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想到这里,刘闪又想起另一个怪圈:
  细数历朝历代的武将,除了「立国后退居二线」或「功高震主」引得皇帝的猜忌之外,大多数武将都经历过数起数落!
  几乎所有的武将都「斗不过」玩弄口舌的文臣!
  被文臣所操纵、排挤甚至赶出朝堂的武将多不胜数!以一挡十的武将,反而经常被文臣所杀。
  「虽远必诛」的陈汤,被文臣以「收受钱财,妄言惑众」弹劾,结果被贬为庶人并赶出京城,迁往长城边塞的敦煌。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由于立下赫赫战功,被文臣弹劾「贵不省士」,就连帝王也认为他「骄横跋扈,不恤士卒」而诸多猜忌。
  「精忠报国」,大败金人的岳飞,他或许不懂得政治,但他的死因与文臣的弹劾有莫大的关系!
  当朝的大将军姜维也是如此:历史上,他先是被蒋琬压制,蒋琬逝后又被费祎压制,直到这两人全都去逝之后,身为武将的姜维才真正开始了北伐曹魏的征程。
  在历史上,文臣操纵、压制、弹劾甚至直接杀害武将的事情多不胜数,却少有武将报复文臣的事例,若真要枚举,恐怕只有「廉颇给蔺相如摆摆谱」这一件了。
  除此之外,不仅仅是当朝的文官要压制武将,文官或是文人「看不起」武将之事比比皆是!在后世,仅仅是贬低卫青者就多不胜数:
  比如唐人王维诗所作的「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所言,卫青屡次讨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从来不曾失败,这些功绩在他看来,并非是出于卫青自身的勇猛,而是源于「天幸」。
  陶渊明所作的《感士不遇赋》中有「屈雄志于戚竖,竞尺土之莫及」的诗句,这里的「戚竖」即蔑指卫青、霍去病,而李广「屈雄志」。
  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的《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中,也有「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的诗句,他竟然以「谩作」贬低卫青,又以「竖子」贬低白起,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刘闪只能当他是性情中人,认为他是酒喝多了,一时胡言乱语罢了。
  大文豪苏东坡曾作一篇《卫青奴才》的小文,其文如下:
  “汉武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黯,为可佳尔。若青奴尔,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对于这样的诗句,刘闪只能认为他将文人的想象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到了裤裆里。
  以上的这些文官,竟然连大名鼎鼎的卫青大将军都敢抹黑,还有哪个武将他们不敢下手?这些「三观不正」的文官真的能治理好天下?
  难怪清代的乾隆皇帝曾说「竖儒如娼优」,这里的「竖儒」自然是指的文臣或普通文人。
  在刘闪看来,这肯定有失偏颇,但对某些文人来说,用「娼优」来形容还真的没有错!
  “陛下!陛下!”
  “不好!”


第161章 暗度「陈仓」……
  由于麻油已经烧完,没有足够的热空气维持升力,热气球正在慢慢地下坠,几名兵卒不停地收紧绳子,终于将其顺利拉回西岸。
  热气球上的勇士有惊无险,他平安返回后激动得满脸通红,兴高采烈地讲着自己在天空见到的壮丽美景,他还说成千上万的吴军兵卒都在向自己跪拜。
  这名勇士将望远镜交还给刘闪,很快就在纸上画出吴军在沅水东岸的营寨分布图。
  “看来孙权想将咱们一口吃掉!东岸竟然有四十多座吴军大寨,他们已经造好1千条木筏!”
  “陛下,这个季节以东风为主,可否效仿周公瑾之计,采用火攻?”邓芝看着吴军的营寨分布图问道。
  刘闪摇摇头,否定了邓芝的建议:“吴军虽有十几座营寨在江边,但后方的营寨彼此之间相距较远,火攻难以将其全部烧掉!”
  张绍看着地图说道:“沅南以东河面开阔,也没法水攻,确实不太好办!”
  刘闪点点头说道:“吴军各寨之间可相互协防,短期内难以破敌,我军还是坚守西岸为主。就令关将军派出骑兵袭取孙权的粮道,看看效果再说。”
  众将皆表示同意,张绍仔细地看着地图,突然大叫道:“陛下!情况不对!吴军寨内的兵卒数不对!”
  “何以见得?”刘闪抢过地图,疑惑地问道。
  “陛下,这名哨探来自末将的军中,他经常用一个小圆圈表示一个「营」建制的兵马,从他画的圆圈数量来看,吴军寨中的兵卒少了3万!”
  众将都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张绍与这名哨探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最东边确实有15座空营。
  刘闪猜测,这15座空营应该是潘濬和孙韶引兵离开后留下的,也就是说这3万兵马已经被消灭,但几名将领都否定了这种猜测。
  据他们所说,为了方便管理和调度,吴军经常是一个「营」下一寨,河东的吴军营寨并不大,不可能将2个「营」的兵卒屯在一个寨中;
  由于东岸驻有兵马的营寨只有30座,因此可以确定,吴军至少有15个营以上的兵马不知所踪。
  众将正在商议时,哨探突然报来吴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刘闪来到城上,望远镜中可见近千条吴军的木筏已经靠至西岸,寨内的兵卒正在用强弓阻滞其登岸。
  “传令:全军西撤30里!”
  “陛下,这是为何?”张绍不解地问道。
  “吴军这次渡河明显是转移视线,或者想拖住我军,想掩盖消失的3万大军的行踪。”
  “陛下,这……”
  “撤!3个时辰内全部撤走!”
  刘闪说完扭头便走,张绍、张翼和傅佥等人皆是一脸懵逼,不过还是依照军令拔寨西撤。
  前几日,两岸看起来风平浪静,刘闪在望远镜中看到吴军在大张旗鼓地造木筏,他那时就觉得不对劲:这一线的沅水流速极慢,吴军的水师完全可以从洞庭湖逆流过来,他们为何大费周章地造木筏?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吴军在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这消失的3万兵马很可能已经通过水师的大船渡过沅水,甚至已经偷偷到了汉寿!
  其实,两军对峙的形态刚刚形成时,刘闪已经预料到吴军会从经洞庭湖从汉寿方向迂回,也感觉到孙权把自己赶出武陵郡的决心,他从没想过在桃源坚守。
  正是那个时候,刘闪已经跟姜维拟定了重创吴国大军的计策,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吴国将彻底失去染指荆南四郡甚至整个荆州的实力。
  刘闪确实没有猜错:全琮、朱然引领的3万大军已经渡过沅水并到达汉寿,他们未及休整就往常德方向行进,明显想绕至桃源以西,阻断蜀军的退路,并与东岸的6万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父亲,大将军此计是不是太冒险了?蜀军的骑兵异常凶悍,如果咱们遇上,岂不全军覆没?”全端不无担心地问道,全琮却面色凝重,一语不发。
  “父亲,咱们吴国是不是打不过姜维?听说陆丞相从没赢过姜维,是这样吗?”
  全琮的脸色有些难看,嘴角抽动了几下,正要发作时朱然说道:“贤侄不必忧虑,大将军的情报非常准确,蜀军的骑兵已经去往交趾郡押运粮草,姜维又被丞相拖在信陵,咱们有足够的时间消灭犯境的蜀军!”
  “朱伯伯,小侄听说是陆丞相被姜维拖在了宜昌,您怎么给说反了?”全端不解地问道。
  “不得胡言乱语!”全琮怒斥道,全端再也不敢随意发问。
  大军继续往常德方向开进,突然哨探前来报告:前方10里处发现蜀国骑兵!
  “不好!我军危矣!”全琮大喝道:“方圆阵迎敌!”
  为防止诸葛谨的情报有误,全琮和朱然渡过沅水后,并未使用常见的长蛇阵行军,而是用三路齐头并进的方式。
  在平坦辽阔的地方,这样即不会拖慢行军速度,也能更快地转换各种阵形。
  “我就说嘛!那家伙的狗屁情报绝不可信!大将军偏偏不肯听!还向皇上引荐!简直是荒谬!子瑜误国矣!”
  朱然骂骂咧咧地躲在阵中央,目光紧盯着西面,脸上全是愤恨和恐惧的神情。
  蜀军骑兵进攻的号角清晰可闻,吴军兵卒排好防御阵形谨慎地迎敌,蜀军骑兵眼看就要冲上来,却在半里外停下,然后迅速往南退走。
  “哈哈哈!原来不到500骑!我军无忧矣!”朱然哈哈大笑,令兵卒继续往常德进军。
  几十名哨探从各处陆续返回,他们已经探清蜀军的虚实:桃源城和外围大寨中的蜀军已经弃寨而去,方圆百里内只发现了蜀军的500骑兵。
  诸葛谨夹击桃源的计策已经落空,全琮和朱然商议后,仍旧往常德方向开进,并派出信使向诸葛谨回报。
  汇合各路探马汇合的情报,诸葛谨确认蜀军只有500骑兵在各处活动,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的疑兵。
  驻扎在桃源的蜀军已经悄悄退走,显然是看破了自己的「暗度陈仓」之计。
  有鉴于此,孙权急令全军渡过沅水,希望尽快与朱然和全琮汇合,诸葛谨却赶紧阻止:“陛下,不可急进!沅陵城还有3万蜀国大军,也可能是5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