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新明是马上得天下,尽管并不需要马上治天下,但是却需要通过军功掌握军队。也正因如此,身为半个军人的他,对于那些“娘娘腔”同样也是极其反感的。
此时,面对父皇的发问,他却显得有些犹豫。
但是片刻后,他还是开口道:
“父皇,‘甲申之变’不过十数年,各地士人就沉迷于奢迷糜烂之风,若是天下男儿尽是如此作女子模样,而不复男子气概,儿臣担心,他日再有异族入侵之时,谁能阻挡?”
军人最讲究男子汉的气概,要是连那点男子气都没有了,那这个国家可就真的亡了。
甚至在对东虏,流寇横行的总结之中也罗列出来了一些将领好男风的问题,而在现在的官军中对此也是严厉打击。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此事事关军心士气。
“是吗?”
朱国强笑道:
“父皇,祖宗江山得之不易。世宗后,‘服妖’大行于世,世间男儿皆沉迷于此,后东虏行乱,流寇群起之时,其糜烂千里之时,不知多少男儿枉为男儿,反而跪地饮颈以待,那有丝毫男子气概,要是今天任由这种‘服妖之风’再起,他日蛮夷四起之时,必定是我大明亡国之时,不加以严惩,祖宗江山之失,不过只是我朱家一姓而已,要是我汉人沦为蛮夷之奴,那我朱家就有大罪于天下了!”
儿子的回答让朱国强颇以为然的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以你之见应该如何处置!”
“国家抡才大典,焉能容得下他们煽动罢考!”
朱和域脸色一沉,道:
“按律为首者当斩,随从者流万里拓殖,以让其知晓,男儿若无男儿之气概,必定不能立足于世!”
太子不过才十四岁啊!
惊讶的看着太子,方以智失声惊恐道:
“殿下,这……”
瞥了大惊失色的方以智一眼,朱国强说道:
“方卿家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陛下,臣以为,殿下,殿下,理应为国惜才……”
不等方以智把话说完,朱国强就打断他的话说道。
“才?如此之才,不要也罢,本宫十六岁需要进入伍服役,若是军中都是如此之兵,本宫请教方卿家,到时我大明将士如何能挡得住他国的虎狼之师?”
朱和域反问道。
“今日‘服妖’四起,他日生灵涂炭时,谁会为国惜民?我百姓何辜,居然再遭蛮夷杀戮!只斩为首者,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况且,流放他们于海外,又岂是令其受苦,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男儿为何为男儿,他们生于太平之世,可以沉迷曲乐服妖之中,皆是因为有百万大明军伍,镇守四方,保天下之安定,否则,以他们的做派,不过只是板上之肉而已!”
“和域说的好,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只是有人为他们负重前行而已,就以此办理吧!”
陛下的决定让方以智的心中一寒,自知多说无益,连忙躬身。在他躬身时,朱国强笑道。
“方卿家,中德是你家长子吧!”
“回陛下,正是犬子。”
“这次他在海外的差事办的还不错,等他回任之后,你多与他谈谈,海外蛮夷之地呆久了,自然会有他的见解,看法,了解一些总是好的!”
看着方以智,朱国强的心里不禁长叹口气,尽管他很欣赏方以智,但是,这些人总归是过去式的人物,他们还没有适应这个时代,他们不知道,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应该靠什么立足。
相比于他们,他们的子侄或许更适应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时代!要么吃肉,要是被人吃!
“方卿家,有句话,朕只与你说一次——我们文明太久了,所以忘记了野蛮的真面。纵观史书,每一次蛮夷入寇,起因是什么?皆因为我们待之以宽,而这种宽容……皆源于妇人之仁!”
手指着操场上的那些“妖人”,朱国强冷笑道。
“若是朝中尽是这等假妇人,妇人之仁又如何能不避免,到那时,势必会对蛮夷待之以宽,甚至可能主动撤出我大明将士用血肉开拓之土,到那时,可真就国将不国了。”
眼睛一眯,朱国强冷笑道。
“只斩为首者,不足警醒人心,首倡罢考者杀二十人,从众,流万里,令各地官厅清查‘服妖’,对此等着‘妖服’男子,于衙门前,当众杖二十……”
什么叫“于衙门前,当众杖二十”,就是脱掉裤子,露出肉来让大家看着挨打,这才是极尽羞辱。
你们不是喜欢花样美男吗?
好吧,就让你们看看他那白花花的……是怎么变成血淋淋的!
羞辱!
这还是保守的!
要不是因为当初为了废除家奴,特意颁布法令禁止以本族为奴,朱国强甚至想把这些“伪娇娘”都送到教坊司去。别以为明代的只有妓女,在开放的明朝时期,不但有官方妓院,而且还有公开的男妓院,悬‘长春院’匾额;而女妓居所,则称‘不夜宫’——盖取意于苏东坡诗:‘风花竞入长春院,灯烛交辉不夜城’。所谓的名士之中也有不少人是所谓的“分桃之士”。
可惜了……
现在大明已经没有教坊司,至于什么所谓“长春院”,也早就在官府的严厉打击下被取缔。
当然,朱国强之所以会特意加重惩戒力度,其实是为了朱和域,他的建议是不错,可是他毕竟只有十四岁,对于外界来说,太子年少便如此“苛责”总不是什么好事,那怕是朱国强压根就不在乎那些人的感觉,可作为父亲,对儿子难免会有几分溺爱。
所以,还是让外界见识一下朕的手段吧!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第811章 帝王之术
国子监的一场风波,二十人人头落地。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乎?
但必定会血溅三尺!
二十人被斩,数百人流徒……
于大明而言,顶多只是报纸上的些许文字而已。
那怕是大明没有文字狱,可几十个脑袋,几百人被流放的现实,也让不知多少人为之瑟瑟发抖。
朱国强从来没有想过要驯服士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绝对不会容忍士人站到皇权之上,更不会容忍士人操纵帝国权柄。
皇权的权威总需要他人的脑袋去提醒。
至于那脑袋全乎法度乎?
谁在乎!
尔是暴君!
暴君当杀人!
谁在意!
身为暴君,当然要不时的杀杀人,提提醒,提醒世人——皇权的神圣!其实,朱国强之所以会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因为大明的文官权柄太大!
大到,那怕是作为一国之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也不得不通过一些手段去掌握权力,去提醒世人,何为君主。
明朝的皇帝有多难当?
不说其它人,就说号称最有手段的嘉靖吧,“大礼仪”之争时,嘉靖派的太监,一见到礼部尚书毛澄就长跪磕头,苦苦哀求说:“皇帝的意思是,人生于世,谁无父母?为什么就不能成全他呢?”毛澄愤然答道:“我虽然年老,但也不能毁了礼仪,只能不参加讨论罢了。”
堂堂大明皇帝,竟然要对一个尚书如此忍让与屈从,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明代皇帝的专制皇权问题。不少人以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最大程度地加强了专制皇权,但是,实际上用内阁代替宰相,皇权是大大降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明代内阁在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制度惯例。内阁成员不是皇帝直接任命的,而是必须经过推选,不经过推选的内阁是没有合法性的。
其次,内阁有封驳权,皇帝下的旨意,内阁认为不合理就可以驳回,让皇帝重新考虑。例如,景帝朱祁钰想要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因为内阁有封驳权,他竟和自己的亲信想出了一个主意,送钱给阁臣贿赂他们。皇帝向大臣行贿,可以称得上千古奇谈。
而嘉靖的屈从,也是因为他下的旨意三番五次被内阁驳回。再次,内阁更多的是对文官负责,而非对皇帝负责。如果他们为了迎合皇帝而违背大多数士人的意志,就必然要承受各种压力,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得罪整个文官集团的下场是什么?
身败名裂,家产被抄,子孙受罪。
严嵩也好,张居正也罢,无论他们的初心为何,是为私也罢,为国也好,但都是前车之鉴。
大明朝有几个人敢充当这类的角色?
而皇帝得不到文官的支持,他的意志也就无法贯彻。在有宰相的时候,皇帝能够和宰相以及附属宰相的文官集团结成联盟,实行对国家的统治管理,这是多对多的局面,而废除宰相之后,皇帝就必须独自面对庞大的文官集团,这是一对多的局面。这样的制度安排,结果可想而知,表面上皇帝还能保持自己的权威,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文官集团的傀儡。
朱国强当然不会做傀儡,所以他才会在文官团体中埋了几个伏笔,一个是设立内务府,这是让非科举正途的“特简幸臣”有出仕的机会。而科举出身的官员,则通过以同年、师友、门生、故吏等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团体,在排挤非科甲出身的官员自然是同气连枝的。所以,这些“内府特简幸臣”就是皇帝的天然盟友。第二,就是兵部武勋制,就是兵部尚书必须要由五军都督府推荐现役勋臣出任,当内阁与不能满足皇帝的要求时,或者内阁与勋臣集团有冲突时,兵部尚书可以直接向皇帝请辞,同时五军都督府不指定继任人。从而导致六部不完整,首辅只能率内阁以及六部尚书总辞。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