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周遇吉试探道。
“是担心有人趁机吞没?”
“不是担心,而是肯定会,这些人的土地不仅遍布山西,南北直隶、湖广,以至于山东、河南、陕西,甚至就连四川都有,没有趁机吞没,可能吗?”
“指挥使放心,山西这边有我盯着,没人敢动手脚,至于外边……”
周遇吉的目光冰冷道。
“我还真不相信,都到了这时候了,还有人不怕死!”
……
乾圣元年,对于山西大小三百余家晋商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中的许多大族从明初就一直延续至今,满清所谓的“八大皇商”,也就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八个皇家商人。不过只是这个群体的代表而已。
他们八家,虽谈不上是山西望族,但是世代经商的他们,积累的财富也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因为是皇命,刚刚接任的山西巡抚不敢不一查到底,更不敢不一抄到底。
晋商王登库,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晋商靳良玉,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晋商王大宇,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无一人例外,没有判词,没有会审,只有一纸皇命,真正诠释了那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本人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
营妓是什么?
打仗是男人的事,而在军旅生活中又难免有压抑情绪,为慰藉军士,故有营妓。这事始于春秋,在明代改名叫“教坊司”,不过那地方和普通兵丁无关,因平虏军当时远在辽东,为了慰藉军士,故才重新设立营妓,大都是以东虏女俘充当。
至于各家所出官员,不论是否知情,全都罢职流放!祖上所出官员,收回朝廷封敕。各家的进士牌坊、孝义牌坊,全部立即拆除!
整个山西,三百余家大小的晋商就这么一下子被斩草除根了,本家无论经人丁多少,男丁一率诛杀,女眷没入军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抄家。
抄家,抄的不仅仅是家中的银两、首饰之类的浮财,更重要的是田地、房宅,这些东西散布在各地,一时间难以查抄,而且这些个晋商一个个的都是“狡兔三窟”,单就是银子就埋藏在各地,更何况是那些死物,况且田地之类的固定资产分散在各地,还有利于逃税,所以,也就是数清查这个最费时,也最费事。
前后差不多用了整整个一年的功夫,在各地官府的共同努力,才总算是把这些东西给抄尽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人徇私,有没有人中饱私囊……说实话,真的没有办法避免。
但是,至此有明一代,凭借着“开中法”崛起,盘桓在大明北边三百年的晋商,从此之后便彻底的烟消云散,非但作为一个群体彻消失,甚至就连同他们积累了数百年的家业,也尽数抄入国库,因为抄没的金银太多,以至于百姓纷纷传道着“晋商跌倒,乾圣吃饱”的说法。而“晋商”这个名号,在大明朝非但成为了一个传说,同样也成为了一个与“卖国贼”划上等号的的名称。
第616章 大臣与家臣
几百个商人的死,甚至包括他们的家中男丁的死,以及女眷被发为营妓的悲惨遭遇。在大明根本就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非但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甚至还有人站出来痛打落水狗。不但主张对其应该严惩,而且还上奏折要求流放其九族。
怎么突然之间,这一个个的都这么深明大义了,甚至还不乏那些人的山西同乡。说到底,他们也是那个恨啊。
凭什么当官的降贼要杀头流放,凭什么那些奸商通虏就是杀头抄家?
上那里说理去,不行!得把那些奸商的九族一并流放了。
不能便宜了他们!
这群奸商,要不是他们勾结东虏,先帝就不会死,今上也还好好的在济南藩王府里琴棋书画,陶冶情操那!
对此,朱国强自然是不会反对,直接的下旨同意了。
笑话,能不同意嘛。
三百多家人,算起来,他们的九族至少能流放十几万人出去。
这十几万人,搁海外那就十几万人口,那怕就是对自己心存不满,又有何妨?等个十几二十年,赦免他们流放犯的身份,给予他们良民身份时,一个个必定是感激着皇恩浩荡。
对此,朱国强深信不疑。
当然眼下,还是让他们到南洋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去吧!
而在另一方面,从那些晋商那,弄来了一万万多两白银,着实让朱国强欢喜了一阵。
什么古玩字画的并不重要。
皇帝不差饿兵。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手中有了这笔银子,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眼下什么事情更重要?
是登基吗?
当然不是!
只有李自成那样的流贼,才会心念念着什么登基,夺正统。
对于真正的政治家来说,眼下巩固政权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乾圣皇爷,在那里盘算着怎么巩固自家的政权时。那边在阁臣的值房,拿着山西送来的折子,李建泰的表情不可不谓之丰富。
他就是山西人啊,李贼夺据山西时,他不但有亲人死于贼手,而且几代人积累的家业,也大都损失于兵火。
可眼下,瞧着那些个“奸商”积累的家业时,他是那个嫉妒啊。
“王家,田宅遍布山西各府,地产不下十万亩之巨。靳家……”
盯着上面的一个个数字,李建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总数上。
“足足七百多万亩啊!首辅,您说,这些个奸商守着这多田宅,居然还勾结东虏,实在是死有余辜……”
尽管同是山西人,可是说道着那些卖国贼的时候,李建泰并没有因为是同乡而有丝毫的同情,甚至义正词严地说道。
“首辅,以下臣看来,这流放奸商九族一事,绝对不能再耽误了,迟则生变,以下官来看,此事,倒也不用通过三司会审,既然已经是陛下定下的钦犯,不妨特意特办,一率流往海外,况且,陛下特旨杀这些奸商时,也没经三法司,这流刑要是经三法司的话,下臣担心……”
刻意压低声,李建泰一副为皇上面子着想的模样。
按大明的定制,重大案件应该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而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可问题是,杀“从逆降官”也好,杀卖国晋商也罢,都没有经过三法司会审。这事按理来说是不符合法度,可问题是……谁敢说啊!
李建泰之所以会这么上心,倒不是为了其它,而是为了被流放晋商九族的田宅土地啊!
三百余家晋商九族涉及范围之大肯定不下万户,涉及到的田宅门市必定也是天文数字,按照常理,这些人的田宅门市都是许他们变卖折现的,这么多田产、房屋一下子涌到市场上,那价格……肯定低得让人发指,正好可以趁机收上一批,弥漫先前的损失。
李建泰的那点小心思,即便是有人看穿了,也不会有人戳破他,这种事情……甚至都谈不上徇私。不过只是正常的买卖而已,其实,碰到这样抄底的机会,但凡是人都会心动。
可心动不等于什么都不顾,宋学朱立即摇头道。
“括苍,这件事必须要经三司会审,‘从贼案’也好,‘通虏案’也罢,都是陛下以军法治,乱世用重典,就是这个道理,可往后,不能事事都随着陛下的性子,国朝还是有律法在,‘通虏谋逆’按律是应该流千里,可必须要有三法司会审,这程序上乱不得!否则大明律法何在?”
作为从龙功臣的宋学朱,确实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成为乾圣朝的第一任首辅,作为辅臣的他,自然是深得陛下的信任。可这并不代表着他没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曾对崇祯心怀不满,但并不代表他愿意作乾圣皇帝的应声虫。
文官同样有文官的底线,那怕是宋学朱知道,皇帝对于文官是极不信任的,甚至是充满敌意,也不妨碍他想要把大明的政治拉回正轨,而不是陛下出口成宪的一言堂。
“先前,陛下以军法治事,但是现在却不能以军法治天下,想要改变此事,就必须要有一个契机,而三法司会审,就是最好的契机,无论是‘从逆案’亲眷,还是‘通虏案’亲眷,都必须要先经三法司会审,以大明律法为准,非如此,不能流放,只要陛下同意了,将来,你我才不至于伴君如伴虎啊!”
长叹一声,宋学朱的语气显得颇有些沉重。
伴君如伴虎!
尽管为官者都曾说过这样的话,可有明一代,真正做到“出口成宪”的有谁?
也就是今上了,现在做这些事情,今上能高兴吗?
宋学朱心里没有底,而李建泰则是麻利的把眼帘一垂,不再言语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