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
  鲜于仲通坐在顾青家的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本书,名叫《冲虚真经》,这本书原本叫《列子》,是战国时黄老道家的代表人物列子所著,天宝元年,天子李隆基亲自下旨,将《列子》更名为《冲虚真经》。
  作为李家皇族,李隆基自然也信道的,至于有多信,那就见仁见智了,当皇帝的人真正能有什么信仰?大多是做给世人看的表象而已。
  李隆基登基的第一年便将列子追封为“冲虚真人”,跟他信不信道并无太大关系,主要是武则天在位时抑道崇佛,为了消除前朝帝王对天下宗教的影响,也为了给李家皇族所谓的祖宗老子正名,打压佛教崇扬道教已然被拉升到政治高度了。
  看书时的鲜于仲通显得更为儒雅,三指轻捻颌下青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幕宾迈着轻悄的脚步从门外走进,见鲜于仲通在看书,幕宾双手垂膝,老实地站在鲜于仲通身后一言不发,安静地等待。
  鲜于仲通神情淡定,不慌不忙看了小半个时辰,这才抬眼朝幕宾一扫。
  幕宾上前轻声道:“节帅,晚生打听出消息了。”
  “说。”鲜于仲通简洁干脆地道。
  “晚生刚从青城县回来,县衙的县尉是晚生的同乡,晚生向他打听清楚了,青城县黄县令查封瓷窑,实为贡瓷一事……”
  鲜于仲通神色终于有些变了:“贡瓷?顾青的这个瓷窑烧出的瓷器吗?”
  “是的,晚生听村民说,顾青偶然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烧窑秘方,烧出的瓷器品质比大唐几乎所有的瓷器要好得多,瓷窑所出的瓷器在青城县渐渐出了名,市面上往往有价无市,尤其是西域吐蕃的客商对其甚为推崇。”
  鲜于仲通嘴角一扯:“没想到此子的能耐居然不止一样,未来必是个人物。”
  幕宾停顿了一会儿,又道:“据说与顾青合伙开瓷窑的两位商人已走通了甄官署的门路,欲将瓷器送进长安,不出意外的话,或许能被定为贡瓷,可黄县令却不同意,并深以为恶。”
  “黄县令为何不同意?”
  幕宾笑道:“或许他害怕青城县的贡瓷成为第二个岭南荔枝吧……”
  简单一句话,鲜于仲通懂了,摇头叹道:“终究还是目光短浅了。”
  幕宾久随鲜于仲通左右,自然清楚他说的是谁,于是又道:“黄县令担心被定为贡瓷后,朝廷将会大肆征调青城县的农户烧窑,运瓷器,故而影响一县收成赋税,此事跟他的前途有关,故而反对,存了心思要把顾青的瓷窑关掉,永绝后患。”
  “查封瓷窑表面的理由是,前些日瓷窑死了个老窑工,据说死得不明不白,黄县令便拿捏了此事作文章,若无人帮忙的话,顾青的瓷窑怕是很难再开下去了。”
  鲜于仲通阖目不语,不知在想什么,良久,睁开眼忽然道:“你去寻几件顾青的瓷窑烧出的瓷器,本官先看看再说。”


第七十七章 贡瓷因果
  鲜于仲通要瓷器的目的不是赏玩,而是验证。
  验证顾青的瓷窑烧出的瓷器究竟有没有资格成为贡瓷。
  幕宾很快找来了几样造型不一的瓷器,从阔口花瓶到笔洗再到碗碟,大大小小摆在矮脚桌上。
  鲜于仲通观察许久,肯定地点点头:“色泽光亮,无斑无垢,看外表确是上品,釉彩描工微有瑕疵,换个顶级釉工便是。”
  说完鲜于仲通拈起一只瓷碗,朝地上一摔,瓷碗应声而碎,鲜于仲通拾起一片碎瓷,仔细观察内胎,端详片刻不由惊讶道:“如此细白紧密的内胎,本官倒是从未见过,看来所言不虚,果然有资格成为贡瓷。”
  幕宾见他问都不问顾青的官司,反而盯着瓷器看个不停,不由好奇道:“节帅,顾青如今麻烦缠身,晚生看节帅与顾青颇为相得,又令晚生打听查封瓷窑的缘由,您是否有帮他一把的意思?”
  鲜于仲通没回答,眼睛仍盯着瓷器碎片,仿佛欣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目光充满赞叹。
  “质渊,过来看看这件瓷器的内胎……”鲜于仲通朝幕宾招手。
  幕宾接过观察半晌,点头赞道:“好瓷!名不虚传,难怪有底气走通甄官署的门路,若无意外,被定为贡瓷应是十拿九稳了,除非此事掺了别的缘由不得不废止。”
  鲜于仲通亦笑道:“顾青此子,委实有些门道,诗文,沙盘,烧瓷,短短几日便在他身上发现不少惊喜,老夫此刻倒真有把他带到益州去的心思了。”
  幕宾好奇道:“节帅为何对这瓷器如此上心?”
  鲜于仲通缓缓道:“老夫被任为剑南道节度使,朝堂上谁在其中出了力?”
  幕宾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太府卿杨钊。”
  “杨钊因谁而发迹?”
  “因节帅您,是您向章仇兼琼荐举杨钊,杨钊才得进长安,与贵妃娘娘重拾兄妹之情。”
  鲜于仲通道:“是啊,皆是一啄一饮,皆是有因有果。只是这次任我为节度使,实非老夫所愿,杨钊定要坚持,我只好勉为其难上任,从长安到蜀州走了半年,也是因为老夫并不情愿而故意慢了脚程……”
  幕宾疑惑道:“节帅说的这些与顾青的瓷器有何干系?”
  鲜于仲通屈指敲了敲面前的一只阔口花瓶,悠悠道:“你有没有想过杨钊为何非要任我为剑南道节度使?”
  “因为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是您?”
  鲜于仲通笑了笑,这个回答是否正确他并不置评,只是叹道:“此地是蜀州青城县,隶属剑南道,而贵妃娘娘的祖籍,也是蜀州,她的父亲曾是蜀州刺史府的司户,贵妃娘娘从小在蜀州长大,顾青的瓷器若被送进皇宫,恰好被贵妃娘娘知道她的故乡出了一款贡瓷,你觉得贵妃娘娘会不会高兴?”
  幕宾呆滞片刻,接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节帅对这瓷器如此上心!晚生听说贵妃娘娘颇重乡情,若宫中有来自蜀州的贡瓷,想必贵妃娘娘欣喜之下会将所有宫殿的贡瓷全部换为青城瓷窑所出,陛下也会对蜀州甚至剑南道更多关注……”
  鲜于仲通神情平淡地道:“不仅如此,陛下对贵妃娘娘的宠爱无以复加,老夫上任节度使之事,朝中颇多非议,若顾青的瓷器能进宫中,这贡瓷上难免也会带上剑南道和老夫这个人的标记,那么,宫闱的路老夫算是走通了,只消对这瓷器多予厚待,每逢年节以同乡之情和贡瓷之功向贵妃娘娘递疏问候,贵妃娘娘自然记得老夫的尽心之处,往后剑南道有甚难决艰困之事,遣人将消息递进宫中,贵妃娘娘多半会帮老夫向陛下进言,老夫这个节度使的位置便算是坐稳当了……”
  屈指再敲了敲花瓶,听着悦耳清脆的回声,鲜于仲通那张看不出喜怒的脸终于有了些许的波动:“顾青的贡瓷,是剑南道,老夫,以及贵妃娘娘三者之间的纽带,它不容有失,必须要进皇宫。”
  幕宾对鲜于仲通的城府谋算叹为观止,觉得今日学到了很多。随即又道:“节帅,眼下顾青的瓷窑被封,县令对瓷窑的态度似乎要彻底打死,您是否要出手帮顾青一把?”
  鲜于仲通想了想,摇头道:“先观望,不可轻易插手。事发以后,老夫观顾青之神态并无焦急激愤之色,反而平静无波,沉稳如故,也并未向老夫求助,想来定有了主意,这位少年郎是个人物,老夫想看看他如何化解此厄,看看他的本事究竟几斤几两,若最后这少年郎化解无果,瓷窑仍旧无法保住,老夫那时候出手也不迟,正好可以借扶危之恩收顾青之心,为老夫所用。”
  “一石二鸟,节帅高明!”
  ……
  第二天傍晚时分,青城县的郝东来派伙计传来消息。
  一大早郝东来和石大兴拜会黄县令,拜帖递进县衙两个时辰,里面毫无动静。两位掌柜站在县衙门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直到中午时分,黄县令才在县衙二堂接见了二人。
  接见二人的地点令两位掌柜心头一凉。
  以往二人跟黄县令的关系虽说不上多亲近,至少面子上都过得去的,每次拜会县令时,接见他们的地点都在内堂,这次却在二堂接见他们。
  县衙的二堂是什么地方?那是官吏们办案的地方,举凡民间有纠纷,斗殴,上不得台面的偷盗非礼等治安案件才会在二堂办理。
  这次二位掌柜明明是私人性质的拜会,黄县令却把他们安排到了二堂,这是要修理他们的节奏啊。
  二位掌柜硬着头皮进了二堂,果然,黄县令冷着一张脸,见面便将他们劈头痛骂了一顿。
  有意思的是,黄县令半句未提石桥村瓷窑的事,仿佛完全不知道二位掌柜在里面占了份子,他骂的是郝东来与县衙文吏差役过从甚密,骂石大兴的商铺店大欺客,骂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总之就是不提瓷窑。
  二位掌柜是商人,在大唐这个年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仍是等而下之的,县令骂他们,他们连嘴都不敢还,反而还要诚惶诚恐地认错,尽管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错了。
  二人今日原本打算来县衙求教关于瓷窑被封的事,黄县令劈头盖脸一阵痛骂后,二人也不敢再张嘴问了,于是待黄县令骂过瘾后,二人顶着满头唾沫星子灰溜溜地告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