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入库:04.13
西夏派来迎接使团的由两人带领,一个是禹藏花麻,一个是汉人,欧阳辩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此人叫景询。
作为嘉佑二年进士榜的状元,作为嘉佑二年殿试不黜落的受益者,欧阳辩自然对被西夏招揽的那么些汉奸心知肚明。
嘉佑二年之所以不黜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落第举子投奔西夏的原因。
宋朝科举录取名额及地域分布不均,以及西夏招诱宋朝士人的政策,是产生士子弃宋归夏现象的根源所在。
而西北沿边州军士子的录取人数更不均衡,造成西北地区士人落第者日益增多,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地区的落地士人容易达到越境奔走的目的,发生士人游离、弃宋归夏的现象。
宋夏之间战多和少,互有胜负。
与宋朝相比,西夏胜在民风彪悍、单兵素质强,但是行军打仗要考虑综合实力和战略布局。
因此,西夏方面非常重视对宋朝文人士子的招引。西夏不惜重金收罗宋朝落第士子,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直接有效的情报,更重要的是充实其谋士队伍。
李继迁时期,灵州屯戍军校郑美投归西夏,被授予指挥使之职,协助继迁夺取了宋朝重镇灵武。
景祐四年,华州落第士人张元、吴昊投奔西夏。
张、吴二人虽有才华,但几次参加科举不第,满腔热情无处为报,只得另谋出路,于是“张、吴径走西夏。夏人倚为谋主,以抗朝廷,连兵十余年,西方至为疲弊,职此二人为之。”
而这个陕西人景询也是如此,在李谅祚时候投奔西夏,李谅祚授其为枢密使,深受信用,以致西夏酋豪发出抱怨之言:“酋豪多怨纳叛人景询亲而用之,以为枢密使,弃蕃礼用汉制。”
而李谅祚在位期间的与宋朝的诸多争端,其中便是这个景询的身影闪现其中。
欧阳辩端详景询,倒是相貌堂堂,虽然无法与自己相比,但倒是颇有盛唐人士遗风,不过看起来眉眼低垂,似乎有些沮丧之感,欧阳辩留上了心,听到他自己介绍为学士,欧阳辩眉角一挑。
是了,梁太后姐弟本身就是汉人,为了争取支持,所以废汉礼复蕃礼,汉人在朝廷上便失去了权势,看来景询已经失去了置喙军权的资格了。
在西夏这个军事化国度,没有兵权便意味着被边缘化了。
第494章 都是一家人啊!
景询的态度还算是不错,但禹藏花麻就有些带刺了。
禹藏花麻端详了一下苏轼和欧阳辩,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欧阳辩的身上,因为欧阳辩就轻松地站在那里,都是一条昂藏的大汉,年纪轻轻,却身披红色官服,官服被胸大肌高高顶起,显得又是威风又是霸气,关键让人一眼就看出此人风度翩翩,就不是什么武将,而是一个文人。
“你就是欧阳辩?”
禹藏花麻斜睨着眼睛道,似乎有些不屑。
欧阳辩微微低头,禹藏花麻虽然也还算壮硕,但只是矮壮,他离着近,就只能低头看了。
禹藏花麻被欧阳辩盯着,想要用眼神表达强硬,只能抬起头和欧阳辩对视,只是觉得这样未免有些吃亏,就想退两步,但刚刚退了一步就后悔了——这不是显得被吓退了吗?
欧阳辩轻笑道:“我就是欧阳辩,请问有何指教?”
禹藏花麻倨傲道:“有人说你是宋朝最聪明的人,我看也不过尔尔。”
欧阳辩颇有同感:“你说的是,大宋最聪明的人当然是我们的陛下,还有文武百官,大多都比我聪明,我的确是不过尔尔。”
禹藏花麻:“……”
你这样就不能聊了,按照惯例,你应该讽刺我啊哥哥。
没错,这就是惯例。
宋、辽、夏三国的外交历来都是如此,虽然大家尽量讲外交礼节,但也都想压下对方,加上常年关系一般,尤其是宋夏、辽夏之间,更是关系颇差,而辽宋之间因为相互忌惮,反而相对来说好一些。
西夏因为国力不如宋朝,从某方面来说,西夏又是叛离出去了,宋朝心心念念就是将西夏给干趴下,夺回河套,西夏自然也不服,所以两国起摩擦的次数更多。
外交使者之间一般不打架,但口头上却是一定会相互争个高低的,所以每次都是唇枪舌剑斗个不亦乐乎,也算是一个惯例了。
所以禹藏花麻的态度并不算出奇,反而景询不太说话的态度有点奇怪。
禹藏花麻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苏轼却暗自赞叹:季默这嘴炮果然还是厉害啊。
欧阳辩看似甘认下风,但言外之意却是,是啊,我当然不是最聪明的人,国内人比我聪明的可太多了,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来出使西夏的啊,西夏人不够聪明,就我这样的来就可以了。
禹藏花麻不知道怎么接,是因为他真的以为欧阳辩当真是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一下子准备好的一肚子来挑拨的话都不知道还该不该说了。
景询应该是听得懂的,但他只是笑了笑,并不说话。
这个态度很是奇怪,让欧阳辩有些警惕。
苏轼说西夏有人专门指名道姓要他来,这个人是谁目前并不知道,但能够在国事中说话的人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是那么几个而已。
禹藏花麻不说话了,景询便接了过去,一边带路,一边给欧阳辩和苏轼介绍路边的景色。
“……兴庆乃是吾国景宗皇帝于大庆年间所建造,城长方形,周十八余里,护城河阔十丈,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城中皇家的宫殿园林占有很大面积。
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城内亦有承天寺、高台寺、戒坛寺、佛祖院等。……”
景询用带着陕西腔调的官话介绍道。
欧阳辩一边点头,一边看着两侧建筑物,御街两侧都是高大的楼阁,想必也是形象工程罢了。
以西夏的经济和文化,楼阁后面估计都是低矮的土屋或土板屋罢了。
西夏的党项文化本身就不是强势文化,所以西夏总是左右横跳,一会汉化,一会蕃化,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样的国家消亡也是正常的。
和这个时代的宋人不同,欧阳辩并不太仇视西夏人,因为不仅西夏里有很多汉人,而且,即便是党项人,也都是中国人罢了,什么异族不异族的,都是属于中华民族嘛,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面的成员,何必分什么彼此。
不仅是西夏,还有辽国的契丹人、金国的女真人、元朝蒙古人,那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自己人来的。
若不是这个时候人人没有这个认识,欧阳辩都要去鼓吹一番什么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若是能够忽悠过来,大家就不用打仗了,多好。
想到有趣处,欧阳辩忍不住露出笑容。
禹藏麻花一直偷偷盯着欧阳辩呢,欧阳辩露出笑容,禹藏麻花以为欧阳辩在嘲讽西夏,顿时就怒了:“欧阳辩,你笑什么,你是在嘲讽我们夏国么?”
欧阳辩一脸的错愕,赶紧承认错误:“您误会了,宋夏两国是兄弟之邦,在唐朝时候,大家可都是真正的一家人,只是后面迫不得已分家,兄弟才分开过的,兄弟之间,谈什么轻视嘲讽,都是一家人啊!”
欧阳辩是个很务实的人,口舌之争无济于事,他也不屑于在口头上占便宜,反正他这次来担任永兴军路经略使,对于西夏还是有企图的,干大事的人需要呈口舌之利么?
作为大使,只要欧阳辩不要失了国格,不要擅自挑衅引起外交事件,其实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他才不耐烦和禹藏花麻掰扯呢。
多幼稚啊!
前世欧阳辩小的时候看一些什么外交的花边,说是某个大学士带领使团去外国,然后大开嘴炮,折服敌国,让敌国不敢轻举妄动之类的等等传说,听起来是过瘾了,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岂是几句话就能动摇的,如果能够,那也是因为实力。
在这里和对方嘴炮,最多就是将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但于事何补呢?
欧阳辩说得诚恳,又让禹藏花麻不知道怎么接了。
景询一直笑呵呵地,只是在观察欧阳辩的表现,看到欧阳辩如此,他倒是有些感兴趣起来了。
“欧阳学士,我对您写的那些诗词非常敬仰,甚至你的明月集我都有收集,不过,好像您最近好久没有写诗词了?”
景询道。
第495章 有钱能使磨推鬼!
欧阳辩摇了摇头:“俗务缠身,便没有心情作诗词了,不过景询学士若是想谈论诗词,苏中丞之才华远在我之上。”
欧阳辩将苏轼推了出来。
景询实则是松了一口气的。
他自己只是个落第学子,欧阳辩是嘉佑二年的状元,这个名头还是给他很大的压力的,他自己知道要考取状元究竟有多难,而且欧阳辩的诗词更是到了天上去的那种,更是让他压迫山大。
不过当他和苏轼聊起诗词的时候,他大为吃惊,因为苏轼在诗词上的造诣似乎并不逊色于欧阳辩。
什么时候大宋朝既然同时出了两个这么出色的年轻人?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朝当国公 (千斤顶) 起点VIP2021-08-23完结杨峰穿越了,他来到了大明,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他快饿死了。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