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苦着脸说道:“圣上,臣也有事务需要处置啊。”
荀彧笑道:“奉孝无需担心,不过是一个时辰,再说事务方面,某也可以帮忙啊。”
“你,你们……”郭嘉郁闷不已,荀彧和典韦摆明了是在落井下石啊。
刘协大笑道:“奉孝啊,平常喝别人的美酒,可是不行,还要与众人分享啊,稍后我等前往奉孝的住处,正好帮助奉孝解决一下储备的美酒太多的问题。”
众人闻言,大笑不已。
这般和谐的气氛,让贾诩的心情也是颇为轻松的,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而今天子为少年,但是从天子的举动上,能够感觉到,天子的真诚,或许可以说是天子没有成长起来,不得不说,这样的天子,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臣子的斗志。
第135章 :诸侯使者,目的无非有四
朝廷羸弱,但是当朝廷能够从紧张的形势下之间的走出来之后,就有了更多的希望。
诸侯猖狂,然而朝廷的发展是不可小觑的,当朝廷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会给诸侯带来的是更多的影响,到时候诸侯藐视朝廷,付出的是更多的代价。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长安的朝堂就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诸侯的形势也因为朝廷的参与而受到了影响,更兼有着匠作坊的见闻,让贾诩等人信心满满。
面对挑战,有着信心固然是好的,可是底蕴也是要有的。
朝廷大军在豫州战场上的耀眼表现,引来的是诸侯对于朝廷军队的重视,而通过多方面打探到的消息能够得到的结论就是在朝廷的军队之中,有着不少的百炼兵刃其中更多装备在骑兵和禁卫之中。
如此消息,对诸侯的冲击可是不小的,前有朝廷大军征战之际治疗伤势的手段,而今有着百炼兵刃的大量出现,让诸侯意识到的是朝廷大军的不凡之处。
转眼之间,便到了丰收的季节,长安城内的集市更加的热闹,不少百姓在集市上出售玉米和红薯。
种植玉米和红薯的百姓是有着不少的,收获丰盛,百姓增添了欢声笑语,家中有着余粮,也能够换取一些其他的物品,放到最初的时候,这等情况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那些开垦田地免除赋税三年的百姓,更是欣喜不已。
诸侯在长安的细作是有着不少的,这等状况,让诸侯不得不有着更多的思考,司隶地区发生的事情,让诸侯明白,原来玉米和红薯,真的有着如此的效果。
而诸侯治下的种植, 亦是起到了效果。
之前朝廷提供的种植方法是有,可是真正能够种植的,仍旧是世家豪族,诸侯治下的百姓,想要得到这些作物的种植种子、秧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田地本身就是更多的掌控在世家豪族的手中, 而今试验之下,情况果真如此,如何不让诸侯动心。
风调雨顺,司隶之地大丰收的盛况,引来诸侯的关注,少府在这等时候出手了,大肆购买红薯、玉米和花生,为的就是种子的储备。
诸侯治下的家族,自然是考虑到了其中的状况,可命令出自朝廷的话,百姓还是愿意配合朝廷的,更兼有着长安商会从中运作。一时间,出入长安的车辆更多了。
又到了缴纳赋税的时节,除了益州牧刘焉之外,其他的诸侯纷纷派遣使者前往长安。
缴纳赋税是一方面,司隶之地能够有着如此的收获,对于诸侯的诱惑是很大的,诸侯之间的交锋,是离不开粮草辎重的。
田地里的收获更多的话,在征战的时候就能有着更多的保障。
当然,就算是诸侯不派遣使者的话,也是耐不住治下家族的推动的,去岁长安凭借红薯和玉米收成不小,今岁的收入亦是如此,如何不让这些家族眼红。
司隶地区的百姓,也是需要种子的,也是需要将完好的红薯储存起来的。
更兼红薯和花生颇受欢迎。一时间,红薯和花生的价格,倒是没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让百姓体会到了种植红薯等物的好处。
不过朝廷对治下百姓种植的红薯、玉米和花生是有着数量上的限制的,这也是为了避免这些作物的大量出现,稻米等作物的种植受到冲击。
诸侯使者纷纷赶往长安城。一时间,长安城内更加的热闹了。
经过之前的种种事情,让长安的官员认识到的是诸侯的野心,之前他们所谓的对大汉忠诚,不过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罢了,在朝廷的国库空虚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想将赋税按时上缴,如何不让朝廷的忠臣愤怒。
而今司隶地区的丰收以及朝廷大军的变化,引起了诸侯的关注,使得诸侯对朝廷有着更多的关心,朝廷的重臣对诸侯的使者,没有了刚开始的热衷。
他们是大汉的官员,这些前来的使者,不过是州郡的官员的下属罢了。
赋税亦是为诸侯的使者带来,在数量上,比之去岁可是有着明显的提升。
长安城内在热闹的同时,更加的鱼龙混杂,贾诩的压力顿时增加。
暗中组建的情报系统,已经初见效果,重中之重,为都城长安,若是在都城发生的事情都不能做到密切的掌控的话,如何能行。
“圣上,长安城内,荆州牧、兖州牧、冀州牧、并州牧、幽州牧、徐州牧、凉州牧、袁术使者,他们皆是运送赋税而来,其中以荆州牧和幽州牧运送而来的赋税最多。”
贾诩道:“益州牧刘焉,并没有派遣使者前来。”
刘协冷哼道:“益州牧刘焉,自认为在益州天高皇帝远,就能为所欲为。”
“这段时间,匠作坊外发现的不明人员,数量增多,他们都是冲着匠作坊去的。”
刘协皱眉道:“想要探查朕的匠作坊,可没有这般的简单,告知王越,务必保证匠作坊的安全,若是有消息走漏的话,唯他是问。”
“喏。”贾诩拱手道。
“公达,你说诸侯使者前来长安,有着什么样目的啊。”刘协将目光投向荀攸问道。
当前诸侯对待朝廷的态度,可是有着明显的改善。
荀攸道:“以臣之见,诸侯使者,目的无非有四,一者是为了各个州郡的官员官职的问题,二者是为了探查有关匠作坊内的情况,从朝廷购买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三者是缴纳赋税,表明对朝廷的忠诚,四者市为了红薯和玉米等物的种植。”
“朕可是听说,诸侯得知朕的匠作坊能够大量打造百炼兵刃啊。”刘协点头道。
贾诩道:“此乃诸侯之猜测罢了。”
刘协在房内踱步良久道:“没有不透风的墙,诸侯在军中肯定是有着细作的,诸位以为此事如何处置?”
场内一时间陷入安静之中,但见郭嘉等人皆是陷入沉思之中,发生的事情是需要应对的手段的,而今朝廷的形势虽说在逐渐的好转,但诸侯的影响力,仍旧是不可小觑的,如果在处置诸侯的事情上,不能做到慎重的话,说不定会引来不好的事情。
第136章 :刘备帐下主簿简雍,皇帝的心思
之前袁术在豫州之地的动作表明,诸侯在紧急的时刻也是会采取凌厉的手段的,对抗朝廷,亦是在所不惜。
荀彧道:“不如出售给诸侯少量的百炼兵刃,让诸侯以铜、铁来换,如此的话,只要是价格合理,诸侯必然趋之若鹜,而只需控制数量,即便是诸侯的军力增加,亦是有限的,朝廷聚集起来的物资,则更多,如此匠作坊打造百炼兵刃的数量会增多。”
刘协眼前一亮,击掌赞叹道:“不错,文若此计甚妙。”
出售给诸侯部分的百炼兵刃,能够消除诸侯的戒备,同时能够增加朝廷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朝廷大军,已经在战争中证明了实力,而朝廷的触角,更是到了豫州,如此的话,诸侯想要对付朝廷,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
接连数日,针对长安的情况,以及应对的策略,刘协与朝中的官员进行了多次的商谈。
最终确定,大司农与各方的使者交谈百炼兵刃的事宜,正好让大司农能够体会一下。
红薯、玉米等物的种植事宜,诸侯的使者与少府交涉即可。
白霜玉兰、英雄醉和纸张的事情,诸侯使者与商会交涉。
大司农士孙瑞的生活顿时忙碌起来,不过这样的忙碌,却是让士孙瑞眉开眼笑,不管诸侯使者到了长安之后有着什么样的目的,他们送来的赋税是真实的,而且皇帝已经明言,今岁的赋税,少府不会收取。
国库的空虚,让大司农可谓是焦头烂额,而今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要熬好的把握一番。
奔走于长安的诸侯使者,拜访城内的达官权贵,自是不用多说。
当朝廷的实力弱小的时候,诸侯的使者来到长安城,会表现的比较嚣张,但是如今朝廷的实力分明是不容小觑的,且他们来到长安有所求,这就要表现低调一些了。
昔日袁术的使者到了长安城内,都没有得到更多的特权,何况是而今呢。
商会、少府、和大司农府,不时有使者前往。
各方的使者也渐渐的明白了,想要从朝廷的手中得到好处,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