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皇庄是朝廷的弊政之一,如今能整饬再好不过。
他入京为官,就是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朝廷建立功绩。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弘治皇帝权衡利弊:“文书房拟旨,皇庄移交兵部,召回监管太监。”
杨随守眸中微动,劝谏不成,反而把自己暴露给此子。
严成锦低头沉思,
变制出现了一次变故,日后陛下和诸公改制,将会变得更加慎重,只怕会越来越难。
下了值,李府。
李东阳命人备上酒菜。
全府上下忙碌,管家从未见过老爷如此奢华待客,贵客是谁?
姑爷?
李管家觉得不可能,姑爷向来不来府上用膳,老爷也不待见他。
不多时,一顶老旧的红盖轿子停在府门前。
张敷华与李东阳感情甚笃,常有书信往来,两人同是天顺八年的进士,相识有三十余年了。
“宾之兄何故如此隆重,敷华受之有愧,今日来,是有事想求宾之兄。”
李东阳知道张敷华为人清直,并未直接拒绝:“公实兄直言。”
“宁王朱宸濠在南京乐善好施,修缮房屋收纳流民,在封地上,免去税赋,深受南京百姓拥戴。
宾之兄也清楚,鄱阳湖一带湖盗猖獗,王府的粮食押运,需过鄱阳湖。
这次入京,他托本官向陛下请乞,准许建立王府的卫队,只要五十人足以。”张敷华道。
宁王请乞卫队?
李东阳捋须沉思起来,只要五十人,不像是造反。
张敷华道:“宁王的疏奏,也应当入京了。”
不知朱宸濠通过谁呈递疏奏,内阁竟然不知。
弘治皇帝翻开疏奏,眼睛看着疏奏上的几行字,宁王请乞卫队。
“此例一开,岂不是诸王皆向朝廷请乞?”
张敷华沉声道:“宁王在南京广施恩德,安置流民一万余人,免税给他们田地,而王府用度节俭。
要卫队是为了护送百姓的钱粮,靡费由王府出。
若诸王皆如此爱民,臣以为亦可给护卫?”
安置一万流民?
诸公听闻后,暗暗心惊,一万余人,每日要吃多少粮食?朝廷来养也很吃力。
严成锦却道:“藩王历来淫乱无度,如此有作为,陛下和诸公不觉可疑?”
他知道,朱宸濠最近在琢磨心学。
没想到,这厮竟像超级玛丽吃了经验般,段位升级了,竟会懂得笼络南京百姓的民心!
这和历史上的宁王不一样啊?
严成锦沉思了片刻。
就如同皇庄的变故,王守仁传播心学,令历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需要推演!
“只要五十护卫队,应当不是有反心。”张敷华认真道。
诸公颔首点头,京营有三十二万大军,装备精锐,马草充足。
五万人也攻不入京城。
更遑论五十人?
王琼道:“诸王请乞中,宁王请乞的靡费最少,弘治十一年后,更未向户部请乞过银两,倒是求过免赋税。”
其他藩王,不论是婚嫁,还是祭祀,都向国库和内帑伸手要钱。
宁王的确贤明。
严成锦眸中微动,宁王只要五十人,连反驳也不好反驳。
此人聪明,竟将他的“只要一点点技术”学去了。
安置流民的举措,他也没想到,但他大概猜出宁王的意图:贿赂百官和亲民路线一手抓。
杨随守看向严成锦道:“朝中有储君,天下百姓拥护陛下,再者有南京守备,何恐宁王反叛?”
南京守备,就是替朝廷看住南京的大臣。
诸公点头表示赞成。
宁王解决南京的民弊,替朝廷节省靡费。
严成锦望着三尺前的地砖,卫队只是募兵的由头,有了卫队就能铸造兵器,购置马匹。
史上就是如此,宁王要卫队,是出于募兵造反。
“臣认为,还需经过考核,才能断定宁王是否有异心。”
弘治皇帝眉头微动:“如何考核?”
“陛下和诸公可喜欢吃猪肉?”严成锦道。
诸公露出不解,他们当然喜欢吃猪肉,东坡肉就是猪肉吗?
“自然喜欢,一日无肉下肚,便觉腹中空空。”刘健直言道。
谢迁几人颔首。
严成锦道:“百姓也是如此,猪肉五分纹银一斤,百姓逢年过节才吃得起。”
弘治皇帝蹙眉:“这与考核藩王有何关系?”
严成锦点头:“自然有,如今百姓能吃饱饭,下一步便是想吃肉,肉食将会同盐政般,成为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
而即便朝廷饲养,也难以供给天下,寻常百姓更养不起。
但藩王有封地,有奴仆,也有银两,朝廷怕藩王造反,不许藩王经营买卖。
但养猪不会造反,正可令藩王为朝廷立功。”
他推演下一步,大明即将发生的变化,供需即将上涨的,就是猪肉。
吃得好,下一步就是吃得好,人性也。
就如同,后世关注猪肉价格一样。
藩王封地宽广,养几百上千头,都不成问题。
“可藩王为何会赞成?”张敷华板着脸。
“掌握兵权的国公,比不掌握兵权的国公,地位更高一等,故而,国公都想领兵掌权。
藩王也是如此,臣以为,可选八位贤王,赐予贤王封号,准许其一位子嗣入宫,陪同皇孙或太子读书。”严成锦道。
藩王的子嗣,在封地也读书。
只是读书后,继续混吃等死,什么也不能干,不能离开封地。
久而久之,被皇室疏远和遗忘,王府就没落了。
藩王自然不希望王府没落,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储君亲近。
但政令,不许他们出境!
第699章 下官的意见不重要
张敷华诧异地看向严成锦。
此子虽年轻,却不似南京传闻,以谄媚陛下和太子升官。
进宫廷议三次,此子就谏言两次,皆被陛下采纳。
百官向皇帝劝谏一事,极难,通常三劝五谏,也不得陛下首肯。
此子有能耐。
……
南昌,宁王府。
朱宸濠仿造良乡,给流民盖草棚,布置粥摊,将南昌闲置的土地分发下去,分给百姓和流民铁具。
南昌城百姓纷纷尊称宁王为天下一贤王。
出巡时,百姓皆跪伏在两旁,由衷的敬畏和感激。
马车里,朱宸濠心中狂喜,等造反那一日,只需像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百姓必会揭竿而起。
“短短数日,本王在南昌的声望,远超朱佑樘,诸位可知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是何意?”
坐在左旁的谋士摇摇头。
右旁的谋士道:“本为儒学中的学问,却被王守仁用于心学中。”
其意思是,只有在对百姓真诚,才能在百姓中树立根基。
南昌的清官,极少会来王府拜谒,广施恩德后,清官们纷至沓来。
朱宸濠这才见识到了心学的妙用。
“王守仁是个人才,若不能招揽,今后必成大患,派人再入京,不顺从本王,就除掉吧。”
谋士们心中咯噔一下,刺杀一位兵部右侍郎,定会惊动朝廷。
王爷明知如此,可见对此人多忌惮。
扈从骑着快马来报:“王爷,朝廷邸报。”
谋士撩开车帘,将邸报拿进来,呈给朱宸濠:“王爷,请乞卫队有消息!”
朱宸濠喜上眉梢,张敷华入京赴任前,曾来府上拜谒一次,答应在陛下面前谏言。
南昌御史徐文簿也给朝廷去了疏奏,表彰他在南京的善政。
“此事成了!”
朱宸濠兴高采烈地打开册子,笑容僵硬在脸上,转而变得扭曲起来。
谋士见他面色不对,疑惑地问:“王爷?”
片刻后,诸人都看过了急奏。
养猪?
藩王养猪?他们不敢置信地又看了一遍。
朱宸濠声音宛如凛冬的冷风般阴冷:“严成锦!定又是此人在朝中谏言,削弱藩王的兵力。”
猪不便宜,若养一百头猪,不知要多少靡费。
多出这项靡费,王府的用度必定锐减,难以蓄养兵马。
若成定例,今后,王府就变成了屠户,只会养猪,还起兵造反?
王府子嗣入京读书,朱宸濠没有兴趣,他要造反!
“王爷,咱们养不养?”谋士道。
朱宸濠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养!等获得贤王称号,就送拱樤入宫读书,接近太子。”
朱拱樤是他的儿子,性格与太子一样放荡不羁,一定合得来。
但先要获得贤王敕封,疏奏中写明,只有八位藩王。
……
宁夏,府衙。
孙景文看完邸报后,愤然揉成一团,丢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几脚:“西北饥饿未除,百姓苦于红花徭役,朝廷还有心思养猪!”
府丞忙将邸报捡起来,劝道:“知府小声些,让安化王听去不好,宫中有位大人名为严成锦,此人可断此税。”
“你怎么知道?”
“下官有同年,在翰苑当官。”
孙景文额头渐渐凝出皱纹,宛如怒目鬼神,沉声:“那本官正好修书给他。”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