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前,徐泽就有所预料,不然也不会命朱武和李逵亲自坐镇,还秘密增兵数千了,可他的本意并不是想逼反这些人。
造反不是请客吃饭,该使用暴力时绝不能有妇人之仁,不然的话,遗祸无穷,会让更多的人遭殃。
但造反并不是只有暴力一种手段,更不能只有这一种手段。
莫说杀尽天下大户不现实,就算真能杀光,要不了几年,还会再冒出一批,接着杀么?
“诸位,登州之事等有了详细报告再议,上午的课程调整一下,组织讨论,议题为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赵宋的屡次变法为什么一再失败?”
社首的意思是要现场作答,众人不敢再分心,赶紧全速开动脑筋。
这两个问题,时人早有思考,也留下了不少雄论,但没人敢照搬——社首这些年可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读书学习的。
“孟知县,说下你的意见。”
之前的京东路大战中,最先投靠的孟侃因为“大功劳”保住了性命和官帽,职位也由知即墨县事改为知安丘县事。
安丘是五等望县,比起八等中县的即墨高出了整整三档,也算是酬功升迁了。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隔壁胶西县在他后面投靠的知县时文彬都做了知州,就连其人接任安丘的上任假县令陈规也成了真知州,孟侃这个望县知县之位便没有那么诱人了。
但其人自家知道自家事,愉快的接受了这个任命,不敢有半点想法。
其实,徐泽之所以调走孟侃,倒没那么多复杂的想法。
酬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即墨、胶西两县平分胶即湾,位置非常重要,是他下步将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以孟侃的能力治理此地,有些“小材大用”。
“下官,下官以为,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秦孝公全力支持,对商鞅言听计从,再则,徒木立信让百姓信服,而且,变法持续时间长,使新法有足够的时间固化。”
“赵宋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上,政争不断,朝令夕改;在下,吏治腐败,奸吏害民。”
孟侃本就缺乏急智,还没想清楚被徐泽点名,脑子有些懵,边想边答,答完时,脑门已经全是汗。
“嗯。”
徐泽点点头,示意孟侃坐下,接着点道:“萧知县。”
萧让几年前还是一个卖字为生的落魄书生,若是没有徐泽的简拔,其人最好的前途可能就是得某位贵人的赏识,做一门馆先生。
短短五年时间,能成为一任知县,对他来说,既是知遇之恩,更是无形的压力和鞭策。
为了做好本职,萧让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实务和学习上,原本的临字功底因为摸得少,反倒有些退步了。
但其人毕竟是政史功底浅薄,一时也想不到更深的层次,只好结合孟侃的回答提出自己的反思。
“下官实未考虑周全,仅有两点愚见。以熙丰变法论,神宗皇帝的决心至少不下秦孝公,只是国内情况更复杂而已;再则,秦汉之风不同当代,徒木立信的做法恐怕也不适用。”
萧让的观点没错,讨论任何政策的得失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不然就失去意义。
战国之时的情况和当下完全不一样,孟侃将两件事割裂开来比较,本就有失公允。
熙丰变法就是后世讲的“王安石变法”,但时人多不这样称呼。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次变法虽然最初由王安石提议并主导,可王安石真正主持变法的时间只有五年。
神宗皇帝赵顼虽然秉持祖宗传下的异论相搅,一直没有彻底禁止扯后腿的旧党,但推行新法却不遗余力,即便王安石两次罢去相位的十余年时间里,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在历史上,还有一位决心更大的改革家——王莽。
其人以皇帝身份亲自主持变法,时间也不短,而且一直变到亡国,决心更大。
孟侃和萧让的回答,给了不少缓冲时间,众人基本有了自己的答案,皆踊跃发言。
有人旁征博引,分析很有深度;
有人就事论事,比起孟侃略强;
还有些人话中有话,借机劝谏;
徐泽都未置可否,还不断拓展话题,把讨论引向深入。
众人也在社首的频频点头中,越讲越利索。
一旁的朱提和另两名秘书则运笔不停,快速记下众人的发言。
轮训既是统一思想,改进工作作风的必要步骤,还是徐泽深入了解下属官员思想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对军官,徐泽更注重命令和灌输,对文官,他则多倾听和引导。
思想在碰撞中升华,上午便在讨论中一晃而过。
一些人才想起登州叛乱之事,只是社首不提,他们也不敢乱议论。
下午,徐泽上新课:
第八十三章 这江山跑不掉
一课中,徐泽以全新的角度分析了历朝的兴衰——皆离不了“流动”二字。
以秦王朝为例,让秦国强大最主要的政策,不是成丁必须服役的役兵制,而是耕战受爵确认的社会“流动”性。
攫欝攫欝。种田种得好,砍脑袋砍得多,自己的阶层就能往上跃升,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秦兵来说,敌人脖子上长的东西,不是别人的脑袋,而是自己的爵位和赏赐!
赏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的诱惑和压力双重作用下,秦兵才能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变成了为“流动”而疯狂的野兽。
大秦一统后,为什么很快不行了?
还是“流动”!
耕战受爵流动的弊病就在于都向上,谁向下?
统一天下过程的太快,老秦人不仅打累了,也吃完了最大的饼,逐渐流不动,没动力了!
而原本腐化堕落的六国贵族被打落尘埃后,却又爆发了“流动”的动力。
于是,天下就乱了。
当前,赵宋也存在严重的阶层流动困难。
一面是基层缺官吏,一面是越来越多的荫补官员领俸禄却不做事。
就算党争不休,落败的党派官员照样阡陌相连,即便不贵了,也能极富。
而尚未上岸的芸芸众生,却还在苦苦挣扎。
科举难,进士及第后升官依然难;
做吏难,熬白了头发也得不到迁转;
当兵难,砍脑袋不如做副业,打胜仗不如吃空饷;
百业都难,干一行亏一行,行行都亏本,行行都没有出路;
都想做人上人,上去了就不想下来;
即便下来了,广蓄田宅,照样能富贵数代,还想再上去;
都在上面,都争着到上面,都不管下面,等下面崩了,上面还会安稳?
课上完后,徐泽没有再布置思考题,而是带着一众官员出了军营,徒步走到田各庄看望还在养伤的田赶驴。
轮训期间,当然不可能穿赵宋那种必须讲究仪度,行动不便的官袍。
但众官即便都穿着便服,个个皮肤白净,气度不凡,也是惊呆了一路乡人。
这次行动是“突然袭击”,这么多大老爷一起下乡巡视,可是乡中百姓几辈子都没见过的大新闻。
不仅是田赶驴一家措手不及,村里的共建会负责人和保正等人也慌做一团。
还有一些百姓想看稀奇又不敢上前,徐泽吩咐亲卫不要拦,就让他们跟着。
田赶驴两口子都是勤快人,家中收拾得还算干净,屋内并没有太难闻的味道。
但无论是塞在墙缝间用以挡风的稻草,抑或是床上单薄破旧的被褥,还是锅内正煮着的野菜配杂粮糊糊,都能看出这户人家正在艰难维持。
屋内太狭小,转都转不开,徐泽只带着这批轮训的三名知州入了屋内,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便让亲卫放下米、油等慰问品。
出了门,他又带着众知州、知县在村中转了一圈。
还在村中的大古树下,与一些胆大跟随的村民座谈,唠了大半个时辰的家常。
最后,赶在天黑前回到军营。
这既是一场政治作秀,也是一堂实实在在的授课。
来回的途中,徐泽还指着路边的不规则田地,就土地丈量、贫瘠划分、耕作常识等问题,考校部分官员,有的官员张口结舌,有的对答如流,高下立判。
赵宋官员下乡,根据不同的品级,有不同的仪仗。
这不仅是为了体现官府威仪,也是为了确保官员自身的安全。
所谓“白龙鱼服,见困豫且”,说的就是贵人微服而行,易遭危险,如白龙化鱼在渊中游,易为渔者所捕。
在皇权不下乡的时代,地方治安极乱,城池以外,就可以算得上法外之地。
没有足够的武力和威慑维持官员的威风,一些小蟊贼脑子一热,便敢朝官员下手。
所以,动不动就微服私访的,不是会坏事,就是想坏事。
即便是在同舟社治下,一些共建会根基不牢的地方,徐泽也不可能搞什么微服私访。
徐泽这次政治作秀和以身示范,就是向官员们传达一些信号,至于要传达什么,自不用他多讲。
身居上位者,一举一动都会被属下格外关注和解读。
谁能解读出更多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主动,并在与同僚的激烈竞争中积累更多优势,以换得关键时刻的晋升机会。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超级基地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0-11-11完结林文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获得超级基地系统,超级基地可以招募士兵、采矿、种植…&...
-
袁术霸三国 (虎啸山林多情剑) 番茄小说网vip2021-11-19完结123.9万字 ·8万人在读穿越三国却成了袁术,那个最脑残的人,冢中枯骨。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