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完道:“寻常高顺将军在军中,只知训练将士,与其他将领并无来往。”
“陷阵营中,亦是有弩兵,将军中强弩,配备到陷阵营中,朕希望看到的是来日陷阵营征战疆场所向披靡。”刘协道。
伏完点头称是,吕布麾下的将领,在投靠朝廷之后,皆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任用,就连吕布本人,也成为了大汉的中郎将,这样的皇帝,着实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不过大汉军中能够有着更多的人才,何尝不是伏完想要看到的呢。
就算是其他的官员背叛了皇帝,伏家都不可能有着如此的举动的,皇亲国戚,与皇帝可谓是休戚与共,必须要站在皇帝的一侧。
而伏完这些年来,从大汉的逐渐振兴上,可是得到了不小的好处,如今伏完更是负责北军将士的训练。
五万北军将士,那可是大汉军中精锐的存在。
霹雳营、虎威军和神威军的组建,在北军中,并没有掀起太大的动静,三支队伍的组建,挑选的士卒,并非全部是精锐士卒,其中甚至有着不少进入军中不久的青壮。
对霹雳车、床弩和连弩车有着一定了解之后,郝萌、纪灵和糜芳明白,想要操控这些器械,最为重要的是操控之人要显得机灵一些。
士卒不够精锐,可以训练,器械在战场上,如果不够精准的话,那就难以达到皇帝的要求了。
三人可不想因为训练方面的事情,引得皇帝换将。
三支队伍,那可是为皇帝寄予厚望的,而且在见识到了床弩、连弩车和霹雳车的威力之后,三人更是不能平静,这般的利器,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威势,必然会让敌军惊恐的。
特别是霹雳车的射程能够达到五百步,这对于敌军会造成的是何等的震撼。
三支队伍的人数,在三千人左右,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训练,更是有少府精通数算的官员进入军中,帮助三人解惑。
如此的条件下,糜芳等三人在训练的时候,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是皇帝的信任,同时能够感受到的是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
糜芳清楚,能够得到这般的任命,在很大程度上与糜家的选择是有着关系的,糜贞进入宫中,成为皇帝的妃子,糜家在长安必然会更加的显耀,关键是这样的显耀背后,也是需要糜家之人为之而努力的,毕竟皇帝的妃子,不是只有糜贞一人。
少年皇帝展现出来的气魄和手段是让诸侯都为之震动的,跟随在这样的皇帝身后,能够让臣子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希望,若是大汉能够得到振兴的话,他们这些跟随在皇帝身边的文官武将,那就是大汉中兴的功臣,这样的诱惑是多少臣子能够拒绝的呢?
诸侯的确是在快速发展,可是诸侯的发展速度,比之当今的朝廷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因为朝廷在发展的凌厉上,非是诸侯能够比较的,甚至会让诸侯从一系列的事情之中,感受到的是朝廷的凌厉。
当朝廷的军队更加的精锐,当朝廷更加的强盛之后,诸侯在冒犯朝廷的时候就要格外的慎重了。
建武三年诸侯的赋税,就能看到其中的状况了,诸侯在一些事情上,对朝廷有着更多的敬畏,缴纳的赋税,在数量上亦是有所提升的,少年皇帝正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让诸侯的渐渐的明白对抗朝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当然,占据淮南的袁术,并没有缴纳赋税,之前从袁术的种种举动上,能够看到,袁术对朝廷是何等的不屑一顾。
连诸侯盟主袁绍,都在赋税上出了一点血,袁术之猖狂,可见一斑。
不少朝臣,对袁术的举动纷纷指责,更兼袁术在寿春大兴土木,更是引人讽刺怒骂。
其实袁术的举动是让人不明白的,即便是淮南富庶,可是这般的大兴土木,有着何等的意义呢?难道说袁术不应该首先发展军力吗?
而从寿春发生的种种事情上, 可以感受到的是袁术的富庶。
第253章 徐州一统
不仅仅是寿春在大肆的修建房屋,袁术麾下的将士,亦是激增到了十五万人。
接连在朝廷的手中吃亏,袁术可谓是愤怒不已,而今江东平定,袁术能够得到更多的米粮来源、兵力来源。
与朝廷争锋,在袁术看来或许是不算什么的,因为在袁术的心中,早就没有将皇帝放在心上,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做皇帝,将当今皇帝击败,让天下诸侯明白,他才是天命所归之人。
得到传国玉玺,受到朝廷的刺激, 让此时的袁术更加的疯狂了。
杨弘和阎象劝谏无果,只能继续为袁术保密,这等时候,就算是两人离开了袁术,到了其他诸侯的治下,能够有什么好结果呢?
且袁术对两人是有着知遇之恩的。更何况,杨弘对袁术还是有着一定的信心的,称帝之后,不需要征伐,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固治下,若是有诸侯进犯,或是朝廷大军前来的话,将其击退即可。
当袁术在大汉的地位彻底的稳固下来之后,就会让各方诸侯看到这样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诸侯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呢?
自己称帝成为皇帝,与受到朝廷的掣肘,可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以汉室忠臣自居的各方诸侯,心中岂会没有其他的念头,尤其是当少年皇帝展现出来更加强悍的实力之后,让各方诸侯从中感受到的是莫大的威胁,如果在遏制朝廷发展的事情上不能有着成效的话,最终诸侯在对战朝廷大军的时候会经受的是更多的灾难。
连强悍的袁术,在与朝廷大军对战的时候,都承受了战争失败的代价,这样的战争放到其他诸侯的身上,能够得到成功吗?毕竟,对抗朝廷大军可是大逆不道的举动。
朝廷的日渐强盛,给诸侯带来的是恐慌,让诸侯从中感受到的是少年皇帝的野心勃勃。
诸侯能够有野心,为何少年皇帝不能有野心呢。
建武四年,除了幽州之外,对诸侯来说是相对比较安稳的一年。
似乎是因为经历了之前的一次次战争,让诸侯在发展的时候更加的不遗余力。
诸侯在经商方面,对长安的商会是有所防备的,可是他们总不能遏制治下的所有商人,不得前往长安经商吧?
再说长安出产的东西,可是为诸侯治下所需要的,若是诸侯在这方面极力遏制的,非但不能起到效果,反倒会适得其反。
这也让诸侯对朝廷忌惮的同时,心中更加的愤怒,正是因为朝廷在这些物品的制作方法上没有透露,导致诸侯治下的情况如此,白霜玉兰、英雄醉的利润究竟如何,从少府掌握的大量金钱物资上就能看出来了。
战争之后稳定下来的形势,到底会为何人打破,就要看局势的发展了。
不过经历战争稳定下来之后的朝廷,以及朝廷治下的城池,呈现出来的是快速发展的一面,国库日渐充实,百姓的生活逐渐的稳定,这样的朝廷,给诸侯的震慑本就是不小的。
更兼朝廷在征战的时候有着诸多的精锐军队,这样一来的话,诸侯在对战朝廷大军的时候,底气上,很明显就有些不足了。
如今徐州和豫州的大半城池,皆是在朝廷军队的掌控之中,这就是朝廷在中原腹地随时能够给诸侯带来威慑的队伍。
徐州有朱俊震慑,朱俊可是汉军之中的猛人。
当朱俊被封为徐州牧之后,张昭来到琅邪郡,顺利的劝说臧霸,至此,徐州一统。
臧霸在选择投靠之后,为朱俊重用,而今在徐州军中,也是一方实权人物了。
这样的朝廷,展露出来的锋芒是惊人的。
幽州的动荡,主要是因为公孙瓒和对刘虞有着念想的鲜于辅等人的争斗。
公孙瓒欲要掌控幽州,但是这些忠诚刘虞的旧部,不会同意公孙瓒在幽州的放肆举动的,更是多次前往朝廷求援。
熙熙攘攘的长安,给人的感觉是安心的,更多的人,愿意迁移到朝廷的治下,长安更是成为了达官贵族迁移之时的首要选择。
长安的房屋等虽说价格昂贵,却是大汉的都城之所在,在都城之中,能够结交到更多的达官权贵,能够让家族的提升有着更多的机会。
世家豪族在一些事情上,是将家族的利益放到首位的。当然,朝廷有着需要的时候,世家豪族还是会愿意做出牺牲的。
这样的长安城,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长安皇宫的破败,就更加的突兀了。
街道平整的长安城,道路两侧的房屋,也是经过了修缮的,这让长安城给人的感觉更加的有生机。
破败的皇宫,虽说引来不少人的议论,但是他们对少年皇帝的敬佩之意,却是没有减少。
让治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没有修缮皇宫,这就说明少年皇帝是简朴的,少年皇帝是心怀百姓,心怀天下的。
如此的话,寿春的袁术与长安的天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袁术治下,比之朝廷掌控的城池,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淮南富庶是不错,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不出一年,朝廷的富庶程度就会超过任何诸侯,到时候诸侯在面对皇帝的时候,还会有着之前的底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