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更重要的是大宋灭亡的消息已经传开,城中人心惶惶,根本没法再守。
而且,其行踪已经暴露,只待同军一旦腾出手来,蔡州必失。
此地不宜久留,必须马上转移。
蔡州西、北、东三面皆不能走,唯有向南撤退了。
但在撤退之前,赵构手下的文武官员却有了意见分歧。
汪伯彦是蔡州知州,只要老实向大同交出治下土地,怎么都能换得半世富贵。
可若是就这样随赵构跑了,很可能到头来什么都捞不到。
其人乃以“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康王殿下顾全大局,立即祭拜天地继承大统,以正天地人心,统率天下臣民继续对抗大同。
高世则却认为临安形势未明,仅凭敌人一面之词就仓促行事,恐会损害康王一世英名,且登基大事,不可没有朝中文武重臣主持。
赵构也知道这个时候犹豫不得,必须早下决断。
大宋灭亡的消息若是假的,自然还需忍耐。
可大宋真要是灭了,同军的下一个目标绝对是自己。
其人逃无可逃,若不想做亡国奴被圈禁一生,就必须奋起反抗。
天下板荡,人心险恶,自己要是没有勇挑天下重担的坚定决心稳住属下文武,恐怕连汝阳城中这千余兵马都带不走。
甚至,还有可能会被人出卖,直接绑了交给同军。
赵构的行动力极强,一旦下定决心,便立即前去探望病中的门下侍郎耿南仲,并以西平之战以及同军散布的“大宋灭亡谣言”如实相告。
耿相公人老成精,自然清楚赵老九为什么要找自己说这些事。
他都没有几天好活了,怎会为了这个赵氏反骨仔毁掉自己的身后名?
其人乃以“康王不可中敌人奸计自乱军心,且就算临安已破,殿下更该尽起哀兵,立即北上夺回二圣,重塑大宋社稷”回复赵构。
赵构心知自己的威望还是不够,时机也不成熟,绝不可能得到这些死犟的老臣投效,也就彻底死了这条心。
无论大同灭宋的消息是否属实,蔡州都不可久留,登基之事暂时也不可再提,形势危急,当断则断。
赵构退出病房后,直接将耿南仲的话告知汪伯彦、高世则等人,随即对天发誓:
“宋同不两立,孤乃天水赵氏子孙,誓死不降大同!
但蔡州残破,北上之路又被阻断,孤欲南下再募大军救援朝廷。
愿从者,请随孤立即南下,不愿从者,天南地北,两不相扰!”
谋定而后动固然能减少一些失败的风险,但很多事左右为难,不一定就有最优解,或者先谋定再后动的时间。
常人遭遇这种左右为难之局时通常会手足失措,而少数能够成大事者却能在这等危局之下破釜沉舟,以自己的果敢生生劈开一条道路来。
就如现在,面对极度不利的形势,赵构不退反进,直接摆明立场,逼迫各怀鬼胎的手下文武选边,反而能收获奇效。
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的是汪伯彦,其人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表现远远超越了自己的预期,值得继续投资。
心思最复杂的汪知州都公开支持赵构了,其余文武自然一致拥护康王的英明决定。
再次凝聚了队伍并确定行动路线后,赵构便不再耽搁。
其人一面命高世则率兵出城,继续收拢溃兵,一面又要求汪伯彦继拿出钱粮酒肉,犒赏城中官兵,并通知他们明日继续开拔的消息。
随即,其人又以大元帅府的名义征召汝阳以南的确山、真阳、平舆、新蔡、褒信、新息六县官员,命他们放弃城池,随自己的大军南下勤王。
事实证明,赵构的果断行动确有先见之明。
当其人赶到确山县并再次收拢了三千兵马时,同军也由东面的淮宁府和颖州两地同时对蔡州展开了全线进攻。
战斗——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
蔡州宋军兵力本就处于弱势,士气更是低得可怕,当十余名同军斥候出现在视线尽头后,就立即乱了阵脚。
半个时辰不到,宋军便由转进变成撤退,再由撤退变成溃退,迅速失去控制。
慌乱中,赵构与自己的亲兵走散,不得不数次引弓射杀欲要抢夺自己战马的溃兵。
这一逃便是数百里,从蔡州逃到信阳军,又从信阳军逃到了安陆州。
哪怕途中有溱水、淮水、浉水、环水、汉水相隔,又有鸡公山和武胜关此等大山险关扼守要道,却都不能迟滞同军追击的脚步。
蔡州兵溃了,信阳兵溃,安陆兵再接着溃,兵败如山倒莫过如此。
仓皇逃命的康王殿下多次上演“泥马渡江”,险之又险,好不容易逃到安陆州孝感县,又收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
同军西路人马已由随州南下,攻入郢州,下步目标显然是要继续攻下复州,阻截大宋康王的去路!


第九十三章 二圣北狩风雪路
因靠前指挥灭宋之战,正乾六年(公元1127年)的元日(春节),徐泽是在巡幸途中陪同护卫将士和新取之地百姓一起度过的。
但大同帝国开春之后的籍田和紧随其后的灭宋献俘仪式,都需要皇帝亲自参与。
由是,徐泽还是提前结束了本次巡幸。
一月初九,皇帝车驾抵达河北路冀州衡水县。
早在宣和二年,大名府之战同军击败宋军,同舟社控制河北两路后,徐泽便将兴修水利、铺设道路和治理黄河三项大事结合起来抓。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造和持续加固,如今的黄河大堤不仅是坚固的防洪工程,还是沟通大同南北的交通要道。
徐泽这次返回燕京,便选择了经由黄河大堤北上,以实地检验这几年的治河成果。
皇帝以万金之躯深入险地,自然会有忠心的大臣极力劝谏,而挂名主持治河大事的工部尚书陈规却丝毫不慌。
黄河大堤加固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其人一直都在亲自督办,心里还是有数的,皇帝车驾通过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问题的关键还是此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黄河全流域大面积封冻,下游流量极小,防洪的压力微乎其微。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都对大堤的牢固程度没有一点信心,其人这个工部尚书也可以直接引咎辞职了。
其实,陈规还是承担了一定压力的。
去年夏天洪峰期,冀州黄河段就曾决堤过,并造成了近万百姓受灾,十余人失踪的严重后果,这也是大臣们反对皇帝“以身涉险”的主要原因。
赵宋王朝违背自然规律试图以水阻兵的“三易回河”之举极度愚蠢,因此而造成的“人灾”即便在其灭亡后,还要持续至少数十年。
所以,早在大同立国前,徐泽便提出了“百年治河”大目标。
结果还算不错,其人这一路走来,无论是堤防体系建设,还是官员对治水工作的熟悉程度,以及百姓抗灾自救的常识掌握,都要明显好于当年。
便是去年的冀州黄河段决堤,洪峰来临前官府发出了预警,决堤后的处置也非常及时有效,将损失降到了最小,灾后重建也比较得力,受灾的百姓基本没有怨言。
当然,问题还是有的。
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混日子、干坏事的官员,大同照样有。
只不过现在尚是欣欣向荣的政权新生阶段,且监部、吏部和法部接连出狠手打击的效果比较明显,相对于腐朽的大宋而言还是少了很多。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一路的情况还要略略好于徐泽的预期。
皇帝满意的结果,自然是各地表现优异的官员皆有奖赏。
大同立国之后就一直在开疆拓土,官员缺口很大,更需要能臣干吏。
可以想象,这些受奖赏者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人与人的喜乐哀愁并不相同,有人欢喜必然就有人愁。
因懈怠职事或贪赃枉法而将受到处理的河北官员不提,被同军三路大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赵构更是一度生出了就这样放弃的颓废想法。
幸好,关键时刻,其人等到了最有力的增援,并成功逃出生天。
当然,宋军的喜讯即是同军失利。
“败了?”
徐泽接过范青递上的第五军军情急报,认真查看起来。
为了创造“十面埋伏终有一疏”的战场形势,马扩之前拟订作战计划时,便刻意控制了各部作战命令下发的时间。
第五军渡江部队收到命令的时间最晚,仓促间难以凑齐运送重炮营过江的船只,且汉阳水系众多重炮营难以展开,便只在汉阳军投入了张雄一个缺编师。
其部在前面的渡江和穿插作战表现都很不错,接连打败了依托地势顽抗的宋军,按时完成了作战计划的各节点任务。
但在渡过汉水,准备截断赵构退路时,半路却杀出来一个程咬金。
宋军韩世忠部意外地出现在战场上,并果断向正在渡江的同军发起了突击。
相对于同宋两军动辄数万人的大战,这场仅有数千人交战非常不起眼,却是同军两军这些年来最激烈的战斗。
战斗结束时,双方各自付出了千余人的伤亡。
同军张雄部在半渡遭击的极度不利形势下,师正亲自打反击,挡住了宋军的疯狂冲击,还救出了绝大部分伤员,严格讲并不能算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