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区区一个神宗时的宰相,倒也不至于让秦会玩患上如此严重的季常癖,毕竟秦会玩本身就是堂堂的正二品知府,就算王珪还活着也未必能把他秦会玩怎么样,更别说王珪早就已经挂了。
真正让秦会玩惧的,是王氏的王——王珪的出身虽然不是王氏二十一望,但是谁让人家王珪混到了宰相呢?
就像辽国姓耶律的一直认为自己姓刘,金国姓完颜的一直强调完颜出自于王姓一样,混到了宰相之位后,王珪自然也就成了太原王氏一脉。
世家,儒门,这些人编织起来的那张大网,才是真正让秦会玩害怕的。
说白了,秦会玩的手肯定伸不到皇家学院,但是秦会玩背后的那些人,或者说儒门世家的那些人,他们却是有能力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情况下把手伸进皇家学院。
《资本论》说: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只要牺牲几个人就能从皇家学院里弄出来火器配方卖给金国,这其中的利润可不仅仅只是三百倍,甚至于三千倍都算是少的。
再加上赵桓这个皇帝一直在勒紧裤腰带推广社学,又不断拔高那些“斑儿”的社会地位,儒门世家的那些人自然也乐得给赵桓添点儿乐子。
至于说他们的举动会不会伤害到整个大宋的利益,天下的百姓会不会因此而遭受苦难……
举个很简单的栗子。
鲜卑血统的陇右集团是怎么对付汉人血统的弘农杨氏的?当时南方的儒门世家又是怎么在杨二即将完成对陇右集团最后一击的时候背刺杨二的?而杨二在历史上又成了什么形象?
先有了杨二的《野望》,后来才有的《天净沙·秋思》和《满庭芳》,先有了杨二的《春江花月夜》,后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杨二的《饮马长城窟行》、《纪辽东二首》等更是开启了边塞诗。
文化方面的成就被抹掉也就算了,世人对于杨二暴君形象的来源又是哪儿?
《资治通鉴》中说杨二修大运河死了将近250万人,而《资治通鉴》的资料来源则是小说《开河记》中的那一句“检点丁夫,约折二百五十万人”。
《开河记》的作者不详,鲁迅推定是北宋人所作,也有人说是唐时韩偓所著。
当然,谁写的《开河记》不是关键,关键是《资治通鉴》居然堂而皇之的引用小说当历史资料,也难怪2胖子说司马光是流着口水写出了长孙皇后的裙子盖不住脚面子。
而更操蛋的,则是杨二从他爹手里接过皇位的时候,隋朝的丁口统计数量为870万户,而到了大业五年则是890万户——所以,杨二到底是怎么做到在修运河时折进去250万人的同时又增长了20万户的?
如果说杨二被陇右集团黑也就算了,那么被杨二大力扶植的南方汉人世家儒门又为什么要背刺杨二?
说白了,对于皇帝来说,家国天下那就是真的家国天下,因为皇帝的家就是国,国就是家,而对于儒门世家来说,家国天下真就只是家在前,国在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第516章 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杨二身为汉人皇帝,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大力扶持江南的门阀世家以对抗陇右鲜卑集团,但是杨广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以及勋官改革制却触及到了当时江南门阀世家的利益——
勋官制度改革会影响到那些大的门阀世家们原本能够世袭传承的权力,而科举制度不仅会影响到那些大的世家门阀,同样会会影响到那些“寒门”的利益。
众所周知,所谓寒门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再怎么寒的门首先也得有个门才能再说寒的事儿,所以隋唐时期所谓的寒门并不是泛指普通的穷苦百姓,而是指那些实力不够或者已经败家的世家门阀。
勋官制度改革触动了“五姓七望”等大的门阀世家利益,科举制度这玩意得罪了大的门阀世家的同时也得罪了那些“寒门”,大大小小的世家门阀对杨二的背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其他像奢糜无度、不惜民力、好大喜功之类的,更多的都是泼脏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就像世人都说李二不杀功臣一样——李二杀功臣?李二的功臣那是他想杀就能杀的?哪个功臣背后没有世家门阀的影子?你李二想杀就杀,你当你是朱重八?
哪怕经过武媚娘的屠刀之后,那些门阀世家不再像唐初之前那样牛逼到瞧不起李氏皇族,但是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哪怕到了大宋时期也照样存在世家和儒门,要不然文彦博也不敢说出那句著名的“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而大宋的皇帝们本身就是怂蛋居多,对于文彦博这种赤裸裸要分皇权的屁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弄清楚了这些前置条件,那么这条线就很好捋了。
王珪在混成了宰相之后成了太原王氏一脉,而让秦会玩患上季常癖晚期综合症的王氏是王珪的孙女,所以王氏他爹,秦会玩的老丈人就是太原王氏的一枝。
本身弄到火器的制作方法之后能自己用不说,转手卖掉更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再加上大宋的儒门世家们本身就瞧着赵桓这个皇帝不太顺眼——
大力推广社学、大力扫盲等玩法原本就已经比杨二搞科举和勋官制度改革还过分了,赵桓这个官家还不断的开疆拓土向外移民,搞得大家伙儿手里的那些奴仆是越来越少,税收改革之外更是让大家伙儿的收入大幅下降,可以敛财的手段也越来越少,权和钱两方面都受影响,谁愿意放过这么一个能给赵桓添堵的好机会?
至于说秦会玩为什么不趁早揭发他老丈人家或者说儒门世家们干的这些破事儿,这事儿的根子却是还在赵桓这个官家身上——
虽说整个大宋都知道上皇赵吉祥那个沙雕太不成器也不干人事儿,可是再怎么掉链子的赵吉祥那也是官家您老人家的亲爹吧?
官家可倒好,直接把上皇他老人家的龙德宫变卖的差不多,顺手还把赵吉祥这个亲爹软禁在龙德宫里当一个木有感情的字画创作机器,连造小人的机会都不给。
再加上此前赵桓动不动就是诛九族筑京观之类的玩法,秦会玩也实在没有把握能在出卖了老丈人之后保全他自己,毕竟自己跟那些儒门世家的关系勾连太深,想要脱身也绝不是那么容易,万一官家一怒之下要大兴诛连呢?会不会把他秦会玩的老丈人诛九族?会不会顺手把他秦会玩也给宰了?是剁了喂狗还是车裂?又或者是凌迟?铸铜人跪像?是不是还要上个佞臣录啥的?
心头闪过了无数种死法之后,本就贪生怕死的秦会玩那是越想越怕,最后干脆选择了装死——在朝堂上和顺天府这边尽力尽力的办好差事,同时想办法慢慢撇清跟那些世家儒门的牵扯。
但是秦会玩跟儒门世家的牵扯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撇清的?只是还没等秦会玩把自己从儒门世家的大坑里摘出来呢,赵桓却忽然发难了。
包括之前的皇家学院泄密案,另外再加上几起给赵桓泼脏水的案子,大宋儒门世家们不断作死横跳的行为早就已经进入了赵桓的视线,而之所以会选择在灭金之战的前夕忽然发难,则是因为赵桓对秦会玩的不信任——
秦会玩的办事能力强是肯定的,但是秦会玩这货太过于贪生怕死,要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上被掳到金国后成了金国的走狗。
《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这句话究竟是说完颜构为了防备秦桧所以在靴子中藏了一把刀,还是秦桧的存在让他有种靴子中藏刀,不小心就会割伤自己的担忧,其真实意义已经不太可考,毕竟也没谁能把完颜构挖出来审讯,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完颜构很忌惮秦桧。
为什么一个皇帝会如此忌惮一个臣子?
因为秦桧到了金国再回来的时候,已经变节成了金国监视完颜构的耳目和探子,金国方面甚至规定完颜构不得以任何罪名罢免秦桧。
所以,那些想让秦桧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又蠢又坏——完颜构再怎么蠢再怎么不希望迎回二圣,他也应该明白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存在有多重要,而秦桧身为金国的走狗,则必须不遗余力的除掉岳飞以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
想要以秦桧不过是完颜构手里的刀来替他辩解的人可以歇歇了。
总之,不管秦桧这货到底在金国经历了什么才变节当了汉奸,总之这货贪生怕死这一点是肯定的,赵桓一直都是秉承着“用其才而不用其德”的原则,把秦会玩当成了一个好用的工具人。
现在赵桓要带着手下的马仔们去砸老完家的场子,就算现在的秦会玩不是历史上那个秦桧,就算皇城司泄密案跟秦会玩没有直接联系,赵桓也必须对秦会玩和他身后的那些儒门世家做出处理,以免儒门世家再像背刺杨二一样从背后捅刀子。
相似小说推荐
-
乱清化学家 (暮看云) 塔读VIP2021-11-10完结3689总银票白手起家,咱就大炼钢铁!敌人太强,咱就枪炮升级!地主太多,咱就减租减息!三藩之乱...
-
霸劫长安 (傲娇红尘) 纵横中文vip2021-01-31完结劫,围棋术语,黑白必争之地。得之,大局已定。失之,满盘皆输。今长安起劫,争国运,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