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个或阁老或尚书的名头出来后,陈芳真的是吓了一跳,脸上惊骇之余,内心对此次前来更是充满了信心。
毕竟单以这个排场来看,绍武皇帝对于金声恒的重视可见一斑,既然有了这个诚意,那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陛下,这是我家军门送上的请罪奏章。”
陈芳安定了一下情绪,双手恭敬递上一个奏章,在被王大用接过后,在皇帝翻阅之时,还不忘再跟几位绍武朝大佬见了一礼。
奏章的内容没有出乎朱聿鐭的预料,无非是对之前对抗王师表示一番懊悔,然后再表明自己幡然醒悟,愿意自此尽忠于大明之类的屁话,唯一让朱聿鐭感兴趣的是,清廷在江西的文武嫡系,已经基本上被一扫而空,南昌已经大部被金声恒拿了下来。
当然人头也是被带来的,但显然不通下气就直接给皇帝看是不合规矩的,而朱聿鐭对几颗死人头,显然也并没有什么兴趣。
“金卿、王卿自是有功之臣,举江西全省而反正,朕自当不吝封赏,特敕封金声恒为安国公,王得仁为奋武候,以昭其功!”
朱聿鐭看完这封前半截报功,后半截表忠心的奏章,轻轻放下,平静的回应道。
事实上,这东西内容真的没什么看头,一目十行也不会漏任何重点。但无论是做给人看,还是政治秀的需要,他都必须花上十倍的时间慢慢看完。
“陛下容禀,之前军门为了安定人心,妄称豫国公、建武候,已经用此身份昭告天下,若是再换爵名,恐怕会让人费解……”
一听就是小地名的安国公比起以一省冠名的豫国公,显然是低了几个档次,陈芳作为金声恒、王得仁的心腹,自然要为自家老大争取足够的利益,当下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理由倒也还算正当,也给了双方台阶下,这事不大也不小,只要朱聿鐭同意,那这事就不算什么事了。
不过朱聿鐭显然是不可能就这般同意的,虽然这事看似不大,但却是一种太阿倒持的大事!
若是因为自己顾忌金声恒二人的兵力势力,捏着鼻子认下此事,那这个口子一开,人人都以功自恃,然后自封为公候,自己到时是认还是不认?
朱聿鐭觉得,无论如何人事权必须抓在自己手里。哪怕这金声恒因此脑子一抽再投降回去,也再所不惜,这是一种态度问题,
他绝对不能容忍让军阀混入自己的队伍,进而再让南明各地陷入藩镇化之中!
“既然是因为安定人心不得已自称,情非得已之下,安国公并无过错,朕也不打算追究。”
朱聿鐭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的望向陈芳,平静的说道,“但朕的朝廷之中,却是自有朝廷规制,容不得有人擅专行事!这便是朕的意志!不日就会明旨传达各方,你可直接回复安国公,朕等他的回复!”
虽然只有几个月,但是连续不断的胜利之下,朱聿鐭的威望却是逐日递增,此时其人虽然平静,但一股迫人的气势却是压迫而至。
虽然看赶来云淡风轻,但却自有一股慑人的威势在身,根本无惧任何挑战,如同一座无法攀越而过的大山一般,无论金声恒二人如何回应,都不会令其有任何的畏惧和退缩!
“陛下恕罪,安国公公忠体国,定会遵旨而行!”
陈芳委实吓了一跳,这个罪名他背不起,金声恒在反水之后,更是不可能也不敢真的与绍武皇帝撕破脸。
就算还有一个大明皇帝,但那个软骨头,既然有唐王这位雄主可作靠山,那金声恒是根本懒的多想一下的。
而眼前朱聿鐭显然不想成为永历皇帝那般的没骨头的玩意,永历那货委实是一个奇葩,行事委实令人啧啧称奇。
在历史上,永历先是硬气的改封金声恒为昌国公,王得仁为繁昌侯。但当金声桓提出自己已经用豫国公名义发布文告,改封昌国公不妥,再送了一道又是表忠又是暗暗威胁的奏章后,永历朝廷便即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十分痛快的‘同意’声桓所请,仍封其二人为豫国公、得仁建武侯。
永历虽然不在乎自打脸庞,甚至都不在乎别人打他脸庞,连据守广西一隅只得数千乌合之众的陈邦傅都能威胁永历,让其念在自己‘扈驾之功’给予更多重视,永历根本不顾忌脸早就被抽肿的情况,重新改封为安国公。
后来的情况自然是人人攀比,永历觉得与其他们一个个来威胁于自己,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索性一口气将一大批或有名,或纯粹混日子的将领们全部封了伯。
杜永和为江宁伯、阎可义为武陟伯、张月为博兴伯、董方策为宣平伯、罗承耀为宝丰伯、郝尚久为新泰伯、黄应杰为奉化伯、杨大甫为乐安伯、张道瀛为镇安伯,连范承恩、杨有光、叶承恩、马宝这些不及流的游击参军一类的,也都加官进爵为都督府同知、佥事等职。
朱聿鐭显然是一个不喜欢被打脸的人,因此他也需要先下手为强,将所有想打他脸的人,统统给先打了再说。
眼见绍武皇帝摆出一副不怕事的模样,陈芳却是先一步怂了,原本还打算皇帝退步之后,便即拿出一份封赏名单上来,但此时明显不是时候,这个时候再讲条件,那就是不知进退,想要撕破脸了。
眼前强势的绍武皇帝,让陈芳在心中不爽的同时,也同时产生了这才是皇帝该有样子的扭曲三观。
一个不滥封爵位的朝廷,才是一个有威严的朝廷的模样,一个有底气的皇帝,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而这种底气,显然不是靠招安一批军头能够获得的,毕竟弘光、隆武皇帝都没有这种气势。
但是陈芳却是陷入了一场两难,这个时候不提有功人员,不对有功之将士封赏,肯定会让江西局面不稳,但这个时候却又不能开口,否则又会给强势的绍武帝一种胁迫的感觉,真是有些坐卧难安。
“江西一省齐动,动静这般大,有功人员自不会少,陈爱卿可有准备有功将士名单?”
就在陈芳进退维谷之时,朱聿鐭却是主动提起此事,将陈芳的两难给轻易化解开来。
对朱聿鐭来说,金声恒、王得仁固然重要,但群起响应的江西文武也断然不能忽视,这是维持大明的人心所向,就算金、王二人再次反水,他也不能寒了这些人的人心。
第130章 李成栋反正
江西事变半个月,消息已经传遍整个东南,就连南直隶都为之震动难安。
毕竟江西距离南直隶只是咫尺之遥,只要从九江出兵,顺流而下,没有任何抵挡的情况下,十天内就可到达南京城下!一旦南京陷落,那整个南方就再不复满清所有!
一时间南直隶除了八百里加急向北京求援之外,更是派出重兵向池州,安庆府,防备江西军队顺流而下直指南京城。
金声恒作为江西半个地主,自然明白九江的重要性。
二月初七,在自己无法离开,必须在南昌镇压全局的情况下,已经重回南昌的王得仁自然成了攻取九江的第一人选。
王得仁自然懂得九江的战略地位,根本没有二话,甚至都顾不上等待绍武朝廷的回复,便即再次领军出征,向着九江急急而来。
但是不等建武候带着自己的一万马仔大打出手,镇守九江总兵冷允登便即带领部下士卒五千名开城响应,兵合一处,将归一堂。
为了以防万一,王得仁以回南昌述功为由,将冷允登带在身边,命部将吴高接管九江府防务。
兵力毫无损失,又得数千精锐,军心士气几乎达到极点,形势好的令人不敢想念,因此王得仁根本不打算休整,接着分兵四方,几乎大兵一到,各地便即立即改旗易帜,湖口彭泽等要地接连不断的被王得仁大军兵不血刃的拿下。
地方官员,更是以九江知府吴士奇为代表,纷纷前来归附,几乎就看不到任何的抵抗者,整个江西的形势好的令人难以置信。
王得仁的军队占领九江一带以后,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广、安徽许多地方的复明势力迅速响应,一时风起云涌,形势颇为可观。
黄梅、广济等县根本不等王得仁大军到来,便即自发宣布反清复明,斩杀地方上的满清嫡系份子,改换回大明的旗帜、衣冠。
风闻江北,罗田王脵、麻城周承谟等聚众抗清,连延东南山以及英、霍山谷,揭竿啸聚。太湖、宿松、潜山、英山一带的反清势力相继而起,各立山寨,奉南明绍武朝廷的正朔。
二月十四日,各山寨义军共立明宁藩后裔朱统锜为石城王,居于潜山飞旗寨,以绍武纪年造作符印,以次拜官,自郡县、监司、抚按、科道、部院、总镇之属咸备。
他寨未有谒者以兵降之,其来谒者,各受职有差,在诸寨为飞旗外卫。于是,统锜抚有二十四寨,称谓蕲黄四十八寨。
三月初,消息传至福建时,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清廷八百里加急重新册封李成栋为两广、福建总提督军务官的旨意,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便是要李成栋立即兵进江西,与金逆决一死战!
相似小说推荐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
-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起点VIP2021-05-09完结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