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李隆基心性凉薄,在李亨前面,他已经废掉一位太子,逼死了三位皇子,李亨早已看清了父皇凉薄残忍的心性,当太子这十几年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凡事只有一个字,“忍”。
  忍无可忍继续忍,这个策略不仅为李亨挣得一条生路,更保住了自己太子的位置。他深知李隆基心态扭曲,喜欢看到下面的臣子活得战战兢兢,于是李亨便做出战战兢兢的样子,当年面对右相李林甫党羽的狂轰滥炸,李亨也是老老实实缩着头一声不吭,最后是李隆基看不顺眼了,出面制衡阻止,李林甫才放缓了对太子的攻击。
  不得不说,知父莫若子,李亨大抵是早已熟知了父皇的性格,才选择了最正确的一种应对方式。朝堂不可能消除党系,而东宫党系是历朝历代必须存在的一股势力,李隆基虽对东宫有提防之心,但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太子这股势力在朝堂消失,若太子出现颓然之势,李隆基一定会加恩扶持,让这股势力重新焕发活力。
  事实上,李隆基确实是这么做的。
  如履薄冰十几年,直到近日李隆基忽然出手打压相权,李亨敏感地察觉到朝堂风向不对了,这些年李林甫敢公然一次次打压东宫,实际上是在李隆基的默许之下的,否则一个宰相哪里来的胆子敢跟大唐储君过不去?
  是李隆基担心太子羽翼太丰满,这才默许李林甫对东宫的所作所为。可是近日李隆基打压相权,是不是意味着李隆基已感到自己年迈垂垂,必须要扶持东宫丰满羽翼了?权力欲望再大,终究敌不过天命寿数,再如何不情愿,东宫还是要扶持上来的。
  谋臣们聚在东宫,与李亨商讨分析了一次又一次,觉得不无可能。李隆基今年已六十五岁,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平天子,无论未来他的寿数还有多久,对大唐社稷来说,东宫的势力已然不能再削弱了,否则便是动摇国本,这一点相信李隆基自己应该清楚。
  所以李隆基最近打压相权的举动,东宫谋臣们分析过后,大部分认为这是天子刻意剪除朝堂阻力,专意扶持东宫为未来继承皇位而发出的信号。
  于是这才有了今日太子主持的重阳登高大宴群臣的举动。李亨也在用这个举动向李隆基表示顺应君意,你要扶持我,我便老老实实搞点交际活动,让你见到我的政治觉悟,证明我这个太子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更不是蠢货。
  重阳登高,东宫与群臣皆欢,可论诗文,可论风月,但绝口不提国事。这样的场合终究太敏感,若太子将群臣召集在一起谈论国事,今日的盛宴可就变了味道,会惹祸的。
  李亨与众臣见礼后,吩咐开宴。群臣一齐面向长安方向遥敬天子李隆基之后,又一齐敬了李亨一盏,礼数做完,李亨下令歌舞助兴,蹲在群臣身边的舞伎们纷纷起身,在高台中央排成了整齐的队列,随着丝竹编钟大乐响起,舞伎们舒展长袖,巧笑倩兮,仿佛一群穿花蝴蝶,在高台中央翩翩起舞。
  一舞毕,舞伎们回到群臣身边,继续为他们斟酒布菜,太子频频举杯与群臣互敬。
  这时又听宦官尖声道:“玉真公主驾到,万春公主驾到——”
  话音落,一位身着华丽宫装的年轻女子搀扶着另一位穿着道袍的中年女子,盈盈走上登高台。
  群臣纷纷起身长揖见礼,两名女子含笑朝周围点头致意,一直走到太子李亨身前,道袍中年女子先向李亨行君臣礼,李亨再向中年女子行晚辈礼,口称“皇姑”。
  顾青跟着众人一同行礼,问过后才知,那位道袍中年女子便是玉真公主,李隆基的亲妹妹,她是年轻时自愿出家的。
  大唐自从武则天当过皇帝后,女权方面渐渐有了抬头的趋势,有的女性不愿婚姻被父母长辈支配,于是自愿出家,出家的目的一则是为了更多的选择自由男女生活,大唐的女道士风气很开放,可以自由接见男客,尤其是权贵人家的女子出家后,私生活方面太多不可描述。
  其次,女子出家是为了躲婚,如果父母安排的婚姻她不满意,便二话不说出家为道,待到风平浪静,女子再还俗,重新寻找她满意的人家。
  至于这位玉真公主,可以说是大唐的传奇人物。
  在她年轻时,李隆基曾有意将她许配给张果,这位“张果”是大唐著名的道家隐士,八仙里面张果老的原型,据说已有半仙之体。玉真公主当真好运气,差点吃到长生不老肉,可惜张果大抵也是一位钢铁直男,竟然拒绝了这门婚事,可能觉得人间的情情爱爱会打扰他飞升。
  后来玉真公主出家后,她的道观宾客来往络绎不绝,与之交往的皆是大唐才俊,甚至连李白和王维都与玉真公主传过绯闻,两人还为玉真公主作过马屁诗,至于玉真公主究竟有没有与李白和王维发生点什么,真相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玉真公主旁边的万春公主是李隆基的女儿,大约十五六岁,有趣的是,她竟然长着一张类似混血儿的面容,高高的鼻梁,深邃的双眸,薄薄的红唇,相貌可谓绝色倾城。
  万春公主的母亲受封昭仪,是土生土长的大唐土著,父亲是李隆基,夫妻二人为何生下一个长相混血的女儿,这实在是个千古未解的谜题。不敢想,不敢想。
  但是李隆基却对这个女儿特别疼爱,万春公主从小长得伶俐可爱,像个粉雕玉琢的瓷娃娃,李隆基经常将她带在身边,常以“洋乖囡”称之,在李隆基诸多子女中,万春公主算是很被宠爱的。
  顾青上次在长安街头时匆匆见过她一面,那时只是惊鸿一瞥,来不及看清,然而今日此刻,顾青终于看清了万春公主的面容,不由呼吸一窒,心跳不受控制地快了几拍,随即顾青深呼吸,压下胸中这股莫名其妙的心动。
  以顾青这种直男审美来看,都觉得她与杨贵妃的美貌竟不相上下,各分秋色。当初顾青第一眼见到杨贵妃时,也有过短暂的心跳加速,由此看来,检验大唐美人的标准与顾青的心率有关。
  两位公主与李亨见礼后,分别在太子左右落座,盛宴歌舞继续。
  接下来便是群臣单独向太子敬酒了,这也是宫廷宴会的礼数。首先由爵位最高的国公或是国侯上前敬酒,然后便是官职品阶排序,但向太子敬酒并非铁定的规矩,看你会不会做人,不敬也没关系,上百人轮番向太子敬一次,太子能记住的人其实并不多。
  群臣陆陆续续上前,趁着太子饮宴的空档,端杯先行礼,然后说一番马屁,最后一饮而尽,太子举杯象征性地用酒水沾了沾唇,微笑勉励几句后,臣子再老老实实退下,留给下一位。
  顾青仍坐在桌边与李泌等人谈笑,待到颜真卿和李泌都向太子敬过酒后,颜真卿示意顾青也上去敬酒,顾青想了想,觉得确实应该敬酒,他做不到像李白那样狂放不羁,无视世间礼数,李白头铁,喝醉了什么都不管,顾青不同,他的头不铁。
  于是顾青斟满了酒,执杯走向高台中央,朝太子走去,离太子尚有十步时,顾青站定,双手捧杯先朝李亨长揖一礼,道:“臣,左卫长史顾青,为太子殿下寿,为大唐社稷万代,饮胜。”
  说完顾青满饮而尽,捧杯继续躬身不动。
  李亨看着顾青,眼中露出笑意,温和道:“你便是左卫长史顾青?”
  “回太子殿下,臣正是。”
  李亨扭头朝玉真公主笑道:“此少年不凡,近日在长安风头颇盛,作了不少绝妙好诗,去年的中秋词,还有为父皇和太真妃作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已为长安文人争相颂唱的妙句,后来的观李十二娘舞剑器行更是脍炙人口,人人皆赞。”
  玉真公主含笑注视顾青,点头笑道:“顾青之名,修道方外之人亦有耳闻,这几日来道观拜访本宫的才俊,对顾青亦多有赞誉之辞,今日亲见,却是好一位少年才子。”
  顾青垂头道:“臣谢太子殿下,谢公主殿下谬赞。臣惶恐,不敢当。”
  李亨眼睛忽然眯了一下,面容依旧亲切和善:“顾青,往后若有佳作,不妨抄录后送来东宫,孤对诗文亦有几分浅薄之知,与你这位才子自然比不得,但至少懂得鉴赏,旁人不明其意之处,或许孤能成为你的知己。”
  顾青眼皮跳了一下,这位真会说话,太子拉拢人都这么含蓄的吗?
  脑海中飞快转动,顾青不敢迟疑,道:“臣谢太子殿下抬爱,臣学识浅薄,陋作疏狂,不堪方家一笑,以往之作皆是酒后胡言,酒醒后悔恨万分,回想醉酒时写下那么多羞耻的诗句,臣此刻脸上都是火辣辣的,惭愧得无地自容。”
  李亨与两位公主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顾青居然能把自己贬低到这般程度,适当的谦逊自然是应该的,可你也不能把自己当死仇一般往死里贬,过分了啊。
  “羞……羞耻的诗句?”李亨结结巴巴重复了一遍,接着玉真公主忽然大笑起来,掩着小嘴笑得花枝乱颤,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笑起来竟是十足的成熟风韵,丰腴的身子笑得一抖一抖的,颇具前世广场舞的节奏韵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