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圣诞稻草人)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圣诞稻草人
- 入库:04.13
当然了,穷苦人家不讲究这些。
众人入殿坐定。
刘秀、王匡等十人再次向王莽施礼以后,王莽半眯着眼,缓缓开口,声音略显沧桑,“再征蛮夷的奏疏,诸位可准备妥当?”
半月前,廉丹兵败西南,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回了常安城。
王莽盛怒,将跟随廉丹征讨西南的诸将、诸校尉的家眷,全部发配到了西域,倒是廉丹的家眷,王莽放了一马,只是没收了廉丹家中一部分家财。
在处制了诸将、诸校尉的家眷以后,王莽想都没想,就召集众臣,商讨再征西南的事宜。
并且王莽这一次准备征三十万大军,准备集中新朝一大半的精锐,给西南一个痛击。
王莽将此事交给了几位心腹准备,但是半个月过去了,心腹们也没啥动静。
他不得不将心腹们召集在一起,催一催。
刘秀听到王莽的话,半眯着眼,假装自己在打瞌睡。
王匡眼观鼻、鼻观心,似乎这事跟他没关系。
平晏已经老迈,且有些耳聋眼花,瞪着眼睛在哪儿装糊涂。
刘秀三个人可以装糊涂,一言不发。
但是同为四辅之一,兼任四国将之一的衰章,却没办法装糊涂。
衰章沉吟着道:“陛下,西南乃是蛮夷之地,多穷山恶水,不生庄稼也就罢了,反倒是毒虫毒烟遍布。
我朝即便是征下西南,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我朝已经两次征讨西南,已经向西南诸夷宣示了我朝的神威。
不宜再动刀兵。”
衰章明显不想再打仗。
一来是他没本事,怕被王莽派遣到战场上去,步冯茂和廉丹后尘。
二来是,他真的觉得西南乃是蛮夷之地,朝廷跟西南死磕,败了血亏,赢了也没什么好处。
还不如就像是放任邓让占据交州一样,随他们去。
卫将军王兴抚摸着胡须,赞同的点着头道:“臣以为,美新公言之有理,劳师远征,征讨不毛之地,与我朝而言,并无益处。”
大司空王邑、大司马甄邯、大司徒王寻妥妥的主战派。
王寻在听完王兴和衰章的话以后,立马摇头,“美新公、卫将军所言不妥,冯茂和廉丹二人两次征讨西南,皆铩羽而归。
如今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民心浮动。
各地贼寇皆因此小逊朝廷,暗中商议,准备乱我大新。
我大新应当兴雷霆之怒,灭蛮夷于西南,向天下臣民宣示我大新的威严,震慑一众宵小。”
王邑、甄邯,皆出声附和。
他们三人占据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徒之位多年,早就有心率领大军撕杀一番,立卫霍之功,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有机会出现,他们自然不想错过。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坐镇朝中,领那么点俸禄,收那么点小孝敬,根本满不足不了他们贪婪的心。
他们听说,冯茂去了一趟益州,不到两载,敛财巨万,廉丹去了益州,不到半载,也敛财巨万。
所以他们把打仗都当成了敛财的差事。
仗能不能打赢不重要,能敛到财物就行。
王匡也想领兵出去,但是王莽一直让他跟着国师公刘秀,学习刘秀的稳重,所以有王莽和刘秀在,他不好随意插嘴。
第355章 神仙打架
王匡也不是啥善人,他的至交好友就是廉丹。
廉丹兵败惨死,葬送了大新二十万兵马,他的家眷之所以没有遭殃,就是王匡出面求王莽饶过了廉丹家眷。
历史上,廉丹虽然兵败西南,但并没有身死。他在西南搜刮了数年,带着大批金银返回常安城,跟王匡共享财富。
在王匡的庇佑下,廉丹不仅没有因为兵败获罪,反而重新被委以重任,跟着王匡,率领着大军去征讨各地叛军。
然后两个人在各地夺财害命,引得民怨沸腾,才有了那一句‘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的留言。
大新乱世中的几支义军,赤眉军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存在。
赤眉军首领樊崇,是农民出身,淳朴勇敢,颇有名望,率领百姓起义以后,多数行的也是义举,一众豪杰,以及吕母亡故以后留下的义军,也相继赶到他麾下追随他。
他在兵强马壮以后,也定下了严明的军纪。
但是随着他麾下人越来越多,一些强盗、贼寇也混迹在了其中。
他出身不好,没读过多少书,所以空有名望,却没有大才能。
以至于强盗、贼寇在他麾下慢慢做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偷坟掘墓更是不在话下。
赤眉军也从一支纯粹的义军,变成一支人人惧怕的恶军。
樊崇自己也在权力、钱财的腐蚀下,从一个淳朴勇敢的义军首领,变成了一个残忍的大恶人。
王匡、廉丹在百姓眼里,比樊崇还恶,可见王匡和廉丹对待百姓到底有多凶残。
衰章看了看说话的王寻,又瞥了一眼刘秀的脸色,见刘秀面无表情,坐在哪儿装糊涂,苦笑着道:“王司徒,劳师远征,耗费巨大。冯茂、廉丹在益州征战数载,不仅将益州的大部分青壮征召一空,就连益州的钱粮,也消耗的所剩无几。
年前,就都大尹冯英弹劾廉丹效法冯茂,在益州大肆搜刮,导致益州十室九空,民怨沸腾,我等以为,那冯英是诬告,所以派人去就都捉拿冯英。
却没料到那冯英跟贼人有所勾连,被贼人所救。
陛下震怒,派遣宫中绣衣前去协助就都绣衣执法缉拿冯英。
宫中绣衣到了就都一看,果然如同冯英奏疏上所言,益州各地已经被冯茂和廉丹搜刮的十室九空。
我们明显是冤枉了冯英,但冯英跟贼人有所勾连,死不足惜。
所以我们暂且不提他。
我们继续说说再次征讨西南的事情。
益州已经被冯茂和廉丹折腾的十室九空,再也征召不出多少吏民,也拿不出钱粮。
我们要征讨西南,就得从常安城附近调遣兵马、征召吏民,还要从其他各州调遣人手。
陛下的意思是出三十万大军征讨西南,那就得配六十万民夫。
加在一起,近百万人。
百万人集结到常安城,就得耗费无数钱粮。
从常安城到西南的道路上并不平坦,一路多艰难险关,又多崇山峻岭,光是赶路,就需要月余。
百万人一路上的吃喝,就得耗费百万钱粮。
到了西南,再鏖战数月,又得数百万钱粮。
朝廷如今根本没这么多钱粮。
西南乃是不毛之地,赢了无所入,输了朝廷就得伤筋动骨,根本不值当啊。”
衰章一席话说完,除了支持他的王兴外,王盛、孙建都被他说服了,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赞同衰章的话。
就连老眼昏花的平晏也一个劲的点头。
但王寻三人听到这话,主战的心思更浓了。
此次出征,动则就是数百万钱粮,那他们岂不是能上下其手,捞更多了?
至于百姓的生死、吏民的生死、民夫的生死,他们根本没想过。
王邑果断出声,“美新公此言大谬,若是为了区区钱粮,就放任逆贼坐大,那朝廷以后岂不是危险了?若是天下逆贼人人效仿,我们又因为钱粮之故不征不讨,那我大新还如何统御天下?”
王寻深以为然的点头,“乱臣贼子,人人得儿诛之。坚决不能放任那些乱臣贼子坐大。不然我大新危已。”
王兴有些不高兴的皱起眉头,低声喝道:“区区钱粮?动得百万,鏖战的久了说不准得千万,怎么能说是区区钱粮?”
王邑是王兴的族叔,王兴也不好指名道姓。
老眼昏花的平晏,在王兴说完话以后,喃喃的道:“老朽记得,国库如今的盈余仅有一百六十多万贯。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粮去征讨一片不毛之地。”
平晏如今上了年纪,很少说话,但一开口,都会点到要处。
王邑和王寻对视了一眼,一脸狐疑,他们没料到国库的盈余居然只有一百六十多万贯。
偌大的国家,怎么会只有这么一点钱呢?
他们全然没有在意过,偌大的国家之所以剩下这么一点钱,是因为他们这些重臣上下其手,贪墨之过。
地方上的官员贪了钱财,得找他们捂盖子,会向他们孝敬大笔钱财。
国库里发往地方的赈灾、平乱等钱粮,经过他们的手,会被他们吞一部分,发下出去,地方官员吞一部分后,又会回馈他们一部分。
以至于地方赈灾、平乱的钱粮不够,又得请朝廷拨款。
朝廷拨了款,他们继续吃。
如此往复,无穷尽也。
国库焉能不空。
王邑给了王寻一个眼色,王寻暗中点了点头,缓缓道:“国库的钱粮既然不够,那就向地方上加征钱粮。”
王邑点着头,跟着道:“可以提前将明岁、后岁、大后岁的钱粮一并收上来。”
一直装糊涂的刘秀听到这话,猛然睁开眼,看王寻和王邑的目光就像是看两个白痴。
王莽也皱起了眉头。
王邑和王寻感受到了刘秀的目光,以及王莽的不满,立马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闭上嘴。
相似小说推荐
-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21-11-13完结3.3万总推荐李节穿越成为大明宰相的孙子,还没等他高兴,却发现他这位祖父名叫李善长,而现...
-
乱清化学家 (暮看云) 塔读VIP2021-11-10完结3689总银票白手起家,咱就大炼钢铁!敌人太强,咱就枪炮升级!地主太多,咱就减租减息!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