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刚刚收编了两万乱军,能够掌控的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可战力却是直线下降。
实际上,得知同军攻陷下蔡后,寿春府安丰、霍丘等县守军皆望风而逃,就连预置在合寨镇的苏格部兵马也在当晚出现了数十人的逃兵。
韩世忠一心在战阵上博富贵,却不是只知道一味猛攻的无脑莽夫。
其人非常清楚在畏惧同军和怀疑会被朝廷清算的双重负面情绪共同作用下,才被朝廷招安的乱军兵卒士气极为低下,战斗意志相当薄弱。
硬要强逼着他们上阵,那就是给同军送人头,甚至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引发兵变。
这也是韩世忠在庐州招安乱军后,就以“初降之兵不可用,仓促调动恐再生乱”为由,劝说宣抚使相公不要急于调其部回位于前线的寿春府。
李纲在临安保卫战中暴露了不通军略的短板,到淮南后便多番深入军中,总算粗略了解了一些底层军汉的真实想法。
其人害怕再度激起兵变,乃同意了韩世忠之请。
但李相公也不放心韩副都统制一人整顿这么多兵马,为安全起见,其人随后便亲自赶到庐州为后者“压阵”。
同军攻陷下蔡县的消息传至庐州时,李纲正在韩世忠的陪同下巡视军营。
“韩副都统,同军初入下蔡,地理不熟,人心不附,正是最脆弱的时候,本帅令你立即率一万大军连夜北上,夺回此重镇!”
“相公。”
韩世忠能有此番造化,李纲也算是其贵人,在李宣抚面前,其人一直很恭顺。
但统兵打仗容不得半点糊涂,更不能因为人情而白白葬送将士们的性命。
“请容末将细禀!”
二人接触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数日,但李纲却对骁勇善战又谦虚好学的韩世忠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对其颇为倚重。
因而,明知军情如火,韩世忠似乎反对出兵,李纲也能耐心听取其人的意见。
“快讲!”
“我部虽众,却是未经严格整训的降兵,可用以防守坚城,却不可用于奔袭攻坚。同军又惯于围点打援,末将担心以新降之师奔袭下蔡,会正中敌人下怀。”
时间紧急,李相公也耐心有限,韩世忠不敢拐弯抹角,一句话简单介绍完实际困难,见李纲没有吭声,便直奔主题。
“末将建议先收缩兵力,固守濠、庐两州,依托坚城阻挡同军东进,待末将整顿完兵马,再收复下蔡。”
李纲有股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得犟劲,其人一直苦于自己不知兵,难得有韩世忠这样实战经验丰富的战将在身边,自然不会白闲着。
这几天在军中,李纲便针对淮南路的军事形势多次考校韩世忠。
由是韩世忠虽然直说了半截话,但李纲大略能猜到其人的想法。
“你要引同军攻击光州?”
“是!”
寿春府就这么大一块地方,同军一旦站稳脚跟,肯定不会就此停止进攻。
韩世忠主张将兵马集中于境内水网纵横不利于同军大规模骑兵和重炮营快速展开的濠、庐两州,是寄希望同军攻击受挫后,转移进攻方向。
寿春府的西面是颖州和光州,南面是的蕲州和黄州。
颖州位于淮河上游,连接陈、蔡、淮州等地,本就驻有大军。
李福发动兵变后,朝廷又调集了万余兵马入颖防止乱军回窜。
正常情况下,同军不会由寿春府仰攻重兵防守的颖州,而南面的蕲州和黄州与寿春府又有大别山阻隔,携带重炮的同军很难越过。
数面受阻之下,同军向西面的光州突进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而李成虽然难容于大宋朝廷,可大同也同样不会收留此等祸国殃民的军头。
甚至,以大同正乾皇帝说到做到的行事作风,同军此番出兵寿春府,搞不好真是为了祸乱淮南两路的李成而来。
为了自保,李成也必然会回师光州迎战同军。
如此一来,黄州困局便轻易化解,朝廷也可驱虎吞狼,逼迫李成这贼子为国效忠。
韩世忠也能利用这个时间差,抓紧整训本部兵马,待同军与李成杀得难解难分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应该说,此计确实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
李纲思考片刻,给出来自己的答复。
“此计——不妥!”
“相公!”
大宋如今确实需要韩世忠这样的良将,李纲也有爱才之心,才能容忍其人对自己的冒犯,并愿意为他耐心解释此计为何不妥。
“九年前,李子义祸乱京东,朝廷欲要驱使徐泽与李子义两部相残。
结果,徐、李二人确实打起来了,可大宋却在不经意间丢了京东东路!
李成的崛起颇多巧合,其人在同军的追击下接连窜逃数路还能扩张实力尤为可疑,焉知此贼就不是那伪帝特意抛出的第二个李子义?”
李子义大闹京东路乃是戳穿大宋盛世幻梦的标志性事件,徐泽也正是在“平定”李子义之乱后彻底失去控制。
韩世忠虽然没有亲历,却是反复研究过这段历史,也发现了的其中颇多疑点。
由是,李纲的话让他无法反驳,而宣抚相公的顾虑远不止于此。
见韩世忠无话,李纲接着道。
“同军攻入寿春府的兵马仅有数千人,未必会继续西进攻打李成。
反倒是李成有可能会畏惧同军兵锋,而突破黄州防线窜入荆湖北路。
朝廷到此时还没能解决妖人钟相,若再让李、钟二人合流,进而祸乱江南。
如此严重的后果,你、我可能承担?”
第七十九章 左思右想不如一莽
李纲和韩世忠针对当前战局作出了不同的判断,其实并不是源于军略见识高下而形成的分歧,而是不同角度看问题必然会产生的偏差。
说白了,韩世忠只是一军之将,很多时候只需要考虑打仗本身的问题。
而李纲却是总揽淮南东、西两路军政事务的宣抚使,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更复杂的问题。
韩世忠也从李纲的两个问题中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当即垂手做恭听状。
近一年来,挽救大宋江山社稷的重任几乎全压在了李纲一个人的肩上。
以文士之躯鼓舞屡败之师对抗强敌其实算不了啥,治理国政的无力感和无休止的朝堂争斗,才是让李纲心力憔悴的最大因素。
仅仅一年时间的磋磨,便让这个年仅四十三岁的壮年看起来仿若五十好几的老者。
近一年的沉沉浮浮,也让原本刚猛激进的李纲沉稳了很多,同样沉默了很多。
但面对同宋两国大战可能再起,自己又回天无力的压抑感,其人今天却有很多话想对韩世忠讲。
“良臣,大宋国运败落至此,非一人之祸。若要追究祸国之罪,自道君以下文武众臣,包括你我在内,谁又能免责?
国运如此,若要中兴,须得君臣上下齐心协力。
当务之急乃是阻击强敌,解除大宋社稷随时都能覆亡的危机,文武殊途,此事却必得你这样有勇有谋的战将才能力挽狂澜!”
在以文驭武的大宋王朝,从堂堂宣抚使相公嘴中说出“战将才能力挽狂澜”的话,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感慨而已。
这代表着经历了社稷危亡的大动乱后,一些士大夫开始真正反思大宋的问题根源。
尽管,类似李纲的这种思想认识转变并不具有典型性。
文贵武贱,文士视武夫为贱徒走狗者,仍是当前主流。
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剩余的极少数挑起了挽救大宋的重担。
心高气傲的韩世忠原本最是看不得高高在上的文士,还经常编排一些歪诗嘲弄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的酸儒。
可在李纲的身上,其人却能清晰感受到为救大宋危亡而不顾一切的付出与牺牲。
韩世忠是个眼里只有个人富贵等现实追求的人,其实并不能理解李纲这种莫名其妙的使命感,却不影响其人对后者这种使命感的敬重。
“相公谬赞,世忠不敢当!”
“不,你当得起。而且,必须当得起!”
宣抚相公的话很严肃,而且话中有话,韩世忠不敢再谦让,只能继续垂手恭听。
李纲很满意其人的态度,接着语重心长地道:
“争城掠地只能胜一战,而不能赢一国,若要救大宋,就不能只盯着寿春府、光州这片弹丸之地,眼光还要更长远才行。
我且问你,同军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候攻入寿春府?大同此举究竟是为了所谓的平定动乱,还是借机敲诈大宋,抑或发动两国大战的前兆?”
韩世忠被宣抚相公接连不断的问题问得有点冒火,他又不是敌人肚子里的蛔虫,如何能知道他们的具体想法?
而且,其人只是淮南路宣抚使司下的一军之将,负责的也只是数州之地的防务,就算知道了同军的大战略又有什么用?
最终不还是得面对在寿春府和庐、濠等州与同军争胜败得失?
战阵杀敌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更多的时候还是以力破巧,大的战略自然要考虑,但局部战场战斗就不能考虑那么多。
所谓的庙算是打仗前的事,真上了战场,反而比拼哪方犯错更少反应速度更快,就不能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干脆别打仗算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超级基地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0-11-11完结林文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获得超级基地系统,超级基地可以招募士兵、采矿、种植…&...
-
袁术霸三国 (虎啸山林多情剑) 番茄小说网vip2021-11-19完结123.9万字 ·8万人在读穿越三国却成了袁术,那个最脑残的人,冢中枯骨。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