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觉得读书人牛逼,辽国那边也觉得读书人牛逼,大宋的文人喜欢唱词听曲喝小酒,没事儿再去逛逛青楼,辽国的文人也喜欢唱词听曲儿喝小酒。大宋这边觉得苏轼牛逼,辽国也跟着认为苏轼牛逼。大宋这边儿喜欢华服美食,辽国……辽国也喜欢华服美食。
在这种情况下,让辽国百姓顺从于金国人的统治或许还需要付之武力,可是要让这些原本就没拿自己当外人的契丹人做大宋的顺民,其困难程度大概也就相当于“洒洒水”。
但是吧,中原堂口自古来就讲究个名正言顺。比如武王伐纣,明明就是诸侯造反,还非得扯上牝鸡司晨之类的屁话来证明自己的正义性。
现在辽国彻底唱了凉凉,那么身为原本的兄弟之国,大宋就有责任把辽国“留下的烂摊子”,比如辽国原本那些寸草不生的荒地,还有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都接手过来。
但是吧,国与国之间的这种事儿跟普通百姓分家产可不一样,不可能你说要接手就duang~的一下直接接手,怎么着都得找一个靠谱一些的理由才行。
比如,辽国人的老祖宗是淳维,这个理由就很好很强大——
淳维,他的身份除了是头曼单于,是匈奴人的始祖之外,同时还是司马迁所记载的“夏后氏之苗裔也”。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淳维是夏桀的儿子。
反正不管怎么算,只要顺着这两条线往上追根溯源,最后你就会发现无论是赵吉翔那个沙雕还是天祚帝耶律延禧,大家肯定都是三皇五帝传下来的,都是一个老祖宗,属于正儿八经的一家人,差的最多也就是辈份不同。
如此一来,大宋接手“辽国留下的那堆烂摊子”,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自然莫过于由大宋出面,组织一些大宋的文官大儒,还有辽国的那些遗臣,大家一起坐下来开个茶话会,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谈谈心,除了歌颂伟大舵手赵官家之外,顺再便把《辽史》给修订出来。
当然,修史这种事情一般都是新、旧朝交替之后,由新朝来修旧朝的史书——
就像《元史》是大明修的,《明史》是螨清修的一样,通常不会出现宋国修辽史这样儿的场面。
而且修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政治活动,除去建奴那一伙儿狗奴才之外,剩下的史书都是有捧有贬,基本上不会出现像明史那样儿通篇疯狂抹黑的笑话——
抹黑是个技术活儿。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伙儿都讲究一个该抹黑的地方就要疯狂抹黑,比如亡国之君那里肯定要大力抹黑,因为要通过亡国之君的倒行逆施来证明新朝的正义性。
而某些该吹捧的地方,肯定也要大吹特吹才行,比如前朝的开国时期。因为通过吹捧前朝的开国时期来对比亡国时期的黑暗,除了要以些从侧面证明新朝的正义性之外,收取前朝的民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辽国现在已经彻底凉凉,而且光凭着“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这个理由就想全盘接收辽国的政治遗产显然还不太够,所以这《辽史》的修订也就成了必然——
辽国,大宋的兄弟之国。辽国灭亡了,朕的心都要碎了!现在朕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家里也有几个闲钱和文人,在这种情况下,替亡兄写一份墓志铭(辽史),难道不是朕应该做的吗?
实在不行,朕把耶律延禧当成亲大爷一样看待——
你说朕的亲大爷眼看着都已经无儿无女了,是吧?所以,朕身为他的亲侄儿,又向来讲究以孝治天下,所以,由朕来接手他老人家“留下的烂摊子”,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对吧?
当赵桓把这个想法稍稍向秦会和丁宏玩暗示了一番之后,秦会玩和丁宏就立即领会了赵桓的指导精神——
“淳维是如何成为匈奴始祖的?契丹和夏后氏又有着怎样的渊源?这一切究竟是历史的悲剧还是人性的扭曲?”
“天祚帝当年曾经秘密访宋,在汴京城曾说宋辽本一家……”
“一语道破天机!天祚帝当年秘密访宋,见到当今官家时便说出了这样儿一番话……”
“大辽已经成为历史,那么《辽史》该由谁来修?”
“……”
诸如此类狗屁倒灶的文章开始登上《大宋皇家报》,临时成立的《析津府日报》除了整篇引用之外,更是每天换着花样儿的炮制着各种辽国与大宋之间的花边新闻。
比较神奇的是,无论是大宋的百姓,还是原本那些辽国的百姓,居然没有一个人觉得不正常——
因为辽国跟大宋一样,都是比帝国主义还要帝国主义的“家天下”模式!
在这个以自家国土为原点,向外延伸无限远的家天下模式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两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概念,整个世界就是天下,而整个天下也只能有一个主人,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
哪怕像宋、辽之间这样儿互相对立了一百多年的“兄弟之国”,在大宋和辽国的百姓看来也只是两个相对比较牛逼,能够挂着皇帝名头的“诸侯”,离真正的天下之主还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就像当初的秦朝。秦朝从来就没有侵略过巴国、蜀国、南夷等几百个国家,只是把他们原本的账号注销了之后又给他们注册了象郡、南海郡、桂林郡、巴郡的小号。
现在辽国彻底唱了凉凉,等啥时候赵桓可以像秦国注销巴国之类的账号一样注销掉金国的账号,那赵桓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主!
现在,未来的天下之主要给辽国修史,这还算是个事儿?
然后李纲等朝中大臣的脸色就比铁包金的藏熬还黑。
第183章 继续折腾
赵桓之所以忽然想起来要修订辽史,除了要收买辽国遗民的民心以及接收辽国的遗产之外,还因为赵桓忽然想起来狗中哈士其的历史书——
哈士其不仅论述了哈士其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影响,还堂而皇之的论证出伏羲是哈士其人,甚至连夏、商、周的创立者以及赢胖子也都是哈士其人……
关键是还有很多沙雕相信这种屁话,抖阴上还有傻逼说高仙芝率十万大军结果被XX帝国血虐。
赵桓觉得既然以后世的网络之发达都能出现这么多没脑子的玩意,没道理辽国的遗民会比后世的沙雕网友们更聪明——
而且趁着现在修辽史,拿到后世就是妥妥的铁证,就算子孙败了家,这本《辽史》也是妥妥的自古以来……
但是对于李纲等朝堂上的大佬们来说,赵桓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玩法就很操蛋,因为太掉头发——
官家说要永不加赋,官家说要广建社学,官家说要用“四格八法”来考核官员,官家说要修订《大宋律》,官家说要修长城……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容易的?
就像是永不加赋,看起来只需要一道诏书就解决了,全天下的百姓可以敲锣打鼓齐欢庆,可是实际上呢?原本的赋税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如何保证落实?
还有广建社学——汴京城铺开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可是其他地方总要一个一个来吧?推而广之,十几个路的地盘,哪个能多建哪个能少建?先生从哪儿来?先生的待遇该怎么算?
就连官家登基之初就提出来的四格八法考核法,同样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落实好吗?从开始折腾到现在也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连汴京城的官员都没考核明白呢,还指望考核全天下的官员?
就像吏部扛把子李若冰说的那样儿,真要是严格按照四格八法来考核,整个朝堂上都得宰个七七八八,弄个万人坑倒是差不多够用了,可是空出来的官位又上哪儿找合适的人来顶上?
现在官家又说要修《辽史》……
关键是官家不仅仅只是要修订《辽史》,还要求在《辽史》之中突出辽国是怎么来的?辽国又是怎么跟大宋亲如兄弟的?辽国又是怎么没的?
李纲很想说辽国怎么来的不知道,但是辽国跟大宋亲如兄弟是因为你祖宗不给力,辽国怎么没的是因为你爹玩海上之盟,不光把辽国弄没了,还差点儿把大宋也弄没了。
但是李纲不敢说。
要是赵吉翔敢像赵桓这么能折腾,李纲觉得自己不把赵吉翔喷出屎来就算他拉得干净,可是换成了赵桓这么折腾,李纲觉得还是闭嘴为妙。
既然官家愿意修辽史,那就召集人手修订辽史好了,只求官家别再折腾其他的幺蛾子就好。
然而理想很丰满,丰满的就跟杨玉环一样。现实却很骨感,骨感得比维拉莉勒维提娜还要硌人。
身为一个不折腾不舒服斯基综合症晚期的患者,赵桓的思维发散能力是极为惊人的。
通过萧德等辽国遗民的反应决定要修辽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赵桓又通过他们要求正常交纳赋税的举动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
老百姓能不能交得起赋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收入能否支撑得起一家人的生活之外还有富裕。
能吃饱喝足之外还有闲钱,那老百姓自然也无所谓交不交赋税。如果连饭都吃不起了还要交赋税,那不是逼着老百姓造反是什么?
相似小说推荐
-
乱清化学家 (暮看云) 塔读VIP2021-11-10完结3689总银票白手起家,咱就大炼钢铁!敌人太强,咱就枪炮升级!地主太多,咱就减租减息!三藩之乱...
-
霸劫长安 (傲娇红尘) 纵横中文vip2021-01-31完结劫,围棋术语,黑白必争之地。得之,大局已定。失之,满盘皆输。今长安起劫,争国运,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