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为了讨好嘉靖,整日苦练青词(向上天祷告的文章,烧给仙人的)。
  内耗严重,也是明末衰败的原因。
  嘉靖忙着修仙,严嵩忙着讨好嘉靖,不理朝事,文官们又忙着斗败严嵩,哪里顾得上朝事。
  这便是大明中后期的内耗。
  严世蕃写青词,无人能出左右,正因如此,长相奇丑无比,却能在讲究颜值的朝廷,受到重用。
  “明日一早,殿下就可以交给严嵩。”
  一切的铺垫,层层陷害,都是为了朱厚照,严嵩的本性如何,明日知道了。
  ……
  良乡,草棚区。
  严嵩在想张贤这个奸臣,为何要陷害他,无科举的书可看,连自己也养不活,更遑论等到秋闱进京考试。
  “你可是严嵩?”
  “兄台找我何事?”严嵩抬起头,面色萎靡不振。
  “这是你爹,托人捎来的信。”
  严嵩狐疑:“这字迹……不像吾父。”
  “你爹摔伤了手脚,命人代劳。”张贤道:“你可是原籍在江西袁州府分宜人的严嵩?你父亲名为严淮?字光耀。”
  严嵩双目一凝:“正是在下。”再看向信时,满脸认真。
  忽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吾为奸臣张贤所害,愧对吾父,无法为官,这可如何是好……”
  害你的不是本官啊。
  这封信是严大人所写,“严淮”对儿子寄与厚望,期待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写得跟真的似的,严大人真厉害。
  等张贤走后,严嵩仍然颓坐在地上,连科举也无法参加,谈何金榜题名?
  就算参加科举,也难考到好名次。
  再抬头时,发现天已经亮了,自己竟这么颓坐了一夜。
  忽然,门外有了动静,柴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个清秀的书生,是小朱秀才。
  朱厚照笑嘻嘻地问:“你要不要秋闱的考题?”
  严嵩瞳孔猛地一缩,抬头看向朱厚照:“你……你怎会有秋闱的考题?”
  “本秀才出身官家,我爹是出题考题的人,至于是谁,本秀才不能说,你看这些。”朱厚照招招手。
  下人搬进来一摞摞书,竟都是宫中大儒所写书注。
  严嵩震惊了。
  得到秋闱的考题,他必定能中举,等当了官,就能圆父亲的心愿,报张贤之仇。
  朱厚照催促:“本秀才不会说出去的,你要不要?”


第586章 朝中惊变
  朱厚照真的从后腰掏出一本册子,晃了晃。
  严嵩面色剧变,这是朝廷官员写疏奏用的奏本?
  此人,必定朝中某位大臣的公子无疑!
  否则,岂会有杨廷和的讲义和朝廷的奏本,他猜是礼部尚书张升,或者内阁大学士刘健的儿子。
  目不转睛地望着奏本,狐疑地问:“小朱秀才为何要将策题给我?”
  总觉得有人陷害他,说不定,是张贤玩的把戏。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这个他还真没想过。
  不过,撒谎对他来说,就是眨了眨眼睛的事。
  双眸往上一翻,立即有了主意:“本秀才当然不会白送,你若当了官,需成为我爹的学生,为我爹当牛做马。”
  严嵩心头叹息,与他猜想的一致,天下岂会有不要银子的馅饼。
  “令尊是谁?”
  “詹事府杨廷和。”
  严嵩懵逼了,你是杨慎?那藏书阁的杨慎又是谁?
  柴门外,衙役手握着腰刀,只要严嵩收下这本奏报,就冲进去,以贿赂朝廷官员买题的罪名下狱,剥夺考功名的资格,流放到满加剌国。
  张贤焦急地等候,不知严大人为何要为难这书生。
  严大人的想法他猜不透,隐隐觉得是在考验书生的品性。
  以严大人的性子,撑过考验必受重用,不知这书生会如何选择。
  ……
  京城,皇宫。
  一轮红色的暖阳在宫墙边上露出,大臣们整理衣冠,准备到奉天殿面圣。
  严成锦许久没有看见张鹤龄了。
  盐引改为国有后,张鹤龄在大殿上撞梁柱没死成,杳无音讯,陛下似乎不关心。
  出乎意料的是,杨廷和和王华也来了。
  东宫属官不管朝政,除非有事涉及二人,才被召见。
  弘治皇帝端坐在御座上,双手放在膝盖。
  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泽,鬓发乌黑,气色比前几年好了许多。
  “秋闱还有三月余,朕钦点了两名大臣,作为今科秋闱主考官。”
  李东阳和张贤几人正色起来。
  张贤和李东阳都是礼部的尚书,礼部的主要业务是科举,陛下多半,会从他们和詹事府中挑选。
  严成锦抱着芴牌,这种事与都察院无关。
  大臣们羡慕得紧,监考能与新入的官员结成师傅与门生的关系,有助于升迁。
  “朕想了许久,詹事府杨卿家担任今科主考官。”
  杨廷和微微躬身,致歉道:“臣恐怕不行,臣之子杨慎,也是今科考生。”
  萧敬低着头,面上有点慌乱。
  陛下今日忽然提及此事,未与他商量,否则,他必定会禀告。
  弘治皇帝错愕片刻,眉开眼笑:“那就由内阁李爱卿担任吧?”
  每年抡才大典,总共要任命四位主考官,秋闱两人,春闱两人。
  其中必定会有礼部的官员,而张升在上次已担任,给李东阳合情合理。
  李东阳躬身领旨:“臣遵旨!”
  大臣好奇的是,第二个主考官是谁?
  弘治皇帝看向礼部,微微张口:“第二个主考官,朕选了都御史严成锦。”
  严成锦芴牌差点掉到地上,陛下你可否按常理出牌,监考什么时候成都察院的事了?
  谢迁冷静下来,微微抬头望着弘治皇帝。
  历代以来,主考官从内阁和詹事府中挑选,其次是六部。
  都察院只作为监察和封卷的佐官,不直接参与出题。
  杨廷和着急地道:“陛下,严成锦虽是状元出身,可学问终究比不上六部的诸公,臣以为,梁公、屠公、魏公都比严成锦合适。”
  梁储是状元出身,学问不必质疑。
  屠勋和魏勋分别为刑部的左右侍郎,学识高卓,常担任经筵的讲官。
  “臣也以为,严成锦不能胜任,此子年纪,与今科考生无异,如何服众?”
  “王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百官们仿佛是串通好了一般,纷纷持着芴牌躬身。
  他们有族氏子弟和门生,参加科举。
  让此子出题,说不定比程敏政还妖,就怕没几个人能考过。
  杨廷和尤其紧张,严成锦是睚眦必报的人,杨慎今年参加科举,若在科举中稍有为难,就有可能考不上解元。
  三元中第,是他寄托于杨慎的期望。
  严成锦头一回赞成百官的看法:“杨大人所言不错,臣资历尚浅,学识浅薄,不能担任今科考官。”
  当考官,要在贡院里呆上三天,熬死个人。
  监考是不可能监考的,对于这届考生,并不感兴趣。
  李东阳错愕地回过头,此子果然又推诿,让别人代劳,天底下除了吃饭,就没有能让此子干的事。
  让都察院也参与到科举中来,成为定例的话,权势又增大了啊。
  刘健躬身:“臣以为,杨詹士所言在理,还请陛下再选一人,朝中人才济济,何患无人。”
  百官们眼巴巴地望着弘治皇帝。
  连刘大人都出声了,陛下该改了吧。
  弘治皇帝抬起手,将声音压下来:“不必说了,朕意已决,就由严卿家担任,严成锦!还不快领旨。”
  他经过深思熟虑,才让严成锦担任考官。
  此子举荐的人,皆在朝中功勋赫赫,诸如王守仁、宋景、谢丕和李兆番。
  科举本就是为了选拔良才,故而,他今年想换严成锦试试。
  被迫营业……严成锦思索片刻:“臣遵旨!”
  从大殿出来,一个小太监急忙来禀报,殿下请严大人去一趟,应该是测验严嵩有结果了。
  朱厚照早已等在御阶下,乐不可支:“老高,你猜他要了没?”
  “殿下不妨直言,臣猜不到。”
  “他说要铲除像你这样的狗官,还有杨师傅,奏本还在本宫这儿。”
  严成锦陷入沉思,如此说来,便是真的了。
  良乡,流民草棚。
  严嵩坐起身来,嘴里啃着讨来的吃食。
  自从小朱秀才来后,周围一切似乎变了,流民换了一批,有时还给他送吃的。
  他决定,去良乡藏书阁看看,没准张贤狗官气消了也说不定。
  站在藏书阁门前,再没人再阻拦他,轻而易举就踏入正堂。
  令他奇怪的是,考生们宛如疯了一般,掩面而泣,与坟头哭丧毫无区别。
  甚至有的书生像见了鬼,瞪大着双眼。
  离开藏书阁数十日,意识到发生了大事:“这位兄台,发生了何事?可否告知在下?”
  “今科秋闱的主考官,是都御史严成锦!”


第567章 从未听说过此人啊
  李东阳担任主考官,尚且在预料之中。
  可是严成锦,是谁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