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以来,农民的负担都是最重的。
他们不仅仅需要日复一日的辛劳于田间,还需要忍受一层又一层的盘剥,从卖粮换银交赋开始,他们就开始掉入陷阱之中。
粮商是第一道关卡,大斗进小斗出,只是等闲策略。
买粮之时,给农夫掺杂铅贡的银两,更是司空见惯的手法。
辛苦种了一年的田地,在这里,他们便会被商人以种种看不见的手段将收获掠去两到三成。
再到了官府交税,火耗,公派,踢斗,那一样官吏不是得心应手,从中再次将农夫的收成斩去两三成以上?
特别是火耗,根本就没有一个定数,一向是官府说多少就是多少,农夫又哪里有还价的余地。那怕你拿的是官府百练的雪花银,对方依旧可以两眼一瞪不认这个帐。
看你顺眼还好,给一个让你心疼但还承担的起的数字。若是看你不顺眼,一年的收成估计都填不满这个窟窿。
但若是换了宝钞,朱聿鐭觉得火耗这一环应该就能直接略过了,毕竟宝钞就算缺了一角,他也可以承认其价值。
单单只是这一点,估计只要家中有田地需要交税的士兵,就不会不对这宝钞动心。
当然,在大明宝钞臭名迎风臭十里的当下,这些士兵们估计还是会十分小心的接纳着宝钞,估计最开始之时,只会接受足够家里交纳赋税的宝钞,剩下的还是会选择银子。
而商贾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朱聿鐭能够做到开征商税,那越是庞大的商家,就越是会对火耗银子格外心痛。
只要商人开始接受宝钞,那宝钞流通起来,便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这个时间不会太快,数年之内能够有所成果就已经是进展喜人了。
不过朱聿鐭却等的起,他要的只是开一个口子而已,只要这个口子被打开,以宝钞这种根本无法进行火耗的优点,慢慢的击败金银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不会太久远。
“既然众爱卿并无异议,那这推行宝钞之事,朕便拍板定下了!”
看到众人再无反对的声音,朱聿鐭便即开口说道。
“遵旨!”
听到朱聿鐭这般说,利益没有被损害的众人,齐声应是。
“既然如此,那等宝钞制作完成,便设立皇家钱庄,对外发行宝钞。”朱聿鐭微微笑了笑,看到众人并不反对,便接着说道,“朕决定,今后但凡朝廷治下,田亩赋税以及商税等诸税,除可用金银交纳外,亦可以宝钞结付!既然是宝钞,那无论是缺角还是损旧,只要损坏之处不超过三成,朕都依旧认可。
而且宝钞乃是纸币,那便再无火耗一说。自今而后,但凡用宝钞者,便不可再有火耗加之,违者以大不敬罪论处!”
“哗……”
听到这里,原本觉得事不关已的官员们,顿时一阵哗然。
谁也没想到,皇帝居然在这里等着他们,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尤其是豁免火耗的大不敬罪名,更是让他们对宝钞有了新的理解。
根本不需要太大的智慧,谁都能清楚的明白,单此一条,就足以令宝钞价值高过于金银!
“敢问陛下,既然诸税皆以宝钞充抵,那官员俸禄又当如何?”
嘈杂了片刻,莫修伟第一个站了出来,问起了在场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十分的尖锐,也只有莫修伟这种朱聿鐭绝对心腹才敢问的出来,这也是一种担当的体现。
“朕之前说过,绝不会强推宝钞,这条自然也适用于文武百官,依旧是任其选择。”
朱聿鐭当然不会认为莫修伟是来拆台的,相反对他的担当十分的赞赏,既然想向上爬,没有这份担当是绝对不行的。
听到此处,众人这才慢慢放下心来。只要还有选择,就没有人会急吼吼的去走极端,非要跟显然铁了心推行宝钞的昭武皇帝死磕。
“陛下,田税乃是国策,臣无话可说。但这商税已经废黜数十年,此乃与民争利之举,万不可轻开!”
此时,一道不太和谐的声音响起,令众人侧目而视,原来是吏部员外朗陈子壮。
“爱卿所言甚是,商税不可轻开。”朱聿鐭目光有些冰冷的看了一眼陈子壮,继续开口道,“既然是既定成规,朕就不开这个口子了。那就征收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船舶税、关税、城池、道路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朕亦不是擅改祖制之君,遵从太祖宝训,都定为三十抽一吧!”
小样,跟后世大天朝比花样多,你玩的过么?
听得这一连串的税类,陈子壮只觉得眼前一万头草原神兽滚滚而过,脑袋都有些剧痛了,“陛下这依旧是与民争利,令天下人侧目耳!”
“你代表的了天下么?还是说,你觉得你就是天下?!”
朱聿鐭猛的一拍龙椅扶手,杀气腾腾的说道。
第63章 投诚
在昭武君臣之间火花四溅之时,远在云南的西营也遇到了一场内讧危机。
半月前,孙可望试探性的改云南为云兴省,目的就是为了试探西营内部对于他们自立的态度。
但结果却是让他极为沮丧,不仅是李定国这个实权人物对此很不感冒,甚至西营内部大部分将领都对自立没有太大兴趣。
但如今已经被西营节节胜利弄的有些盲目自大的孙可望,却是根本不打算放过这个自立为王的机会,内心的野心自从冒出尖芽后,便不可扼制的快速成长起来。
但摆在眼前最大的障碍,却是之前一直亲密无意的好兄弟李定国,这家伙脾气又臭又硬,是个一根筋的家伙。
之前在张献忠麾下时,便不知多少次顶撞于张献忠,但这家伙偏偏又是一个勇猛善战的,深得张献忠喜欢,更是从来就没责罚过他。
脾气火爆,为人正直果敢擅战,李定国在西营之中声望一直很高。就算孙可望想要压制他,也必须有说的过去的理由,否则轻易动手的话,一个不好,西营就会直接内讧,大好局面付诸东流。
但任凭孙可望办法想尽,却依旧没有如何奈何李定国,反而因为小动作频繁,让李定国原本对他还算恭敬的态度,变得如今疏远又充满着防备。
数日前,孙可望借口李定国不尊他这个西营新头领,要当众打其一百军棍消弱其威信,却是立即遭到全军上下一致的反对,甚至在孙可望坚持之下,双方阵营一时间剑拔弩张,险些就此内讧。
这次不成功的苛责,最后以李定国退让,当众受了二十军棍才得以解除。
但是却不仅没有达到孙可望想要的效果,反而让西营分裂的现状进一步加剧,李定国一系甚至直接出了昆明城,向北进入曲靖驻扎,让西营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有鉴于西营随时可能分裂内讧的风险,孙可望最近几日已经完全停止了所有小动作,甚至还数次去信安抚李定国,表示自己只是为了正军纪,并无针对的意思。
不过这些信件都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李定国的这种态度,让孙可望想要自立的想法,渐渐的变成泡影,根本无法施行下去。
就在孙可望极为沮丧,甚至都有些想要放弃自立念头之时,却是突然收到了南明二帝内讧,永历皇帝被打的连桂林老巢都不要了,狼狈窜入贵州的情报。
听到这个消息,孙可望只是思量片刻,便即哈哈大笑起来。
凭心而论,孙可望是不希望西营分裂的,毕竟一个强大而且统一有凝聚力的西营,才是最符合他要求的西营。
这样的西营才能让他在这乱世站稳脚跟,雄霸一方,进而竞逐天下。
在眼睁睁的看着他最后的亲人,一直百般屈辱为他求取一口吃食的母亲在他面前上吊自杀,手脚慢慢无力垂落而下不动后,再面对于大明朝,孙可望剩下的也唯有仇恨和报复。
自记事起,他的一家老小便即连续不断的,倒在饥饿与官府催粮的板子之下。
三个哥哥,两个妹妹,父母,爷爷奶奶,叔伯等亲人,只是数年之内,便即凋零大半,剩下侥幸的也都逃荒他乡,再也无法找寻而回。
而当年还不到十岁的他,已经亲眼见证了全家死绝的场面,每日间所思所想,无不就是为了一口吃食。为了一口吃食,他几乎将所有人类的美好全部舍下,无所不用其极。
但在陕西大灾再加上人祸,兵祸的摧残下,一个半大孩子想要挣扎活下去,根本就不现实。
就在他即将饿死之时,张献忠带人路过,将他收入军中,当他吃到人生第一次饱饭之时,尽管明知吃完这一顿就要立即充当敢死队出击,他也毫无惧意,甚至对肯给他一顿饱饭的张献忠感恩戴德,下定决心誓死以报。
当瘦小的孙可望第一次用削尖一头的简易木枪,恶狠狠的捅进一个官兵的腹部时,他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相反突然觉得人生终于找到了方向。
当年若非这些鹰爪牙,他家怎么会被官府抢走最后一粒粮食,全家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
十数年战场搏杀下来,靠着过人的头脑,以及在战场上够凶够狠,再加上过人的运气,孙可望不仅没有因为多次摊上敢死队这种差事交代在战场上,相反因为屡立战功而不断被张献忠抬举,最后更是坐上了西营义子之首的位置。
相似小说推荐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
-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起点VIP2021-05-09完结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