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怎么弄出这个模样的?
  这一路上,朱国强一直在反思,在反思之余,他甚至特意到了淮安一带的黄河大堤看了一下,那里有不少早年间修建石筑河堤,虽然已经过去百年,但仍然完好无损。
  或许,那些石堤没有和水泥填缝稳定石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工程质量非常不错。为什么反而采用新技术的长堤却有不少被修成民豆腐渣。
  “朕不想杀人!”
  朱国强冷冰冰地说道:
  “朕要想治你们的罪,直接下旨就行了,朕想的是是什么,导致如此千秋大业,居然被修成了豆腐渣,你们都是治世之臣,你们都来说说,这个乱子是怎么出来的?”
  面对陛下的问题,众人一阵哑然,为什么?
  其实他们也在反思。
  李建泰起身答道:
  “陛下,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与我朝包工方式有直接关系。”
  “哦?你说!”
  “过去兴修河务,是朝廷拿出银子,这些银子大都是用来买原料的,沿河各府县提供力役负责施工,河道衙门只负责提供原料,巡视、监督,而地方官府除了组织力役之外,亦监督河道衙门提供的原料是否合格,是否充足,同时,力役施工时,除了河务官员以及地方官厅组织之外,还有地方乡绅参与,他们往往会捐出些许钱粮,同时负责监督施工,而且他们比官员更负责、更积极,因为,他们的地就在河道两侧。”
  他们是直接利害人啊!
  黄河决口百姓遭难,乡绅也逃不掉啊。
  大水无情,倒霉的时候,大家一起倒霉,对于那些家有良田千亩的士绅来说,他们当然更积极,生怕河堤修的不结实,最后碰到大水时河堤塌了,冲毁了百年的家业。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点都通,没有谁会为白痴到为了一点眼前的银子,冒着大水冲毁河堤,冲毁家业的银子,对自家门口的河堤视而不见。
  甚至,大明各地的河堤、江堤,修建的最结实的地区,肯定就是那个地方的乡绅更多,权势更大,为啥?花朝廷的银子,保自家的田,这么划算的买卖,谁不争啊?
  万历年间朝廷为什么拿出十几万两银子修荆州大堤?
  首辅张居正是荆州人啊。
  “陛下登极后,四海承平,国库充足,陛下为天下百姓之福祉兴修江河河堤,每年拿出千百万两由工部会同地方施工,但工程方式却一改旧规,改由工部绘制图纸,统一发包,而地方只需要配合,提供人力即可,地方官府也乐得轻松,而地方人士,即便是想监督也是无从监督,或者不解新营建章制,不知如何监督,这才让很多人钻了空子……”
  现在的问题是这锅谁来背?
  众臣沉默皆不敢言——因为正是陛下一手制定的这个新规。


第752章 贪念一起人头落地
  锅是皇帝的锅,不假!
  但是需要皇帝背锅的话,要大臣又有何用?
  当大臣的必定是要站出来背锅的,反正不能让皇帝背这个锅,那怕是皇帝的错,也必须要由大臣来背。
  就在大家想要站出来背锅的时候只听到陛下说。
  “说起来这件事儿,当初朕确实的失妥之处,由工部主导推行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河防洪河堤,看似提高了效率,可却忽视了监督,朕以为,如此事关亿万百姓安危的千年大计,理应由朝廷主导,以免受官员离任等事的影响,但却不曾想,居然有如此多的漏洞,以至于为贪官、奸商所用,此事朕之过。”
  那里是为不想为官员离任的影响啊,分明就是对地方官的不信任,天高皇帝远,谁知道那些地方官会不会贪污?
  地方官肯定会贪污!
  这是必然的,能有一半的钱用在工程上,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也是朱国强会借鉴后世重点项目推动方式,绕开地方,让地方主导变成地方配合的原因,可不曾想,这么一来,漏洞更多了。
  地方官会贪,京官就不贪了?
  过去,地方官会贪不假,可是兴修水利这种事关自身身家性命的大事,地方上的士绅,没有谁敢装聋作哑,他们会想从中承包工程渔利不假,可不知多少双眼睛也在盯着河堤,毕竟,承包工程的就那么几个人而已,可在河道两岸有土地乡绅,可不止几个啊。
  况且,河道两侧的土地原本就是灌溉方便的上等良田,这样的良田大都是属于乡绅,属于地方大族,他们怎么可能会眼巴巴的看着包商偷工减料,拿他们的家业来冒险?要是有包商敢偷工减料,不用官府出面,那些乡绅就把包商给收拾了。
  就像是后来盖楼的时候,要是监理也在那个小区买了楼,至少他自己住的那栋楼,他肯定是要严格监督,绝对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为啥?
  谁疯了傻了会为了一点钱,拿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去冒险?况且这还涉及到他们自己的家宅良田。
  可这么一改呢?
  最有效的监督一下子消失了,剩下的就是贪官污吏和奸商们的盛宴了!
  朱国强说着,然后对史官吩咐道。
  “史官如实记录此事,是朕的过错,就是朕的过错,不需要春秋笔法加以掩饰,如实记录,以警示后人。”
  众人听得震惊莫名!
  在中国,史官记录是有代价的,《左传》上记载的众史官为了写定“崔杼弑齐君”而竞相殒命。此时虽然被写进了〈左传〉,可这也让人强烈感受到,在中国要记载和传播一个历史、一个事实,往往是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
  古往今来,“固执的众史官”有多少?
  更多的史官,恐怕还是要“春秋笔法”的。但现在陛下,却直接让史官如实记录,众臣又如何不感动,纷纷持笏请罪道。
  “臣等死罪!”
  当然,这个死罪也就只是说说,皇帝不会要他们的命,甚至他们也松了一口气,陛下似乎不会在这件事上深查。
  就在他们松下一口气的同时,只陛下说道。
  “朕的过错,朕担着,可那此败类的罪过,他们也要担着,从现在起,对各地大小工程进行查验,一旦发现官商勾结,有偷工减料的,一率参照黄河一案处治,涉及到的收银子的官吏、行贿的奸商,一个不留,全部处死,处死后,再流其族,该抄的抄,该罚的罚,总之,要给天下士民一个交待!”
  要杀人了!
  可有些人必须要杀。
  对此众人皆是称赞“圣明”,
  他们谁敢反对?
  只杀那些人,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继续彻查,指不定会查到他们自己的头上。
  当然,要是真的涉及到了,那肯定是要杀头的。
  “陛下,臣请暂缓大兴河务、官道,待此事清查后,再……”
  不等高弘图把话说完,朱国强就摆手说道。
  “河务、官道诸事关天下百姓福祉,不能因噎废食,况且,兴修河务、拓宽官道,不仅事关沿河百姓安危、出行便利,也有利于地方,可以增加百姓收入,事关大明各地的发展,又岂能因为几个贪官、奸商停下来?”
  表面上修建河堤也好、拓宽官道也罢,都是只是工程,可实际上却是大明的一次有目的财政上的转移支付,比如黄河大堤涉及到的河南、山东、北直隶,都是穷省,虽然会在冬闲时招募役夫,但是平常却只许雇佣农闲百姓。如此,农民和游民有了收入,商贾也能因此获利,地方也得到兴旺发展。
  而在西南各地,官道重修、拓宽,也是如此,不仅便利了交通,大量雇工同样也让百姓从中获利。至于陕西,渭河、官道等等用到银子的地方更多,这些银子都是中央国库支付的。
  在过去的九年里,通过这样的工程转移,朝廷向北方、西南以及西北支付的工程款不下一万万两,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水利,更重要的是繁华了当地经济,让穷省受益良多。
  这种事情能停吗?
  当然不能停!
  非但不能停,甚至还要加大力度,要不然西南、西北的穷省,什么时候才能追赶上南方的富省?
  大明朝廷有了钱,不能像过去一样,以“国库留银***万两”为荣,银库里的那些银子,不过只是死物而已,只有把银子花出去,才能刺激经济、带动发展,尤其是穷省的发展。
  “陛下圣明!”
  不等有人反对,就有几位出自西南、西北的官员立即夸赞起来,毕竟,这些年穷省、边域从中受益匪浅啊。能停吗?当然不能停。
  至于其它人能有啥异议?
  乾圣朝的大事都是皇帝说了算。
  为什么大明,只有前几位皇帝说了算,而是尤其是以洪武、永乐为最,因为他们有权威啊!
  对于君主来说,最容易获得权威的事情,就是重大军事胜利,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而乾圣皇爷身上,那可是力揽江山于将倾,中兴大明的赫赫功业,面对这样的功业带来的权力,所有人只有闭嘴。
  更何况乾圣皇爷非但有赫赫武功,而且过去几年的改革还让国库满的都溢了出来。眼瞧着大明的岁入都要破万万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