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一时间,五位阁臣都傻了眼。
“嗙!”
怒不可遏的张秉文拍着桌子大吼:
“这曲阜孔氏究竟想要干什么!姑且不论他们供奉旧朝神主、袭杀朝廷缇骑,他们为了灭口,居然自己老祖宗的庙田都敢烧。如此不忠不孝,这就难道就是孔家家风吗!”
在内阁中的张秉文很有意思,作为次辅的他是从龙功臣,与宋学朱一样都是深得陛下信任,但是在内阁中,他却很少发表什么态度,只是小心翼翼的做着官,当着他的次辅。
但并不是说他什么都不做,只是做个菩萨官,实际上,只要是皇帝的决断,他必定会全力支持,换句话来说,他这个次辅就是唯皇命是从。
“唉,孔家糊涂啊!”
路振飞叹息说。
从地方大员到阁臣,虽然现在的内阁不过崇祯朝那么权重,但阁臣毕竟是大明最显赫的官职了,几乎等同于宰相,能做到这个位置,他已经非常满意了,顶多也就偶尔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做个次辅,当然,这要等下去……
李建泰摇头说道:
“此事难办,一旦三司会审,非得令朝廷颜面尽失不可。”
“有什么难办的,陛下已经说过,不要顾及面子!”
高弘图沉声道。
他是山东人,出于本能他自然想维护孔家,那怕就是孔氏供奉前朝封号——这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他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其实大明上下都是如此。
但是,这次他却被激怒了,孔家竟然敢放火烧孔庙!
那可是他们自己老祖宗的庙啊!
高弘图愤然道:
“当由三法司会审,必须一查到底,这既是陛下的旨意,也是给天下人一个交待的必须!”
李建立泰也叹息道。
“孔家所做之事,国法难容,孔家不能不惩,可是此事要散播出去,只恐怕天下人心纷乱啊!孔家都能做出这样忤逆人伦之事,将来又如何以儒家教天下。”
一时间众人无言,居然不能反驳。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对孔圣后裔,从来都不会以常理论罪,就算有罪也得遮掩,否则要丢尽全天下读书人的脸不说,而且还会让人质疑儒家所教。
一直沉默不语的宋学朱,突然打破沉默说道:
“孔子是圣贤不假,不可能后世子孙个个皆圣贤。难免会出几个败类,孔兴燮就是这种败类,此案必须严查,这是陛下的旨意,非但要严查此案,而且还要彻查孔氏子弟诸多案件。”
当过山东巡抚的宋学朱怎么会不知道曲阜一地等同于国中之国的现实。况且这件事是陛下亲自下旨的。
现在还能怎么说?
当然是严办。
至于孔家……
“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重复着这句话时,宋学朱的目光变得冰冷。
“就冲他们这句话,大明已经容不下孔家了!”
陛下……记不记仇,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仅仅只办一个孔兴燮不能服天下,要办就要把孔家的案子办实,孔家这么多年做过多少恶?
宋学朱心知肚明,现在他需要把案办死,然后再把案件卷宗甩出来,让天下人看看孔家的嘴脸。
让天下人知道不是他想办孔家。而是因为非办不可。当然办是要办的,还是要把握一些分寸。到那时候,就帮孔家说几句好话,至少得让天下的读书人觉得他还在维护孔圣后裔。
至于其它……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皇家更重要!孔家又算什么东西?
第714章 铁路时代
在南京那边的阁臣们为孔家的事烦心的时候,朱国强已经带着一众人离开了曲阜。孔家的事已经处理完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办?
朱国强早就有了打算,无非就是“以孔制孔”。
就是用衢州孔家南宗代替孔家北宗。
相比于孔家北宗,衢州的孔家南宗混得非常惨,按道理来说,南宗才是根红苗正——北宋末年,宋室南渡时,孔子的第48代嫡长孙、首任衍圣公孔端友携带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木像向南方迁移,而金国在中原扶持了伪齐政权,并让孔端友弟弟的二儿子袭封衍圣公的爵位,由此形成孔家两位衍圣公南北对立。
蒙元时期,忽必烈原本想让南宗世袭衍圣公爵位,但南宗孔洙因为不愿接受蒙元册封,而却让出爵位,此后形成北宗压制南宗的局面。
说起来,南宗无疑更有气节,但是明朝却以北宗为正朔,大明对孔家南宗的猜忌,甚至不输于猜忌藩王,因害怕南宗争夺衍圣公爵位,还专门定下规矩:“曲阜北宗袭封千年不易,如南宗妄起争端……置之重典,永不叙录!”
因为朝廷有意打压,不断衰落的南宗连个小官都混不上,直到明正德元年才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但……那是过去。
对于朱国强而言,他需要改弦易辙,需要“纠正错误”,孔家要留着,否则非但读书人接受不了,就连“抚夷”都会出现问题。
但北宗不能留,至于衍圣公这个爵位……还是归南宗吧。
当然,即便是归属南宗,也得把孔家操纵在朝廷之中,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孔家”。
至于眼下,先等北宗臭名昭著后,再定这件事吧!
……
几个艳丽的侍女,再加上几十个随从侍卫,朱国强一行看起来和豪门子弟出行没什么区别。
甚至在他们一行人抵达开封的时候,在开封的码头,还有比他排场更大的豪门出行。
不过,朱国强之所以来开封,倒不是为了与其它人比较排场,而为了查看铁路。
经过数年的施工,开封至西安的铁路已经修通了!
尽管,早期的计划是修建从浦口到开封、开封到西安的铁路,但最终迫于种种原因,铁道司还是选择了先修开封到西安这一段铁路,毕竟,开封有着水运的便利,南北货物可以经黄河,大运河运往开封,甚至南洋米都可以通过南直隶的黄河入海口一路运往开封。
在铁路筑通后,陕西的粮价应声而跌——源源不断的南洋米,缓解了陕西的粮荒,让不知多少百姓得已活命。
而且经过多年持续的改进火车性能也大幅度的提升,一次能拉200吨货、时速为40里,基本上实现了国人千年以来日行千里的梦想了。
也正因如此,从古至今没有水运之利的陕西,终于凭借着这种新式交通工具,与内地联络在一起。甚至相比于水运,它的速度更快。当然火车的运费也超过水运。
从开封到西安一千里铁路,运送一吨货物的运费,仅需要六两银子。
这个运费相当于水运的三倍,但是相比于大马车之类的畜力运输,足足便宜了五倍!
铁路与火车的出现,完全改变了陕西与内地的联系。源源不断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运到陕西,或者从陕西运出。
一千多里路程,只需要30多个小时。这样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别说是棉布那样利润较高的商品,就连同米粮那样利润薄的商品,也可以使用火车运往陕西。
从铁路筑成之日起,商人们就喜欢搭乘火车运货行商。不仅是因为火车跑得快,全程不会停歇,而且运费廉价不说。
更重要的是安全!
毕竟,这年月那怕就是有缇骑在乡间官道巡视,土寇、黑店几乎绝迹,可是难免钱财动人心,行商的路上难免会碰到临时客串的强盗,到时候赔了钱财不说,甚至还会的赔上性命。
还是火车安全啊!
往车厢里一坐,睡上一觉,两眼一睁就到地方了,凭票取货,多方便,而且运输还便宜啊!
不过,方便归方便,因为商贩众多,车辆有限,以至于每天开封的火车站前都是挤满了排队抢票的商贩。来到车站时,瞧着火车站前排着的人,甚至让朱国强感觉有点回到另一个世界的错觉。
不过,在这边,他倒不需要去排队,何洪勇直接拿着北镇抚司的腰牌,就包下了一节车厢。
北镇抚司的紧急任务,无论票有没有卖完,都得让出一节车厢来。
特权人人爱。
后世很多人虽然反对特权,但他们反对的是自己不能享受特权,而不是特权本身。
在商贩们得知车票售尽,而怨声载道的时候,朱国强一行已经坐上了火车,半个小时后,一辆蒸汽机车就喷吐着烟雾,载着数百乘客以及上百吨货物,朝着西安以40里的时速在铁路上“高速飞驰”着。
奔腾的火车不住的向天空喷着一团团的白云。
置身于火车上,感受着车厢的颠簸,朱国强的神情显得有些异样。
这就是大明的火车!
乾圣七年的火车!
现在不过只是西元1651年,这个时代的欧洲人还在黑暗中挣扎着,而大明的铁路已经修建了近两千里——从西安往北,另一条铁路正沿着“秦直道”朝着榆林修建,最终它会一路修到鄂尔多斯,修到黄河岸边,或许以现在大明的科技,还不能修建黄河铁路桥。但是,那条铁路将会吹响大明征服草原的号角。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