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入库:04.13
年轻人低声道:“我是跟着老爷子过来玩的,哪里知道这欧阳辩是这么个大佬啊!”
杨德昌神秘一笑:“那你就得好好听听了。”
年轻人赶紧点头,竖起了耳朵。
“……经过这么些年的努力,我所创办的企业,也算是给咱们大宋带来了些许的改变。
在座的我看也都是一些老朋友,新朋友们看起来也是在做长久了的生意的了,应该知道嘉佑年以前的经商环境是怎么样的,对比现在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吧?”
大多数上了点年纪的都齐齐点头。
年轻人一脸的惊讶,但欧阳辩还在说话,他也不敢问,但决定回去和自家老爷子好好聊聊。
“……抛去冰室、东西烧、澄园、这些不说,因为这些对于大环境影响不大,我就说说其他几个,谈一谈它们是如何对整体经商环境产生改变的。
就按照创立时间顺序来吧,首先是西湖城。
西湖城的意义相当重大,因为它是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设施,大家可以称它为商业中心。
所谓商业中心,就是集中了大小商店于一体的商业设施。
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设施,它将商品贸易、服务等等都汇集到了一体,对于旁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极大。
而且,因为它的存在,会大力的促进消费的增长……”
年轻人的神色逐渐变得茫然起来,就像是一只听雷的鸭子,懵懵懂懂的。
杨德昌却是神色振奋,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欧阳辩看众人的神情,便知道他们有些听不太懂了,赶紧换了一个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西湖城建设起来,将大家集中到一起做生意。
因为集中了起来,供货的商户会因为你们都集中在了一起,所以减少了运货的成本,成本也就降了下来。
你们能够拿到价格低廉的货物,自然能够用低廉的价格卖出。
这样买东西的人得了优惠,自然会促进他们买东西的热情。
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而供货的人也不会亏本,反而因为大量的供货,他们挣的钱也多了起来。
而原产家,比如农民,因为自家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卖得出去,他们也挣到了钱,所以他们也有了消费的能力。
如此一来,一个西湖城的建立,就在当地可以促进大量的消费和提供给一些游民工作的机会。
自然而然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在座的人恐怕有些人就是依托着西湖城而发家起来的吧,举起手我看看有多少。”
全场顿时伸出一大片的手臂,密密麻麻的。
欧阳辩露出笑容,他将这些不是为了自夸,而是给他之后的发言做铺垫。
如果大家不知道他所作的这些事情的意义,他又怎么号召大家为了一个大目标去努力呢?
欧阳辩继续说。
“现在的西湖城在大宋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西、广南东、广南西路等州府,都至少有一座西湖城存在。
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建造了多座西湖城。
比如在两浙路,就有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等五座西湖城。
现如今整个大宋已经投入使用的西湖城多达三十二座,每年给大宋缴纳的税赋占大宋岁入的四成!
而受益的商家、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说道这里,欧阳辩自豪的笑了笑:“俗话里说的活人无数是为大善人,按照这个标准,我可能是天底下数得着的大善人了!
当然,大家做生意,看似为自己牟利,但你们雇佣工人,给他们提供薪俸,让他们养家糊口,购买货物,让供货商也能够养家糊口,也同样是活人无数啊。
所以,其实大家都是大善人啊!”
底下的掌声雷鸣,他们的脸上同样洋溢着自豪。
第311章 四通车行!(第五更!)
欧阳辩的演讲风格偏向于轻松,即便是原本应该枯燥的商业报告,在他口中依然很有吸引力,现场的气氛也很是轻松。
欧阳辩为了让没有经历过经济学训练的土鳖……哦,大宋土著们听懂,也尽量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话来讲解。
“……农行是之后成立的,农行的发家史就不必多说了,毕竟是说一说它对如今营商环境的改善。
农行最主要的贡献是给缺乏资本的人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根据陆总给我的数据,这些年农行一共放出去的商贷多达四万多笔。
当然里面能够收回投资的大约也就只占了十分之一而已。
创业毕竟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
但是这其中成功的四千多个项目,却造就了一大批成功人士,现场有多少人是通过这第一笔贷款发家的,举手给我看看?”
现场顿时有上百只手举了起来,这些人的脸上满是自豪,因为他们是从生死的困境中搏杀出来,成就今日的地位的。
杨德昌注意到那个制造水车的年轻人犹犹豫豫的举手,恐怕是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吧,杨德昌不由得笑了笑。
欧阳辩也颇为自豪:“……这里面现在不乏有极为成功的创业者了,甚至早就了行业里的独角兽,比如四轮马车的制造商四通车行。
据统计,四通车行在南方占据了大约八成的销售份额,每年营收多达千万贯!”
会场发出一声惊呼声。
千万贯级别的大企业,那可真是了不起啊。
这个数额是非常庞大的,要知道至和年时候的大宋岁入也不过是不到四千万贯而已。
四通车行一家一年的营收就多达千万贯,这是多么可怕的营收能力啊。
欧阳辩朝下面道:“四通车行的林老板来了吗?”
杨德昌看过去,一个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站了起来,会场中再次发出惊呼声。
竟然这么年轻!
杨德昌身边的年轻人张大了嘴巴。
这个人看起来和他也差不了几岁,竟然有一家每年能够营收过千万贯的企业?
四通车行的老板,也就是那个站起来的年轻人,朝欧阳辩深深地弯下了腰,足足十几秒钟才起身。
他满脸的感激:“大家好,我叫林通,正是四通车行的创办人。
当年我不过是一家小车行的小伙计,看到农行的贷款推广,就试着申请了一下。
没想到很受重视,当时陆采薇陆总亲自招待了我,然后给我放了一笔千贯的贷款。
就是依靠这一笔贷款,四通车行建立了起来。
不过前期非常艰苦,因为当时四轮马车被认为是不实用的,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订单。
第一笔生意还是农行的支持,在我这里订购了千辆马车,才让四通车行活了下来。
有了农行的示范,加上荆州北路的官道的水泥化铺广开来,我的四通车行才快速地扩张开来。
这个过程中,农行总共给我进行三轮的投资,一次比一次多,最后一笔,多达百万贯级别!
所以四通车行才有今天,当时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想要放弃了。
是欧阳大人亲自找到了我,告诉我不要放弃,千辆马车的订单就是欧阳大人亲自下单的,感谢欧阳大人!”
林通满是感激,说到动情处,甚至双眼泛红。
欧阳辩率先鼓起掌来,随后满堂的喝彩声掌声一起响起。
声音稍息。
欧阳辩颇为感慨道:“林老板感激我给了他机会,但我何尝不感激他给我挣了那么的钱呢?
我投资可是要挣钱的,我巴不得有像林老板这么能挣钱的合作伙伴呢。
林老板,比起我投资给你的,你给我的回馈远远超过我的投入,我也得给你鞠躬才是!”
说完欧阳辩真的弯腰鞠躬,林通束手无措的模样让众人哄笑起来。
欧阳辩看似在开玩笑,但他真的知道,三轮投资,农行一共拿到了四通车行的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四通车行每年三百万贯纯利的收入,就要分给农行二百一十一万贯的分红,光是一年的分红,就足以抵上这三轮投资的钱了。
天使投资就是这样,一成的投资成功率看似不高,但只要有一单投资成功,就足以挣得盆满钵满的。
“所以,大家若是有生意门路,又缺乏资金,完全可以找农行啊,保准让你满意。”
欧阳辩帮农行拉起了生意,下面的听众会意一笑。
“……呐,这就是农行的工作,像林老板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有四万多例。
虽然像林老板这么成功的只是少数,但大多数也算是创业成功了。
农行扶持起来的大大小小的企业,让私人企业越来越活跃。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你们要采购点什么东西,市面上一般只有那么几家可供选择。
而现在不仅选择面大增,而且服务上要变得更好?”
下面的人点点头,还真是这样。
而且供应商虽多,但那些原有的供应商也没有活不下去,反而生意越加红火起来。
这就表示,需要产品的商家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市场的经济越来越活跃了,而这和农行扶持有莫大的关系!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朝当国公 (千斤顶) 起点VIP2021-08-23完结杨峰穿越了,他来到了大明,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他快饿死了。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