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闪表明态度后,邓芝欣喜地说道:“陛下,猛洞河以西的武陵山中正好有一支山越部族,其首领名叫刁融,下有部卒三万余人,经常与吴国作对,前吴国武陵郡守卫荆头疼不已,陛下可否下诏招安?”
“邓将军,现在的武陵郡已是大汉的国土,既然郡内有山民作乱,待武陵郡战事平定之后,将其招安,使之归于大汉王化势在必行!”
“陛下,臣认为,山民熟悉山中地型,招安之事宜早不宜迟!”
刘闪终于明白了邓芝的意思!他是担心酉阳城无法坚守,希望招安刁融麾下的山越部族,对酉阳城的7万蜀军来说,这样或许会多一条退路。
“现在就招安?不知邓将军可有把握?”
“陛下,据臣所知,这支山越部族本来欲归附吴国,刁融曾命人与前武陵郡守卫荆谈判,欲将其女嫁予卫荆之子,希望麾下的部族百姓能获得户籍,奈何刁融曾多次抢夺郡内物资并杀死多名县令,身为郡守的卫荆没敢接纳,所以这事就再无下文。”
邓芝说着,刘闪觉得有些可笑:自古国家之间或皇室内部经常有政治婚姻,没想到这个刁融还挺「时尚」,竟能想到用自己的女儿去贿赂卫荆。
刘闪认为,卫荆身为郡守,他的的职责不允许倒是其一,他又怎会让自己的儿子娶一个衣衫褴褛、未曾开化的山越女子?就算让刁融的女儿给他做婢女,他或许都会嫌弃!
邓芝或许看出了刘闪心中的想法,他解释道:“陛下,刁融的女儿年芳15,据说温文尔雅,清秀脱俗,绝非普通的土著!臣愿前往武陵山,游说刁融臣服于大汉王化!”
“哦?既然邓将军有把握,那就请邓将军择日前往!若能让大汉再增三万百姓,邓将军功不可没!”
“谢陛下!臣即刻前往!愿促成刁融的归顺,更为陛下促成这桩姻亲。”
“好……慢着!”刘闪突然听懂了邓芝的最后那句话,急忙说道:“若刁融的女儿真有你说的那般貌美,还是留给你儿子邓良吧!到时朕亲自赐婚,哈哈哈!”
“陛下之言,臣甚是惶恐!”邓芝告罪道:“那刁蝉长得花容月貌,具有倾国之姿……”
“慢着!”刘闪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异地问道:“貂蝉?你说她名叫「貂蝉」?”
“没错!陛下,正是刁蝉!”
刘闪突然明白了,邓芝说的是「刁蝉」。
「貂蝉」跟「刁蝉」的发音一样,但此「刁蝉」绝非彼「貂蝉」,刘闪不想再纠结此事,示意邓芝即刻前往武陵山。
刘闪相信,以蜀中现有的各种优惠政策,邓芝必能说服刁融麾下的山民走出深山,成为真正的大汉百姓。
酉水的另一边,被炸弹炸懵的诸葛谨没敢再发起进攻,他正和孙权商议攻取酉阳城的办法,突然一名校事急匆匆到来帐外报告。
“陛下、大将军,探马来报:郁林郡发现15万蜀军,他们正往武陵开进!先头部队已经抵到黎平县!”
“黎平县?”诸葛谨疑惑地问道:“15万?怎么可能?由谁统领?”
“禀陛下、大将军:主将是魏延,副将是马忠和霍弋!”
“啊!”
孙权身子一软就瘫倒在地。
诸葛谨倒还沉得住气,不过他想到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急忙问道:“蜀军的骑兵何在?”
“禀大将军,正在沅水一线!”
“啊……我军危矣!”
第175章 无当飞军
朝中众臣,包括丞相蒋琬,他们都没有让各郡县征兵的权力,但姜维毕竟是大将军,他虽然没有征兵的权力,却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当姜维被朱桓和魏国的15万大军牵制在长江一线不能动弹时,他就想到了远在在日南和九真郡的15万屯田军。
没错!这支屯田军虽然属于后备军,但也是「军」,大将军姜维可以调遣!
收到姜维的「飞鸽传书」后,魏延火速从汉中赶往九真郡。
与此同时,大批的军械甲胄和弓弩箭矢从成都运往九真,这前期的准备就用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军队整装完毕后,魏延、马忠和霍弋率领大军一路强行,终于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武陵郡。
今日,这支来自南中的屯田军放下了铁锹和锄头,拿起弓弩和戈矛,真正成为了复兴大汉的「无当飞军」!
武陵郡跟荆南的其他几郡一样,境内密布着为数众多的河流,仅仅在酉水之南,由西向东汇入沅水的就有4条主要的河流:分别是武溪、锦江、无水和清水江,这些河流就是横杠在「无当飞军」面前的4条长龙。
得知这支大军出现在武陵郡之后,诸葛谨急令丁奉、唐咨领兵1万,日夜不停地赶到无水,令二将在沿河的舞阳和辰阳一线御敌,希望将魏延的大军挡在无水以南。
诸葛谨料想蜀军人多势众,并且这二将肯定敌不过魏延,于是令刘纂、滕胤领5千兵马前往铜仁,依托锦江建立第二道防御,迟滞蜀军的行程;
再令朱然、全琮领5千兵马前往吉首,依托武溪建立第三条防御网。
此时,魏延的大军肯定已经渡过清水江,诸葛谨选择了三条河流层层阻截,希望能为自己和陆逊的大军争取一个月的时间,希望能围歼酉阳的蜀军并活捉刘禅。
当然,对诸葛谨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即使围歼失败,吴国的大军还可乘木筏顺着沅水而下至洞庭湖,再通过水师的大船撤离,这样可有效地避开蜀军的骑兵。
陆逊对诸葛谨的部署十分满意,他担心酉水以南的兵力不足,于是令潘濬和吕岱引兵2万南渡酉水前去支援,这样一样,酉水之南共有8万吴兵,酉水之北亦有6万兵马。
陆逊与姜维多次交战,他的兵力每次都占据优势,却每次都败于姜维;
然而这一次,蜀军在武陵郡境内的兵力已达22万,并且沅水以东还有1万蜀军骑兵,姜维在长江一线的6万兵马还可能随时南下。
想起多年前的夷陵之战,陆逊仍然记忆犹新。当年,吴国以5万大军击败刘备的10万大军(虚数70万),经此一战后,蜀国的国力衰弱到了极点。
陆逊没想到的是,仅仅15年之后,弱小的蜀国竟然能轻易地聚兵30万,这是何等的恐怖!
想到姜维在兵力处于劣势时能多次挫败自己,想到蜀军的兵力已经2倍于吴军,陆逊不敢有半点大意,他匆匆赶到酉水之南,与诸葛谨商议后以死相劝,孙权这才乘坐小船从沅水撤走。
这几日,诸葛谨和陆逊不停地派兵攻打蜀军的营寨,他们发现蜀军的炸弹很少使用之后,攻势更加凶猛,而蜀军都据寨坚守,吴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无水,它是沅水的一级支流,全长400多公里。魏延领着2万大军一路北上,选择在辰阳上游20余里河面稍窄的地方扎寨,当1万兵卒正在休整时,另外的1万兵卒日夜不停地赶制了1千多条木筏。
探听到魏延渡河地点的丁奉和唐咨星夜赶来,两军在无水的南北隔河对峙。
“对面的吴兵听着!我魏延从不收降卒!谁敢阻我渡河,死路一条!要想活命的现在就滚!”
魏延厉声喝道,大手一挥,1千张蹶张弩、30张床弩射来密集的标枪,50架投石车投来的巨石如同雨点般落下。
对岸的吴军哪里见过如此强悍的火力,普通的木盾根本就阻挡不住从天而降的死神,丁奉和唐咨几经努力,仍然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
就在吴军抱头鼠窜的同时,魏延亲率的3百多条木筏已经渡至河中央。
就如刘闪说的那样,在强大的火力压制面前,「半渡而击」这种战术毫无作用,再说吴军根本就没有反击过。
首批渡至对岸的2千名无当飞军气势如虹,敢于抵抗的吴兵纷纷被强弓或连弩射杀,第二批的3百条木筏还在河中央时,丁奉和唐咨就领着兵卒仓惶退走。
魏延领着2千兵卒穷追猛打,一直追出20余里,斩敌2千多人,直到兵卒的箭矢全都用尽才停下扎营;
半个时辰后,霍弋匆匆领着后队的2万兵卒赶来汇合。
魏延只用了5天时间就渡过无水,兵临锦江,诸葛谨大惊之余却在疑惑:蜀军15万兵马进入武陵,由南向北进攻的只有5万,其中魏延、霍弋领兵2万做先锋,马忠率3万步卒垫后并转运粮草军资,那剩余的10万又去哪里了?
诸葛谨正在疑惑时,酉水以北的陆逊却首先发现了端倪:蜀军的骑兵正在沅水一线来回穿梭,其北上时携带着大批的军资,这些军资全都存放在沅南城外。
陆逊隐隐感觉自己的粮道即将受到威胁,于是令吕据、周承、吾粲三将星夜赶到桃源,与城内的朱纪和留赞共同防守。
锦江河边。
眼看丁奉和唐咨领着6千兵马狼狈退来,刘纂、滕胤二将对其鄙视至极,于是让二将领着8千兵马死守锦江北岸,自己则引着3千精兵渡至南岸,誓要与魏延绝一死战。
正午时分,先头的魏延、霍弋领着3千兵马,气势汹汹地来到河边,魏延见刘纂、滕胤二将竟然背水列阵,于是拍马来到阵中央,扬起手中大刀指着刘纂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