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几年来,对明朝的担心,一直压在李过的心头,这时,一个人影又浮现在他眼前,每当他担心着明朝时,这个人影便会浮现出来。
  明朝的那个朱皇帝。
  “他这两年没有派兵追击,恐怕还是因为大明同样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这几明朝元气正在恢复,到他元气恢复之时,肯定就是扫北之日,如果咱们不早做打算的话,恐怕……”
  朝着左右看去,李过苦笑道。
  “这新安城里,可没有歪脖子树啊!”
  那棵歪脖子树!
  或许是整个东亚最知名的树,他因崇祯而成名,同样的也成了某种象征。
  “陛下,西征吧!”
  面对陛下的无奈,孙可为咬牙说道。
  “多尔衮可以西征?咱们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替多尔衮做嫁衣,他是在西边给了咱们一大块地方,足够安置大顺百万军民的,可那又怎么样?不还是寄人篱下吗?一旦他从西边腾出手来,肯定会把目标指向咱们,到时候,有没有大顺,可就不知道了!”
  从进入草原的那天起,满清就一直在西征,从蒙古直到西域,再到现在的哈萨克大草原,他们不但击败了西域的蒙古人,把几十万蒙古人纳入八旗之中,而且还一路打到了哈萨克,把所谓的蒙古黄金家族创建办的哈萨克汗国打的落花流水,就连所谓的杨吉尔汗也死在战场上,从杨吉尔汗去世后,汗国内部便开始争权夺利,发生内讧,冲突不止,势力较强的苏丹企图自立为汗,汗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满清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机会,趁机进入哈萨克,连扶带打,眼看着就要吞并整个哈萨克了。
  现在的满清,论地盘甚至都不亚于中原了!
  可相比之下,大顺呢?
  却连一处立锥之地都没有!
  “西征?”
  满眼疑问的看着孙可为,李过皱眉道。
  “往那征?多尔衮不是都快吃下哈萨克了吗?”
  “陛下,按照城里的色目婢的说法,哈萨克往西,还有罗刹,往南,还有大小汗国,天下之大,只要咱们愿意去,还愁没有咱们立足的地方?他多尔衮能西征,咱们为什么不能?难不成西边的天下,就都写着他多尔衮的名字?都刻着女真人记号不成?”
  记号!
  当然不可能刻着他们的记号。
  天下这么大,又有什么地方刻着别人的记号?
  之所以会属于一些人,无非就是他们来得早了一点而已。
  女真人凭什么占据着那么大的天下?他们也就是比大顺早了一些。
  “陛下,咱们总不能就这么寄人篱下吧。要是这么下去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出大事儿的。”
  丞相的话让李过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
  “可不就是吗?这两年我一直在想着这个事啊,再这么下去的话,越拖下去对咱们就越不利。这个地方可不是咱们平白无故得来得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是用弟兄们的血替他多尔衮攻城略地换来的。时间越长,对他多员工也就越有利于对咱们也就越不利。”
  李过的语气中压抑着一股敌意,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她绝对不会选择和那些鞑子合作。
  可是他根本就没有选择,我不和这些刀子合作,恐怕他和这几十万弟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出逃出关是迫不得已,和鞑子合作同样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更想杀鞑子,但是眼下,他没有选择。
  “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
  李过默默地说道。
  “丞相,你觉得西边儿会有咱们的活路吗?”
  面对陛下的发问,孙可为说道:
  “陛下,不去,谁都不知道!”
  李过点点头。
  “那就西征吧!”


第660章 向西,向西!
  新安城东门税关。
  每天,税关前都排着长长的商队,包括各种各样的车队、驼队都被堵在关外,车队和驼队上插着各个商号的号旗迎风飘扬着,和着牲口的嘶鸣。
  与之相伴的是一长队百姓,扶老携幼的在另一边等待着放行,这些人都是来自关内的流民,说是流民,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关内过来找亲的,毕竟,这两年关内风调雨顺的,根本就犯不着逃荒。
  一个留着山羊胡须的兵丁大声喊道:
  “有渭南过来的吗?有没有渭南的,排好队,别挤!别挤!”
  在他喊着的时候,还有一个兵丁则向人声嘶力竭地吼道:
  “别挤!别挤!有没有大同的,有大同的吗?一会就放你们过去!”
  那些兵丁在这里里喊着地名,要是有人应了声,兵丁会立即跑过去,与那人聊起来,或许不一定是他乡遇故知,但至少是同乡,可以在同乡那里多少打听一些家乡的消息,听着熟悉的乡音时,也能安慰内心的思乡之情。
  “哎,还是没有一个同村的过来啊……”
  关前的棚子里,一名官佐模样的中年人眯着失神的眼睛怔怔地望着远处,目光中充满了失落,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在那些逃难过来的百姓身上,喃喃自语道。
  “唉,这家里头风调雨顺的,为啥还要背井离乡的跑出来啊……”
  在他这声长叹时,城门前的兵丁瞧着面前的两个年轻人,打量了几眼,然后问道。
  “你们两个瞧着可不像是来寻亲的,说说为啥来新安?”
  “唉,军爷……”
  田青长叹道。
  “但凡是有一丝活路,又咋会逃出关来,实不相瞒,手上一不小心沾上命案,只好逃了出来……”
  “沾了命案?”
  拿刀的兵丁冲着这人打量了几眼,大顺倒不在意来逃到关外的汉人干了什么,杀了人,那也是在关里犯的王法。和大顺有什么关系?显然,对方也知道这点,所以才没有隐瞒。不过兵丁仍然好奇道。
  “什么命案?”
  “和别人拌了嘴,一不小心把那人打死了,谁知道他那么不劲打啊!”
  田青咧嘴答话时,身边的兄弟就打断了他的话。
  “得了,青子哥,那是不小心,你分明就是冲着打死他去的,不就是睡了人家媳妇嘛,照俺说,你搁兵工厂里好好的干你的活多好,非得睡人家有小媳……”
  这边他的话声一落,那边原本眯着眼的官佐已经几步跑了过来,一把抓住田青问道。
  “你搁兵工厂里干过活?”
  “啊?干,干过啊。”
  “你在兵工厂里头是干什么的?”
  “制膛线,膛线你知道吗?就是火枪里头的……哎哟,你这是干啥?”
  尽管大顺不会过问从关内过来的百姓是不是犯了什么奸犯科,可是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一听说这人居然会制膛线,那官佐就一把拿住他激动道。
  “你小子等好吧,往后你就只管吃香的喝辣的吧……”
  有时候,技术扩散的方式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发生,甚至不是刻意的,而是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加以扩散。
  几天后,也就是在李过作出了西征的决定,开始为西征做起准备的时候,工部尚书苑景文就携着一个箱子进了宫,满面欢喜的他一见到皇帝就欢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可真是天佐我大顺啊!”
  闻言,李过笑道。
  “苑尚书,瞧你这欢喜的模样,这喜从何来?”
  “陛下请看……”
  展示着盒里的火枪时,苑景文问道。
  “陛下可看出这支火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什么不同的地方?”
  瞧着盒子里的火枪,也就是常见的燧发枪,这种火枪虽然比不上明军的击发枪,但是它不需要使用火帽——那玩意,直到现在都没人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弄不明白铜帽里装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碰就炸。
  燧发枪不同,只要燧石击打火台,就会冒出能点燃火药的火星。那怕是它比不上击发枪,可总胜过没有吧,况且,最重要的是自己能造这玩意,不至于花大价钱从明国走私。
  “这应该是咱们用的五钱火枪吧。”
  旧式的鸟铳,弹重只有三钱,口径小威力不大,不能破甲,所以平虏军才改用七钱火枪,民间仿制的燧发枪也大都用七钱弹丸,满清仿制的也是7钱燧发枪,不过后来却慢慢的改用了五钱火枪,一方面是因为蒙古人不披重甲,另一方面是因为铸子弹的铅来自关内,五钱的铳子……省钱啊。
  顺军同样也是如此,甚至为了省铅,他们还有一大批三钱燧发枪,相比五钱燧发枪,它的铅子更便宜,至于破甲,没必要啊,毕竟,那怕就是清军的盔甲也是越来越少。盔甲那能比得上火枪。
  “陛下,它看着是咱们自己打制的五钱火枪,可实际上,它可是线膛枪!”
  “什么!”
  李过不禁惊问道。
  “你说他是线膛的……”
  急忙拿起火枪,李过就着枪管往里一看,看着枪管里清晰的膛线,他惊喜道。
  “这,这是咱们的?”
  李过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整个大顺,不过只有几千支线膛枪,既有高价买来的,也有缴获的,那些线膛枪外形都不同于五钱火枪,两者的枪管口径也不一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