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下了皇长孙,让时年仅三十五岁的赵佶就做上了祖父。
此事本发生在去年底,并不是什么“新闻”,
只因大宋皇脉早夭问题极为普遍,
未能确定新生皇子皇孙可以活下去之前,皇家通常不会大肆操办。
现在几个月过去,皇长孙越长越壮实,明显是一个可以活下来的好苗子。
皇帝大喜,臣子们更喜,
须知大宋立国以来,还是首次出现在位皇帝喜得嫡孙的,
此事的政治意义自不用说,不仅鼓舞民心士气,
更进一步证明了教主道君皇帝乃长生大帝大霄帝君转世的传说,
若不是神君转世,为皇室换了血脉,
如何能够改变大宋王朝百余年来一直挥之不去的子息艰难问题?
由是,公相蔡京领衔,率诸臣为皇家贺,
奏请天子,加皇长孙赵谌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
皇帝欣然应允,同意了诸臣之请,
并御笔一挥,顺便封已故皇兄赵佖之子赵有奕为和义郡王。
但这件事上,翰林学士承旨王黼唱了反调,
其人说蔡京之请,直接封皇孙为公,违背祖制,
是把东宫太子看做皇帝,乃大不敬,请天子治其罪。
正在兴头上的赵佶打了哈哈,没有追究蔡京的罪责,却任命年仅三十九岁的王黼为尚书左丞。
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宋又一颗政治新星已经灼灼升起。
第二件喜事,则是由镇东军节度使、守司空,嘉王赵楷创造。
这位充分继承了天子文艺天分的皇三子,也是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皆有所成的天才。
其人自小聪明伶俐不说,还非常听话争气,
受天子宠爱程度,远超其长兄——叛逆少年赵桓。
今年正是大比之年,皇帝有意让年满十六岁的赵楷下场一试。
乃先命嘉王赵楷登殿赴廷对,这次皇子首秀,自然是妙语连珠,博了个满朝喝彩。
五日后,集英殿策试进士。
化名后“偷偷”参加大比的赵楷,“居然”一路披靡,成功进入了殿试环节,
并靠着“极为耀眼”的发挥,夺得今科进士第一名——状元。
赵楷此举,再为天子夺了一个“第一”,
而且,这个第一,比其皇长兄赵桓那个的更有分量——毕竟是历朝独一份。
如同书押“亓”字一样,此事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赵佶天下第一人的分量。
当然,天子乃是雅人,通过儿子下场,证明了自己不愧为天下第一人的优良基因就行了,
吃相不能太难看,这个状元之名就不用再霸占着了。
由是,皇帝御笔一挥,擢进士科第二名王昂为魁首
顺便说一句,这个王昂乃是神宗朝著名的“三旨相公”王珪的侄孙。
其人有一个堂妹,刚刚嫁给了一个黄州籍科举牛人。
该大牛上一科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
其人嫌弃官小,不做了!
又报名参加了今科岁附贡士院试,取毋过五人的词学兼茂科,
并且再次名列榜上,
其名为秦桧!
……
第十三章 咱不要脸啦
相比两位皇子为自己接连夺得“第一”的喜讯,
登州第二将“血战半月,收复莱阳县城”的消息,就已经没法让天子心中生起半点涟漪了。
见多了大宋武臣做派的皇帝心中门清,徐泽此举不就是邀功请赏嘛。
朕都懂!
武将要钱就好说,就怕不要钱的武将。
要钱?
给!
对富庶远胜历代的大宋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对给钱这事,皇帝就没有往心里去,甩手便交由政事堂议定。
但户部侍郎孟揆却上奏皇帝一个不好的消息——国库又双叒叕快没钱了!
去年一年,大宋造神运动不断,奇观建设不停,
处处都要花钱,处处都要花大钱,国库所剩的确不多。
官家再不想办法,下半年就没米下锅了!
其实,朝廷并不缺登州第二将的赏赐。
相对于大宋用于超级工程的大钱来说,这点钱真的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孟侍郎此举,是未雨绸缪,主要是还在不断加码的超级工程艮岳需要钱,需要无数的钱!
孟揆提议以此次匪患为由,一次性把钱收够,免得后面再折腾。
这类突然就没钱用的事,自今上即位后,已经多次出现,又多次圆满解决。
天子自然知道该如何解决——留着公相蔡京,不就是为大宋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的嘛。
数日后,天子下诏,增诸路酒价。
又曰自朕登基以来,昊天垂佑,风调雨顺,
大宋人丁繁盛,仅新增的皇子皇孙,就已经超过过去百余年之和。
然各路户籍增加极少,定有隐情,命各路廉访使者严查户籍资料,并监督今年版簿定籍。
两道诏令,传达的都是朝廷没钱,赶紧增收以“尽地利”。
第一条是增加商业税,虽然只明确了涨酒价一项,
但善于揣摩上意的地方官吏,凭此就可以扩展到其他行业。
没有朝廷旨意,不能随意增加税收,
但“随行就市”,减少官府收购矿产品的定价,增加加工成品的售价,
或者修改收取租赁房屋摊位的时限,等等,都是可以操作的。
没钱就没政绩,多缴税钱才能升官。
第二条,是要求核实治下人口数量。
大宋确实有隐户,但对比前朝,已经少了不少,能庇护隐户的,无不是一方上户豪强。
再在这上面深入挖掘,阻力极大,收获也不大,纯粹就是吃力不讨好。
但皇帝并没有明确下达度田的诏令,此令其实很灵活。
关键核心还是“钱”,户籍增加了,钱不就多了么?
户籍不能再增加,那增加钱也行,就是不能明确“加税”。
至于如何操作?
这都不懂,还做什么官!
只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天下大了,什么人都不缺。
还真就有人不懂,不懂不说,还要上奏。
针对皇帝要求各地增加税收的诏令,淮南转运使张根上奏。
言“东南花石纲之费,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本路尚然,它路犹不止此。今不以给苑囿而入诸臣之家,民力之奉,将安所涯!愿示休息之期,以厚幸天下。”
朝廷不是缺钱吗?
把花石纲停了,钱马上就来,增加什么税收!
面对这位臣子赤裸裸地嘲讽打脸,天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诏以淮南转运使张根轻躁妄言,落职,监信州酒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的积累不是一两天的事,这也不是张根第一次跟皇帝唱反调。
其实,相对于其父神宗皇帝谁反对都不行,就是要坚持变法的一意孤行。
今上赵佶更有“明君之风”,更加注重“广开言路”。
他也不是只偏信身边臣子的奸佞之言,其人就曾针对国用益窘,命臣僚条具财计。
大部分臣子都上奏罗列增加税收以尽地利的办法,
但淮南转运使张根这个实心眼,却要闷头进“节用”之说。
其余干了实事还背黑锅的大臣在张根的反衬下,立即成了逢迎上意不恤民情的反派,
自然对这种故作清高、尽扯淡不解决问题的家伙最是忌恨,一时多有弹劾其人者。
要不怎么说教主道君皇帝颇有明君之风呢,“察根之诚,不之罪也”。
张根得了皇帝的信重,自然越发来劲。
随着朝廷投入到艮岳工程中的钱越来越多,工程量越来越大,
往返于运河之中运送竹木花石的纲船就逐渐不够用了。
御前人船所便直接拘占各转运司直达东京的运粮纲船,以应花石之用。
都是朝廷的船,办的也是官家的事,别人都不说,偏偏张根这实心眼又为此事上奏,要求封还。
针对这件事,明君赵佶,当然,还是忍了。
进入直臣角色的张根却越来越过分,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皇帝的忍耐极限,
这次顶风作案,在朝廷缺钱的当口上,上停花石纲之奏,
就连神君降世的教主道君皇帝,如此好修养的明君也受不了,
下诏落其职——咱脸也不要了,就要钱!
半月后,见各地响应还是不甚强烈,天子再下三诏。
其一,知建昌陈并等改建神霄宫不虔及科决道士,诏并勒停。
其二,诸路选漕臣一员,提举本路神霄宫。
其三,监司、郡守从今以后,必须任满三年才能替代,并且不得通理。
结合之前的两条诏令,朝廷的指向已经很明确了——
钱必须收上来,不要想着糊弄一年,离任了就可以万事大吉。
该建的工程不可能停,神也必须敬,还必须非常虔诚地敬,
办事不利、瞎扯淡、对神不虔者,尽皆丢官去职,
其余尽心用力办事、诚心敬神者,不要怕没位置,好好干,前程看得见!
刚刚因上元夜之事,风清气正一段时日的大宋朝堂,
因为天子接二连三的收钱举动,又开始闹腾了。
当然,这么多年下来,众人流程早就走熟了——闹归闹,该收的钱不能耽搁。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超级基地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0-11-11完结林文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获得超级基地系统,超级基地可以招募士兵、采矿、种植…&...
-
袁术霸三国 (虎啸山林多情剑) 番茄小说网vip2021-11-19完结123.9万字 ·8万人在读穿越三国却成了袁术,那个最脑残的人,冢中枯骨。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