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目前的效果还算不错,陈怀那边也差不多快要就位了,现在咱们手里的牌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看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了。”
“侯爷,可是咱们做的这些,很难不让七大家族知道,如果”柯潜有些担忧。
“不碍事,我这么做就是要给他们看得,当然,这不是无用功,以后你们慢慢会知道的,抓紧时间,我想他们也快出手了。”楚宁喝了口茶说道。
正如楚宁所说,在应天城郑家的别院里,七大家族的族长已经聚集在一起。
“郑老,现在姓楚的这是要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啊!听说那个新来的田正义正在大肆搜集和咱们相关的案件,这不是摆明了要找咱们麻烦吗!”张纯有点激动地说道。
没办法,七大家族原本就是分散各地,而郑家和他们张家,正好就是应天本地最大的土著家族!
要是从方便角度,无论是就近取证,还是调查,他们俩家都是最好的对象。
而郑淮又是以老谋深算著称,想必就算有什么情况,郑家也能应付过去,可他张家就不同了,张纯刚刚接任组长时间不长,面对许多事情他根本不清楚。
所以就算是想要补救,也有点来不及了。
“你最多无非就是损失几个人罢了,再说那种整天招摇的家伙,让你自己处置你也舍不得,正好借着姓楚的手替你修剪一下。
我就不一样了,听说姓楚的安排柯潜清查洪武、永乐两朝的土地清册,想必是真的要动手了。”徐庭说着斜眼看了一眼林墨。
柯潜就是福建林家的远亲,算起来关系还不是很远,原本以为他的出现,可以成为七大家族对抗楚宁的一颗不错的棋子,谁承想,这个柯潜竟然一脑袋扎进楚宁的怀抱。
成为楚宁手下的得力干将,变法改革的马前卒。
林墨仿佛没看到徐庭一样,一直低着头在那喝茶不语。
“就是,你们家出来的人,现在转过头来对我们下手,你总得给大家一个交代吧!”陆铭也加入到声讨林墨的队伍之中。
在场的,基本分成三派,应天张家、淞沪徐家、安陆陆家,都是大地主,主要靠的是生丝、丝绸、粮食、瓷器等原材料发家。
而福建的林家、潮汕陈家则因为所在的地方土地贫瘠,山多地少,大都是从事海上贸易。
应天的郑家和浙江的钱家,则是两面兼顾,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田产,窑口,更是拥有着不小的海上势力,也是在这极大家族中最强大的两家。
“行了,别为难林家主了,谁们家还没有几个不肖的子孙,很快那个柯潜本来就是旁支外戚。”郑淮开口算是给林墨解了围。
倒不是说郑淮对林墨没有怨言,而是他知道,一旦他们和楚宁的争斗出现什么问题,这个柯潜,将士双方不可缺少的沟通桥梁。
再说,如果把林墨逼急了,他倒向楚宁,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徐庭和陆铭也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只是如果楚宁真的对土地动手,那他们两家的损失,无异是最大的。
“郑老,咱们也不能一直这么被动下去,这个姓楚的现在跟疯狗一样,咱们的一些地下势力全都被他清理的差不多了。
最可气的就是那个张玮,咱们平时没少给他好处,现在倒好,抱上姓楚的打退,对咱们下起手来是一点也不含糊,要不要。”张纯也不想大家再纠结下去,岔开话题道。
“不行,张玮不同于楚宁,他楚宁是个外来户,仗着皇帝的宠信,胡作非为也就罢了,就算是这次变法失败,他拍拍屁股一走,还能在京城做他的镇海侯。
可咱们不一样,张福是应天的前留守,他们家多年驻扎应天,整个应天甚至江南的军队,都和他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非是必要,咱们还是不要和隆平侯府有什么不和为好。现在不就是损失几个腌臜泼才吗,等风声过去再找就是了。”郑淮显然对隆平侯家有些忌惮。
现在这个时候,他们本来就是要和楚宁这个强势的家伙对抗,所以能少得罪一些人,就少得罪一些。
郑淮心里也在计算,等这次把楚宁赶走之后,江南的势力肯定要进行一次大洗牌,向林家、隆平侯家这些和楚宁纠缠不清的,都不能在江南待下去了!
众人听郑淮说的有理,如果是以前,他们完全有把握把张福一家送到北方边境去吃沙子。
现在不行,张福就算再怎么倾向楚宁,但是他们家在应天待了这么多年,和七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千丝万缕,如果有什么变故,张福也不是不能为他们所用。
“郑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难道咱们就这么忍着!看着那个姓楚的在应天耀武扬威!”徐庭暴躁地说道。
“当然不是,再让楚宁这么搞下去,别说应天,就算是江南都得让他搞乱了。”郑淮开口说道。
郑淮的话一说完,整个屋子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知道,作为应天郑家的主心骨,江南七大家族的话事人,郑淮准备出手了!
第271章 出手了
“侯爷,他们出手了!”第二天,柯潜急匆匆跑到楚宁家。
“瞎嚷嚷什么。”楚宁一脸不高兴地看了看柯潜。
柯潜吓得一缩脖子,他现在才看到,楚宁带着朱见深、楚倾云、楚博彦在那写字。
楚宁回来之后,除了必要的安排,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陪伴妻儿,效果很明显,两个孩子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已经接受了楚宁这个父亲的身份。
楚宁也是不放过这个机会,借着间隙的时间,尽量陪着两个孩子,弥补自己这些年的遗憾。
两个孩子在徐又蕊的教导下,也是很懂事,他们从懂事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
作为英雄的楚宁,自然要为了大明的江山百姓奔波,所以才会很多年都没有在家,而且不仅是徐又蕊,凡是两个孩子能接触到的人,都是对楚宁夸赞无比。
这在两个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英雄父亲的种子。
当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对楚宁冷淡,完全是因为两个孩子认为英雄就该像楚铁一样,膀大腰圆,胡须如钢针,这才符合他们对英雄的理解。
可楚宁除了这些年在海上和沙漠里吹风吹得皮肤黑了些之外,相貌端正,和家里的教习先生差不多,完全不符合两个孩子对英雄的定义。
知道原因后,楚宁也是哭笑不得。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个孩子虽然对楚宁的武力值不高一直耿耿于怀,但是还是对于楚宁的学问还是很‘钦佩’的。
主要得益于楚宁超前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朱见深,还是楚倾云姐弟,楚宁除了一些必要的学习,从不给孩子们布置额外的作业。
在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楚宁还会奖励他们,比如今天,楚宁就是答应孩子们,等他们把字帖临摹完了,就带他们区钓鱼,然后烧烤。
楚宁对孩子们的教育方面,也是跟徐又蕊说了很多,最后还是徐又蕊拗不过楚宁,只好听之任之了。
徐又蕊不明白,人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是‘神童’,长大以后也是博览群书人才,可楚宁却是将孩子们的课程减了一大半。
除了必要的读书识字,楚宁每天就带着孩子们上山下湖,抓鸟捕鱼,看虫子结茧成蝶,看树木花开花落,研究日出日落。
如果不是觉得楚宁这些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徐又蕊绝对不会允许楚宁这么带孩子的。
为了看日出,四个人天不亮就起床,跑到栖霞山上一呆就是一上午,看日出,顺便完成了一次美妙的烧烤。
徐又蕊看到以楚宁为首的四个‘大花脸’,当时手里的绣花绷子都扔了。
可就算是在这样,也丝毫不影响楚宁继续带着三个孩子疯玩。
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徐又蕊心里都有些伤感,在她看来,楚宁这么做,一是为了补偿孩子们,再有就是楚宁马上要投入到紧张的变法之中,到时候肯定又是无休止的忙碌。
所以她也就听之任之了,今天难得楚宁带着孩子们在练字,徐又蕊高高兴兴地跑到后院去给他们准备午饭去了。
柯潜一脸愧疚地看着楚宁,不知道该说什么。
“行了,别跟个木头似的杵在那了。”楚宁倒是没有让柯潜继续尴尬下去,转身走出了凉亭。
“侯爷,按照您的吩咐,我发现应天的米价今天天上涨了一文,布匹的价格每匹不也上涨了十文,盐巴的价格更是直接涨了五文!”柯潜激动地说道。
此前,楚宁就吩咐过他,要随时留意应天城内粮食、布匹等民生物资的价格。
而且看起来这些涨动都还不算大,最多的就是布匹,但是寻常百姓家谁也不会买一匹布,所以还看不出什么,至于粮食和盐巴,和之前的价格相比,也不算明显。
可如果你仔细算一下,就会发现涨幅还是很大的,粮食只涨了一文,但是放在整体上看,涨幅就惊人的大了。
之前应天的粮价是一两银子五石米,一石是十斗,一斗十斤,大约就是十文钱一斤,现在涨了一文,也就是涨了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