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可适狞笑着摇了摇头,又捏了捏拳头,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后高声喝道:“儿郎们!”
王禀却慌忙拉住了折可适,问道:“你干什么?”
“抓西夏奴好换钱啊。”
折可适理所当然的说道:“现在铁鹞子已经没了,剩下的擒生军不就是上好的西夏奴?你要是再炸上一番,可就亏得更多了!”
“那也得炸!”
王禀一脸肉痛的说道:“之前我没想到这些铁鹞子这么不经炸,居然连铁浮屠都比不上!”
???
折可大和折可适两兄弟就这么一脸懵逼的瞧着王禀。
什么时候,威震天下的铁浮屠成了弱鸡的代名词?还是说,这些跟着官家一起打过仗的将领都变得这么豪横?
王禀却无视了折氏兄弟的目光,接着说道:“所以一不小心,我就多埋了点儿震天雷……这东西很容易就炸,而且不分敌我,你们现在冲过去,很容易就会误伤。”
听到王禀这般说法,折可大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又舔了舔嘴唇,问道:“你到底埋了多少!”
“嘿嘿嘿。”
王禀颇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答道:“大概……也就是那么五千枚?”
说完之后,王禀又扭头对王荀道:“刚刚炸了多少?”
王荀躬身答道:“就只炸了三千枚,还有两千没炸!”
“三千?老子打死你个败家玩意!”
王禀顿时就炸毛了,叫道:“一枚好几贯钱的震天雷,你给老子炸了三千?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折可大赶忙拦住已经抽出鞭子的王禀,劝道:“正臣兄息怒!息怒!几万贯钱的事儿,不值当生这么大气,回头多卖几个西夏奴就出来了。”
王禀这才哼了一声,一边就坡下驴的放下了鞭子,一边又吩咐道:“待会儿等那些西夏奴冲过来之后先不要炸,要等他们多跑过来一些之后再给老子炸,听到没有!”
“诺!”
第109章 死中求活
论装备,擒生军不及铁鹞子,论作战意志与能力,擒生军同样差了铁鹞子十万八千里。
整个西夏掏空了所有家底才凑出来三千铁鹞子,而擒生军却随随便便就能拉起来十万人,其中的差距,不问可知。
不过,擒生军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人多,一旦以万人队的姿态发起集团冲锋,再怎么废物的擒生军也能形成一股极为唬人的声势。
但是没能唬住王禀和折氏兄弟。
当第一轮百十枚的震天雷被引爆,眼前的场面就如同复制粘贴了刚刚铁鹞子所经历的那一幕。
巨大的爆炸声,弹壳破片的破空声,刺鼻的硝烟味儿,震天雷几乎集齐了所有能让战马感到不安的要素,更别说四处乱飞的弹壳破片会直接划伤战马的皮肤甚至于血管,使战马彻底陷入受惊的状态。
而战马受惊之后,最倒霉的便是马上的骑兵,更别说所谓的擒生军还比不得铁鹞子。
“真想找人给他们奏一曲百鸟朝凤。”
瞧着眼前四处夺命狂奔的战马还有不断被颠下马的骑兵,王禀不仅已经彻底放下心来,甚至还有心情开起了玩笑:“可是眼前这一幕吧,明明该用最悲伤的那一段,但是我就是忍不住想用最欢快的那一段。”
折氏兄弟的脸色已经黑的快要看不成了。
折可大道:“你知道百鸟朝凤是给什么人用的?”
王禀道:“我知道啊。若是用于丧事,则非德高望重者不可用百鸟朝凤。但是用于喜事,却是人人可用的。”
瞧着乱成一团的西夏兵,王禀又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道:“再说了,人家李良辅是什么人?千里送钱给咱们,如何当不得一曲百鸟朝凤?”
折可大没再理会王禀,反而紧了紧手中的马槊,笑道:“还有一千多枚震天雷没炸开吧?我估计李良辅要么暂时退却,要么就再派几个万人队,直到冲破你的震天雷雷阵。”
“他退不得,也冲不得。”
王禀嘿嘿笑着道:“退兵,就容易形成溃散,而且我有足够的机会再去埋雷。继续冲,他承受不起这么大的伤亡。”
……
“再派一个万人队上去,然后退兵。”
跟着李良辅一起来夏州的任得敬阴沉着脸道:“再拖延下去,就是退也退不得,进也进不得的必败之局了。”
李良辅却有些迟疑了,闻言便忍不住皱眉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
任得敬点了点头,答道:“知道。我说,再派一个万人队上去送死,让他们拖住宋兵,然后咱们带着剩下的八个万人队撤兵。”
“既然宋军已经兵围夏州,那就说明祥祐军司、石州、银州还有左厢神勇军司都已经落到了宋军的手里,纵然想要撤兵,我们也只能去万井口或者大沙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任得敬阴沉着脸道:“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彻底放弃夏州,直接退往铁门关,依关而守,或许还有一丝机会。
但是,陛下是不会给咱们这个机会的。如今夏州失守已成定局,你我要么战死在夏州,要么就等着承受陛下的怒火吧。”
李良辅长叹一声道:“一步错,步步错。当初若是分兵各处死守,只怕还不会落得眼前这般局面?”
任得敬默然不语。
若说一步错,步步错,那最先迈出错误的那一步的,恰恰就是任得敬自己。
身为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任得敬刚刚被外放为西安州通判不久,只是因为重造鱼鳞黄册和阶梯税率的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所以任得敬干脆趁着李乾顺兵进西安州(海源县)的时候搞了场兵变——
当时的知州正在开军事战备会,而任得敬却让他的两个弟弟悄悄纠集了一群人冲进会场,把与会人员全都砍倒,然后任州叛嘿嘿一笑,从牙缝吐出两个字:“投降!”
于是,一杆白旗,在西安州城上空呼啦啦地飘,李乾顺兵不血刃的进了西安州,并立即提拔任得敬为西安州代知州,而任得敬的国籍也从此由大宋改为西夏。
在这个时候,任得敬没有后悔,毕竟老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像赵桓这般比桀纣还要残暴的君主,又如何称得上是明主?
后来赵桓带兵亲征西夏,任得敬又一直尽心尽力的为李乾顺出谋划策,所思所想也尽是如何保住西夏,然后再用自己一生所学来证明赵桓的一系列举措是错误的。
在这个时候,任得敬依旧没有后悔,毕竟老话说的好,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任得敬有信心能用华变夷,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变西夏为华夏。
任得敬却忘了,所以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乃是出自于朝愈《原道》之中的一段话: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也就是说,这句话适用的对象是华夏血统的诸侯,而是不是“夷狄入中国”。任得敬的想法倒是提前千年就和庸政在《大义觉迷录》里面所说的“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这一段不谋而合,都是随意篡改了韩愈的文章来替自己摭羞。
但是任得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往常看起来精锐无比,传言中能和金国铁浮屠打得有来有往,甚至能够横扫天下的西夏铁鹞子居然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仅仅在一个照面的功夫就全军覆没。
到了这个时候,任得敬终于隐隐约约的开始体验到了后悔的感觉——
前有郭药师这个已经投降金国,后来被杀的常胜军大帅,后有李棁这个想投降还没来得及投降,只是擅自议和就被剁了喂狗的当朝尚书,自己区区一个通叛,又该如何?
尤其是任得敬在得知那些暗中跟自己往来,以求“沟通西夏”的“乡贤士绅们”的下场之后,任得敬的心里就很明白,自己已经再也回不了头了。
现在这般局面,自己所能做的,也唯有死中求活而已。
第110章 人心,彻底不古了~
李良辅当然也知道现在是个死中求活的局面。
然而正所谓知易行难,死中求活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真到要到了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死中求活时,李良辅也麻爪了。
像任得敬所说的那样儿,再派出一个万人队去送死以拖住宋军,自然是能让眼前的局面活起来,最起码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安然的退兵。
然后呢?
西夏,还守得住吗?
面对着铁鹞子全军覆没,擒生军一个万人队连浪花都没掀起就宣告凉凉的战局,李良辅甚至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
李良辅的心里很清楚,任得敬之所以跟着自己出征,一方面有着任得敬想要看宋军倒霉的因素在里面,而另一方面,则是陛下需要任得敬来看着自己。
可是当任得敬轻描淡写的说出来再派一个万人队去送死的时候,李良辅却是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跟这种人做搭档,怕不是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吧?
“要不然,先行休战?”
李良辅试探着道:“眼看着也快到晌午了,宋军肯定也要埋锅造饭,不若暂且鸣金收兵,回头再从长计议?”
相似小说推荐
-
乱清化学家 (暮看云) 塔读VIP2021-11-10完结3689总银票白手起家,咱就大炼钢铁!敌人太强,咱就枪炮升级!地主太多,咱就减租减息!三藩之乱...
-
霸劫长安 (傲娇红尘) 纵横中文vip2021-01-31完结劫,围棋术语,黑白必争之地。得之,大局已定。失之,满盘皆输。今长安起劫,争国运,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