己没表现出喜悦之情,否则在将士眼中可就真是大魔头了。
  也许是怕石斌心中有顾虑临时修改军令,这样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所以许风马上又安慰道:“大人不必忧虑,早日灭掉元军就是彻底消除祸患,为此而弄坏几条道路桥梁实在不算什么。”
  “嗯,此战过后我会立刻派人前来帮大理国铺路修桥,以弥补今日之过。”石斌很肯定的说道,“到时候你记得提醒我。好了,急行军去香格里拉,我要在忽必烈以为自己计谋成功的时候将德钦县、德荣县、乡城县到香格里拉的所有道路桥梁全部损毁!让忽必烈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原本以为只是损毁香格里拉的主官道和桥梁,却没想到石斌是要将其对外的所有道路桥梁全部损毁,这样即使香格里拉失守,忽必烈也无法快速撤离。许风连连感叹石斌此次真是疯狂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