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哈哈一笑,道:“不错,做人也好,做事也好,每句话每件事若掺入了心意,你纵然不说,别人也能感受得到,朕虽老矣,但不是老糊涂,朝臣做事谁用了心,谁在敷衍了事,朕还是能一眼看得分明的。”
顾青垂头,不经意地蹙眉。
感觉李隆基话里有话,顾青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仔细揣摩,这番话是不是意有所指,是刻意警告他,或是偶发感慨?
脑子飞快转动,顾青表面仍恭谨地道:“臣谨记陛下训诫。”
李隆基笑道:“此非训诫,你莫放在心上。”
顿了顿,李隆基又问道:“听说你前些日回了蜀州家乡?”
“是,臣走得匆忙,只能临时请左卫左郎将李光弼代臣向郭大将军告假,臣有怠职之罪,请陛下责罚。”
李隆基淡淡地嗯了一声,道:“从长安一路回蜀州,路上风土民情如何?”
顾青一愣,不知道他为何冷不丁冒出这一句,话说到这个份上,难道不该问济王刺杀青城县令的事吗?
路上的风土民情,顾青自然也是见过的,客观的说,委实不大好。沿途大片农田荒芜,也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难民往北方逃难,更曾见过官府差役欺凌百姓的现象。
顾青本打算将所见所闻实话说出来,刚准备开口,脑海里忽起警讯。
李隆基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中年时或许称得上明君,但现在的李隆基,绝对是个昏君,天下被权贵祸害得这般模样了,他还犹自沉浸在自己亲手创出的开元盛世的丰功伟绩里不可自拔。
这样的皇帝,听得进一丝负面的话吗?
谁说谁倒霉呀。
顾青当然也不是什么忠直之臣,老实说,他那张脸如果再长得喜庆一点,一定舍了脸皮做一个贪污逢迎媚上的奸臣。像唐初之时专跟太宗皇帝对着干的谏臣魏征,恕顾青无法效法,他承认自己没那胆子。
现在的顾青虽说算不得忠臣,至少也不能算奸臣。有些话可以沉默不说,但绝不能粉饰太平说假话,本来就是个昏君了,听了这些逢迎的假话岂不是乐得要上天?
“回陛下,臣赶路匆忙,一直坐在马车里不曾停歇,各地的风土民情倒是不曾见,臣惭愧。”
李隆基对顾青的回答颇觉失望,淡淡瞥了他一眼,道:“此去蜀州家乡,所为何事?”
顾青沉默片刻,轻声道:“一点私事,不敢扰污圣听。”
李隆基挑了挑眉,笑道:“私事?”
“是,私事。”
李隆基悠悠道:“顾青,当着朕的面欺君,可知是何罪名?”
“回陛下,确是私事,臣家乡的朋友遇到一点小麻烦,臣回去帮帮他。”
李隆基语气渐渐变冷:“你说的那个家乡的朋友,是否青城县令宋根生?”
顾青垂头道:“陛下明见万里,什么都瞒不过陛下,臣钦佩万分。”
“他遇到什么麻烦了?”
“宋县令行政得罪了人,被宵小刺杀。”
李隆基盯着他的脸,道:“只是被宵小刺杀么?”
“是。那是一伙不明来路的宵小,幸好宋根生在青城县行仁善之政,被治下子民爱戴,众人合力抵抗之下,宵小皆被平灭,算是有惊无险。”
这番说辞是顾青在进宫前便想好了的。
绝对不能主动提起济王,更不能主动提起济王府死士刺杀县令一事,以退为进,索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是进是退全看李隆基的态度,他若要追究此事,自会主动说出来,他若欲压下此事,顾青说出来便是给自己和宋根生惹祸了。
第一百九十章 再添新火
李隆基对顾青的回答感到很意外。
这番话若是李林甫那只老狐狸说出来的很正常,只有经历了朝堂数十年风浪的人才能把话说得那么四平八稳,不留一丝把柄。
但顾青,却只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可就不一般了。
李隆基眼睛眯了起来,认真地审视着面前的少年郎。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其实李隆基和顾青心里都有数,但是朝堂的事就是这样,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情,偏偏都要装糊涂,这个时候说话的艺术就很重要了。
“你觉得刺杀青城令的贼人只是一群宵小?”李隆基露出莫测的笑意。
顾青认真地道:“是,臣以为应是青城县令得罪了当地豪绅,豪绅不忿,故而雇江湖游侠之流刺杀县令,事情其实很简单,而豪绅则已被青城县令斩首示众了,此案应可了结。”
李隆基缓缓道:“可朕却为何听说济王亦涉事其中?”
顾青急忙道:“济王殿下是皇子,一直在长安承欢陛下膝下不曾离开,青城县相隔千里,此案怎么可能涉及济王殿下?济王殿下何其冤枉,定是朝野中有恶人故意散播谣言,离间天家父子之情,臣请陛下彻查散播谣言之人,以正臣民视听,以还济王清白。”
李隆基沉默半晌,忽然哈哈大笑:“好好好!”
连说三个好字,李隆基恢复了爽朗开明君主的模样,笑道:“果真是后生可畏,顾青,尔可堪大任。”
顾青躬身道:“臣据实以奏,不敢欺君。”
李隆基嘴角一扯,轻声道:“顾青,你说朕当如何处置此案?”
顾青急忙道:“圣心自有裁断,臣不敢妄言。”
李隆基悠悠地道:“若真只是豪绅雇宵小所为,倒也简单了。”
顾青垂头不语。
李隆基神情变幻莫测,不知在想什么,良久,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道:“罢了,你退下吧。”
顾青恭敬告退。
刚走出殿门不远,迎面遇到一位熟人,正是李隆基身边的老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笑吟吟地站在殿外的廊柱边,手里倒拎着拂尘,一脸和善亲切的微笑,连眼睛里都不停往外溢着笑意,天生一副让人信任的相貌。
顾青急忙上前行礼:“顾青拜见高将军。”
高力士笑道:“顾长史莫多礼,老奴奉太真妃之命,在此等候顾长史,娘娘吩咐了,顾长史面圣之后,可去龙池边的沉香亭一行,娘娘在等着您呢。”
顾青眨了眨眼,笑道:“烦请高将军领路,多谢。”
有心想掏一块银饼与高力士套套近乎,然而依稀记得前世的史书上说过,高力士可是个不缺钱的人,传说他家境颇丰,在长安置办了许多处家产,而且为人颇有侠气,并不怎么在乎银钱。
于是顾青遂放弃了念头,送钱不一定被人感谢,有时候或许适得其反得罪人。
沉香亭内,顾青又见到了杨贵妃。
杨贵妃身边还坐着一位老熟人,万春公主。
看来这两人真是铁杆闺蜜了,关系简直蜜里调油般的好,人生难得一只鸡,两人这关系绝对可以一起拍绿茶写真照,对着镜头互相竖起大拇指说老铁666。
顾青老实上前行礼,杨贵妃此刻的表情有点严肃,万春公主却好奇地上下打量他,仿佛不认识似的,目光里带着几许探究的意味。
被一个女人如此盯着,顾青后背发毛,随即不甘示弱,也火辣辣地盯着万春公主。
二人目光相碰,一个好奇,一个火辣,片刻之后,万春公主仿佛想起了什么,顿时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贼子,你你,你在看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顾青暗叹,这个梗怕是此生都过不去了……
顾青垂睑恭顺状:“臣在仰视公主殿下的仪态万方。”
万春公主怒道:“说什么鬼话!你以为本宫会信吗?你,不准乱想!听到了吗?”
“是,臣不会乱想的。”
杨贵妃满头雾水看着二人,道:“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发生过什么事吗?”
万春一惊,急忙道:“没有,我怎么可能与这恶贼发生什么事。”
杨贵妃似乎有话要说,并不计较眼前的这点小细节。
看着顾青平静的脸庞,杨贵妃道:“顾青,叫你过来是因为本宫当你是亲弟弟,有些话不管犯不犯忌讳,我终究还是要说。”
“臣洗耳恭听。”
杨贵妃缓缓道:“青城县一案,早在十日前陛下已知晓,当时陛下很生气,后来被我劝住了,听说你匆忙从长安赶回青城县,是为了保护你那个当县令的朋友?”
“是。宋根生是臣从小到大的玩伴,与亲兄弟无异。他出了事,臣必须要保护他。”
杨贵妃点头,笑赞道:“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本宫没看错你。”
话风一转,杨贵妃又道:“可你和那个县令却做错了事,你知道错在哪里吗?”
顾青想了想,道:“土地?”
杨贵妃又赞许地道:“很聪明,一点就通。”
随即杨贵妃又道:“顾青,土地的事,碰不得。权贵圈地已是常见,天下良田多为权贵豪绅所占,不讳言的说,我杨家也圈占了不少。我知你在青城县为保护朋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更知道此案之源头是济王圈占土地所至,可我还是要劝你,在陛下面前万万不可提及权贵圈占土地之事,否则便是与满朝公侯权贵为敌,那时你将寸步难行。”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起点VIP2021-05-09完结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
-
我在明朝当国公 (千斤顶) 起点VIP2021-08-23完结杨峰穿越了,他来到了大明,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他快饿死了。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