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使用大元衣冠发式者,仅有数百万。可黄头色目,何止十倍于我?那就使得,彼等视我大元为异客,实在不利于大元一统…可若剃发易服,则迎刃而解矣。”
安童听到这里,立刻出来为自己的门人打气:“大汗,奴才以为,黄四郎说的很有道理。大元应该打到哪里,哪里就剃发易服,从我大元之俗。要是不干,那就是反抗大元,只有全部杀掉。只有剃发易服的人,才是好奴才,才能活命。”
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附议黄四郎和安童的提议。
因为谁都知道,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法子。只要不傻,就不会反对。
黄头色目们当然会反抗剃发易服,可那又如何?反抗就杀,杀的只剩下软骨头,岂不是正好?
“嗯,准奏。那就告诉西征大军,按照黄四郎和安童的法子办。”忽必烈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另,传旨,后日准时启程,离开大都。”忽必烈又叹息着说道,神色有些悲凉。
终于要离开大都了啊。
虽说,为了治理西方大元必须西迁,但终归也是因为被李洛所逼而致。
“大汗,那这大都和大明宫…”桑哥语气犹豫的说道。
忽必烈摇头叹息,“算了,不要烧了,那没有意义。留着吧,大元或许还能回到大都。烧了可惜了。”
他最终还是没有做出烧毁皇宫的决定。
两天之后,元廷正式离开大都,西迁。
与此同时,唐军也大张旗鼓的打出北伐的口号!
唐洪武五年三月二十五,元至元二十七年,华夏三九八七年,唐军北伐,元西迁!
PS:蟹蟹大家支持,最后几天了,求月票支持,急啊。晚安!一定要帮我顶起来啊亲爱的书友大大们!
第925、926节 唐主入大都:我做到了!
三月二十五,忽必烈率领后妃皇室、文武大臣、侍卫宫人、珍禽异兽,带着数千辆车的财物和典籍佛经,在四十万大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离开大都。
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忽必烈,坐在马车上,回望大都,回望巍峨的大明宫,不禁老眼湿润。
自从他夺取汗位进入这大都城,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这大都城的大明宫,就是他的家啊。
原本,他以为自己会在大都驾崩。如今,他却要离开了。
“巴雅台,汗八里和托!(再见了,大都城)”忽必烈叹息着说道,苍老的容颜掩饰不住那种无奈的悲凉。
“巴雅台!汗八里和托!”居住大都城的蒙古色目贵族们,也都扬鞭大喊,热泪盈眶。
他们在大都住了这么久,一旦离开,还真有些不舍。很多年轻人,就是再此出生,在此长大的,对他们来说,大都不异于草原故乡。
忽必烈指着大都城,大声说道:“你们记着吧,记着这大都城,这是曾是大元的京都,是大蒙古国的汗八里!”
“牢牢记住它,蒙古大军,迟早有一天会回来的!朕或许看不到那一天,可朕希望你们记住朕的话,总有一天,杀回来!”
“杀回来!杀回来!”蒙古贵族一起呐喊。
“笔墨!”忽必烈喝道。须臾间,笔墨伺候御前,汉学修养不俗的忽必烈挥毫写道:
“回望大都如风烟,惜哉汉地好江山。他年卷土重来日,再统中原数百年。”
笔墨酣畅的写完之后,忽必烈道:“贴到大都城门,让唐军看看,大元会像虎狼等着猎物打盹那样,等着他们的。”
“喳!”怯薛侍卫立刻照办,将蒙古大汗霸气的宣示之词张贴在大都门上。
“出发!”忽必烈决然回头,再也不看大都城一眼。
几十万人,一百多万马匹,浩浩荡荡的北上,计划从榆关(山海关)出塞,然后往东,通过草原西迁。
汉官们纷纷作诗,告别中原。只是,与蒙古大汗故作豪气的睥睨之诗相比,他们的诗虽说写的更好,意境却悲凉凄婉。
因为献策有功得到忽必烈赏识,升为礼部尚书的王四郎,也赋诗说道:
“此去西漠别中原,天涯飞蓬不知年。夜夜泪洒神州梦,岁岁花开旧江山。若问桑梓何处是,当在沧海另一边。他日墓碑朝东向,狐死首丘望故园。”
忽必烈和元廷大臣是最后一批西迁的。他们一走,整个北地就真的千里无人烟了。
渡河北伐的唐军,往往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就是昔日繁华的城池,也只能见到零星的一些老弱病残。
整个北国,处处是杳无人烟的废弃村庄,不见炊烟,不闻犬吠鸡鸣,景象之荒凉,令唐军将士断肠。即便此时春光灿烂,艳阳高照,也令人心生荒诞虚幻的不适之感。
唐军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是接收北地。但是看上去,的确是元军撤退,唐军进军。说起来,也算是武力收复。
到了四月下旬,数路唐军已经占据了东到河东,西到鲁北,北到长城的广大地区。而东路的杨序,更是率军五万北上,收复辽东。
四月二十二,唐主李洛终于亲率十万大军,来到燕云,来到大都城下。
李洛所骑的大食宝马,也不禁轻轻嘶鸣,刨着蹄子。因为,它就是在大都长大的马驹,后来被忽必烈赏赐给当时的大元名将、“墨尔根拔都”李洛。
所谓老马识途。马很聪明,对长期待过的地方记忆很是深刻。
在四月春风中猎猎招展的龙凤呈祥旗和浴火凤凰战旗,昂扬伫立在大都南门,唐主仰望着城门,久久不语。
十年前,他第一次随着高丽使团来大都,来到这个被崔秀宁称为“罪恶之城”的地方,当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发誓,总有一天,要让汉家的旗帜,重新插在城头。
十年后,他再次来到大都。他是带着大军来的。而蒙古军队,却大唐逼得仓皇出关西迁。
他做到了。
做到了啊。
还有谁?
唯一的遗憾是,崔秀宁在洛阳主持朝政,没有和他一起来。
现在,整个汉家故地,几乎都已经在大唐之手了。
朱元璋,你做到过的事,我也做到了。而且,会比你做的更好!
“陛下。”随行的大将颜隼上前,“这是鞑主忽必烈留下的一首诗,还加盖了他的大印。”颜隼将一张字纸恭敬的交给李洛。
李洛取来一看,见是一笔颜体字,写的还有几分火候,上面的诗也很简单,但诗意却很狂妄。
“哈,卷土重来,再统中原。”李洛冷笑,“鞑主还真是壮心未已啊,可惜,朕却是能等,他却是等不到了。”
“传令,将此诗原封不动传回洛阳,让礼部印刷,张贴天下。告诉大唐军民百姓,鞑子对中原野心不死,永远没有刀枪入库之时,永远不能歌舞升平,以为天下无事!”
“遵旨!”颜隼领命。
忽必烈写这首诗,本意是鼓舞元廷士气,向大唐彰显强势姿态。李洛干脆利用这首诗,大肆宣传,来警醒官民,不可一日忘战,不可一日忘敌。
大军进城之后,看到完好无损的城池和皇宫,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忽必烈,总算没有把事做绝的焚毁大都。不过,由此也可见元廷对中原野心不死,还痴想妄想的抱着卷土重来的打算。
李洛以主人之姿,大摇大摆的进入经过侍卫严格搜查过的皇宫,然后在大明殿升殿,接受随征文武朝贺。
“恭贺陛下!恭贺大唐!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征文武们一起下拜,山呼万岁。
李洛坐在忽必烈做过的宝座上,看着下面的人,不禁心潮澎湃。
进入大都城,坐在这个宝座上,才真正意味着,他彻底收复了中原,驱除了鞑虏,推翻了蒙元自灭金起在中原地区近一个甲子的统治。
意味着,自从石敬瑭起,沦落异族之手三百五十年的幽云地区,再次回到汉家王朝手中。
“恭贺陛下,自今日起,大唐彻底恢复中原了啊。”韦素喜极而泣的说道,“臣等不光要为陛下贺,为大唐贺,还要为汉家子民贺,为青史贺,为祖宗贺啊!”
张养浩也道:“陛下的丰功伟业,远迈汉唐,比肩三皇五帝,真乃千古不世出之圣人呐。”
李洛面带微笑,看着射到殿门的眼光,看向殿外的宫阙,不禁踌躇满志。
他拍拍龙椅上的扶手,还暗暗捏了捏,金漆紫檀的质感真真切切的传来,让这个东方最尊贵的男人心生欢喜。
倒不是因为这把华丽的椅子,而是因为,这是忽必烈的宝座。
想当年,他在殿下,看着高高在上的忽必烈,不得不忍辱负重的匍匐臣服。而现在呢,忽必烈被他赶出中原,仓皇西迁。而忽必烈的宝座上的人,是他!
就是那种把曾经暗恨的老总赶下台,自己坐进总裁办的感觉。这种取而代之的感觉,真的…很酸爽。
“传旨,改大都之名为北京!以为大唐北都。”李洛意气风发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改大都为北京,设为大唐北都。
“传旨,昭告天下,神州已经彻底光复,设四月二十二为光复日!全国七十岁以上老者,赏赐一枚银圆。”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最狠暴君 (天煌贵胄) 起点VIP2021-11-16完结 5WSC12.73万总推荐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
-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21-11-13完结3.3万总推荐李节穿越成为大明宰相的孙子,还没等他高兴,却发现他这位祖父名叫李善长,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