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照当今官家最近的套路来看,很可能还有另外一条隐藏在暗线的暗线,就算想要背后搞些小动作,只怕也没那么好搞。
然后群臣就开始想念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尤其御史中丞贾修,现在更是分外怀念上皇他老人家……
但是周动轩说的好啊:就算你没有了对手,也会有人跳出来背刺!
第80章 为了利益而刺背
赵桓“永不加赋”的诏书才刚刚发出去,被赵桓寄予厚望的太学那边就开始闹腾了!
原因很操蛋。
就像大明的朝堂很像筛子,能在萨尔浒大战开始之前就通过邸报把具体的兵力配置和进军路线全给泄露了出去的事情一样,大宋的朝堂显然也没强到哪儿去——
阶梯税律的事情还没彻底商量明白呢,风声就已经传到了太学,继而又开始向整个汴京扩散。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传遍整个大宋了,其传播速度比赵桓特意派了御史和皇城司分头宣读的“永不加赋诏”还要快上三分!
更操蛋的是,因为阶梯税律这种事儿是和自己的钱袋子直接挂钩的,所以很多根本不关心当今官家是谁的老百姓都开始物议纷纷!
也幸好赵桓是把“永不加赋诏”和阶梯税律放在一起拿出来的,而且皇城司在散朝之后就已经派人在汴京城中张贴宣读正式版的永不加赋诏,而阶梯税律这事儿又明显还在讨论且未确定实施时间,否则的话,只怕诸如“死要钱”、“昏君”之类的名号就该安在赵桓脑袋上了。
即便如此,太学学生也在学生领袖陈东的带领下集体上书。
赵桓登基之初,太学生陈东便上书要求诛杀六贼,更是在金兵围城的时候上书请求启用李纲,后来折腾出了所谓的“靖康雪潮”,不仅把登闻鼓的鼓面都敲破了,还把内侍朱拱之“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
而且跟百度搜不出来的四位数字类似,当时“京师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杀伤内侍攘中,劫掠内侍十余家,取其金帛。”
属于典型的被人利用了。
但是说陈东没脑子也好,说他邀直买名也罢,无论这货因为什么原因而反对,总之这货现在带领太学学生一起上书的行为却是实打实的激怒了赵桓。
曲指敲了敲龙椅上的扶手,赵桓半眯着眼睛望向了太学祭酒杨时:“杨爱卿怎么说?”
太学祭酒杨时躬身道:“启奏官家,臣以为太学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官家何不诏陈东入宫面圣?”
“荒唐!”
杨时的话音刚刚落下,李若冰就阴沉着脸道:“今日陈东上书便要诏他入宫,明日陈西上书又该如何?可还要诏他入宫?亏得你还是程门四大弟子,居然如此见事不明!”
被李若冰这么一说,杨时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急道:“我何曾这么说过了?即便官家不愿召陈东入宫面圣,也可先遣人驱散学生,再派人到太学之中安抚示谕?”
赵桓却似笑非笑的瞧了杨时一眼,说道:“除此之外呢?以后再有此等事情,又该如何?”
问完之后,赵桓却又不待杨时回答,便接着说道:“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设学官以教之,各衙门以礼相待,乃是为其能养成实才以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李爱卿以为如何?”
“官家明见!”
杨时先是躬身一拜,却又接着说道:“只是那陈东也是一番好意?”
赵桓嗯了一声,却又扭头对无心吩咐道:“把那些学生送上的来奏疏都能拿杨爱卿看看。”
“一片好意。”
等杨时从无心手中接过几本奏疏开始翻看的时候,赵桓又接着说道:“一番好意,让朝堂上还没决定的事情传遍整个汴京。一番好意,惹得民间物议纷纷。一番好意,几乎坏了朕的大事!”
杨时忽然感觉后背有些痒。
刚刚只是翻看了几本生员送上来的奏疏,杨时就知道麻烦大了——
这些生员不光在奏疏里指责赵桓是为了敛钱而实行阶梯税率,还直言阶梯税率属于竭泽而渔的苛政,未来必定会惹得天下动荡。
洋洋洒洒数千言,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官家要是不思悔改,再继续这么搞下去,只怕大宋迟早药丸。
“官家开恩!”
杨时终于看不下去了,将手中拿着的那些奏疏都交回无心手中之后躬身拜道:“官家念在他们也是忠君爱国,只是年幼无知的份上饶了他们吧!”
李纲和李若冰也一起躬身拜道:“官家开恩!”
赵桓却是没有理会,反而笑眯眯的道:“朕倒是很好奇,这阶梯税率就这么不得人心么?
本是为了止住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问题,怎么就这么不得人心?连朕为未来栋梁的太学生员都要反对?”
……
“若是官家果真行此苛政,又岂是明主所为?就不怕官逼民反么!”
陈东挥了挥拳头,高声叫道:“我等世受国恩,又读圣贤书,此时正该我等仗义直言之时!诸君,且随我一起去叩阙面圣!”
“且同去!同去!”
一群生员纷纷附和着叫道:“当劝官家改弦易辙,施仁政,行教化!”
眼看着一群太学生就要冲出太学,守在太学门口的差役们顿时紧张了起来,各自持了棍棒堵在太学门口,为首的都头更是叫道:“尔等不好好读书,想要干什么?”
陈东瞥了那都头一眼,叫道:“我等要叩阙面圣,劝谏官家,你拦得住一人,可拦得住我们这许多人么!”
被陈东这么一说,那都头更是紧张,握紧了手中的棍棒,叫道:“赶紧退回书院!再往前走,我识得尔等,这棍棒须不识得!”
“那你便试试!”
陈东咬了咬牙,却是梗着脖子带领着太学诸多生员一起步步向前,直把那都头逼得步步后退。
再退了几步,那都头已经退到了太学的大门之外。
……
朝堂上忽然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阶梯税率到底得不得民心?太学生员又为什么要反对阶梯税率?
答案很简单,阶梯税率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几近于零,那些本身就没有田地或者没有几亩地的百姓,根本就不会受到阶梯税率的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那些家中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士绅。
而太学的生员,无论其以后是否为官,一个士的身份却是跑不了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以后会拥有大片的土地。而阶梯税率……
第81章 登闻鼓响
阶梯税率的本质其实就是劫富济贫——劫地主士绅阶级的富,济国库的贫,好让国库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教育、民生、军事等方面。
除此之外,阶梯税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减缓贫富差距的增大速度。
所以民间的地主士绅和未来的地主士绅,也就是太学的这些生员们才会像炸了锅一样。
正如杜德机说的那样儿,背叛自己阶层的人或许有,但是绝对没有背叛自己阶层的阶层。
简单点儿说,就是哪怕没有陈东跳出来,也肯定会有陈西陈南陈北跳出来,然后代表着地主士绅阶层来反对阶梯税率,因为阶梯税率动了整个地主士绅阶级的蛋糕。
赵桓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沉默了半晌之后,赵桓才忽然望着杨时问道:“何为士?愿杨爱卿有以教朕。”
杨时有些懵,回过神来后赶忙躬身道:“启奏官家:士者,事也。数始於一,终於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能事其事者称士。”
赵桓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包括许许多多的穿越者在内,或是因为本身不学无术的原因,或是因为自身利益相关的原因,所以基本上就没人研究过“士”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纳税才能成为“士”,从此成为贵族中的一员,拥有一定的特权。所谓“有百万带甲之士”,基本上就是指自家有一百万能随时操刀子砍人的纳税人,战士一词也是由此而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士”才是战争的主力,需要上战场上玩命的就是这些人,因为他们享受了“士”的优待,自然也要承担“士”的义务,而平民百姓是没资格上战场的,充其量也就是做些后勤辅助工作,连军功都算不上。
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士”的含义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向着“士绅”转变,然后这些“士”们就莫名其妙的拥有了不纳税的特权,反而是那些连顿饱饭都吃不起的平民百姓成了纳税主力,还要被征召从军。就像刘邦说“士不教不得征”一样,这里的“士”就不再是指的贵族,而是指的普通百姓。
然后“士”这个阶层从此就像一个被一代代惯下来给惯坏了的熊孩子们一样,什么好处都想要,什么事情都想掺和掺和,哪怕是看见别人吃狗屎都想抢着咬一口,但是却又不想承担任何的义务。
大宋的这读太学学生们自然也是这副德行,赵桓也因此而问杨时,什么才是“士”。
相似小说推荐
-
乱清化学家 (暮看云) 塔读VIP2021-11-10完结3689总银票白手起家,咱就大炼钢铁!敌人太强,咱就枪炮升级!地主太多,咱就减租减息!三藩之乱...
-
霸劫长安 (傲娇红尘) 纵横中文vip2021-01-31完结劫,围棋术语,黑白必争之地。得之,大局已定。失之,满盘皆输。今长安起劫,争国运,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