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在这个时代,这些源自大明的文明还会相互竞争。
这种竞争是不仅仅是文明上的,甚至诸侯之间还会爆发冲突,甚至战争,这些战争会旷日持久的,最后只有强者能够生存,而为了成为强者,他们必须要不断的改革,而不是故步自封,不是妄自尊大,不是闭关锁国。
甚至,战争会一直伴随着这些诸侯——他们必须要“非我族类”的夷狄发起进攻,为了生存空间,他们必须要进行扩张,为了扩张,他们必定会竭尽所能的招揽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仅只是只通儒学经典的治世之才,他们需要是创新型的人才,需要的是军事家、科学家,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
这甚至会让大明朝感到压力——大明要是想用廷杖去收拾士大夫,想把士人驯服成奴才,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有了选择,有几个人愿意当奴才?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除了大老板,还有小老板,小老板那么多。大老板自然要有所顾忌,有所收敛。
无论愿不愿意,大明都必须加入这场竞争之中!
而在这种文明的竞争之中,必定将会再次诞生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
就像人类科学技术,为什么会在17世纪后,以一种膨胀式的方式发展?
就是因为欧洲各国君主的重视,因为战争,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征服,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因为相对宽松的人才互相流动,欧洲的17-19世纪,不就像春秋战国吗?
他们或许没有打出一个统一的欧洲。但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却奠定了人类近现代科技的基础。
而自此之后,大明也将会进入这样的竞争之中,当然这是华夏文明内部的竞争,将是一个相对和平的竞争——类似史书上的“西周”。
在这样的时代里,华夏文明将会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
那怕就是朱国强自己,都不敢去想……
但这一瞬间,朱国强真正意识到,他将会成为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
周天子分封天下,奠定了华夏的根本!
秦始皇一统天下,夯实了中原的根基!
而明天子分封天下,将会迎来什么呢?
将会迎来华夏文明的再一次扩张,这将是最波澜壮阔的开篇。
这将是大明历史上,不!
是华夏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刻!
从现在起,踏入大航海时代的华夏文明,不同于欧洲文明野蛮的殖民,而是为了文明的传播!
华夏文明将再一次扬帆启航。
诸侯们封建的帆船,就像周武王分封天下时,诸侯战车一样,抵达四夷之地,一诸侯们的王城,就是文明的灯塔!
为了这个时刻的到来,朱国强将会竭尽全力推动着这一切,不仅仅只是封建!
“王喜,拟旨升鲁藩、定藩、永藩左右长吏为从一品,升六部主官为正二品,其它各衙门一率照此办理,各诸侯国委任官员一率可于祖宅悬牌,称以‘乡绅’……”
尽管他没有就这篇“新闻”发表任何看法,但这份旨意就是变相的鼓励,鼓励士人投奔海外各诸侯国,因为品级只逊于大明一级,足够让所有的士人为之心动。
品级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乡绅”这个身份,乡绅这个身份不是谁都能当的,必须要有功名,取得功名后在家宅上悬挂“举人”、“进士”或者“钦点翰林”等官身的牌子,只有如此才是乡绅,至于寻常的地主……只是地主而已,屁地位都没有的,只能依附在乡绅门下投献土地,偷个税逃个役。
乡绅……是可以在地方上参政议政的,那可是可以和县太爷平起平坐的。
这个“悬牌”就是所谓的“光耀门楣”!
现在这一道旨意,对海外诸侯官职的认可,无疑就是在推波助澜,就是告诉那些落榜士子们,你们不用一门心思盯着天子这边了,海外诸侯那边的官,也能让你们“光耀门楣”。
不过,至于特权嘛……你鲁国的官,当然是在鲁国享了,在大明这边,就是给你一个“光耀门楣”的机会。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也就是这个光宗耀祖的机会。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想靠功名,靠投献发财已经不可能了。
……
“轰!”
隆降的炮声,在旷野上回响着,在弥漫的硝烟中,在急促的军鼓鼓点声中,一队队穿着蓝色军装的官兵排着整齐的队列,于旷野上移动。
枪声、炮声,彼此响个不停。
在战场的边缘,一队队骑兵来回穿梭。而军队的后方隐约可以看到的数十名官佐骑在马上,不时的指指点点。
尽管这些人的穿着和普通的军官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被人群簇拥者的正是鲁王朱以派,还有他的兄弟们。
在接到皇帝的旨意,让他们来中都,按照祖制“中都阅武”,他们一个个无不是激动到了极点。
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终于可以离开自己的封地,来到老朱家的祖地,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真的明白了陛下是真的打算“裂土分国”。
怕分的并不是大明,而是海外的蛮夷之地。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打炮就是海外的蛮夷之地,那也是天子赐给他们的,如果没有天子的开恩。即便是他们有这个想法,也不过就是在心里想想罢了。
在陛下不但把他们封建到海外,让他们过去当诸侯。而且还用心良苦的让他们在中都学习军事,像老祖宗们一样在这里演兵习武。
也就是天子才有这样的肚量呀。
正因如此,他们兄弟几个在抵达中都之后,才会废寝忘食的学习者均是学习的如何处理政务。
哪怕是他们能管理好王府也不行,毕竟,将来等待他们去管理的那刻是一个国家。
哪怕就是一府一县大小的,那也是一个国家啊。
大家伙儿可得好好学,可不能让天子失望了。
……
在朱以派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不时的要身边的参军们请教时,一旁还有十几个士人,他们等待着大王的召见。
几乎每天都有各地士人不远万里主动到中都,投效于中都阅武的几位大王。
而姚启圣来选去选中了这位鲁王,哪怕是他的幕僚之中,有很多都是山东人,但并不妨碍姚启圣做出这个选择。
为什么远他,原因非常简单……有钱。
和其他人一样,姚启圣也在一旁等着,不过在等待着的时候,他同样在观察着战场。观察着大王和几位郡王在那边演兵,观察也是学习。
终于,当演习结束之后,朱以派热情的接见着这些来投奔自己的士子,其实之前对他们就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夸奖一番之后,自然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活儿。
轮到姚启圣的时候,朱以派说道。
“姚启圣,过几天就是万寿节了,你先随礼官去一趟南京,给陛下贺寿。”
在一瞬间,姚启圣仿佛看到了一条由青云大道出现在自己眼前。
第683章 上国就是上国
“万寿节”,就是大明皇帝生日。
皇帝过三十大寿,自然是百官朝贺,皇帝回礼,赐下大明宝钞数十万。
现在的大明宝钞可是信用坚挺的硬通货,凭借着“凭票即兑”四字法宝,商人们越来越喜欢用大明银行发行的“大明宝钞”。
无他,方便。
甚至就连海商也喜欢上了大明宝钞。那么薄的一张纸。就能换上百两银子,多方便。
当初只发给藩王、勋臣以及官员的宝钞,现在已经有了通行天下,甚至取代金银的势头。
当然,信用要坚挺。但是现在,大明宝钞绝对是十足真金。对于文武百官来说,这笔赏赐根本就是额外的奖金,是皇帝找借口发奖金啊。
好事!
这不,万寿节还没到,这边就已经热热闹闹的筹备起来了。
他们筹备着的时候,各国的使节也先后抵达了南京。
最先抵达南京,必须是大明的亲儿子朝鲜,与其它的国家不同,朝鲜视天朝为父母之邦,以大明天朝的孝子而自得。
万寿节,孝子那能错过。
况且现在的李王,还是陛下亲自救于沈阳质子馆,后来陛下亲征解救朝鲜于胡虏之手。按照朝鲜官民的说法——是无异于神皇的又一次“再造之恩”,如此种种,每次遣使朝天,人家的心情那是激动啊。
其实,朝鲜使臣进京的名目烦多,什么元旦、中秋等各种节日,都要来的,反正一句话,朝鲜使臣一年四季,都在朝天的路上。
这不,半个月前,朝天使就来到了南京。
朝鲜使团一共有五艘海船,一路抵达南京后,在住进了南京外城的迎宾馆的同时,也带来朝鲜特有的货物,与南京各商行进行贸易。
朝鲜特产种类不多,除了诸如人参、药材、皮毛、珍珠等传统商品之外,还有高丽纸,这玩意大明的士大夫们好用,毕竟,物以稀为贵嘛。而朝鲜最喜欢的中国货是缎子,这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需求。那怕是现在大明置卫所于朝鲜,商人于朝鲜各地经商,朝鲜使团每次仍然会带来大量的商品于南京出售。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