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入库:04.13
赵祯掀起眉头。
“‘……央行的作用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央行将分散的存款集中起来,国家因此有资金开启大项目。
有一些大项目,我们虽然知道它一旦完工,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但是因为投资大,工期长,回报周期长,生怕拖垮国家经济,所以不敢建造。
但有了央行就不一样了,央行可以投资这种大工程,还是那句话,央行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
集中力量干大事。
这句话说服了赵祯。
第184章 大宋朝有得选吗?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说法说服了赵祯。
大一统王朝的帝皇,没有一个能够抵御这种念头的。
如果这事赵祯一个人能够做决定,他现在就想下诏书了。
但这些事情得让相公们一起决定,赵祯决定先等等消息,政事堂那边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赵祯反复的揣摩此事,越是揣摩越是觉得欧阳辩的目光长远。
当众人还在纠结于央行能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欧阳辩已经开始在考虑央行能够给经济带来多么大的推动力。
在大家还跟着他的思维在思考央行可以不盈利甚至可以小亏上面进行权衡的时候,欧阳辩已经在思考央行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上面了。
欧阳辩的眼光总是比别人多看了一步两步。
至于能够干什么大事,赵祯想了想,也不过是铺桥搭路、兴修水利之类的事情,只是这些事情的盈利点在哪里?
这可不是小亏的问题。
所谓战鼓一响黄金万两,这话放在修路兴修水利上面一样成立。
修路和挖沟渠这种事情是人力密集型的大型工程,要修一段路,就得发动成千上万的民夫,要耗费的钱粮可不是一点半点的事情。
有时候为了兴修水利,甚至因此出现王朝崩塌的事情,就比如隋朝时候的京杭大运河。
在隋朝之后,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大规模的大型工程就有一种天生的警惕感。
他们生怕大型工程对国家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
尤其是大宋朝的前几代皇帝,一个个在大型工程山抠抠搜搜的,倒是在买人心买和平上面大方得很。
其实他们也没有办法啊。
得国不正,心生自卑,只能这么修修补补过日子了。
但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赵祯自己自然是千愿万愿。
不过政事堂那边的相公传来的消息却不怎么符合赵祯的心意。
政事堂相公对此的回复是——兹事体大,尚需讨论。
赵祯对此琢磨了好久,都不得要领,依照欧阳辩所说,筹办央行,对于大宋朝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才是,怎么政事堂那边却通不过,这是怎么回事?
赵祯因此下了几个诏令给到政事堂,令政事堂对此事多加留心,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但政事堂却迟迟没有动静。
岂不知,此时的政事堂也在激烈地讨论之中。
……
“……央行一事,看似完善可行,但极容易成为敛财工具,央行成立之后,若是有人忍不住伸手,将央行掏空,届时存款人想要兑换无门,央行信用奔溃,而大宋的信用也将坍塌,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富弼对此不太赞成。
文彦博想了想道:“季默对此倒是有想法,他的确提出央行必须独立,任何部门都不得对央行伸手,这样是不是就能够斩断伸出来的手?”
富弼却是冷笑道:“各部门的手容易斩断,可上面的手呢?”
文彦博沉默了下来。
这里面最该警惕的不是其他的臣工,而是皇帝才是。
知制诰吴奎道:“官家是个颇知道克制的人,应该……”
富弼嗤笑道:“咱们的官家倒是知道克制,可是下一代呢?”
这下子大家都沉默了起来。
君臣君臣,这是跨越不过去的槛。
宋朝的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但皇权终究天生强势,如果是他们这些大臣,皇帝自然不敢放肆,但以后的大臣呢,会不会逢迎上意,将央行双手奉上,这未尝不可能。
此刻的他们很迟疑。
央行的好处欧阳辩已经讲得很清楚,也将里面的风险也私下里和他们说过。
几位相公心里都很清楚的知道,央行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用得好,就是大杀器,用不好,就是伤自己的大杀器。
欧阳辩把这些事情说的很清楚,意思就是——这个事情你们自己权衡。
文彦博苦笑道:“这个季默啊,真是给咱们出了一个大难题啊!”
富弼却是一脸的肃然:“不,季默并没有将决定权交给我们,他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知制诰吴奎诧异道:“何以见得,我看季默那小子对此没有任何态度啊,该解释优点解释优点,该注意的缺陷也都一一说出,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啊!”
富弼脸上露出笑容:“以前我对这个小和尚还不是很了解,这次通过这件事,我才算是看清楚了他。”
文彦博脸色有些诧异看着富弼。
富弼翻着《关于设置大宋中央银行的有缺点》书页,发出哗哗声响。
“你们看这满书页,哪里有表露出‘你们决定一下这个事情’的态度,满篇都是‘银行好处是这个,缺陷是这个,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做’的说法,哪里是在征询我们的意见啊!”
富弼苦笑道。
吴奎诧异道:“你的意思是,季默认为最后这个提议是一定会被允许的,央行也是一定会被筹办起来的?”
文彦博冷哼一声:“呵,大宋朝有得选吗?”
吴奎呆了呆。
是啊,大宋朝有得选吗?
选个屁啊!
吴奎腹诽道。
岁币越来越多、官员也越来越多、军队也越来越多,而国库也越来越空虚,别看这段时间国库稍微殷实了一点,但不过是因为老天爷给了点面子,然后西湖城的建设刺激了一下,除此之外,大宋朝的收入的增长,却依然跟不上支出的脚步。
所以,大宋朝有得选吗?
央行的缺陷未必会发生,但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欧阳辩所描述的是真实的可执行的,那么央行给大宋朝的经济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
政事堂里陷入了沉默。
文彦博敲了敲桌子:“官家已经催了一次又一次,令我等探讨央行之事,今日,咱们得有个结果了,诸位,表一下态度吧。”
外面有脚步声传来,政事堂里的胥吏进来汇报:“包大人以及蔡大人来了。”
文彦博站了起来笑道:“希仁来得正好,正要请问一下他,走吧随我迎一迎。”
说是迎一迎,其实就是站起来而已。
富弼和吴奎一起站了起来。
第185章 人生不满百,常怀百岁忧!
文彦博与包拯吴奎都是同年,富弼稍微晚一点,与蔡襄算是同年,因为这一年富弼举茂才,蔡襄则是中了进士。
但几人都算是岁数相仿,除了包拯岁数大一些,其余的大多差不多。
几人倒也没有多客气,分别落座。
“希仁和君谟来得正好,正好有事想请教你们。”
文彦博笑呵呵道。
蔡襄笑呵呵的,包拯则是一脸的严肃。
文彦博等人知道包拯的作风的,倒是不以为意。
包拯道:“宽夫想要问的应该和我们到来的目的是相同的吧?”
文彦博闻言笑道:“希仁和君谟为了央行的事情到来?”
蔡襄笑道:“正是正是,政事堂久久下不了决定,我和希仁兄也着急啊。”
富弼奇道:“这是为何?”
蔡襄笑道:“无他,利国利民罢了。”
蔡襄和包拯的官声都很好,文彦博对他们是信得过的,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面对文彦博和富弼的问询,蔡襄道:“论和季默相识,在坐之中,应该属我与希仁兄最早,或者说,相知最深。
希仁兄在我外地的时候,与季默的书信不断,我也是如此,所以论对季默的了解,我与希仁兄应该是当仁不让的。”
包拯点点头同意蔡襄的说法。
文彦博和富弼对视一眼道:“从季默开始谈起吗,倒是一条新的思路,君谟请讲。”
蔡襄点点头,沉吟了一下道:“季默此人,年纪虽小,但从不无的放矢,我回想起与季默相识以来的事情,季默虽然表面上似乎有些孩童的调皮,但他所做的事情,没有脱离他的掌控的,西湖城也好,农业银行也好,都是按照他一开始所写的规划在进行,这份预见性,着实令人惊叹!”
包拯点点头:“确实如此,西湖城的规划我是事后才看到的,但农业银行的规划却是我亲自把关的,出现在规划的事情,基本在现实中都出现了,季默提前就堵上了漏洞,这等能力,我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到过。”
文彦博和富弼闻言脸色都有些沉重。
蔡襄奇道:“怎么啦?”
“季默要求在央行任职的人,要和其他的部门脱离,最好是独立在朝廷之外,只接受朝廷的监督,却不接受管辖。”
吴奎解释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朝当国公 (千斤顶) 起点VIP2021-08-23完结杨峰穿越了,他来到了大明,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他快饿死了。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