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死心呢?
好的很。
“特察局的应对呢?”崔秀宁淡淡问道。
李织道:“禀老师,特察局的应对是,放长线,不是钓大鱼,是养大鱼。让他们折腾,到时候再一网打尽,将乱党全部挖出来,斩尽杀绝。相关的卧底,已经都布置下去了。”
崔秀宁毫不奇怪,这就是特察局的风格。
“那就按照你们的法子办吧。不过要记住,特察局内部的纪律!”
“诺!”李织神色一肃,“老师,宪兵司的意思,却是尽快逮捕,免得给那些乱党做大的机会,学生怕宪兵司会打草惊蛇啊。”
宪兵司其实也算一个特务机关,但没有特察局专业,相对特察局更侧重于侦缉和治安。司宪将军丁戈,也是军中将领出身,没有特察局这么“阴险”。
崔秀宁瞟了李织一眼,“你们做好你们的事。宪兵那里我会下令让他们配合。”
“谢老师。可是警部…”李织面露难色。
崔秀宁眉头一皱,“警部又怎么了?”
李织道:“警部的警探也探查到一些情报,御史台的铜簋,也收到了举报。御史中丞李扬和高朗,都是特察局的人,御史台当然不会插手。可警部是一定会插手的,学生怕警部突然下令抓人,坏了特察局的步骤。”
警官和特务骨干,都是崔秀宁的学生。可完全是两个体系,两个部门平级,警部又属于军事机构,当然不会看特察局脸色。探查到大案,凭什么不管?
“好吧。这些地下反抗势力,就让警部协助你们。我会下令给警部。”崔秀宁在业务上还是相信更专业的特察局。
毕竟这些人是地下反抗势力,用特察局更好。情报显示,这些人隐藏的势力很不小,有的勾结海宋,有的勾结蒙元,不是简单的抓几个骨干就能一劳永逸的。
等到李织离开,崔秀宁立刻下了两道密令给宪兵司和警部,让他们不要管这件案子,但必要的时候,要协助抓人。
宪兵和警部都是崔秀宁组建的,接到密令当然不敢怠慢。
李洛得知消息后,笑道:“这就是忽必烈的第五张牌?不赖嘛。行,我们就陪他老人家玩玩儿。呵呵,有意思,反元复宋。”
想想真是好笑啊。
灭了大宋的忽必烈,却派出奸细潜伏到南方,组织联络反唐势力,搞什么“反唐复宋”,不好笑么?
但是,此事却不能马虎。因为情报显示,蒙元打算和海宋携手,化干戈为玉帛。海宋君臣,不是没可能同意联合元廷。
“他们的计划,还不明确,但暗中的力量不会小。我猜,接下来我们的将领会受到考验了。有的人会找到他们,试图拉拢。”崔秀宁说道。
李洛道:“那特察局呢?特察局是个秘密机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机构的存在。可问题是,特察局内部呢?有没有可能出现叛徒?”
崔秀宁摇头,“特察局的骨干都是我的学生,都是我仔细经过性格测试和考验后,再收为学生的。他们的背叛可能极小。而且他们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有官职有爵位,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另外,特察局内部还有会社组织,还有防止个人叛变的机制,很难出现叛徒。”
李洛点头,“那我就不管了。只要不像满清嘉庆那样,被一群反清势力杀入紫禁城就行。”
嘉庆可真是够丢脸的。大批反清势力竟然潜入皇宫,激战半夜,差点干掉他。
正在这时,一个侍卫进来禀报道:“禀陛下,通政司报,有个道士叫张三丰,说是陛下故人,想觐见陛下。”
什么?
李洛立刻吩咐:“请张三丰进来,他的确就是朕之故人。”
此时,张三丰正站在皇城之外,看着城门,心中感概无比。
他当初的确看出李洛器宇不凡,大异常人,却想不到李洛竟然做了天子!
此人造化之奇,崛起之速,当真千古罕见,比汉高和光武更神奇啊。
想不到,李唐灭亡几百年了,竟然还能花开二度!
张三丰前几天就来江陵了。但他没有立刻觐见大唐天子,而是去了各处道宫道庙。
很快他就对李唐的道教有了认识。
这不是之前的道教了!
或者说,似是而非!
但本质上,的确还是道教,甚至比之前的道教,对道的理解更深。
张三丰越研究越是心惊,尤其是看过郑思肖《大道论》后,就更是惊讶。
大唐天子,何止是尊崇道教那么简单?他是要用道之真意,来启迪人心,凝聚万民,教化天下,一统学说!(思想)
这是比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有野心的大业!
张三丰得到这些,当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如此艰难大事,皇帝竟然不声不响的在办了,喜的是,这是道教前所未有的旷世良机!
几个紫甲侍卫出了皇城,看着一身道袍,仙风道骨的张三丰,“道长就是张真人?陛下有请。”
“无量天尊,贫道有礼了,烦请带路则个。”张三丰一派高人做派,模样得确很有几分飘然出尘的真意,与黄道婆大为不同。
很快,经过几道宫门检查的张三丰,就来到龙章宫。
“哈哈,张真人,别来无恙否?”李洛一见到这个道士,忍不住就乐了。
张三丰忍住激动的神色,安之若素的微笑道:“数年回首,竟如百年身,刹那之间,世间桑海沧田,天机香象渡河。贫道见过大唐皇帝陛下,无量天尊!”
PS:蟹蟹大家支持,打滚各种求!晚安啦朋友们,陛下万福!
第667、668节 石心终不改
等到张三丰坐下,李洛说道:“一别数年,张真人还是风采如昔啊。”
张三丰用道礼稽首:“贫道游离四方,颇经风霜,如何比的陛下华年英锐。陛下年未而立,便一统南国,太平将现,盛世微明,此乃天意,岂人力哉。”
一上来便送上高帽子。
他此时见到李洛,感叹对方气度已然于数年前大为不同,当真是高山仰止,深如渊海,帝王风采昭昭如日月,不怒自威,令人不敢逼视。
这就是天子位居九重,口含天宪的威仪。
李洛命人去请皇后,对张三丰说道:“听说真人早不在大都,不知去了何方仙山宝地清修?”
张三丰口绽一句道偈:“不在洞福地,乃是烟火中。陛下,所谓大道,人间无处不在,何必远求哉?贫道,只在武当山也。”
李洛笑道:“朕看真人的道心,果然更加精益了。嗯,真人认为道不远求,难道道就在身边么?”
“贫道惭愧。”张三丰道,“贫道原本以为,道乃内修,见微知著于己身。可自从看了《大道论》,方知悟错了方向。道不在修身修心,而在知也,知道知道,便是修道!”
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知而后道也。你要先知道缘由真意,才能成道。
比如,要知水火雷电的真意,才能掌握水火雷电的道。
探索“知”的过程,就是修道的过程,也是无限接近天道,尊奉老君的过程,这就是《大道论》提倡的。
传统道家讲究的是修持,就算研究炼丹,本意还是为了服下仙丹修持,重修不重知,这就违背了华夏大道的本意。
道家的产生其实远超东汉,根本就是华夏上古宗教。道家的产生缘由,其实就是华夏先民的求知欲。他们不知道雷电雨雪,四季变化的真实原因,只能笼统的归于天道和鬼神。
道,就是道理,法则。这才是道的最初意思,而不是什么修炼。
“《大道论》,才是真正悟了《道德真经》的诠释之言,贫道受教了。”张三丰由衷感谢的说道。
他是真的庆幸读到《大道论》。
能不庆幸么?《大道论》可是来自后世的哲学真理,是李洛讲述给郑思肖,郑思肖结合道家思想之后整理出来的。
《大道论》作为哲学著作,领先当今世界数百年。天分越高的人,就越能接受《大道论》。
李洛肃然道:“张真人,道法自然,这自然便是天道之表。求道,就是由天道之表,及于天道之里,这难道不正是庄子认为的至人么?”
“自然万物,为何夏天会热,冬天会冷,为何树木人畜能繁衍,为何月亮会阴晴圆缺?庄子说,大象希形,大音希声,天地之间,还有哪些是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大道至理。“
”佛家也说,一叶一世界。这滴水之中,沙尘之内,又有哪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道理?这就是道啊。这不就老子《道德经》要说的本意么?”
“张真人精通炼丹之术,熟知药石之性。然则成丹之道有何真意?木炭燃烧,为何可生‘毒气’?铁为何会长锈?”
张三丰再次稽首道:“善哉,陛下天纵奇才,道心天成,圣烛独照,以微言见大道,提纲挈领,真乃平地惊雷,发人深省也!”
“古来圣君,于道家真意,未有如陛下者。陛下以道化天下,启迪民智,凝聚华夏人心,真乃道祖皇帝也!”
道祖皇帝!
对于道家来说,这真的是很高的赞誉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宋最狠暴君 (天煌贵胄) 起点VIP2021-11-16完结 5WSC12.73万总推荐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
-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21-11-13完结3.3万总推荐李节穿越成为大明宰相的孙子,还没等他高兴,却发现他这位祖父名叫李善长,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