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入库:04.13
二是资金流通通道,央行的出现,让笨重的铜钱得以快速地流通起来,让资金跨区域流动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这对区域之间,甚至是全国的经济区域连接到一起的大好机会。
比如两浙路-京东路两大经济区域的链接,福建路与江南路的链接,这让商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其实就光是这两个,就足以让商业产生一个大爆发了。”
蔡襄连连点头,手上的笔不停不断的记录。
赵祯却是听出了点不同的东西:“你的意思是,还有东西在阻碍商业的发展?”
欧阳辩点点头:“是的,陛下。”
赵祯一振袍袖:“尽管说来。”
财帛动人心,商税如此之大的增长,国库前所未有的丰盈,让赵祯红了眼睛。
偌大的帝国,吏治可以腐败、军队可以腐败、民风可以低俗,但国库不能没有钱,没钱,那可真是要亡国的!
挣钱,就是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欧阳辩心下差点笑出声来,心里顿时对赵祯多出了几分认可——果然是同道中人啊。
既然确定大家都是爱钱的人,欧阳辩也真心诚意给出主意了。
“陛下,还真别说,小臣还真的有计策可以让商业再次爆发。”
赵祯急道:“快说快说,等等,大用你们几个别闲着,把季默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莫要漏掉一字!”
郑大用赶紧手忙脚乱的指挥:“快快摆好桌子,笔墨纸砚,来,那个谁,你专门研磨,你,准备收纳写好的纸张,莫要丢失一张,若是丢掉一张或是污了一张,小心你的脑袋!”
几个内侍手忙脚乱,连蔡襄都准备好记录了。
欧阳辩不由得哭笑不得:“不至于不至于。”
赵祯笑道:“季默快说快说,别让朕等急了!”
欧阳辩点点头,斟酌了一下,这才说了起来。
第211章 央行人,壮哉!
偌大的崇政殿里,欧阳辩尚处于变声期的声音在回荡。
蔡襄的神色越来越是激动,手下的笔快速地挥动。
从一开始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行书,到后面为了跟上欧阳辩的速度而逐渐变成狂放的草书。
“……商业,讲究的是就是互通有无,这个就是商业的本。
要完成商品惊险的一跃,其中一字极其关键,那就是‘通’。
这个通包括资金的流通,也包括商品的流通!
央行的出现,解决了资金流通的快捷性和安全性,但是商品的流通却没有解决。
商品的流通受不同因素影响,一是政策、二是道路,三是安全。
就政策而言,咱们大宋朝还是相对鼓励,政策尚可。
急促改变不太可能,但可以让三司研究更利于商品流通的政策。
尤其是关于设卡收税的政策,各个地方不合规的设卡收税,对于商品流通伤害极大。”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至于道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商品就能够流通起来。
比如有一个地方盛产柑橘,他们所生产的柑橘尤其香甜,但是因为道路不通,外面的人或许不知道了,知道了也很难买到。
如果这时候这个地方的路接通到官道里来,这个地方的柑橘能够运送出来。
那么这个地方的人民便会因此受益,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好,也就能给朝廷创造税收了。
至于安全性,我指的是各地的土匪,行商很不容易,别说边关了,就说是咱们大宋腹地里行商,都是提着脑袋在挣钱。
说不好在哪里就被土匪给抢了,甚至连性命都丢掉了,前些年不是还有来京城应试的学子被土匪截杀了,连功名在身的学子都敢截杀,可见这些匪类是何等的猖獗。
如果要让商业引来更大的爆发,扫清境内土匪,是当下重中之重!”
欧阳辩掷地有声。
赵祯陷入了沉思,欧阳辩所说的确是切中了大宋朝的痼疾。
但是这三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官方的苛捐杂税这一块,朝廷其实是不允许的,也有在不同程度的禁止,但屡禁不止。
因为地方没有财政权,所以地方基本都是在负债经营,如果他们不靠这些,可能根本都撑不下去。
修路的道理赵祯也懂,其实对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就是通过道路来控制的。
但修路费用靡巨,想要修路,那海量的资金简直是吓人。
而且所谓商路,肯定不仅仅指道路,还有运河桥梁之类的,更是投资大回报慢的基建工程。
至于剿匪……大宋国策便是收集精兵于中央,地方军事力量太过于薄弱。
之前甚至有地方在土匪攻城,知府将土匪请入城内好生招待,好吃好喝,送上大量金银送走的事情。
其实不是知府通敌,而是着实无力抵抗啊!
而且……
赵祯有难言之隐。
而且就宋朝的军队去剿匪,就怕土匪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百姓就先被军队给生吞活剥了。
宋朝承接五代,五代那可是真实的人吃人的乱世。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话可不是戏文,那是真实的世界。
五代时候,军队但凡占领一城,将士必将例行抢劫,这种行为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夯市。
宋太祖虽然禁止宋军夯市,但五代以来的旧习不是一道命令就能够杜绝的,在宋初相当长的时间内,夯市的行为依然不断地发生。
如今当然不比宋初了,但是军队的作风依然野蛮,将他们放进民间剿匪,怕是匪还没有剿,百姓却先糟了大罪。
所以,欧阳辩的建议看似切中大宋痼疾,但是赵祯却是没有怎么表态。
这让欧阳辩颇为郁闷。
好吧,修路是花钱多了些,赵祯不肯修也罢了。
针对地方苛捐杂税的政策影响太大,赵祯不肯也正常,毕竟容易引起反对。
但剿匪这事,怎么看都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怎么这事赵祯也在犹犹豫豫的?
欧阳辩想不太通,但有个人号称赵祯小棉袄,是当朝最了解赵祯的人,常常在赵祯郁闷与想不开的时候予以心里按摩,而这个人就是欧阳辩的老父亲欧阳修。
其实欧阳家的三个儿子应该吃醋,因为他们的老父亲的耐心都用到了别人身上了,但不是欧阳辩,而是赵祯。
所以欧阳辩回去就直奔家里找欧阳修。
欧阳修听完欧阳辩的抱怨,笑道:“所以说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出于州郡,你要是了解咱们大宋的国情,你便不会有这个疑问了。”
欧阳修给欧阳辩讲清楚里面套路,欧阳辩才恍然大悟。
赵祯还真的是有难言之隐啊。
若真如欧阳修所说,那这匪还真不如不剿呢。
不过欧阳辩还真不是轻言放弃的人,既然这事朝廷办不来,或者说不愿意办,那他就自己来!
第二天他给各处央行分行支行行长发了召集令。
当然名义是年底尾牙会,也快到了年底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时间上是提前了不少,但各地分行支行的行长也都不敢耽误,无论远近,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汴京。
各地分行支行的行长们聚集在了一起,个个意气风发。
作为各地的负责人,他们头上都悬着一把刀——央行的经济纠察小组。
这让各地的分行央行的行长不敢轻举妄动。
但实际上他们也不需要贪腐,因为欧阳辩制定了严厉的监督体系,也制定了丰厚的奖励机制。
如果业绩足够出色,他们每年在汴京买一套大院子绰绰有余,真的没有必要冒着被撸为平民的危险去贪污。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出现,年中的时候,秦凤路熙州支行的行长和熙州军里的一个将领勾结,贪污了三万贯钱,被纠察小组查出,熙州支行长还想要利用军队杀掉纠察小组,六人的纠察小组逃出了一个人,将消息传到总部。
欧阳辩立即通告枢密院,枢密院一道命令下达熙州,将领被揪出来,就地捋下军装押解上京接受禁军司令部审判,而熙州支行长也被押送入京,直接被欧阳辩送进推司。
经过推司审讯,法司判决,这位犯事的支行长,不仅被撸掉了功名,没收所有的财产,并且被判监禁二十年!
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这些分行支行长对此引以为戒,欧阳辩的决心他们算是看得清楚的——我给你们丰厚的薪俸,但半文钱也不能贪污,一旦被我发现,牢底坐穿!
欧阳辩看似严酷,但手下的分行支行长们却没有怨恨的意思,因为薪俸的确很高,而且央行在当地也很受尊重,虽说不是什么见官高一级,但那些州府长官甚至路级长官有求于央行,都得巴结着他们。
千里做官,不就是为了薪俸和社会地位么。
既然在央行有高薪和社会地位,那还有什么不满的,所以一个个都意气风发,尤其是占据了膏腴之地的行长们。
吕青就是最被吹捧的一位。
“吕大行长,最近可是春风得意啊,今年的两浙路分行又要拿三个第一了吧?”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朝当国公 (千斤顶) 起点VIP2021-08-23完结杨峰穿越了,他来到了大明,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他快饿死了。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