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少帅 完结+番外 (隔壁的小蜥蜴)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 入库:04.13
张钰却认为,有些战俘本身的人格就有问题,品格上也有缺陷,那么就没有参加察举的必要。
反正最后结果都要交给他来过目,就当做是提前否决了吕布的察举结果。
“丞相的话也没问题啊?”刘辩想了想,反而更加疑惑,就为了这种鸡皮蒜毛的事情?
“丞相强调的是制度,但最近这段时间他变得越来越擅权。他提出的‘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首先就是制度。如果他本身不遵守制度,那么如何变革?”曹操回道。
刘辩闻言明白,难怪说是‘理念’的分歧。吕布行不行,那是制度说了算,而丞相或许说得对,吕布有很多问题,可以直接判断他不合格,但这相当于破坏了制度。
于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应该站在谁这边来判断。是制度,还是张钰的判断?
刘辩觉得张钰真的很厉害,他的判断没有出错的时候。可制度就是制度,既然察举制度没有被废除,而且针对战犯有甄选和察举的规定,那么就应该按照制度来。
有一点他很在意,就是‘君主立宪是建立在制度’上这点。按照原定计划,朝廷以后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可如果张钰习惯擅权,他以后会不会取消这个制度?
就说王莽在篡汉之前,那也是被看做是大汉外戚的楷模,认为是能中兴大汉的功臣。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他最终承受不住诱惑,篡汉称帝。
没有限制的权利只会迅速腐朽,刘辩觉得曹操的担心是有意义的。
于是在这件事情上,自然也就偏向曹操这边,就正式下达旨意,吕布一行人,进入察举审核。
审核是几个部门联合察举,从人品和能力,以及心态等各个领域进行考量,确定一个已经确认要投降的敌将,是否具有可以留用的资格。
本来这个前提,是‘对方确认投降’,也就是以吕布投降作为先决条件。
吕布不投降的话,察举制度就不会展开,既然是死忠,那就去刑场走一遭呗!
很神奇的地方就来了,原本抵死不从的吕布,突然就愿意投降。
察举制度的流程。自然就开始展开。负责的几个部门,包括执金吾,光禄勋,羽林卫、太尉和廷尉五方同时察举,最后按照规矩,送到丞相这边过目。
不过这次情况有些特殊,跳过丞相,直接送到刘辩这边进行最终决定。
察举的五个部门,也不可能都有空去察举,于是只是派遣门下副手前去。
经过长达三天左右的审核,得出的结论就是:吕布轻狂,有勇有谋,虽德行有亏,却真心悔过,愿意归顺朝廷,可以察举留用。
“好,任命吕布为校尉,调到张贲麾下听用。”刘辩做出决定,调去张贲麾下,主要是打算在秋后,由吕布亲自参与对袁绍的作战,通过击杀袁绍,来证明自己。
这个提议是曹操给出的,刘辩觉得有道理。
再说有张贲亲自监督,吕布也只是个校尉,麾下一千兵马,翻不起什么风浪。
吕布既然归顺,侯成宋宪和魏续当然也跟着归顺,只是降职成为军候,分散到各军中。
同时为了卖丞相一个面子,安排高顺到执金吾麾下,张辽到皇甫嵩麾下听用。
然后群臣发现,张钰和曹操仿佛决裂一般,真就不再往来。
就算是在朝堂之上,两人也不复以前的有说有笑,反而当对方不存在。
“太傅,朕知道你对这个安排不满,只是制度如此……”刘辩少不得在上课的时候,私下和张钰沟通一下。
“制度的确如此,但这个制度存在本身,只是应付人才不足的问题,属于临时制度。这个制度出现,本身带有漏洞,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年。臣只想着,在这三年把把关,不要把一些有问题的人招揽进来。
也罢,经过这件事情,臣唯一的感悟,就是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完美就意味着有漏洞,重点还是在发现漏洞的时候,把漏洞堵上。”张钰回道,“臣,恳请废除战俘察举制度,至少需要重新规划,使其成为常规制度。”
优待俘虏属于一种优秀的传统,不过什么情况下俘虏不享受这个待遇,也需要规定出来。
事情总有两面性,总有人拿着优待俘虏这个政策耍横,胡搅蛮缠。
“这个,朕会在下一次大朝会,和群臣们好好商量的。”刘辩闻言又有些迷茫了,感觉张钰说得也有道理,多少有些疑惑,这次他出面,到底是对是错?
第368章 雁过拔毛
就吕布这问题上,真要算又有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大家都有道理,只是左倾和右倾的问题,而天平偏向任何一边都有问题。
华夏的老祖宗们,在很早以前就已把为人处世的方法总结得很明白,那就是‘中庸’。
不偏不倚,客观分析问题,然后再寻求解决的办法。
中庸不是庸俗无能,更不是随大流,不偏不倚,客观的立场反而比较难做到。
这个道理刘辩或许还不知道,张钰也没打算告知真相。就如同曹操的打算一样,他也觉得,要骗过外人,首先要骗过自己人。反正两人就这样吵着,只是度要把控好。
别真就吵出火来,或者不知不觉给一些人当枪使……额,这属于曹操应该注意的部分。
吕布在洛阳待了几天,然后就开始奔赴前线。至于他的部众,基本都是原本在渤海郡新增的那支起义军。既然投降过来,管你用什么借口,别指望再能统御旧部。
若吕布连一支新兵都驾驭不了,那也意味着他的才能也不过如此……
高顺和张辽没去送别,吕布也不屑两人来送别。认真的也好,装出来的也罢,吕布连和两人打一声招呼都没有,就离开了洛阳。
“他走了……”洛阳城楼上,张辽看向高顺。
“他不应该走。”高顺转身,“留在洛阳才是活路,他这一走,会有危险。”
本来一个必死之人,结果却走了察举制度重新获得录用。这事情想想都有问题,不是朝廷的计谋,就是袁绍是算计。不管是哪个,吕布这次离开洛阳,显然是落入了圈套。
“我们可以写信告知他……”张辽想了想提议。
“我们的立场,没有资格写信给他。对我们不好,对他更不好。”高顺摇了摇头,他有个性,但并不意味着他没脑子。
“也是……我们没有这个立场。”张辽当然知道高顺的意思,两人由张钰亲自出面招抚,同时这一年也是他们的考察期。这个时候继续和吕布有暧昧,对谁都不好。
与此同时,南宫丞相府,没有正式挂牌,不过朝廷的众人基本已经默认这里是丞相府。
哪怕是以真面目示人,还当了大汉丞相,张钰似乎没打算搬出南宫的意思。
不知道的觉得他有些嚣张,知道内情的有些佩服他的为人。
昔日何进进入北宫,在皇家的内宅都能被人杀死,而刘辩却毫无所知。
自己的家,都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张钰住在这里,就是为了保护陛下。
只是碍于身份,没办法入住北宫,于是选择比较靠近北宫的南宫居住。
从入住开始,除非是陛下召见,否则不会主动进入北宫,更不会去北宫大殿以外的地方。
平时给陛下上课,甚至给宦官宫女上课,也是直接在大殿进行,完毕就立刻离开。
当然,经过一年多是教学,宫女和宦官都已经接收他的暗示。
达不到曹操这个程度,不过基本他们潜意识,会把自己的前程和生命,与陛下的安危挂钩。
一旦有什么会危害刘辩安全的,他们就会主动挺身而出,这就是张钰要的结果。
到了这一步,除非后续补充新的宫女和宦官,而且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否则张钰已经没必要在给他们上课。制度运转起来,后续只需要维持好制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应该说不愧是杨朱后裔吗?”张钰看着眼前的一本戟法,多少有些感慨。
当初要放吕布过去渤海郡镇守,按照预定计划,秋季开战之后,吕布最终使命完毕,基本上也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于是杨俊找上门来,针对吕布的问题进言一番。张钰当初就是觉得这家伙念叨得厉害,才把他放进大司农衙门祸害别人,谁知道还是逃不掉。
之前没有进言,应该是觉得没有必要进言吧?算了,这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就说到现在,他甚至都没有加入太平教,他家人都已经是虔信徒了!
在他的建议下,吕布的妻女,作为人质留在洛阳。
吕布的妻女不在洛阳,当然也不在邺城。本身打算自立,吕布怎么可能把妻女留给袁绍?
是以作为投降朝廷的条件,勒令其告知妻女所在,同时写一封信书信,方便朝廷将其妻女接过来。羽林卫的人已经行动,应该一段时间后,就会把人带回来。
其次就是张钰眼前这本戟法,吕布的实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天生神力,一部分来自独门的方天画戟。不过严格来说,方天画戟似乎从西汉到东汉,都有名将使用过。
相似小说推荐
-
葬元 (武猎) 起点VIP2021-05-15完结崖山落幕,大宋新亡。漫漫神州,多少犬羊。“我大元气吞万里,圣天子如日当空。&rdquo...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圣诞稻草人) 起点VIP2021-11-21完结3.11万总推荐鱼禾魂归两千多年前的新朝,发现王莽和刘秀都不给他活路,怎么办?干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