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娘娘!”婵儿很快掀开珠帘进来。
  “帮我梳个堕马髻,用蓝色珠花。”崔秀宁看着镜子里让她一直很自信的脸蛋。嗯,今天的气色似乎更好了些。
  “诺。”婵儿笑着答应。娘娘非常好伺候,一般也就是梳妆的时候才让自己帮忙。
  此时的皇宫前朝,唐王李洛正在开朝会。
  今天是常朝。
  说实话,由于宋宫残破,这处朝堂又是个偏殿,看上去比较寒酸。但第一次上朝的牟巘,黄泽等益州士子,却仍然感到一种堂皇正大的气势。
  “…江南百姓已经安居乐业,益州亦开始休养生息。然而大唐百废待举,制度草创,诸卿万不可因骄生惰…”李洛侃侃而谈。
  “如今三府九部各司,空缺很多。但即便如此,也要宁缺毋滥。寡人在益州,得遇数位贤才,皆是蜀中名士,颇有气节,宁愿优游林下,隐逸田园,也不出仕元廷。”
  牟巘等人听了,都是有些激动。要授官了!
  读书明理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得遇明主,卖入帝王家嘛!
  只有做官,才能施展抱负,不虚此生啊。
  “此等良才不用,那寡人岂不是令沧海遗珠,野有余贤?”李洛说到这里,对升任承旨使的马致远说道:“马卿,宣读吧。”
  “诺!”
  一身红色官服的马致远出列,打开一道敕令,宣读道:“唐王敕旨!令曰:爵以赏功,职以授才。大唐以道治天下,人之道也,明理而有德也…”
  “今设翰林院,授牟巘为翰林院司院使,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设大唐学府(国子监),授黄泽为祭酒,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牟应龙兵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张达善户部侍郎,秩序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授邓光先吏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参议衔。”
  “钦此!”
  敕令以念完,牟巘等人一起下拜,“臣,谢大王隆恩!不胜惶恐!”
  他们想不到,一上来就是三品起步。更重要的是,还加政事堂参议衔!这个头衔顾名思义,是能参与国家大政的。
  唐国朝臣们也有点意外。这五人不是海东老人,如今都封了三品,还加政事堂参议衔。
  按照唐国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由君主下达敕令授予官位。四品五品文官,由政事堂宰相提名,报君主审批后任命。六到十品,由吏部负责任命。
  当然,并不是君主只能任命三品以及以上官员,而是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由君主亲自任命。
  起码,目前的制度是这样。
  “平身吧。”李洛笑道,“寡人与诸卿共勉,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再开盛世!”
  “再开盛世!”百官一起举笏过顶唱喝。
  事实上,李洛也不太想用儒家文人,但问题是,不用儒家文人,他现在用谁?
  难道还能用海东各级学堂的少年学生么?
  起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唐国必须要重用旧文人。就凭海东那些仅仅会识字的人,真的不行啊。
  比如现在唐国各部尚书,都是海东老人。他们的确非常忠心,可是学识太差了。不少人也就是千字文的水平。
  做县令郡守还凑合,只要脚踏实地干实事,还能弥补学识不足。
  可到了再高的层次,就真的不行了。
  崔秀宁为何这么累?因为尚书们能力不够啊。在海东那个小地方还行,现在管理几千万人口,怎么能胜任?
  PS:这个月又过去了,亲爱的书友们都非常给力!求各种支持啊。大家晚安吔!已经收到书友的第一个长书评,明天发到作品相关。晚安!886!


第610、611 我李洛,不能让千万男儿没老婆!

  马致远念完对牟巘等人的授官敕令,又拿出第二道文书,却是一道诏旨。
  “唐王诏旨!诏曰:先,朱温以宣武篡立,前唐倾覆,而后梁遂立。开五代篡频之恶,后多效之,以致汉家衰败,契丹趁间,两宋孱弱,肇始者温也。”
  “温无道,立国十余年而亡亦。寡人观五代政治,尤以朱梁暴虐尤甚,惨不堪言,令人发指。而温更以乱人伦之礼,得由其子弑之,遂至沦亡。古来帝王家室之祸,莫过此也。”
  “此辈枭虎豺狼之辈,悖逆无道之属,集恶于一身,失德于天下,遗毒数百年,岂能为帝乎!后梁者,正统何在焉?”
  “今,改五代为四代,废后梁之名,以宣武逆藩代之。另,废朱温帝号,以朱逆代之,废棋陵号,庙号,谥号…”
  群臣听到针对数百年前的朱温如此严厉的处置,不禁心中凛然。
  大王这是压根不承认后梁是朝代,更不认朱温是梁太祖了。而且把五代篡位频繁,导致中原元气大伤,造成契丹南侵,两宋孱弱的原因,归咎到朱温身上。
  朱温冤枉么?
  似乎有些冤枉。但仔细一想,他们也觉得不冤枉。
  五代篡位叛乱如此频繁,起码朱温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这也使得宋匡胤兄弟矫枉过正,压制武人,导致军力孱弱。
  但是吧,这么大的责任,朱温根本当不起,充其量只有部分责任而已。可是因为此人人品太差,私德太坏,也没有人同情他。
  谁教大王是李唐后裔呢?怪就怪朱温运气不好。
  可笑那朱温死后数百年,皇帝的头衔一下子被撸掉了。
  马致远继续念道:“重印《五代史》,《资治通鉴》,五代皆改为四代。宣武逆藩之年号,亦废之,改为哀宗天佑年号。钦此!”
  好嘛,后梁硬生生没了。
  文天祥和郑思肖等人觉得不太妥当。毕竟后梁的确存在,怎么能一道诏书就抹除?这可不是小事啊。
  不过,考虑到大王的身份,他们也无法劝谏,因为这妨碍了孝道。
  李洛看到群臣没有反对,对自己的骚操作很是满意。这一道诏书公布,他的陇西李氏出身,和李唐后裔的身份,就实锤了。
  可李洛的骚操作还没结束。
  马致远又开始宣读第三份诏书:
  “唐王诏旨!曰:大唐以道治天下,以士行其事。士者有四,曰文士,曰武士,曰理士,曰道士。”
  意思是,大唐以大道治理天下,用士子来执行。士子分为文士,武士,理士,道士。
  这就把武士,理士,道士提高到和文士一样的地位了。
  武士不用说,自古都有。道士嘛,现在唐国人也不陌生,就是各级道庙的道官。可理士是什么?
  很多人不明白。
  却听马致远继续宣读道:“文士者,研习经史子集,人文艺术,文明教化。武士,研习军事武技,战术战略。理士,研修自然之道,数理之奇,匠造之巧。道士,研习道经,弘扬大道,布道天下,凝聚华夏民心。”
  这一下,众人都明白了。原来,那些匠师就属于理士了。
  李洛搞出来的的理士,其实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这道诏书,是他和崔秀宁很早就捣鼓出来的,只是一直没有正式宣布而已。理士,完全就是一个新事物,而且对旧文人挑战很大,趁着刚刚监国阻止最小,李洛决定拿出来。
  很显然,这四种士子的从业方向,也是有所安排。
  文士,其实也不是传统的儒士了。李洛的诏书中说,研究经史子集,人文艺术,文明教化的,属于文士。
  瞧,多了一个“人文艺术”的新词汇。
  也就是说,不光儒士属于文士,就是一个剧作家,一个音乐家,也是文士!
  李洛的文士,其实就是后世的人文科学从业者。
  文士用来搞教化,繁荣艺术文化。武士就是从军从警,保家卫国。理士负责自然格物研究和制造技术,道士就是用来祭祀传道,统一华夏思想民心,抵御异教的侵蚀。
  各司其职,相互影响促进。李洛还是在用士子治国,但他的士,已经不同了。
  接着又是第四道诏书:“…颁布刊行《大道论》,凡士,皆研读之…”
  道家思想偏理科,哲学思辨性更强,用来替换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再好不过。不过唐国的道家其实也是新道家,融合了儒家。
  经过郑思肖的努力,纳儒为道的理论体系已经全部建立起来。郑思肖的《大道论》中明确提出,儒乃是天地大道的分支,属于人之道。所以儒士,也是道家信士。
  大道论认为,天地大道包括理之道(自然科学)和人之道(人文道德)。
  理之道包括物道,数道,医道,匠道,农道等;人之道又包括君道,臣道,武道,民道。
  总结是,天地大道就是昊天上帝意志决定的真理,任何人都能顺应大道,都应该顺应各自的道。
  文天祥也看过《大道论》。他的理解是,大王其实是在复古改良,将先秦时代的百家思想,存其精华去其糟柏,然后融会贯通为一,再以道家之名提纲挈领。
  当真是千古未闻的神来之笔。用来凝聚人心,教化天下,治国理政,那是再好不过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