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孚说罢,殿内一阵唏嘘之声。
司马懿摇摇头说道:“若在半年前,若淮水还在我手中,若南阳还在我手中,若洛阳没被蜀军围困,我还有与蜀国谈判的余地。
如今,蜀军确实违反贸易协议,但是,我能把他如何?就算我想拒绝通商表示抗议,你们能同意?”
殿内没人说话。
少时,司马懿略有无奈地说道:“任何协议,都建立在两国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我不得不承认,此时的蜀国军事实力占优,我也无法拒绝通商。因此,任何抗议都毫无意义。”
此时的司马懿确实无奈,此时的魏国,众多的世家大族全都钻到了钱眼里。
就算兖州被汉军占领,兖州的士族集团却毫不在乎;
兖州属于魏国还是汉国,对他们来说并无区别:汉军并未抄他们的家,反而以礼相待,对他们的商船提供足够的便利和保护,贸易赚钱并未受到影响。
司马懿环视众将,冷笑道:“蜀军正在荥阳至成皋一线抢扎木筏,大有与我决战之意。不过,我战船和木筏顺水而下,占有地利优势。依我看来,姜维也做好了战败的准备。
为了弥补黄河一线战船的不足,他只能调集南阳战船前来助战;
为了尽快赶到黄河,他违反贸易协议,从濡须水、巢湖、施水的非军事区入淮,这就顺理成章了。”
司马懿说罢,挥手示意众将退下,却留下了高柔和王观。
“姜维违反贸易协议,他的战船已入淮水,如果全速航行,二十日可抵黄河,我得做好准备。”
“太傅,你的意思是……”
“我水师战船必须时刻警惕,随时防犯蜀军的进攻。同时,我要做好迁都准备!”
王观闻之大惊,正想出言劝阻,司马懿却挥手止住,继续说道:“我有信心击败成皋的蜀军战船。但是,若淮水的战船前来汇合,我再无胜算;在蜀军屯兵孟津渡口之前,我必须要迁都!否则,必会蜀军围死在洛阳!”
“太傅,此事不可草率啊!”王观赶紧劝道:“就算我击败成皋的蜀军战船,我也会伤亡惨重,若是如此,我大魏水师将一蹶不振!
然,蜀军在海上和淮水的战船有七千条之多,足以截断黄河航道,我就算迁都,蜀军也能立刻北上,迁都又有何意义?此举实在不妥啊!”
“王大人,太傅决定迁都,这确实是明智之举。”高柔反驳道:“你也说了,蜀军战船众多,我若不迁都,二十日后,洛阳将被蜀军四面合围;届时,我若继续保持四十万大军,洛阳的粮草支撑不到一年,这绝非长久之计。”
“不错!我在蜀军战船合围洛阳之前迁都,留二十万大军死守洛阳,可拖住蜀军主力两年之久。我以北方三州做为根基,大力发展水师和骑兵,再伺机反攻,方为上策。”
“太傅,请慎重啊!”王观继续劝道:“北方三州,冀州沃野千里,蜀军却能随时以骑兵或步卒北上,我难以久守;并州多是山地,粮草不足,民力不足;幽州乃苦寒之地,更难久持;我仅以这两州为根基,如何与蜀军抗衡?”
“哼!蜀国仅一州之地,仍能击败吴国!我迁都之后,坐拥三州,又有洛阳拖住蜀军,何愁不能转败为胜?”
司马懿不容质疑地说道:“我决定迁都太原,此地易守难攻,实为长久之计,不必再议!”
司马懿已经下了决心,王观不便直接反驳,于是说道:“太傅,若是太后和陛下不同意迁都,这又如何是好?”
“这个疯婆子!他还没看清形势!”
司马懿冷冷地说罢,不悦地挥手示意,高柔赶紧将几封书信交给王观。
“这个疯婆子!她不仅在玩缓兵之计,还在劝说王经,让他与诸葛诞、毌丘俭合谋造反,这是自寻死路!”
“那……太傅的意思……”
“高将军已经证实,诸葛诞和毌丘俭收到过王经的策反信。不过,这二人暂无异常举动。此时,我正在用人之计,我暂时还不想动这两个人,只是将王经秘密收押。”
“太傅,若真准备迁都,此事绝不可再拖!”
司马懿自然明白王观之意,正色说道:“不会等待太久,五日后便是吉日;我再给那疯婆子三日时间,若她乖乖地让曹芳禅位,我或可留她一命。如若不然,别怪我心狠手辣!高柔,这几日,皇宫内外,不许任何人进出!”
“太傅,依末将看来,此事还需慎重。”
“高将军,此事迫在眉睫,我不想节外生枝!”
高柔见司马懿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赶紧解释道:“太傅,末将的意思是……如果太后不同意禅位,我自然让贾将军出手。不过,若能伪装成蜀国刺客所为,此事……方可平稳过渡。”
“甚好!”司马懿满意地点点头:“姓曹的那帮人,他们死的死,逃的逃,或者投了蜀国,或是造反被杀。此时的洛阳被围,城周并无曹氏宗亲,由我继承大统,这就顺理成章了。”
“太傅,末将正是此意!我伪装成蜀国刺客,或许能挑起几个曹氏叛贼闹事,对我大有助益!”
“好!此事就由你和贾将军去办,定要万无一失!”
第634章 中原大战7
在「洛阳八关」的范围内,有平阴、平县、偃师、巩县、谷城环抱洛阳,在这几座城池内,屯积了大量的粮草军资。
这两日,各路汉军并未攻城。
不过,洛阳城周,多处戒备森严的仓库莫名起火,各处守军惶惶不安,司马懿更是心烦气躁,他不想再等郭太后的回复,秘密向贾充下达了命令。
当夜子时,婢女的惊叫声划破夜空。
“来人!快来人,陛下……陛下受伤了……”
“来人!太后被刺客所伤!快来人!有刺客!”
“太医!快传太医令……”
“抓刺客!有蜀国刺客闯入皇宫……”
皇宫乱成一团,两名黑衣人从房顶跃下,几名宿卫兵刚好围上来。
“大胆刺客!还不束手就擒!”
“高将军,你看错了,末将成倅,奉贾将军之命……”
“高将军,末将是成济啊,咱兄弟已经得手……”
二人话还未说完,当场就被乱箭射成了刺猬。
“蜀国刺客已被斩杀,立刻向太傅复命!”
“诺!”
天明时分,郭太后和曹芳遇刺身亡的消息,迅速传遍皇城内外;
各处守将奉司马懿之命,交待好防务后紧急返回洛阳城。
“太傅!蜀国刺客实在猖獗!陛下和太后遇刺身亡,此乃国之不幸,大魏之殇!然,蜀军兵临城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当速速另立新君才是!”
“陛下年幼遇刺,尚无子嗣,此时的洛阳城周,再无合适的曹氏继位者;微臣恳请太傅权且继位,领我大魏君臣齐心抗敌,请太傅千万不要推辞!”
“洛阳四面被围,大魏已经命悬一线,内忧不止,外患不绝。以微臣之见,太傅乃四朝老臣,先后辅佐两位幼帝,可谓劳苦功高;
纵观大魏朝野,唯有太傅是最合适的人选,请太傅速速登基,领我大魏臣民齐心抗敌!”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傅速速登基!”
“太傅登基,众望所归,请太傅万勿推辞!”
朝堂之上,诸葛诞、毌丘俭和杜恕沉默不言,其余数十名文武大臣则纷纷进言,力劝司马懿登基。
司马懿环视满朝文武,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遇刺,蜀军犯境,我大魏不可自乱!荀适,你先按礼制将陛下和太后下葬,至于另立新君之事,绝不可草率而行;
依我之见,大家皆可推举贤能,三日之后,由满朝文武商议妥当,再行定夺,大家以为如何?”
“太傅,此事何需商议?论功德,论名望,除了太傅之外,我大魏朝野,谁还能当此大任?”
“国不可一日无君,三日后就是吉日!届时,还请太傅万勿推辞!”
“这……既然诸位都有此意,本太傅就勉为其难……”
“报……太傅:蜀军向我孟津渡口发起猛攻!吕睦、吕琮二将皆已阵亡,我水师暂无大将统领,请太傅定夺!”
司马懿闻之大惊,急忙问道:“我有两千战船,五千火船,蜀军岂能能杀至孟津渡口?吕睦、吕睦二将身在帅帐,又何以阵亡?”
“回禀太傅:屯于黄河北岸的蜀军,用投石车抛来无数的炸弹和燃烧弹,其中一枚正好落在帅帐之内;
对岸的蜀军还射来标枪,我渡口处一片火海;黄河之上,各船皆在四散奔逃,渡口已经乱成一团……”
“朱异,速速赶往孟津渡口,水师战船务必死战,此地绝不能失守!”
“诺!”
“司马望、臧艾、臧舜,你三将引兵两万死守孟津渡口,绝不能让蜀军在此处登岸!”
“诺!”
“给郭淮、王雄传令,令二将引骑兵回援,不惜一切代价驱逐北岸蜀军,不得有误!”
“诺!”
孟津渡口,这是司马懿唯一的退路!
几将领命而去,司马懿又担心其余各关失守,急令众将速回驻地,再也无心理会登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