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一座酒坊门前。
还未下车,弘治皇帝就能闻到一股臭味。
严成锦站在酒坊前,微微躬身:“臣严成锦,见过陛下。”
张贤和王守仁等人纷纷躬身。
弘治皇帝不悦:“朕依你的信而来,你让朕出宫做什么?!”
信中说,来房山可以解惑,他才出宫。
奉天殿前,乱成一团,士绅关闭门铺,弹章和疏奏堆积如山。
盐政,事关朝廷和天下无数百姓,事关大明兴衰存亡。
他实在无闲暇出宫微访。
这里除了忙碌的工人,和臭的刺鼻的味道,什么也没有,不由失望。
严成锦道:“陛下想要的答案,就在眼前。”
不论会不会侵犯士绅的利益,陛下要的,只是盛世。
弘治皇帝抬头望去,村民们将白面和黄豆倒入锅中,再往大锅添加柴火。
空地上,这样的大锅很多。
投放的煮料有麦子和白米,白雾滚滚升起,忙忙碌碌。
看得出来,在制作各种豆酒、白酒。
“你让朕看什么?”
“盛世,道理就蕴含在酿酒中。”
弘治皇帝再看过去,也没看出来什么由头。
李东阳不解,就凭这样的几句话,想要陛下取缔盐政,毫无可能。
可严成锦从不做无备之事啊?
王守仁陷入沉思,时而看向严成锦。
严成锦道:“这些村民食不果腹。
良乡建了酒厂,每月可领半两银子,他们能买耕牛,粮食和铁具。”
大明有的是地,没有耕农和铁具,无法耕种。
这个道理他们早就明白。
“你让陛下冒险出宫,就为了看这个?”萧敬埋怨。
弘治皇帝蹙眉:“可这和盐引有什么关系?”
“臣还不能说,去了良乡,臣才能说明白。”
盐引沿袭了百余年,想要说服陛下废除,并不容易。
要废止,需彻底让陛下明白才行。
若陛下执意要取缔,百官就算跪上三天三夜,也无力阻止。
坊间虽然有盐商抵抗。
但良乡蓄力两年,能稳定大明的商业局势,有一丢丢力量可与晋商的盐帮抵抗。
盐商虽多,却只占大明经济支柱的四分之一。
还有丝绸、茶叶和古董,这些商人不会抵抗。
就算盐商不卖盐,良乡也有制盐的技术,能让天下百姓吃上盐。
李东阳三人垂口苦思,好奇严成锦究竟要向陛下说什么。
到了良乡,街道依旧热闹非凡,商人兴高采烈召呼工人,将货物搬上马车。
严成锦说出谜底:“正是盐引,阻止了大明盛世。”
弘治皇帝一头雾水,李东阳几人已经有点生气了,你这家伙到底在说什么?
“陛下和诸公且看,良乡有各种买卖和货物,为百姓提供需求,所以繁盛无比。
未建立工坊前,良乡是一片荒土,百姓无以裹腹。
若将天下比作良乡,买卖多了,天下会如何?
不错,正是繁盛!
可天下士绅和官员,霸占着盐引生意,不愿开拓其他的商业领域,才令大明如此。
不论是为了稳定盐价,还是期望盛世,都需废除盐引。”
士绅喜欢做贩盐的生意。
但这门生意没有创新和竞争,导致大明的经济结构十分单一。
盛世是百家争鸣,各领风骚。
这样的经济道理,虽然浅显。
可还在大明还未形成理论,严成锦也是经历了后世,才堪堪懂得一些。
弘治皇帝心口砰砰直跳,似乎被一根针刺中,忽然间,看破了何为盛世,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也知道,良乡渐渐变得繁盛,是由于商人变多了。
可却从未反思过,背后的道理。
刘健和谢迁结合良乡的蜕变,瞪大眼睛。
此子,是个经商的天才啊!
王守仁一副恍然状。
严成锦心里在想,下一步是不是该鼓励生育,增加人口了……
望着繁盛的良乡,弘治皇帝心中有了决断。
废除盐引,不仅能让朝廷收上白银,还能稳定盐价,令天下愈发繁盛。
他深吸一口气:“回宫。”
李东阳三人相视一眼,上了马车。
紫禁城。
百官仍跪在奉天殿前,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嘴中却念念有词。
朱厚照溜达走过,兴高采烈:“诸位师傅别跪了,父皇早就出宫了。”
马文升和熊繍几人面色发紧。
百官目光望向朱厚照,张鹤龄急了:“厚照啊,告诉舅舅,陛下出宫做什么?”
朱厚照想了想,乐了:“老高想了计策,父皇回来,就会废除盐引。”
百官露出不屑的笑意,你又想骗人!盐引岂是严成锦说废就废?
马文升和熊繍皆在对方眸中,看到深深的惶恐。
严成锦这个家伙,没有把握,他是绝不会谏言的啊!
莫非……
这时,奉天殿门打开。
萧敬抱着浮尘走出来:“陛下召百官进见!”
一群小太监冲过来,将百官扶起,或拖或背入大殿中。
严成锦穿着官衣,站在王守仁和王越身旁。
弘治皇帝端坐在正殿上,百官站定后。
一道浑厚的嗓音响彻大殿:
“朕决意,废除盐引!”
犹如有一道看不见的雷光劈到大臣头上,先是僵在原地,随后,有人倒在地上抽搐起来。
马文升和熊繍不知所措,欲要谏言。
“陛下,百官难道不如严成锦一人?!”
“不可偏听偏信啊!”
严成锦很无辜,你们劝止的理由,是违反祖制,本官劝谏的理由,是能给陛下盛世。
劝谏这东西,真不是人多说了算。
第557章 赋税
见旨意已无法违抗,熊繍换了更委婉的说法:“陛下,那些花银子买盐引的士绅,要如何安置?
朝廷立盐法,乃是律令。
言而无信,今后百姓如何相信朝廷?”
马文升重重点头。
刘健几人也觉得有理,
朝廷立了宪法,一句话就要废除,新颁布的弘治银票,将更无公信。
李东阳沉吟片刻,道:“花了银子的士绅,凭盐引,到盐运司退银子,朝廷赐给的盐引,一律作废,陛下以为如何?”
弘治皇帝深知两者的区别。
请赐的多为朝中官员,此举不会伤及士绅的利益。
很快,大臣跪倒一片,哀求:“恳请陛下一视同仁!”
盐引的数目,动辄几百万引,银子数目动辄千万两。
弘治皇帝坚定道:“就以李卿家所言,内阁拟旨吧。”
一道痛不欲生的哭嚎在大殿中响起,严成锦转过头。
只见,张鹤龄举着脑袋,哭嚎着朝台柱冲去,咚的一声,倒在地上。
看得众人不明所以。
心知张鹤龄的盐引不少,弘治皇帝摆摆手,命萧敬将人拖出去。
韩文面露难色,作揖:“以每年盐引的税银估算,朝廷要支给的银子,足足有两千万两,可国库没有余银可以支给。”
朝廷要将天下半数的盐,全买了。
一时间,大殿静谧无声。
两千万两银子,是朝廷不吃不喝四年的夏税。
弘治皇帝嗟叹一声,将内帑全掏出来,也补不上。
即便能补上,也不敢一次调出这么多银两。
以防鞑靼入侵,需要军饷,将会内外受敌。
百官心中大喜,没有银子,就不能取缔了。
正在这时,严成锦微微躬身:“良乡商会可以支给,还请户部打个欠条。”
韩文和李东阳几人提防起来,此子岂会这样好心?
严成锦继续道:“朝廷贩盐,不仅要将盐运往天下,还要兴建制盐的工坊。
良乡商会生意覆盖天下,不如就交由良乡打理。”
你取缔盐引就是为了这个吧?
百官气急败坏,以后天下的盐引,只剩一家了。
原来如此。
“陛下不可!”
“你果然居心叵测!”
大殿中响起一片非议。
韩文微微转头,看向严成锦:“运盐到天下各地,靡费不低于贩盐所赚银两的三成,越远,恐怕越多,这笔银子如何算?”
严成锦看向弘治皇帝:“臣恳请陛下,令朝廷与良乡五五分账,这些糜费,从良乡的五成中出。”
一般的盐商运完盐,能赚到四成银子,已是极高的利润。
严成锦竟自愿亏本,只要五成?
大臣觉得有古怪,严成锦不做亏本买卖,可他们又想不出来如何赚银子。
李东阳几人面露沉思,很快想明白了。
赚就赚在钞关,坊间运盐成本的大头,在过层层钞关时,缴纳税赋。
由朝廷贩卖,自然不征收税赋了。
“陛下,贩盐税银庞大,就这样白白让良乡商会赚去?”
经过谢迁提点,百官恍然大悟。
严成锦微微躬身:“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其中利润微薄,还请陛下准许。”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有自己的考虑:“就依严卿家所言!”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