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王五肯定的点头道。
“那我也先不兑换了,老七你等等我。”齐大头冲王五拱了拱手,然后直接追上了姜老七,齐大头的家里比姜老七家里要好一些,家里盈余的口粮怎么也有个五六天的,所以齐大头干脆也不换了。
“你来接我的活,我有点事。”王五跟自己身后的一个人说了一句,等对方过来之后,王五就立刻离开这里,直接冲向了煤矿的负责人。
不到一个时辰,几十公里之外的明月得到了煤矿发生的事情。
她立刻骑马出门,向城外面的一处庄园快速赶去。
这个庄园原本是石万年的,不过现在成了霍刚的了,霍刚暂时还在这里,还没有离开,霍刚之所以留下,是因为他在喂金雕,现在没事呆在霍刚之类的金雕已经不只是刚开始的那四只了,而是足有十几只之多。
明月赶过来的时候,霍刚正在休息。
“首领,今天有人没有兑换粮票,而是留下来准备后面一起兑换。”明月进来之后,直接汇报道。
霍刚有些意外,看到明月手里面的纸条之后,霍刚伸手道:“给我看看。”
明月将纸条递了过来,这纸条上面不仅仅有这件事发生的大概时间,还有上面没有兑换粮食的两个人的名字。
“没想到这么快。”一边看,霍刚就一边下意识的回了一句。
“什么这么快?”明月有些好奇的看着霍刚。
“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你再注意一下,他们什么时候用这些粮票兑换其他的东西,然后等一些人手里面存的粮票比较多的时候,你就告诉他们,不用他们自己来兑换,这些粮票他们的家人也可以来兑换。”
“明白。”明月点了点头。
说实话,明月有些奇怪,不知道霍刚为什么要关注这件事,在她看来,粮票可以兑换这些粮食之类的,为了麻烦,一些不那么缺粮的人,集合起来过几天一起兑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自己这里提供好几种货物给他们兑换,他们兑换其他东西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明月不知道的是,这个过程……就是建立信用的一个过程。
而霍刚其实并不是在等这些,霍刚在等另外一件事的发生,就拿姜老七和齐大头来说,霍刚在等,假如有一天姜老七家里没有了盐,但是他有粮票,但是买盐要去城里,换盐要来这个村庄。
而齐大头家里却有多余的盐,这个时候姜老七直接找到了齐大头,对他说,我给你粮票,你能不能先给我盐,因为做饭要用,然后齐大头就直接给了姜老七盐,因为粮票可以在这里兑换成为盐。
霍刚其实在等的是这一幕的发生,在他们看来,或许不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没什么损失,姜老七临时要用,他家里有,所以先从他家里拿了用,给了齐大头粮票,然后第二天齐大头就可以用粮票在这里换到盐。
对齐大头和姜老七来说,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只有霍刚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发生了第三方交易,而这个交易当中,粮票充当了等价物,准确的说,充当了货币的作用!
霍刚是在等这个事情的发生。
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当霍刚将粮票使用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那么终将有一天,粮票将彻底变成纸币。
当然那个时候,粮票并不是后世所熟知的金本位之类的,而是粮本位,布本位,盐本位。其实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明朝以前粮本位才是最常见的。
不过,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霍刚这里要研究出来更好的造纸技术,以及制造更好的纸张。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高级纸张质量已经非常好了,加胶打蜡抛光等之后的纸张,可以说质量已近非常好了,成为纸币其实已经有了基础,无非就是防伪工艺的问题。
不过防伪这方面,身为一个后世人,霍刚其实有许多的办法。
最简单的一种,其实是后世制作假币的一种方法,就是这个时期的宣纸其实是可以分成很多层的,如果先用一层里面印制一种图案,然后再将另外一层和这一层压制在一起,那么就有点像是后世的那种对着阳光才能够看到的水印技术了。
“明天我就要去铁矿那边了,工业城的原材料应该也已经运输过去一批了,有什么事情直接去那边找我,不过我明天会试着让那几只金雕给这边运送一下信件,看看能不能成功。如果可以的话,这可以加强我们以后通信的沟通。”霍刚给明月交代了一下。
“是,我知道了,明天我亲自守在这里。”明月点了点头道。
“嗯,好,如果明天到了傍晚都没有见到它们的话,你就派人来跟我说一声。如果你见到他们的话,就直接给我回信就可以。”霍刚点了点头。
“是!”
第二天大早上,霍刚就直接骑马离开了这里,等他离开伊吾城差不多十几公里的时候,霍刚就注意到自己的头上又出现了那些金雕,说起来,这些金雕的窝在什么地方,霍刚也不清楚,它们晚上并不会住在霍刚的周围,但是第二天却总是能准确的找到他。
~~~~~~
PS:终于写完早了一点!明天继续加油!求订阅兄弟们!
第175章 第175 铁矿山
等到了中午的时候,霍刚才算是赶到了铁矿所在的位置,如果不是玉门之灵给霍刚有标识的话,霍刚想要自己找到也不容易,之前卢峰他们过来也是由之前生活在附近的突厥牧民带过来的。
这里的环境就不像是伊吾以及现在的阳关附近那么好了,整体而言,这里也算是有草地,也有水,不过水源不算是太丰富,但是吃喝以及炼铁之类的暂时来说是足够使用了。
但是霍刚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将这里铁矿石运送回工业城在开始冶炼,因为附近来说,想要大规模的养活人口是比较难的,而炼铁的话,需要的工人并不少,那么这里的水源还真的有点不太够。
综合考虑的话,如果在这个地方单纯的只是挖掘铁矿,那么将铁矿石运送到工业城,在工业城开始冶炼的话,首先,铁矿这里的工人数量会下降很多,这里没有大的工地,也没有工业用水,水源肯定是足够了。
其次,运送到这个方向的粮食可以由返回这里拉取铁矿石的马车就可以直接携带过来,粮食的消耗数量不多。
这里的人越多,粮食的数量就会消耗的越多。
但是缺点也有,首先就是煤矿的问题,煤矿距离铁矿这里骑马大约也就是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赶到,但是如果煤矿也运送前往工业城的话,那距离就有一些远了。
不过这里面就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首先安全问题就不用担心了,霍刚可以集中兵力保护,真正的秘密都将放到工业城,其次,有利于人力资源最大化。
这个时代不管任何工业都是劳力密集型产业,将这些产业集中起来,那么工业城周围的那些突厥人都将会有工作可以做,那么霍刚的粮票计划就有了执行的办法。
其次,工业城和阳关距离很近,阳关距离玉门关也很近,玉门关是必须要修的,因为这关系到玉门之灵。
那么将这些全部都整合起来的话,霍刚最后还是决定,将所有的物资都运送到工业城进行集体的建设。
不过铁矿这边自然也不会什么都不建,这里将会建设第一批的水泥房屋。
因为这里的条件相对而言比较恶劣,所以霍刚决定在这里建设第一批水泥房屋,煤矿的附近本身就有居民聚集点,那么在煤矿工作的话,就不是那么难,但是铁矿这里,周围原本只有几个突厥小部落,而这几个部落现在因为霍刚的原因都已经迁徙到了霍赐河附近。
这就导致整个铁矿周围简直就是荒无人烟,那么这里就必须要建设起来了,当然建设水泥房屋也不是现在,反正天气逐步的开始热了起来,住在毡帐里面已经不冷了,所以暂时不需要盖房子。
水泥方面的产量现在已经起来了不少,但是水泥这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产能永远都跟不上使用量的,整个工业城烧制水泥的窖炉已经建设好了第11个,而整个窖炉的改良也进行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窖炉是按照烧制生石灰的炉子来建设的,唐代已经有了完善的烧制生石灰的经验,所以刚开始自然是按照这个来建设。
第二代就是初代的烧制水泥的炉子了,第三代就是目前最新的,已经不能算是单纯的烧制水泥的炉子了,它已经由杨老五以及一些工匠进行了集体的商量改进,就是将烧制水泥和研磨石灰石矿等大型磨坊都做成了一条流水线。
这也是从霍刚提出来的流水线作业想到的。
不过第三代的窖炉目前只有一个,大部分都是第二代的,但是即便如此,整个工业城目前每天可以烧制水泥大约为一吨。
理论上的产量可以达到10吨左右,主要是矿石研磨跟不上,因为石磨打磨非常的费劲,而石磨在研磨石灰石矿以及水泥的时候,虽然磨损的幅度并不大,但是禁不住一天连续不断的进行研磨啊,哪怕这石磨的直径很大,但是一天的产量其实也很有限。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汉末刘皇兄 (浅墨余生) 塔读VIP2021-10-24完结19348总银票一次偶然,叶枫穿越到了东汉末年。一次恶搞,叶枫成为了大汉刘皇兄。诛董卓,戏...
-
葬元 (武猎) 起点VIP2021-05-15完结崖山落幕,大宋新亡。漫漫神州,多少犬羊。“我大元气吞万里,圣天子如日当空。&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