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通过范三纶的口供来看,范家除了贩卖物资予满清之外,还向满清提供大量的情报,商人行商天下,本身就需要收集各种情报。这同样也是朱国强所需要的,他需要可靠的渠道收集情报,就像满清用晋商一样,现在济南的城内外那些倾家荡产的商人,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之所以是最好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大火中失去了家当,急需东山再起的资本和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眼中,自己这个世子爷是“火神下凡”,有了这种精神上的约束,在自己的扶植下,就会形成一个德藩的王商系统,通过他们作为“白手套”去管钱、挣钱的同时,还能把情报网隐藏在这个商业系统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建立一个情报系统。
这样的商业情报体系,至少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可以发挥出超出人们想象的作用。就像在另一个世界里,无率是三井物产还是三星公司,他们都拥有可以比肩中情局的全球情报网,而他们的情报网就是隐藏于商业行为之中。
“至于府里的仆役,长吏,你说句实话,他们会做生意吗?”
笑看着陈长庚,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让朱国强对他的秉性有很多的了解,他是不是清官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捧着毒酒对大王说“王爷你必须死”的人,绝对坏不到那去,大明朝还是有忠臣的……
想着刚过来的时候,那些大声疾呼“王爷去死”的家伙,他们总体上还算是忠臣,这些府官要是用好了,也算是自己最亲近的班底了,只是……
“况且,这王府里头,除了孤之外,还有大王在。”
世子随口的一问,让陈长庚的心头一凛,看着世子时,目光也发生些许变化,作为王府长吏的他,又岂不知道世子这句话的意思,想了想,便说道。
“世子爷,其实王爷当初也就是一时的鬼迷心窍,自从那天之后,终日都是后宫沉迷书画,这府中的事情,王爷过去不问,现在更是不会再问了。”
陈长庚这么说的原因,与其说是为大王开脱,倒不如说是在想要保全大王,毕竟,大王当初做的事情,确实是受人以柄。只要世子爷想,只需要授意宋学朱那边上一纸奏折,单凭当初王爷想要献城的举动,就能让王爷吃不了兜着走。
甚至于,他还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毕竟,当初世子爷可是靠着提剑杀宗亲才挡住了王爷献城,亲眼目睹那一切的陈长庚又岂没看出来,当时只要王爷坚持,那世子爷恐怕真的要“忠孝不能两全”当“不孝子”了。
“世子爷,现在府里的大小事都是世子爷您当家,至于大王……”
压低话音,陈长庚轻声提醒道。
“有大王在,至少世子爷行事也方便一些,不像大王,甚至就连出个王城,也有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不像世子爷您总自在一些,毕竟‘藩禁’禁的是藩王,世子多少还有那么点出入的自由。”
陈长庚委婉的建议,让朱国强哈哈笑道。
“长吏,你多虑了,无论如何,他总归是孤的父王,孤当初请出高祖皇帝的牌位也是迫不得已,往后有机会,总还得和父王谢罪的,好了……”
摆了摆手,朱国强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继续谈下去,对他来说,现在的局面反倒是最好的,只要德王安心的呆在后宫,继续痴迷于书画,好好的当他的王爷,那么两人自然是相安无事,如果不然的话……哎,既便是再不愿意,到那时,也只能让他们父子团聚了!
“接下来要见的是谁?哦?是专门做建筑的?正好,现在重建也离不开这样的人,让他进来吧……”
第64章 火神赐物
建奴败退后的济南,就像是一座工地,作为一个工地的济南,凌乱而嘈杂,街道两边,到处都是忙活着的工人。这既是“以工代赈”的为了让百姓维持生计需要,同样也是战后重建的需要,
除了木材之外,像砖块之类的建筑材料都是现成的,毕竟大火只是烧毁了木材,并没有烧毁砖块,有了现成的砖块,建筑的速度自然快了许多,就像巡抚衙门,这样官厅建筑骨架已经有了一点模样,其实,第一批重建的,也就是官衙之类的“官厅”,毕竟,这些房子都是由官府支出,至于发放的工钱,本身也就是“以工代赈”所必须的。
工地上有建筑工人正在忙着,工地边沿处,一块木牌立着,不知是不是被什么撞了到了朝一旁歪着,上面写“巡抚衙门”四个大字。
就在工匠们忙活着的时候,一行人已经骑着马到了工地上,领头的正是朱国强,宋学朱等人也跟在他的身后。
下了马,宋学生就上前去把“巡抚衙门”的牌子重新扶正插好,然后,才瞧着工地上已经砌好的墙体说到。
“再有几天的功夫,这衙门差不多就修好了。”
“旭初,你这里建的挺快的啊!”
朱国强笑眯眯瞅着衙门说道。
“其实,盖房子最费工费实的就是打地基,那场大火虽说烧掉了房子,可是地基大都完好无损,只要把断墙推倒,然后在旧地基上重新翻盖就行了,几个人一天就能重新砌出一面墙来……”
“墙是好砌,就是屋架梁斗不好办,不单是木匠少的缘故,就是一时间制抬梁架斗的木头也不用,所以总归还是要耽误一些功夫。”
“抬梁架斗?”
疑惑中,朱国强看到墙内工匠们正在那里忙活着,他们将正往撑梁大柱上着屋架,跨度不过只有六七米的屋子,居然需要四根粗大木柱作为支柱,上面的屋架也需要大量的大腿粗细的木料,瞧着这些木料,朱国强疑惑道。
“怎么不用桁架?”
话音刚落,朱国强就恍然大悟——这个时代桁架还没有传入中国!
中国古代建筑并没有发展出桁架结构,近代以前也没有后来常见的木桁架屋架,和近代桁架结构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抬梁式结构和穿斗式结构。不过即便是如此,无论是抬梁式或者穿斗式结构,都浪费了大量的木料。
“桁架?”
宋学朱疑惑道。
“世子爷,什么是桁架?”
“就是三角桁架。”
随手从地上折一截树枝,朱国强在地上画着它的结构说道。
“三角桁架形状与简支梁跨中受集中荷载的弯矩图一致,它比梁结构的效率更高,且不会像拱那样对支座产生推力……”
作为一个工科生,朱国强当然知道“三角桁架”的种种优点,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两大特点:使用土木材料和使用框架式结构。中国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有着大面积的森林和厚厚的黄土,而裸露的石材倒是不多见。所以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是土和木,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夯土墙和木结构房屋。由于习惯的力量,即使是后来在桥梁和城墙上使用了砖石材料,房屋建筑也一直以木结构为主。宋代以后,又有如《营造法式》规范性的文件,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形制和工艺,进一步限定了建筑形式的发展方向。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的框架式结构使得室内空间的限制比较少,除了那几根细细的柱子不可移动外,所有的隔墙都可以变化,也能够任意增加跨数。这样也能营造出中国特色的的大空间效果,这种带有柱子的大空间能够满足宫殿、庙宇等需求,所以没有特意追求大跨度。
但是,这种框架式结构并不适合民居,甚至太过浪费木料,而且费工费力。这正是近代时,在极短的时间里,三角桁架就在大江南北迅速取代传统框架梁斗的原因。
“你看,像这样的三角桁架,只需一根中间的立柱和两根隔撑,就能把屋顶给撑起来,甚至就是连接,也只需要几根铁抓钉固定就行,既省工,又省力,当然更省料……”
瞧着世子爷在地上随手勾勒出来的图样,宋学朱等人顿时看傻了眼,他们压根就没想到梁斗可以造的这么简单。
“这,这样的梁能撑起房顶吗?”
恰在这时,一个工匠正从他们身边走过,见状停步,走过去瞧着地上随意绘出的图样,他站住了,似乎是在想着什么。
“对,对,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工匠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还用小树枝比划着什么,见状朱国强倒没有打扰他,而是好奇的看着他。
突然,这个工匠就像是想通了什么似的,惊喜的叫喊道。
“这可真是绝了!”
“哦,怎么说?”
“你看,这根立柱,还这两根短撑,它们正撑拉着主梁,这样一撑一拉,这梁可是那个结实啊,不说别的,这料子至少得省出一半开外……”
赞赏地瞅着这个工匠,朱国强问道。
“你能看出它的好处来……”
“怎么看不出来……”
工匠奇怪地瞅着这些人一眼,然后试着问道。
“这是那个先生寻思出来的,这东西可真不简单,就是鲁班再世,也不过如此……”
工匠的话让众人无不是一阵惊讶,有人走过去对工匠小声说道。
“这是世子爷弄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