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闪暗笑:难道这些人都没见过月全食?自己真是吹牛不打草稿!嘿嘿!管他呢,只要能唬住人,只要能稳定军心就行。
刘闪挽着貂蝉转身便走,却听得河中「扑通」一声响。
原来被捆绑的施绩突然发力,猛地挣脱兵卒的手,一头扎入了猛洞河中。
第180章 胜利在望
从隔河相望的沅南和桃源开始,如果往下游几里则是武陵郡的治所临沅,再往下游几十里就是洞庭湖,在这一线的沅水上,吴国的战船往来不止。
另外,由于这段时间多以西南风为主,从桃源一直到上游的沅陵,更有无数的吴国战船日夜不停地巡逻。
沅水东岸的蜀军骑兵,以及魏容、魏昌、马修、马恢率领的10万步卒都无法渡过沅水。
前段时间,由于魏国10万大军和朱桓的5万大军屯兵江北,在最关键的时候把姜维的主力牵制在了长江一线,彻底打乱了刘闪和姜维战前的部署,使得诱歼吴军主力于酉阳的计划出现很大的变数。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姜维调来九真和日南二郡的15万后备军,奈何吴军倚仗自己水师的优势有恃无恐,蜀军援军始终无法渡过沅水,魏延的大军也被阻在武溪以南,这让武陵郡的战事变得无比焦灼。
姜维将自己的主力调至江北,做出北进襄阳或东进江陵的阵势,使得吴国屯在江陵的守军不敢轻举妄动,不敢觊觎长江以南的几座重要城池。
直到这时,姜维这才敢于率兵来援,他兵进桃源,就是希望在沅水撕开一个口子,将援军引入酉阳,继续围歼吴兵的计划。
就在酉阳城破、吴军放松警惕的时候,终于有几名哨探穿过陆逊的阻截线,将皇上撤入武陵山的消息传出,姜维和魏延得知皇上暂无危险,终于松了口气,姜维也能静下心来寻求破敌之法。
在常人看来,要接应东岸的援军渡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攻取沅水西岸的桃源,以隔江相望的桃源和沅南为据点,再让援军设法躲过吴军的战船,趁夜渡河即可。
然而姜维急于赶路,他带来的1万兵马都是轻装步卒,连攻城云梯都没有,更不用说投石车和井栏,自然无法攻取3万吴兵把守的桃源,他只能另觅他法。
在姜维南下之前,吴军的战船都是将粮草运至临沅,再改由陆路运至酉阳。
姜维刚到武陵时,趁着吴军大意的时候袭击了一次运粮队,在这之后,吴军的战船再也不敢在临沅登岸,也不敢在桃源登岸。
陆逊在姜维身上吃的亏太多,他不想与姜维多做纠缠,考虑到酉水与沅水交汇的沅南有重兵把守,于是令运粮队在水师的掩护下逆流而上,将粮草送至沅陵。这样一来,姜维再也无法威胁自己的粮道。
虽然陆逊下令不要与姜维有过多的接触,桃源城的守将也不敢大意,他们以吕据和周承率兵1万坚守城池,另由吾粲、朱纪、留赞各率一部分兵马远远地跟着姜维,始终保持着2倍于姜维的兵卒数量。
眼看吴军的运粮的战船顺着西南风逆水而上,姜维先是率兵慢慢地在西岸跟随,临近桃源时,姜维突然加速往南而去,抢在吴军的战船之前赶到桃源上游10里处,令3千兵卒以连弩拒止尾随的吴兵,然后在岸边扎下一座营寨。
眼见姜维下寨,尾随的吾粲、朱纪和留赞似乎看到了击败姜维的希望,他们不敢正面进攻,于是在姜维营寨的外围扎下迷宫一般的多座营寨。
现在的姜维三面被围,唯有临近沅水的一侧可以逃生,但寨中又无多余的木材制造木筏,自然无法渡至东岸。
另外,就算姜维有足够的木筏渡江,也会遭到吴军战船的攻击,可以说姜维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块死地。
桃源守军没有与姜维接触,却把姜维重重围困,吾粲、朱纪赶紧向陆逊报捷。
当陆逊和诸葛谨看到双方营寨位置的图本后激动万分,他们十足地相信,这次姜维插翅也难飞。
姜维携带的粮草本来只够7日所用,趁吴军大意时袭击了一次吴军运粮队,现在的粮草足够半月所用。
因此,身陷死地的姜维并不着急,他兴致勃勃地等待着吴军运粮船队的到来。
大约2个时辰后,几艘吴军的运粮船终于出现在营寨西侧的沅水上,姜维令500兵卒手执弓箭在岸边做好准备。
押船的小将鲁淑(鲁肃之子,236年时19岁)见蜀军的弓箭手在岸边严阵以待,他却毫不在意,因为吴军运粮的大船外层增加了防护木板,就算被火箭射中,舱内的兵卒也能轻易地将火浇灭,普通的弓箭不过是搔痒痒罢了。
几条粮船缓缓地驶来,岸边的蜀军似乎很有自知之明,他们并未放箭,鲁淑不屑地对着岸边的蜀军施以挑衅的手势。
然而,就在鲁淑得意忘形时,他的船身却猛地一颤,这条大船竟然搁浅了!
在江心怎会搁浅?鲁淑暗自奇怪。
押船的兵卒很快就报来原因:江中被打入了许多木桩,由于运粮船吃水较深,船艏及两侧的船身被木桩卡住,再也无法动弹。
鲁淑恨恨地骂着卑鄙的姜维,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些木桩并非姜维打入的,而是前段时间从交趾郡北上的蜀军骑兵打入的。
当那,些骑兵乘着几条木筏前来打桩时,陆逊只是派出战船将其赶走,并调来一千多艘战船不停地巡逻。
因为吴国的小型战船可以在江面畅行无阻,并且陆逊的重心放在酉阳和防止蜀军渡江,所以陆逊并未在意,早就忘了这些木桩的存在。
陆逊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始作俑者姜维却记得很清楚,他在江岸扎寨等候,就是在等吴军的粮船搁浅。
姜维在岸边部署弓箭手,他的目标并非吴国的粮船,而是敢于前来拔除木桩的吴军水师。
此时,一直在东岸徘徊的蜀军发现了搁浅的吴国粮船,也注意到对岸姜维的营寨,他们终于找到了突破口,魏容、魏昌心领神会在东岸也扎下几座营寨,并派出大批的弓箭手在此等候。
不出姜维所料,接下来的几天,先后有1千多条吴国战船前来,他们试图迅速疏通河道,却都被两岸的蜀军合力击退。
也就在这几日,由于西岸有姜维的接应,两岸的蜀军共同控制了江边很小的一段通道,蜀军的木筏在这段安全的通道里穿梭自如,大批的援军和军械装备陆续登陆西岸。
直到现在,姜维总算松了一口气:
随着援军的登岸,吴、蜀两军在武陵郡的主力决战将正式开启!
随着吴军水陆、陆路粮道的断绝,这意味着蜀军已经胜利在望!
第181章 兵败如山(上)
朱然把魏延的5万兵卒阻在了武溪以南,蜀军拥有大量的强弓硬弩却久攻不下,朱然的战术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朱然在局部战场的成功难以扭转吴军整体上的失败。
当蜀军援军西渡沅水、吴军粮草难以为继的时候,诸葛谨和陆逊已经预知到这场大战的结局:十几万吴军围困酉阳三个多月,先后损失了五万多兵马,眼看胜利在望,却输在了几十根木桩上!
纵然心有不甘,陆逊和诸葛谨也得尽快撤军,因为蜀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一旦武陵山的蜀军开始反攻,一旦魏延渡过武溪,再加上桃源方向的姜维大军,武陵郡内仅存的12万吴军将全军覆没。
吴军撤退得非常坚决,朱然做为断后的部队,他击退魏延的又一次进攻后,几乎丢弃了所有重装备,趁夜往东北方向的沅陵而去。
武溪以南的魏延发现情况不对,领着大军追到沅陵时,断后的朱然已经登上战船远远地离去,霍弋和马忠抬着更多的木筏来到沅陵时,从武陵山赶来的蜀军正在江边等待,刘闪按姜维在信中的建议,令魏延率2千兵马乘木筏全力追击。
同时,刘闪令罗宪、吕祥、张翼等人率11万大军沿着沅水而下,由路陆往桃源方向开进,然后跟张绍、傅佥和关索等人带领1万兵马乘坐木筏而去。
吴军的2百条「突冒」做为开路的先锋率先赶到桃源,它们紧贴着江岸而下,将船停靠在江岸,以密集的箭矢压制两侧营寨中的蜀军弓箭手。
此时,另有二百多条艨艟斗舰从上、下游汇拢过来,他们抢占上下游的江面后,三百多吴兵迅速跳入江中,试图拔除木桩,清理航道。
让吴军没想到的是,姜维在原有木桩的间隙中打入了更多的木桩,这些木桩全都露出水面,就连细长的艨艟斗舰也难以通过。
除此之外,蜀军还用木筏运来无数的巨石沉入江中,这些木桩全被石头牢牢卡住,既无法拔除,也很难将其敲得更深。
从沅陵方向过来的艨艟斗舰和楼船越来越多,它们全被卡在桃源的上游进退不得。
让吴军奇怪的是,岸边营寨中的蜀军既未射来火箭,也没投来巨石砸船,只是以强弓或蹶张弩射杀江面的兵卒。
沅水的西岸,吾粲、朱纪、留赞各领1万兵马,在蹶张弩和井栏的掩护下,手执木盾靠近蜀军的寨栏,将大量的枯枝杂草堆在木栏边点燃,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努力,终于攻下蜀军的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