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竹娴已怀孕数月,一身宽松衣袍将已经有些变形的腰身遮挡严实。
“夫君放心在外征战,妾身等你回来。”
众目睽睽之下,
徐泽上前几步,拥住娇妻,
贴着赵竹娴发烫的耳朵,轻声说:“好!”
随即,转身,步伐坚定地登上旗舰“辽东号”。
“启航!”
这一战的结局,
将决定辽东半岛和高丽国至少数年内的政治格局,
间接影响整个东北亚未来的走向,
事关大局,徐泽必须亲自组织。
好在,高丽人的反应迟钝,给了同舟社充足的备战时间。
处于一线的保州,不仅城防体系得到极大增强。
送去的劳改营也提供了充沛的兵员。
这些人在东南路本就转化得差不多了,
在对自由安定的期盼,对战功的渴望,以及对高丽人蔑视的三重心理叠加下,
爆发了极强的训练激情和战斗欲望,表现甚至比部分保州籍士卒还要积极。
正是对保州坚不可摧的信心,
才能让徐泽可以放心布局,以此地为饵,吸引高丽大军北上。
作为“后方”的东南路,
有混乱的辽阳府作反衬,已经变成了辽东亡人竞相来投的“世外桃源”。
官府对生存环境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与百姓自然发展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在同舟社深入社会最底层的组织强力推进下,
过去一年里,东南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垦农田、道路交通网络等基础建设跨越式发展,
甚至超越了之前百余年时间,本地居民反复进与退的自然发展总和。
但更关键的,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彻底改造,
相对于早就开发成熟的大宋,
辽东这块“蛮荒之地”,在生产开发显然要吃力很多。
有弊就有利,
这片基本被各类“学派”和“思想”遗忘的土地,更适宜于同舟社这种根治底层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蒲离卜、普察奴、韩观、萧引古等,被徐泽留下继续任用的辽国官员,
其实只是同舟社政令的执行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实际上,他们所有的决定,
都必须依靠同舟社的基层组织,才能落到实处。
这几人也一直在主动接受,积极学习同舟社的管理理念和先进方法。
当然,这和几人的觉悟高低没有多少关系,纯粹是幸存者偏差。
不仅是同舟社社首徐泽的有意识选择,
同舟社作为一个发展了几年的严密组织,已经开始具备自我意识,
尽管此时还很弱小,但在辽东这片人文荒漠,
它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自主选择需要的人才。
而对于几百年以来,一直挣扎于温饱线以下的绝大部分辽东百姓来说,
能看到希望的“吃饱穿暖”诱惑,和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比什么“学派”“思想”“种族”和“皇帝”都要靠谱。
哪怕现在同舟社突然退出东南路,辽军渡海而来,或是金军南下,
本地百姓也会用手中的刀枪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打破种族隔阂,深入村社的互助组和保甲组织,给他们提供了这个能力。
这就是徐泽能够放心离开的底气所在。
而作为“大后方”的登州,
在朝廷的“乱政”和新任知州宗泽的放任下,
官场和驻军正在被同舟社迅速吞噬。
朝廷紧急调拨过来,加强第一将实力的军械甲胄,
也被换了旗号的同舟社登州第四将直接接收。
唯一可能出现变局的地方——大宋朝廷,这段时日,却是一派盛世气象。
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高丽使臣李资谅,
在诗中,都知道赞颂“黄河再报千年瑞”,
其余各国和大宋的各路神仙,又怎么可能反应迟钝?
高丽遣使来朝后,
占城、大食、真腊、大理、夏国、于阗等国相继进贡,
西南茂州夷郅永寿也内附大宋。
天子一高兴,便下诏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册封大理国主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
道君教主皇帝还亲自参与上清宝宫道教法会,
此次法会,与会道士二千多人,
会上,通真先生林灵素讲解道经,
随后,皇帝下诏林灵素告示帝君降临事,改全国天宁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情报处搜集的这些情报,显示大宋天子赵佶一切活动都很“正常”。
再次验证了朝廷确实不清楚同舟社的真正实力,也没有半点备战的意思。
而此时,
高丽人的大军主力进入保州,身弥岛水师开始北上,
意图封锁鸭绿江入海口的消息,也送到了徐泽手中。
万事俱备,同舟社主力出动的时机已经成熟,
徐泽才决定挥师东进,在这个中华东北大棋盘中,落下一子。
一战降伏高丽,就在此举!
第一百零五章 水战
保州西南洋面。
高丽联合舰队已经成功封锁了鸭绿江入海口。
五日前,根据西北面兵马使金相公的帅令,
高丽西海道都观察使全光佑率领椵岛水师冒险北上。
期间,高丽椵岛水师与同舟社鸭绿江水师互有攻防,
双方有来有往,相互试探,都不敢尽全力,
磨磨蹭蹭行进了两天,椵岛水师还没有见到鸭绿江。
一直等到增援的开京水师战船赶来,高丽一方战船形成压倒优势后,
全光佑才敢放心北上,敌方似乎也预感到形势不妙,
放弃了继续阻截高丽水师的努力,退回水寨防守。
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联合舰队只需调整好航行序列,进入鸭绿江北上,
将龟缩不出的鸭绿江水师战船一网打尽,即可大功告成。
只是,因为战前情报信息搜集严重不足,
高丽军队再一次吃了大苦头。
当初,为了监控退兵的鸭绿江女直人再次南下袭扰保州。
时荼丹选择水营立寨的位置,并不是鸭绿江正入海口,
而是在入海口又向北挪了一段距离。
此时,已经立春,但寒冷的鸭绿江上游还没有解冻,
鸭绿江流量急剧减少,正是一年中的枯水期。
水寨这一段因为靠南,加之海水倒灌,虽然没有封冻,水位却下降得很厉害。
熟悉本地水文的同舟社鸭绿江水师可以放心进出,
两眼一抹黑的高丽联合舰队却是傻了眼——
这段江面虽宽,水却浅,江底浅滩、礁石遍布,
舰队很多吃水很深的大型战船,在海上是攻敌利器,此时却成了累赘。
全光佑担心大船会触礁和搁浅,不敢将船队一字排开,
可若是循着相对安全的江心溯流而上,航行倒是安全了,
但与敌作战中,本方战船多的优势就没办法发挥出来,
且敌军占据上游,顺流放一批铁索相连的火船下来,
对正呈一路纵队队形航行在江心的庞大船队来说,将是巨大的灾难。
避与不避,船队都要承受惨重的损失。
但高丽北征大军已经开至义州城下,听说连日攻城损失不小,
就连骁勇异常的悍将郑思吉也受了伤,
兵马副使崔弘宰相公已经赶到义州,亲自组织大军攻城。
不谈攻城的兵力损失,仅是每日转运粮草的巨大损耗和人力投入,
都是高丽难以长期承受的沉重负担。
朝廷之所以同意派水师北上,打得就是东西夹击,速战速决的主意。
这让全光佑如何敢上报金缘,提议先回师椵岛,再等时机?
进进不得,退退不得,
全光佑在心里,将制定这个鬼作战计划的重臣们骂了一个遍,
虽然他也不太懂打仗,但比起这些重臣来,还是略懂一些。
这帮五谷不分的大老爷们,把打仗当成什么了?
根本就没考虑过实际的天文地理情况,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瞎折腾,
可把自己这些在前线拼死拼活的将帅害惨了!
若是老于用兵的尹文肃公、吴文襄公仍在世,
朝廷绝对不会制定这样粗疏,错漏百出的作战计划。
当然,全光佑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他是绝对不会骂出口的。
毕竟,其人本身也是尹瓘、吴延宠二人倒台的间接受益者,
若不是金缘相公出任西北面兵马使,
也轮不到他全某人拿到统帅联合舰队“奇袭”鸭绿江水师,建立奇功的机会,扬名青史的好机会。
给事中拓俊京和左散骑常侍王字之等人还在朝中,
他们可都是当年跟随尹文肃公远征曷懒甸的宿将,
要是让这两人上位,负责这次北征,
那统帅水师的重任,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头上。
所以,哪怕明知道不可行,他也必须硬着头皮上。
水文不熟,那就安排人手,一段一段江面地测,
实际上,这些工作从一开始进入鸭绿江就在做了。
但进展并不顺利,
鸭绿江水师不敢出海邀战庞大的高丽联合舰队,
但对上江面上的零星测量小船,却是一点也不怂。
他们有专门的平底桨船,载人多、速度快,还不惧浅水。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超级基地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0-11-11完结林文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获得超级基地系统,超级基地可以招募士兵、采矿、种植…&...
-
袁术霸三国 (虎啸山林多情剑) 番茄小说网vip2021-11-19完结123.9万字 ·8万人在读穿越三国却成了袁术,那个最脑残的人,冢中枯骨。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