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显青哈哈笑道:“如此最好,我们有了九龙江书院的医学系,又有了两个大医院,这医学研究便容易多了。”
“还有我的化学研究,也会生产不少药品的,以后希望诸位能将化学制药融入华医之中,做出更好更快治疗病症的药品。”刘磊对两种不同医学理念的融合颇有信心。他心中暗暗好笑,这样一来恐怕今后就没有西医这个名词了吧。
这时候护卫已经返回,还带来了几本书,刘磊将其全都交到了陈淏之的手上。陈淏之接过书看了看封面,似乎全都是与植物有关的:“大人,这些书是哪里来的?我怎么闻所未闻?”
刘磊指着几本书解释道:“这些书中有布伦费尔斯的《活植物图谱》,富克斯的《植物志》和《植物大百科》,格斯纳的《植物目录》,以及约翰·雷的《英格兰植物图谱》,全部都是欧洲植物方面的书籍。我委托欧洲商人带过来,由徐日升刚刚翻译好的,这就给你送来了。”
在九龙江书院建立起来之后,刘磊那些小乞丐弟子逐渐能够担负起数理化的教学工作,他就将徐日升隔离了出来。徐日升毕竟是个葡萄牙人,而且还是耶稣会教士,能少向他泄露一些科学知识就少一些。
当然刘磊也要找个借口,所以他在漳州府城内建立了同文馆,由徐日升出面招募了几个葡萄牙教士。他们的工作就是将各种欧洲书籍翻译成中文,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参考。
以如今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科技并不比华夏发达多少,刘磊之所以将这些书籍翻译过来,提供给华夏的学者是为了拓展他们的思路。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一种思路就多一些发展的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交给陈淏之的那些植物学书籍,虽然研究得并不算深入,但记录的多是欧洲植物,其中许多品种亚洲根本没有。让陈淏之加以借鉴,也能更快发展出华夏自己的生物学。刘磊很希望陈淏之或者他的弟子能够将《物种起源》提前写出来,让其变成华夏民族的文献资料。
刘磊将林文华等人安顿好,又嘱咐陈淏之加快杂交水稻的研究,这才离开了九龙江书院。
【作者题外话】:说到杂交水稻,我要在这里沉痛悼念袁老的逝世。袁老解决了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他的功绩泽被苍生,流芳千古,无人可及。
第248章 国情咨文
康熙十三年,明永历二十八年,也是公元1674年3月10日。被誉为华夏民族迈入现代国家的标志物,第一份国情咨文在刘磊治下各州城府县,分别以行政命令与政府公告的形式面向政府和民间正式发布。
这份国情咨文的内容相当有爆炸性,除了刘磊发布的减租减息减税命令,以及扶植工商业的规定之外,政府宣布将着手制定《宪法》和《民法》,改革政府机构,将收税权和司法权收归中书省二千石曹统一管理,在中都官曹建立法院系统,在吏部曹建立检察院系统,在民曹建立警察系统,以维持各地治安。
随后国情咨文还发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其中内容包括建设新型钢铁厂,将钢的年产量提升到二十万吨,提升工商业产值到每年两千万两白银,修建水利灌溉工程,修建海防大堤等一系列任务。当然这份计划此时被多数人看作是吹牛,相信的人并不多,毕竟钢产量和工商业产值指标实在太高,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不靠谱”,真正让百姓感受到震撼的是最新的几个政令,第一个政令是建立地方部队,这一点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军饷虽然只有正规军的三分之一却也相当可观了。其最大的优点是就守在家门口,是保卫本乡本土的力量,每月还有三天假期可以回家,绝对是份养家糊口的好工作。
第二个政令是取消全部厘卡改为海关和常关,税收单一化以避免重复收税加重工商业负担,同时将田赋降低到一成。
第三个政令是开启全面教育和全面生育政策,具体内容就是在刘磊治下所有地区普及小学教育,让适龄儿童全部上学。政府提供三餐,若有必要也可以提供住宿。刘磊规定的是全部适龄儿童,若不去上学还要缴纳很重的教育税。
全面生育政策则不是强制的,只是一项鼓励措施。因为华夏人有根深蒂固的多子多福观念,也不需要太多鼓励,最多只是表达政府的一种姿态罢了。但凡家中生育第三胎以上的孩子,只要向政府通报,都会获得五十斤大米和五斤鸡蛋的一次性奖励。虽然奖励有些少,但对于那些穷苦人来说,这么多粮食足够救命了。
这三个政令得到了底层百姓和商人们的广泛拥护,毕竟这是有利农商的好事情,任谁都会支持的。
只有第四个的政令很让一些人受不了,当然这就是减租减息政策的执行。这个政策对于贫苦人完全是好事,但对于地主老财,尤其是那些靠收地租活着的地主可就是晴天霹雳了。
一成利息杜绝了地主们利用借款,让农民背上阎王债的可能,不超过三成的地租让他们每年拿走农民八成以上收成的日常变成了泡影。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扎实肯干,人人都能得到温饱,反而是地主家的粮食恐怕不太富裕了。事实上如果照此执行,地主们都不可能再雇佣足够的护院了。
刘磊减租减息的原因之一也就在于此,让地主们雇佣不起护院,从根本上减少地主武装的存在,可以降低他们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与此同时,土地的利润被削薄,也能驱使着地主们将资金投入利润更加丰厚的工商业中,从而刺激漳州府治下各地的工商业发展。当然如果有人脑子不灵,打算跳出来找死,刘磊也不介意杀一儆百。
这份国情咨文兼政令发布一出,顿时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甚至盖过了年初耿精忠攻克钱塘县城,以及康亲王杰书被任命为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江浙的塘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磊彻底得罪了他治下的所有地主老财。福建山多地少,能在这里成为大地主的本就都是致仕官员或者与官府勾结的劣绅,他们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一些软弱的地主开始出卖土地,逃离刘磊掌控的闽南地区,那些硬气的则留了下来等待时机。留下的地主老财们秘密勾结,准备着推翻刘磊统治,重温昔日的光辉。
刘磊仿佛对地主们的动作毫无所觉,他仍旧在一门心思的宣传这份国情咨文中的内容,同时热衷于制定新政策。
似乎仍旧感觉消息传播不够迅速,在与吕留良和顾炎武长谈过后,刘磊亲自登门拜访了查继佐。
查继佐自幼经历了家道中落和明末的颠沛流离,担任过鲁王的兵部主事积极抗清,也曾经为了自保而首告明史案,结果与顾炎武等好友闹僵。后来始终庇护他的好友吴六奇去世,家贫的查继佐不得不在汀州府落脚靠教书勉强过活。
本以为了此残生的查继佐没想到,他七十三岁这一年,还会有个大人物登门拜访,还是他非常欣赏的一个人。当听说刘磊亲自登门的时候,查继佐竟然坚持拄着拐杖,在子侄的搀扶下亲自出门迎接。
查继佐想要跪倒行礼,却被抢前一步的刘磊扶了起来:“伊璜先生不必多礼,我是久仰大名的,今日登门有事相求。”
“小人不敢,查继佐一介白身,怎敢让大人有事相求。”查继佐连忙将刘磊让入堂内看茶。
刘磊笑道:“我是最关注人才的,伊璜先生才华横溢,怎可空老于山林?”
查继佐摇摇头道:“大人就不必消遣我了,有晚村兄他们在大人麾下做事,我又怎么可能加入大人一方?我自知罪孽深重,害了好友全家性命,苟活于人世罢了,实在不敢抛头露面。”
查继佐看得清楚,吕留良和顾炎武的确仍旧对他怀恨在心,这让刘磊颇觉尴尬。他凑近些说道:“伊璜先生,我此次前来的确是请您出山的,不过并非在政府内担任职务,而是在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特殊的地方?”查继佐不明白这会是个什么地方。
第249章 漳州日报
刘磊解释道:“全面教育就要铺开了,今后每家每户都会有识字的人,这能让消息更快的传播开,不过还缺少一个媒介。我打算建立一家报纸,作为政府向民间传递消息的通道,当然也可以让民间发表意见,与政府形成交流和沟通。”
“报纸是何物?”查继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感觉颇为困惑。刘磊将新闻报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商家广告保证利润的方式说了一遍。查继佐点头道:“除了需要自己盈利的部分之外,其他与朝廷塘报很类似嘛。”
“不错,报纸也可以摘抄朝廷塘报的消息下发,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刘磊解释道。
查继佐哈哈笑道:“大人太看得起我了,只是我年纪老迈,实在无法担当这样的重任。我看这样如何?我有个学生叫做沈启,他头脑灵活文学功底深厚,应该最为适合你的报纸主编角色。”
“有这样的人?太好了,不知能否现在相见?”刘磊点点头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明草 (再次等候) 起点VIP2021-11-13完结那一年,荒唐天子刚亲政那一年,名相名将渐凋零那一年,歌舞升平四海平那一年,繁花似锦大明...
-
我在改造大唐 (小星看不见) 番茄vip2021-09-09完结王子豪高考前一晚在还自己的家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卧榻床上,看着面前自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