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说的轻描淡写,但四个人却感觉脖子凉飕飕,他们非常相信,这个皇帝陛下绝对会这么干的。
三名将军离开,李承乾又和王中行说起蜀锦的事情,随着蜀锦被当做支票的载体,其独一无二的属性必须得到保证,甚至为此在剑南道增加了一千名靖安卫。
王中行离开,房玄龄又带着唐俭张亮求见。
做皇帝,尤其是要做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有的时候确实非常累。李承乾的办法就是本来五年内陆续展开并做好的事情,一次性都扔出来,看上去非常多,但新生事物即使按部就班的做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况且,乱一乱也不会出大乱子,现如今天下没有人敢添乱。而且不逼一逼唐俭,这位就会顺理成章的偷懒。
果不其然,只是一晚上和一早上的时间,诸位封爵者的封地已经签好文书,而且临时性放开购买大唐子民资格的实施细则也已经草拟好。
又商量水泥工坊的布局后,唐俭苦笑着说:“陛下,千万不能再增加其他事情了。臣大致测算过,出售子民资格以及银行的事情,差不多能应付下来基本所需,但万一有一个天灾,恐怕就会捉襟见肘。”
唐俭可是听房玄龄说过了,听那意思皇帝陛下要统一军装和军队制式武器,真这么办了,户部也应付不过来。
就现在那增加的一百万军费,都让他思量了一个时辰,很累的好不!
第186章 地产开发
李承乾其实挺佩服古代对皇子的教育的,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甚至于农田水利都知道一点。有了这些基础可以不用费心做许多事情。
在案台上徐徐展开一张很大的图纸,上面是敦化、修政、青龙、曲池四个坊以及曲江池的总体效果图。
图画展开,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以他们专业的艺术眼光也就一般般,但如果这是住的地方,那就另当别论了。
太漂亮了。
赵节和杜荷还遭受过冲击,张亮唐俭房玄龄是第一次看这种效果图,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后住在这里,简直就已经心旷神怡。
李承乾指着修政坊:“这里位于曲江池的斜角,朕准备在这里安置的居民并不多,这一坊将成为本朝文学的圣地。夫子庙、贡院、翰林院、大学都将落户在修政坊,整个修政坊也将变成一个大花园,里面的住户也是为这些设施所服务。”
“修政坊向南青龙坊和曲池坊,这两处临街店面都是二层有大阳台的房屋,包括酒楼、青楼、客栈、还有杂货铺等等。修政坊向东敦化坊也是如此,形成一个非常适合休闲的地方。修政坊与青龙坊中间这一条街店面出售文房四宝等等文人需要喜欢的商品。”
“现在又是实行一旬两天休息,还有那么多假期,你们想不想在那里买一座小院,夏天偶尔去注意下,吃喝玩乐都方便,骚人墨客络绎不绝。”
房玄龄突然笑了,看一眼唐俭:“老臣肯定是要买的。”
唐俭和杜荷也瞬间反应过来,脸上都露出笑意,唐俭问:“陛下,恐怕一座小院价格不低吧?”
李承乾:“修政坊不说了,另外三个坊,原定住户约有五千户,但临街开店面缩减一些,相关服务人员住所缩减一些,朕在将一些院子做大一些,一个坊一千座院子,你说多少钱?”
杜荷眼睛一亮:“是陛下亲自设计吗?”
李承乾:“朕出总体规划,出十几个样板,一座宅院小的半亩,大的一亩。”
杜荷嘿嘿笑着:“大的三百贯我买。小的怎么也得一百二十贯,这就是二十万贯。”
“还不止。”李承乾,“临街的店面都属于万年县,由户部通过万年县收租,只出租不卖。二百个店面每年至少一万贯的租金。”
房地产开发有赔钱的时候,但是唐朝长安房地产开发,呵呵,就等着赚钱吧。这还是李承乾觉得不想让房价飞起的结果,不然更贵。
“如果国库没钱了,可以先将这张效果图,以及十几个样板院子的效果图张贴出去,先交钱先得。以这四个坊所获得的金钱迅速铺开去建设其他坊,基本上启动资金都不用。”
唐俭:“户部可下一个指令,长安内每一家每一户出人做义工参与建设。”
李承乾摆摆手:“不必如此,就是给钱。大家挣了钱就去买东西,买了东西商人要交税,商人卖东西就要制造东西,制造东西就要雇佣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唐俭的思维还停留在徭役上面,徭役就等于给国家打白工。
房玄龄:“水泥砖瓦都是自己生产,也就是木头花草需要购买,实际大多都是劳务成本,没有多少钱。”
唐俭想了想点点头,有了可以购买大唐子民的资格,再加上提前交钱购买,可以说不用投一文钱,只要做好组织就可以。
张亮有些挠头:“陛下,现在缺人严重,而且马上就要粮食收成,粮食收成后又是入冬,入冬不宜动土。”
一是缺人,二是时间,如果明年就要完工,现在时间已经非常紧。
李承乾:“砖和水泥够吗?”
杜荷:“能支持,但是收粮这一段时间受点影响。”
得到了战俘后参与制造水泥和青砖红砖的人已经达到一万,只不过收粮这一段时间包括战俘都要回家,会造成很大影响,当然,工程在这一段基本上也是停工状态。
大唐一个壮丁是二十亩永业田和八十亩口分田,一个家庭差不多有两三百亩地,可以说得忙半个月,这半个月基本属于停工状态,也就上苑的孤儿不会停工。
李承乾:“你们做好人员调配吧,元月上苑和道路必须完工,四个坊大部分建筑要拆除,按照规划打上地基。”
几个人一脸苦涩,钱是不缺了,但真的缺人。
李承乾看到几人神色,对孙传文招招手。孙传文立即端着一个托盘过来。
“这是镰刀?”唐俭疑惑的看向李承乾。
托盘上面确实是镰刀,不过和现在的镰刀在形状上略微有些区别。
李承乾:“这东西好打造,一天能出一万个镰刀头。”
“能出一万个。”唐俭有些惊了。
李承乾:“一万并不多。大唐子民人手一把,一天一万的产量很少了,只是现在钢铁产量不多,受到限制。”
唐初的农具是很糟心的,有铁的,有铜的,居然还有石片的。现如今茅津渡的铁产量大幅增加,而且提高速度非常快,这一万个镰刀头也就是四千多斤铁。李承乾觉得不多,但这是大唐以前每天的铁产量。
“一家可以用一文钱买一把镰刀,暂时不卖第二把,本朝每一家都有镰刀了再继续推广。镰刀如此,除了这个镰刀以外,以后每家每户还会用一文钱买到一把铁锹。总之钢铁的产量明年能提高五倍,后面能提高到现在的二十倍。如果有足够的工匠这个数量还能提高。”
像是这种朝廷支持的购买行动,户部非常有经验,在从军器监拉走一万六千把镰刀头后,晚饭前就分配到长安县和万年县,每个县八千个。
帝都为什么民心所向就是如此,为了保持帝都的稳定,什么好东西都从帝都开始。而且今年也只能先发帝都了。
况且这是一个效应扩张的过程,帝都的人都用新镰刀,其他地方的人才更愿意用。而且帝都这么多勋贵,见到新镰刀后也会拿出自己的铁自家的工匠打造。
第187章 收花生
下午就急匆匆的来到上苑,司农寺卿郑继轩依旧如同上次一样带领属下官员迎接,李承乾没下马,而是坐在马上兴冲冲的招手:“快上马,带朕去看看落花生。”
赵节无奈的和李承乾告别,这皇帝陛下不关心上苑建的怎么样了,先关心落花生。
郑继轩却上马跟上,笑眯眯的欠身:“陛下,那落花生的味道确实独一无二。”
李承乾瞪着眼指着郑继轩:“你偷吃了!”
郑继轩欠身行礼:“不吃怎么敢向陛下禀报。”
“你等晚上朕亲自给你做一次,你就知道你到底多暴殄天物了。”
到了花生地,看一眼有些枯黄的叶子,立即就知道应该成熟了。
翻身下马,薅起一丛,眼神中立即露出惊喜神色。让人拿来水袋冲洗一下,花生并不大,成熟的有八个,接近成熟的有六个,大小像是后世的油花生,有一半是两粒果。
捏开仔细看一眼,并非是油花生品种,想必是没有优选种子的结果。仔细尝一粒露出满足的神色,终于又吃到花生了。这可是下酒圣品!
“找点袋子来,先薅出来,然后用手挖,里面还有。”
李承乾一挥手,两千多人齐上阵,将近五百亩的落花生在天黑前就全部清理完毕,而且都摘出来收进袋子。
李承乾还留了一堆带着花生秧的,让人在沙土地上陶一个洞,点上火放上花生秧子,一会儿后用沙土地埋上,然后取出来笑呵呵的说:“你再尝尝。”
郑继轩尝了一粒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真的是从来没有享受过的,独特的味道。
李承乾:“以后这种东西就叫做花生啦。从天下收购这种种子,在淮河以北以及河北道这样的沙土地种植,等到了明年朕教你种植方法。收购价一斤一文钱。”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肉猫小四) 起点VIP2021-08-13完结穿衣戴甲手持兵,成王败寇已无意,皇者之路千般血,帝途终是一场空,真龙天子我独尊,踏骨扬灰...
-
我帮嬴政统一天下 (南琴) 塔读VIP2021-08-05完结历史系学生因梦见秦始皇而回到了战国的战场上,却被误认为逃兵等候斩首。他不想死,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